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暴發流行;甲型H1N1流感;調查報告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630-02 中圖分類號:R 181.3+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5
2009年10月26日西林縣某村小學發生發熱、咳嗽、咽喉疼痛、流涕、頭暈、頭痛等感冒癥狀病人13例。經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室檢測,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以下簡稱甲流)暴發流行。現將調查處理情況報告如下。
調查資料
1.基本情況 某村小學為西林縣某鎮村級小學,距西林縣城12公里,交通方便,共設有8個班284人,學生來自該村及附近村屯,大部分學生為壯族,其中男生146人,女生138人,內宿生171人,分別居住在9個宿舍,宿舍人口密集,環境衛生較差,通風換氣差,師生未接種過甲型H1N1流感及季節性流感疫苗。
2.發病情況 2009年10月23日起,該校相繼有56名學生自述有感冒癥狀,經現場逐一檢查,全校共有13名學生發熱伴咳嗽、咽痛、流涕、頭暈、頭痛等感冒癥狀。首發病例黃某某,男13歲,六年級內宿生,10月21日出現發熱、咳嗽、流涕、頭痛、腹痛等癥狀,經口服板蘭根、止咳枇杷露等藥物后,病情未見好轉。患病前一周曾與在外縣讀書的表哥羅某某有頻繁的密切接觸,羅某某因就讀學校10月上旬發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返家隔離觀察,隔離觀察期間有流涕、鼻塞、咽喉疼痛等感冒癥狀。
3.臨床表現 13例病人臨床癥狀體征及構成比分別是:發熱100%(39℃以上的3例,38.5℃~38.9℃2例,37.5℃~37.9℃8例),頭暈頭痛100%,咳嗽92.30%,流涕84.62%,咽喉疼痛76.92%,鼻塞69.23%,肌肉酸痛53.85%,腹痛7.69%,咽喉部紅腫61.54%,呼吸音增粗53.84%,肺部濕性羅音46.15%。
4.實驗室檢查 采集體溫在38.5℃以上的5例患者咽拭子送百色市疾病預防控中心作流感病毒檢測,有4名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陽性。住院治療的5例病人中有2人心肌酶升高;4人淋巴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下降;3人胸片提示有肺炎陰影;電解質、肝功能、腎功能等其它檢驗未發現異常。
5.調查方法 對所有學生性別、年級、內外宿生發病情況及發病時間進行統計。
6.統計學方法 罹患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
1.性別發病情況男性罹患率為5.48%,女性為3.62%,男女罹患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2=0.56,P>0.05)。見表1。
2.各年級發病情況 罹患率以六年級最高,但各年級罹患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2=5.95<χ20.05(5)=11.07,P>0.05)。見表2。
3.內、外宿生發病情況內宿生罹患率高于外宿生,但差異無顯著性(χ2=5.95,P>0.05)。見表3。
4.發病時間 21日1人、23日5人、24日1人、25日5人、26日1人。
討論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經呼吸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的一種新型呼吸道傳染病,病毒基因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為1~3天,傳染性強、傳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無特殊免疫力[1],病人和無癥狀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王祖恩等[2]對5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表明,病人病前7天均接觸甲流病人或曾到過甲流流行國家和地區,臨床表現為發熱(100%)、咽癢咽痛(72%)、咳嗽(56%)、鼻塞(16%)、流涕(12%)以及咽部紅腫(82%)等癥狀體征,84%的病人白細胞正常,6%病人胸片有片狀陰影。另有文獻報道發現少部分病人白細胞、肝功能、心肌酶升高[3]。
西林縣某村小學在一周內出現流感樣病人13例,首發病例有明確的甲流病人接觸史,不同年級、內外宿學生罹患率無顯著性差異,4例病人咽拭子檢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符合《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三版)》病例診斷、《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學調查和暴發疫情處理技術指南(試行)》暴發流行判定標準,因此認為西林縣某村小學發生了甲型H1N1流感暴發流行,傳染源為外源性輸入,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傳播。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健康人群是預防控制甲流的根本措施[4]。治療上輕癥病人采取隔離、休息、解熱鎮痛、對癥等支持治療,對于高熱的重癥病人給予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抗病毒治療后,全部病人于3~4天內癥狀消失[2]。王祖恩等[5]在搶救廣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中,給予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韋膠囊抗病毒,頭孢他啶、克林霉素抗感染,平喘解痙、保護心肌及對癥支持等治療,成功治愈了該例危重甲流病人。為此西林縣甲流辦公室根據《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學調查和暴發疫情處理技術指南(試行)》、《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等有關規定,及時于疫情發生當日下午采取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具體防控措施如下:①將病人送縣醫院、村衛生室隔離治療,經對38.5℃以上病人予奧司他韋抗病毒、青霉素抗感染、營養心肌、支持對癥治療;對38℃以下病人予板藍根、病毒唑抗病毒、解熱鎮痛等對癥治療后,全部病人體溫均在3日內降為正常,于病后第8~10天治愈解除隔離。②對全校師生實行停課7天居家隔離觀察。③加強教室、宿舍通風換氣,使用300 mg/L的有效氯溶液對教室、課桌椅進行消毒。④加強宣傳教育,向家長及學生發放甲型H1N1流感預防控制知識、隔離須知等宣傳單。
參考文獻
[1]蔡 闖,鐘南山.2009年甲型H1N1流感研究近況[J].中國急救醫學,2009,29(6):553-555.
[2]王祖恩,練 勝,覃鴻發,等.甲型H1N1流感50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09,31(12):1847.
[3]李凌華,胡風玉,陳萬山,等.廣州市某醫院甲型H1N1流感186例臨床分析[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0,3(1):26.
[4]高貴現,馬 云.甲型H1N1流感的預防與診治[J].山東醫藥,2009,49(19):43.
[5]王祖恩,梁德雄,韋貞偉,等.成功救治廣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癥病例報告[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1):24-25.
(收稿日期:2010-07-10 修回日期:2010-09-01)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