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集中式供水;檢測;分析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626-02 中圖分類號:R 123.9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3
生活飲用水水質狀況與居民健康息息相關,不安全的飲用水直接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為了解百色市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現狀,保證飲用水的衛生、安全,我們于2009年對該市集中式供水水質進行了采樣檢測,現將檢測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材料與方法
1.資料來源 對2009年百色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水質監測檢驗報告191份,檢測的常規檢驗項目30項進行分類整理分析。
2.檢測方法 按照GB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1]進行檢驗。檢測指標包括感官性狀指標(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一般化學指標(pH值、總硬度、鐵、錳、銅、鋅、鋁、揮發酚類、硫酸鹽、氨氮、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亞硝酸鹽氮、耗氧量),毒理學指標(氟化物、氰化物、硝酸鹽、砷、汞、六價鉻、鉛、鎘、硒)和微生物學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
3.評價標準按照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進行評價。有一項指標不合格即判定該水樣不合格。
4.統計學處理 合格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情況 檢測的191份水樣中,合格87份,總合格率為45.55%。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末梢水合格率分別為32.91%(26/79)、57.14%(24/42)、52.86%(37/70)。不同采樣點合格率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8700,P<0.05)。
2.檢測項目合格情況 每個樣品檢測30項指標,不合格項目共有7項,為菌群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渾濁度、錳、鐵、氨氮。其中菌落總數合格率最低,僅為62.83%,其余指標合格率由低至高依次為:渾濁度(68.59%)<總大腸菌群(80.63%)<耐熱大腸菌群(90.05%)<錳(97.91%)<鐵(98.43%)<氨氮(98.95%)。不同采樣點(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末梢水)水樣渾濁度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6514,P<0.01)。不同采樣點水樣菌落總數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5349,P<0.01)。不同采樣點水樣總大腸菌群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4885,P<0.01)。不同采樣點水樣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1636,P<0.01)。見表1。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百色市集中式農村飲用水供水水質除渾濁度、錳、鐵、氨氮及細菌指標外,毒理學指標及其他項目的檢測均符合生活飲用水的標準。主要的水質衛生問題為:①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學指標的合格率較低,其中菌落總數和總大腸菌群單項總合格率分別為62.83%和80.63%。提示影響水質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污染,這主要由于百色市農村飲用水部分為簡易集中式供水;供水點周圍基本無衛生防護地帶;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消毒設施或消毒設施使用不當等原因所造成。因此,飲用水微生物指標的污染狀況應引起足夠重視。尤其是總大腸菌群污染嚴重,是評定飲用水被糞便污染的重要指標,糞便內可能存在的一些腸道致病菌微生物,是腸道傳染病介水傳播的潛在隱患[3]。②渾濁度超標:渾濁度合格率偏低,僅為68.59%,不同采樣點水樣渾濁度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引起水源水進入管網后,渾濁度合格率下降的原因是一些取水點水源過于暴露且沒有任何防護;集中式供水單位忽視對供水衛生的管理,衛生設施陳舊老化,對破損、老化的供水管網沒有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造成輸水管道破損出現滲漏,一旦停水管外淤泥負壓滲入管內,管網水就會出現渾濁[4]。③金屬指標超標:主要是鐵、錳金屬超標,地質原因是造成超標的因素;此外,還可能與輸送飲用水的管道材質有關[5]。
綜所上述,百色市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質量不容樂觀,樣水超標項目多,且在檢測的所有水質項目中,微生物指標超標較為嚴重,而微生物污染很容易引起水源性疾病的流行。因此,選擇水源除了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生活飲用水的要求外,對取水點要采取嚴密的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人畜糞便對水源造成污染。在農村改水工作中,改水、改廁、管理垃圾糞便和改造環境進行科學規劃,并對水質進行必要的凈化和消毒。針對檢測水質中出現的一些渾濁度、鐵、錳等超標項目,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水改資金的投入,采取混凝、沉淀、除鐵、除錳等特殊處理,對破損、老化供水管網等設施及時進行維修和更換,同時加大給水的凈化和消毒措施,加強飲用水水質監督監測和飲水衛生的宣傳教育,切實保證廣大群眾飲水衛生安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法制與監督司.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S].北京:200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S].北京:2006.
[3]鐘格梅,陳 莉,李裕利,等.廣西農村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污染狀況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4,11(3):556-557.
[4]鄧文軒,丁志軍,李云甫,等.祁陽縣生活飲用水供應衛生現狀及對策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3):778-779.
[4]呂 鷗,吳 為,張桂斌,等.2004-2007年北京市某區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現狀調查[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8,25(10):913-914.
(收稿日期:2010-07-20 修回日期:2010-08-31)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