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外科病區;護理安全;管理方法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622-02 中圖分類號:R 197.323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0
2002年9月1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正式實施[1],2005年衛生部的“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以及“平安醫院”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使護理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外科手術患者病區具有病情復雜、變化快、治療護理任務繁重,患者及家屬希望值高等特點,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護理糾紛呈現上升趨勢,2006年開始,我們借鑒護理安全管理“六關鍵” [2]的方法加強外科病區護理安全管理,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六關鍵”管理方法及其應用
一、關鍵制度
1.嚴格落實查對制度 查對制度是護理安全的重要保證,有報道工作中因查對不嚴而發生的差錯占28%[3]。只有一絲不茍地嚴格查對,才能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確保患者的安全。強調“查對”的重要性是我們每天晨會的常規內容之一,要求對于手術的部位(上、下、左、右查清),藥物過敏試驗(陰性、陽性查清),手術的名稱、給藥等重要環節,必須由兩人面對面認真查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護士長隨時監督檢查。
2.完善搶救工作制度搶救工作制度是安全護理的保障。急、重及復雜病情的搶救在外科病區十分常見。我們要求承管搶救物品的護士必須每周檢查搶救藥品、器械、儀器,確保處于完好備用狀態,同時每天班班交接,護士長隨時監督檢查,確保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3.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消毒隔離制度是預防院內感染發生的有效保證。尤其是外科的院內感染控制具有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工作復雜的特點。我們在加強業務培訓和思想教育的同時,強調護理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不僅要確保所有的無菌物品處于無菌狀態,而且要認真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特別要注意外科病區易發的切口、肺部、尿路等醫源性感染的控制。
4.完善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是交接雙方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最好時機,也是明確個人責任的時刻。要求護理人員做好“二交接”,一是患者情況的交接,包括患者的病情、去向,危重患者的意識、曈孔、生命體征、各種管道等的交接。二是物品、藥品、儀器的質量、數量、性能的交接,采取“床邊交接、書面交接、口頭交接”相結合的方法。
二、關鍵患者
1.危重、手術、新入院患者 這類患者常會出現“意外”。我們除根椐患者的情況合理安排陪護、嚴格執行分級護理制度、報告制度和搶救工作制度外,特別強調責任護士的職責,使患者的病情變化能夠在第一時間被發現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
2.術后病理診斷為惡性腫瘤的患者 這類患者常出現沮喪、自殺念頭。我們根據患者的情況及家屬的意愿決定是否將實情告知患者本人,在做好患者隱私保護的同時,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爭取家屬積極協助,多關心、理解、開導患者,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有家屬協助更能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行為舉止,防止患者過激行為的發生。
三、關鍵人員
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人員的管理是關鍵,管住人就管住了事,而管人要靠制度。我們在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定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患者安全管理目標》及規章制度、提高護士風險管理意識和抗風險能力的同時,對容易出現護理風險的人員,采取如下相應的管理辦法。
1.新上崗、進修、實習者此類人員易發護理安全事故或受到職業傷害。加強崗前培訓及技術考核,提高她們的“三基”水平及??浦R水平,指定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進行帶教,做好傳、幫、帶,把好環節關、過程關。
2.心理壓力承受力差者護士普遍要承受各種各樣壓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作壓力(工作量大、頻繁的夜班、各種考試和檢查等)。而不同的人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是不一樣的。護士長是最基層的護理管理者,關心、愛護、理解護士是其天職。我們非常注意觀察護士心理壓力的變化,并積極幫助護士宣泄壓力,盡量減少護士的負擔,緩解緊張心理,營造一個和諧、溫暖、寬松的工作環境。在處理護理缺陷時,首先著眼于改進系統而不是懲罰個人,在系統出現缺陷時,及時分析原因并對系統加以改進,同時事后認真和護士共同分析同樣條件下避免護理缺陷的方法,對個人的處理則盡可能淡化,不用或少用懲罰手段[4],使護士從事件中汲取經驗教訓,又不致加重其心理負擔。只有不受懲罰的護理缺陷,才能真正地反映出問題的所在,從中汲取教訓,防范于未然。
3.情緒急躁者 護理工作強調“穩、準、輕、快”,而情緒急躁者往往“求快不穩”。對于這類人員需要較長期的幫教指導,只適當表揚其“快”,更多是對其反復強調“三穩”,即心穩、手穩、嘴穩,即遇事要冷靜,操作要穩準,與患者交談時要把握分寸,避免在不經意間造成對患者的醫源性身心傷害。對她們由于“穩”取得的成績則適當放大表揚,以期形成良性循環,成為快得起、穩得住的好護士。
四、關鍵環節
護理安全重在預防。從患者入院、檢查、接受各項治療、處置全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細致的安全管理控制,重在環節的事前控制。工作中,我們特別注重手術、創傷性操作、特殊檢查與治療等幾個護理事故的高發環節管理。首先尊重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權,讓他們主動參與護理計劃的制定和協助計劃的順利實施。完善各項檢查檢驗項目。如血、尿、糞的常規;肝、腎、肺心功能;血型、凝血功能等。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防止院內感染。針對各個環節,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五、關鍵時間
交接班時間、節假日、雙休日、夜班、工作繁忙時是護理安全事故的高發時間。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除了加強安全提醒、加強監控外,在人員的安排上實施彈性排班,根據患者病情、工作量等合理利用護理人力資源,并注意新老搭配。另外還制定了《緊急狀態下護理人力資源調配方案》。
六、關鍵設備和藥品
關鍵設備和藥品必須完好齊全。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做好如下兩方面:①搶救設備。如電動吸引器、氧氣裝置、監護儀、氣管插管包、除顫器、呼吸機等設備,進行定人管理、定期檢查、定期維護,確保性能完好,使其隨時處于完好備用狀態。②搶救藥品、麻醉藥品。分別設立搶救藥品、麻醉藥品專柜,定期檢查及時補充,確保無過期、無變質失效。
管理體會
通過實行“六關鍵”管理方法,提高了護士的風險管理意識和抗風險能力,護士法律意識增強,護理缺陷發生率降低,患者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得到了提升;由于各種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對質量控制的作用,患者的安全處于有效的保護之中,護理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護理安全管理中,既重視患者安全,又關注護理人員本身的安全和身心健康,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耙匀藶楸尽钡墓芾砝砟钸\用于患者安全管理中,正是以“患者為中心”宗旨的體現,促使我們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處處考慮患者利益,防止可能發生的傷害,盡量預防及減少患者在診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消除安全隱患?!耙匀藶楸尽钡墓芾砝砟钸\用于護理人員管理中,能讓護理人員感受到充分的人本關懷,促進護理人員身心健康,防止護理人員職業傷害和由負性情緒產生的不良事件,提高工作滿意度,確保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同時也能促進護理管理者安全理念的不斷更新,從而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保證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熊桂華,劉桂卿,潘漢韶.新形勢下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對策[J].護理研究,2004(3B):541-542.
[2]李秋潔.護理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5.
[3]陽世偉,鄭碧霞,陳 暉.SHEL模式在分析護理差錯事故中的作用[J].中國護理管理,2008,8(3):64-66.
[4]丁 力,姜安麗,葉旭春.護理安全管理新思路[J].護理管理雜志,2006,6(11):18-19.
(收稿日期:2010-06-14 修回日期:2010-08-28)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