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參苓白術散;臨床應用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614-02 中圖分類號:R 283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5
參苓白術散是中醫傳統古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灸甘草、山藥、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陳皮、桔梗組成,有健脾益氣、和胃除滿、滲濕止瀉之功能,主治脾胃虛弱、納呆腹脹、便溏脈虛等癥。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和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臨床上廣泛采用傳統中醫藥治療或輔助治療各類病證。根據文獻報道,應用參苓白術散進行的臨床療效觀察屢見不鮮,也獲得滿意的療效,現綜述如下。
一、脾虛型肺系疾病
肺系疾病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與肺脾不和有關,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從中醫五行相生而論,脾屬土,肺屬金,脾為肺之母,肺為脾之子,遵“虛則補其母”的治則,運用參苓白術散培土生金之法,健脾胃以益肺氣,待脾氣充實,健運復職,土旺則金自生,肺虛之癥自去。鄧小琴[1]應用參苓白術散加玉屏風散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體虛感冒、慢性鼻炎、肺不張,證屬脾肺氣虛、痰濕咳盛,治宜培土生金,扶正祛邪,連續治療2個月,癥狀明顯改善。楊玉彬等[2]采用參苓白術散加川貝母、黃苓、制半夏治療慢性支氣管炎,2周后諸癥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加劑芥、防風、柴胡、辛荑花治療小兒感冒,恢復脾胃受納與運化之職,不易受外邪侵襲。劉美荷[3]用此方治療肺虛久咳,辨證為久病陰虛肺燥,肺脾兩虛,加用沙參、麥冬、天花粉、玉竹、百合、訶子,6劑后癥狀明顯好轉。
二、脾虛型消化系疾病
患者以脘腹飽脹,痞滿或脹滿不適,伴有食少納滯,噯氣或大便溏瀉或便秘等,見于西醫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腸菌群失調及慢性結腸炎等。中醫辨證多屬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脾胃虛弱,在標為濕阻氣滯,治療應以健運脾胃入手,兼以化濕除滯。 王偉[4]觀察參苓白術散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并與嗎丁啉進行對照觀察2周,結果顯示治療組能顯著改善臨床癥狀,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療效為87%,對照組為75%,提示:參苓白術散能有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胡大勇[5]將運動障礙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156例患者,隨機分為3組,中藥組用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西藥組用嗎丁啉與多酶片治療,觀察組用參苓白術散加味聯合嗎丁啉多酶片治療,患者經4周治療,中藥組有效率為56.25%,西藥組有效率為56.25%,觀察組有效率為77.08%,提示觀察組療效優異。李靜君[6]用參苓白術散化裁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00例,其中黨參30 g、炒淮山30 g、炒白術12 g、炒扁豆30 g,腹痛甚者加元胡、五靈脂、蒲黃,久瀉不止者加訶子、五倍子、石榴皮等,對照組服用谷維素50 mg,每日3次,30天后統計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0%,對照組為30.0%,兩組經統計學比較有顯著差異。黃澤輝[7]用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慢性結腸炎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者,證屬脾胃虛弱型27例,有效率為85.1%。武西芬[8]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組用參苓白術散等內服和灌腸加服SASP(柳氮磺胺吡啶),對照組用西藥內服和灌腸(生理鹽水100 ml加地塞米松5 mg);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為65.0%,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說明加用中藥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單服西藥的對照組。劉海林等[9]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腸菌群失調性腹瀉15例,用此方加訶子、罌粟殼等,用藥7天至20天、平均11天,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腸道菌群恢復正常。
三、糖尿病的輔助治療
糖尿病性胃輕癱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全胃腸道動力障礙所致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多由于高血糖狀態直接影響到胃腸道的運動,使患者胃張力降低,胃排空延遲,特別是進食固體食物時,更加明顯,常訴燒心、泛酸厭食、惡心、嘔吐、腹脹及便秘等。張小紅[10]應用參苓白術散和西沙必利聯合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42例,結果治愈率為76.2%,有效率為92.9%。劉桂林[11]用參苓白術散治療糖尿病性腹瀉的體會,認為糖尿病患者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均可致脾胃受損,用此方加訶子、罌粟殼、烏梅酸澀收斂止瀉,可提高療效。顏振宇[12]通過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的病理變化與脾虛有密切的關系,將56例糖尿病患者分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按常規控制飲食,并均口服優降糖2.5~10 mg/日,治療組加服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對照組僅予優降糖治療,2個月統計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3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3%,從而說明參苓白術散治療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也說明了糖尿病與脾虛有密切的關系。
四、手術后的輔助治療
中醫理論認為:手術對整個身體造成很大創傷,除了身心疲憊,脾胃虛弱,肝郁氣滯,心神失養之外,對整個全身亦造成陰陽失調,氣血耗損,尤其損傷脾胃,納呆食少,脘腹痞滿,腹瀉便溏,四肢無力,精神疲憊等,正是參苓白術散之最佳適應證。龔樹春等[13]報告應用此方對脾切除術后患者進行治療,隨機分兩組,對照組進行西醫常規治療,觀察組加用參苓白術散加減口服,治療4周后,觀察組癥狀消失占86%,對照組癥狀消失只占16%,兩組顯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朱桂祥等[14]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28例(治療組),并與西藥治療的20例(對照組)進行對比觀察,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3%,對照組為55.0%。治療組治療過程無明顯不良反應,觀察2個月無一復發,取得滿意療效。
五、惡性腫瘤放化療的輔助治療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療治療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損傷及全身毒副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可以使治療過程受阻。中醫認為“放化療”為“熱毒”之邪,首先損傷脾胃,出現脾胃虛弱癥狀,如大便稀溏、腹脹腹痛、納呆不食、惡心嘔吐、肢倦無力、體重下降等,治療上參苓白術散正是藥證相符。蔡紅兵等[15]用此方治療腹部放療出現的副反應,能充分發揮其補正祛邪之力,達到抵抗輻射,減輕癥狀,調攝食欲,增強機體免疫,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治療的信心。李鄂麗[16]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放化療反應30例,有效率為96%。雷曉紅[17]用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惡性腫瘤放化療后腹瀉,治療組用此方后有效率為90.4%,對照組為80.0%。楊國武等[18]報告用參苓白術散沖劑,預防癌癥化療毒副反應的療效觀察,治療組于化療前3 d開始服參苓白術散30 g,對照組僅在化療期間用恩丹西酮8 mg,結果治療組用中藥預防并發性嘔吐、腹瀉、白細胞下降程度和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田艷萍等[19]用此方防治婦科腫瘤直腸放射性損傷,治療組發生損傷10例,而對照組發生損傷28例,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用參苓白術散有防治直腸放射性損傷的功效。胡岳然等[20]應用參苓白術散觀察對直腸放射性損傷的臨床防治效果,也證明其功效顯著。
綜上所述,參苓白術散是主治脾胃虛弱、納呆腹脹、便溏脈虛等癥的基本方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廣為適用的,療效確切的有效方劑,臨床上只要經過辨證分析,無論外感或內傷雜病,只要符合病機,適當化裁,投以該方,皆有良效。
參考文獻
[1]鄧小琴.參苓白術散治療肺系疾病臨證應用舉隅[J].陜西中醫,2006,27(4):490-491.
[2]楊玉彬,陳妮師純,李萬瑤,等.參苓白術散新用[J].新中醫,2009,41(3):99-100.
[3]劉美荷.參苓白術散臨床應用舉隅[J].甘肅中醫,2000,6:27-28.
[4]王 偉.參苓白術散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J].陜西中醫,2007,28(1):36-38.
[5]胡大勇.中西藥聯合用藥治療運動障礙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附156例病例報告)[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5(3):16-17.
[6]李靜君,吳俊喜,陳雪清,等.參苓白術散化裁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00例[J].臨床薈萃,2003,18(8):466-467.
[7]黃澤輝.中醫治療慢性結腸炎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70例臨床總結[J].福建中醫藥,1999,30(1):7-8.
[8]武西芳.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藥學刊,2002,17(5):36-37.
[9]劉海林,李瑞林.參苓白術散治療腸菌群失調性腹瀉15例[J].湖南中醫雜志,1996,12(5):25.
[10]張小紅.參苓白術散和西沙比利聯合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42例[J].安微中醫臨床雜志, 2001,13(3):182-183.
[11]劉桂林.參苓白術散治療糖尿病性腹瀉的體會[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3,5(2):115-116.
[12]顏振宇.參苓白術散配合優降糖治療糖尿病35例[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1,7(6):301-303.
[13]龔樹春,沈桂英.參苓白術散治療脾切除術后胃腸功能紊亂57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1994,16(1):9-10.
[14]朱桂祥,樊鳳英,周松陽.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腹瀉28例[J].江蘇中醫,2001,22(7):24..
[15]蔡紅兵,闖清芬,宋海珠,等.中藥對放療后副反應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3,37(4):16-17.
[16]李鄂麗,郭兆平.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化療反應30例[J].國珍國醫國藥,2007,18(7):1747.
[17]雷曉紅,余守雅.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腹瀉[J].中成藥,2007,29(10):1419.
[18]楊國武,錢宗杰.參苓白術沖劑預防癌癥化療毒副作用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1): 43.
[19]田艷萍,王旗春.參苓白術散防治直腸放射性損傷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11):1613-1614.
[20]胡岳然,劉雅潔,吳超權,等.參苓白術散對直腸放射性損傷的臨床防治效果[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5,14(4):304-306.
(收稿日期:2010-07-10 修回日期:2010-08-31)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