【摘要】 目的 觀察參麥注射液在治療剖宮產術后患者的臨床效果。
方法 觀察302例剖宮產術后患者應用參麥注射液后的頭暈、惡心發(fā)生率,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體力恢復正常時間,并與同期300例剖宮產常規(guī)用藥患者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組頭暈、惡心發(fā)生率明顯降低(P<0.01),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體力恢復正常時間明顯縮短(P<0.01),術后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明顯減少(P<0.01)。結論 應用參麥注射液可以使剖宮產術患者術后頭暈、惡心發(fā)生率明顯降低,下床活動時間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提前,術后陰道出血量明顯減少,體力恢復正常時間明顯縮短,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參麥注射液;剖宮產術;術后康復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3-0301-02 中圖分類號:R 719.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28
剖宮產作為孕產婦緊急狀況下終止妊娠的急救措施、陰道分娩之外的補充分娩方式,是產科非常基本的手術,也是婦女們接受的最普遍的產科手術。近年,文獻報道歐美國家的剖宮產率在20%~30%[1~2]。而我國局部地區(qū)的剖宮產率可高達60%以上。剖宮產術后如何使產婦盡快恢復健康已經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我們通過在臨床實踐中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剖宮產術后應用參麥注射液靜脈滴注對患者術后康復起到良好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全部剖宮產病例602例,共分為兩組,治療組302例,年齡19~43歲,平均29歲;初產婦175例,經產婦127例;孕35~36+6周4例,孕37周~孕40周253例,孕40+1周~孕42周45例。對照組300例,年齡19~42歲,平均28歲,初產婦177例,經產婦123例,孕35~36+6周3例,孕37周~孕40周254例,孕40+1周~孕42周43例,兩組年齡、手術指征、孕產次具有可比性(P>0.05)。兩組手術指征分布情況見表1。
2.治療方法 術后對照組常規(guī)靜滴克林霉素、立止血注射液抗感染及止血治療,用縮宮素20單位靜滴促進宮縮,肌注維生素B1促進腸功能恢復,囑其術后第一天下床活動。治療組除上述治療和護理外,加用參麥注射液(神威藥業(yè)生產)40 ml稀釋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靜滴,每日一次,5天后停藥。
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頭暈、惡心發(fā)生率,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體力恢復正常時間。
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組頭暈、惡心發(fā)生率為4.97%,對照組為84.00%;治療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24小時陰道流血量、體力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討論
剖宮產手術由于其經腹的手術方式,使胃腸功能受到一定干擾,功能受到抑制,僅靠其自然恢復需要2~4天,甚至更長時間。現(xiàn)代醫(yī)學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增加胃腸蠕動,促使其功能早日恢復,防止術后腸粘連,提倡早日進食,促進傷口愈合及肌體康復。由于術中對組織的牽拉及刺激、術中麻醉藥物的影響、術中失血等諸多因素,導致患者術后易發(fā)生頭暈、惡心等不適,影響了患者術后進食及活動,延遲了其體力恢復時間。另外,因剖宮產術后子宮疤痕的影響,容易引起子宮收縮不良,術后失血量增加,以上的各種因素,最終導致產婦康復慢,體力恢復時間長。而參麥注射液由人參、麥冬組成,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提示[3],人參含30多種人參皂甙、人參多糖、人參蓓半萜烯、β-欖香烯、人參炔醇、人參黃酮甙、人參活素等。麥冬含有多種甾體皂甙,β-谷甾醇、豆甾醇等,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改善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可提高機體對缺氧的耐力,還有降糖和抗菌作用。 據(jù)文獻報道[4]參麥注射液用于各種休克和創(chuàng)傷反應時,可興奮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增強網狀內皮系統(tǒng)對各種病理性物質的清除作用,改善心、腦、肝血供和改善微循環(huán)。它用于休克治療時能明顯升高血壓、強心、改善微循環(huán)、減慢心率,一定范圍內降低多巴胺的用量[5],其用于心臟病疾患及心臟功能不全時,可強心升壓,改善冠脈血流量,增加機體耐缺氧能力,保護、修復心肌細胞及抗心律失常[4]。因此,參麥注射液可用于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6]。參麥注射液還對神經系統(tǒng)有興奮、鎮(zhèn)靜及安定作用,有擬膽堿活性和兒茶酚胺活性的作用,對血壓有雙重調節(jié)作用。有文獻報道,參麥注射液能增加交感神經的張力,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血氧含量,從而改善組織器官和腦的血供,緩解眩暈癥狀,對多種疾病引起的眩暈均有較好的療效[7],其對抗術中刺激和麻醉藥物所引起的頭暈、嘔吐作用的機制應該與此有關。另外,參麥注射液還具有良好的扶持作用,對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有較廣泛的效應,對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6]。郎群峰等[8]報道,參麥注射液對胃癌患者圍手術期免疫情況有明顯改善作用。因為參麥注射液的以上各種功能,對患者的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多個系統(tǒng)均有積極作用,從而使患者傷口愈合及體力恢復更快,間接使患者子宮收縮力增加,陰道出血量減少;因其能促使患者體力恢復,使其早日下床活動,間接促進胃腸蠕動恢復胃腸功能,能早日進食,從而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從中醫(yī)理論講[9],患者經過手術及分娩打擊,術后正氣虛損,陰血虧乏,表現(xiàn)為氣、陰兩虛癥候,參麥注射液是氣、陰雙補純中藥制劑,經靜脈點滴進入人體,能快速改善上述癥狀,故能起到顯著療效。
綜上所述,參麥注射液靜脈滴注使剖宮產術后患者頭暈、惡心發(fā)生率明顯降低,下床活動時間明顯縮短,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縮短,術后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明顯減少,體力恢復正常時間明顯縮短,明顯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Martin JA,Hamilton BE,Ventura SJ,et al.Births:final data for 2001[J].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2002,51:1-102.
[2]Wray J.Review of the National Sentinel Caesarean section Audit Report[J].Practising Midwife,2001,4:24-25.
[3]熊 軍,王堯華.中西醫(yī)結合腹部術后胃腸動力紊亂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3,2(1):58-60.
[4]吳益民,耿紅梅.骨折圍手術期參麥注射液應用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9,25(9):583.
[5]張植軍,伍宏英,鐘鵬飛.參麥注射液治療休克64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09,15(5):19-20.
[6]王芳芳,趙亮,高燕軍,等.參麥注射液藥理作用及臨床新用[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7,24(2):189-191.
[7]周 莉.參麥注射液治療眩暈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09,15(24):154.
[8]郎群峰,駱俊杰.參麥注射液對胃癌患者圍手術期免疫營養(yǎng)治療的效果[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3(2):229-230.
[9]李時珍.本草綱目白話精譯[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5-151.
(收稿日期:2010-04-19 修回日期:2010-05-14)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