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體檢測的檢出率,探討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義。方法 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對6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進行抗核抗體(ANA)檢測,應用聚合酶鏈反應定量檢測血清HCVRNA含量。結果HCV感染者類風濕因子(RF)、ANA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HCV感染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增高組其RF、ANA陽性率明顯高于ALT正常組(P<0.05);HCVRNA陽性組其RF、ANA陽性率明顯高于HCVRNA陰性組(P<0.05)。結論 HCV在機體感染過程中可誘導自身免疫反應,使體內產生多種自身抗體,其檢出率與肝臟損傷程度和病毒的復制水平有關,自身抗體的檢測對患者實施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關鍵詞】 丙型肝炎;自身抗體;自身免疫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556-02 中圖分類號:R 51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19
HCV是一類具有包膜結構的單正鏈RNA病毒,其致病性除可引起肝細胞損傷和造成肝外發生病變外,還可引起免疫損傷。人體感染HCV后,體內產生多種自身抗體。為探討自身免疫反應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可能存在的意義和自身免疫反應在HCV感染后肝組織受傷的機制,我們統計了60例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進行檢測、治療的HCV感染者的部分結果,并對其中相關自身抗體的檢測數據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HCV感染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20~64歲。其中41例ALT>40 IU/L判為增高組,35例HCVRNA陽性判為陽性組。對照組40例,系健康體檢者,均排除HCV、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它引起免疫功能改變的疾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0~49歲。
2.方法 ①類風濕因子(RF)測定:采用邁瑞BS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試劑盒由上海復興長征醫學科學有限公司提供,RF>30 IU/ml 判為增高。②抗核抗體(ANA)測定: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試劑盒由歐蒙(德國)醫學實驗診斷公司提供,其試驗操作和起始稀釋度,均參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③HCVIgG抗體測定: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試劑盒由珠海麗珠有限公司提供,其試驗操作和結果判定,均參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④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測定:采用邁瑞BS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試劑盒由上海復興長征醫學科學有限公司提供,ALT>40 IU/L判為增高。⑤HCVRNA檢測:采用RTPCR檢測,試劑盒由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在美國ABI7500實時熒光定量 PCR儀上完成。
3.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與對照組自身抗體(RF、ANA)陽性率比較,HCV感染者RF陽性率為50%; ANA陽性率為35%,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ALT增高組RF陽性率為61.0%,ANA陽性率為43.9%,與ALT正常組相比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CVRNA陽性組RF和ANA陽性率分別為62.9%、48.6%,也均明顯高于HCVRNA陰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機體受HCV感染后,可產生多種自身抗體,隨著目前對該疾病的認識及檢查手段更新,肝炎病毒與自身免疫的關系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自身免疫反應是HCV損傷機體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一點已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可。周厚清等[1]及王九平等[1,2]學者認為,自身免疫疾病的啟動因子是病毒感染,靶細胞中的抗原成分發生改變或者由于病毒蛋白正常組織成分間有同源性而誘發自身免疫,并認為HCV感染可通過分子模擬現象激活自身反應性CD8 T細胞,從而誘導自身免疫。本研究結果顯示,HCV感染者自身抗體檢出率較高,RF、ANA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表明HCV感染與自身免疫關系密切。這一結果與張磊等[3]報道一致。HCV感染后出現多種自身抗體是丙型肝炎病程發展中的一種特征性表現,并可能引發自身免疫反應,在感染的同時可通過多種途徑損害機體免疫系統,使機體的免疫耐受性遭到破壞,從而加重肝臟損傷。
ALT是肝臟損害的敏感指標之一。表2結果顯示HCV感染患者ALT增高組的自身抗體陽性率明顯高于ALT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自身抗體陽性者其肝臟損傷較嚴重。表3結果說明HCV感染患者其自身抗體的檢出率與病毒的復制有關,可能是自身抗體與肝細胞相互作用,發生超敏反應損傷肝細胞和轉氨酶釋放的結果。研究結果提示HCV復制可促進自身免疫,而自身免疫則進一步加重肝臟的損害[4,5]。
自身抗體的出現往往提示體內免疫功能已出現紊亂,同時亦可能提示病毒存在復制。目前丙型肝炎病毒與各種免疫功能異常的關系已有較多探討及報道,這些研究對臨床選擇干擾素或是激素類治療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6]。因此, HCV感染者有必要作自身抗體檢測及病毒載量分析,這對于患者實施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周厚清,董 敏.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9,19(1):131-132.
[2]王九平,李 軍,白雪帆.T細胞應答在丙型肝炎病毒持續感染中的作用[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07,34(1):66-67.
[3]張 磊,鄭明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抗核抗體與進展期肝纖維化及低HCV RNA水平相關[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7,16(6):604.
[4]Stroffolini T,Colloredo G,Gaeta GH,et al.Does an\"autoimmune\"profile affect the clinical profile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n Italian multicentre survey[J].J Viral Hepat,2004,11(3):257-262.
[5]Muratori P,Muratori L,Guidi M,et al.Clinical impact of nonorganspecific autoantibodies (NOSAs) on the response to combined antivir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J].Clin Infect Dis,2005,40(4):501-507.
[6]陳志剛,楊 軍,周 婷,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與抗核抗體的相關性[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20): 2316-2319.
(收稿日期:2010-08-10 修回日期:2010-09-09)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