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錯(牙合)畸形;口腔正畸;心理學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610-02 中圖分類號:R 78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3
錯(牙合)畸形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環境因素導致的牙齒、牙弓、頜骨和顱頜面的畸形[1]。錯(牙合)畸形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容貌外觀,還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因此,口腔科正畸醫生不僅要使患者牙齒、牙弓、頜骨和顱頜面關系協調一致,口頜系統功能得以正常發揮,還要了解正畸患者的心理特點,注重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近年來對正畸矯治患者的心理學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就該問題綜述如下。
口腔正畸心理和矯治動機
由于患者口腔正畸知識的限制,正畸治療前總存在很多疑惑和擔憂。田炎章[3]對96例正畸患者就診前的心理狀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擔心治療效果的患者占78%,怕痛的患者占74%,怕拔牙的患者占56%,擔心影響進食和口腔衛生的患者占78%,怕別人嘲笑的患者占35%,希望療程盡可能短的患者占100%,擔心復發的患者占100%。其還對成人和青少年正畸治療前的心理特點作了比較,認為成人對矯正后復發的擔心高于青少年(青少年擔心復發比例為84%),青少年擔憂安裝固定矯形器對進食及口腔衛生的影響比例(92%)較成人高。
因此,治療前針對不同心理特點進行心理指導,對正畸治療的依從性很有幫助。矯治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個體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4]。相關研究表明,矯治是口腔正畸患者最主要的矯治動機,目的在于改善容貌和外觀。Laskin[5]通過臨床調查發現患者矯治動機有改善口腔功能、改善外觀和社會原因等三個方面。改善口腔的功能在于提高其咀嚼功效、改善上下牙齒的咬(牙合)和防治頦下頜關節疾病。在改善外觀上主要是改善牙外觀、改善容貌。社會原因方面主要是改善患者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的表現;改善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改善患者的自我感覺。Riedmann等[6]在Laskin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其調查了59名患者對正畸治療的看法,發現75%的患者是出于牙齒不美觀而求治的。國內的相關研究也有類似的結論。黃曉峰[7]選擇了北京地區正畸治療患者進行調查分析,正畸治療調查組患者以“牙齒不齊和面部形態改變”為治療目的合計占97.63%。有正畸治療史的患者在初次就診和再次就診中以“牙齒不齊和面部形態改變”為治療目的合計分別達80.46%和83.58%。其對正畸治療的社會性目的進一步研究表明,成人以“工作需要”和“社會交往需要”的分別占32.24%和41.12%。可見,正畸治療的目的在于改善牙齒外觀和面部形態,以利于正常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的需要。
不同患者正畸治療的期望
期望值是指一個人對某目標能夠實現概率的估計[8]。性別、年齡和經濟文化地位都會對患者的正畸治療期望值產生影響。趙琳潔[9]隨機抽取正畸治療患者162例和患者家長38人,根據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分組,采用正畸期望值量表調查,經t檢驗結果分析,不同性別正畸患者總體期望值女性期望值高于男性;不同年齡正畸患者總體期望值成年人期望值高于未成年人;不同婚姻狀況正畸患者總體期望值已婚者期望值高于未婚者。經方差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正畸患者總體期望值也不同,經SNKq法進行兩兩比較,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治療者期望值明顯高于其它組,高中或中專、大專及本科三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進一步研究也表明,性別、年齡的不同,對社會交往、口腔功能、總體健康和自我形象的期望也有所不同,男女對上述4個方面的期望值由高到低排序為:“自我形象”、“口腔功能”、“總體健康”、“社會交往”。“社會交往”和“總體健康”有顯著性差異,“社會交往”男性高于女性(P=0.012);“總體健康”女性高于男性(P=0. 002 ) ,而對于“口腔功能”、“自我形象”的期望值,性別間無顯著性差異。未成年人與父母總期望值采用各主成分平均得分比較,經檢驗無顯著性差異(t=1.146,P=0.254)。可見未成年人正畸的期望值受父母期望值的影響。
正畸醫生和接受正畸治療的患者之間的期望值有的時候也存在顯著性差異。林珊等[9]統計了106例成年正畸患者和正畸醫生對正畸患者牙齒美觀,按不需要、輕度需要、需要和極度需要評分,結果表明醫生和患者的評分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其差異主要在“不需要”與“輕度需要”之間,以及“需要治療”與“極度需要”之間。作者進一步分析認為,這種差異主要在評價給分時正畸醫生是通過臨床檢查、模型分析得出結論,更偏重于功能因素及正畸治療的困難程度,而患者在評價給分時主要考慮的是牙齒、容貌的美觀及與錯(牙合)畸形相關的功能性問題。
影響治療依從性的相關因素
患者依從性的高低關系到患者是否真正接受醫生的治療,關系到醫生的治療措施是否真正落到實處。正畸治療中醫生采取的各種治療措施又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劉學[10]采用精神心理量表SCI90對成人正畸治療6個月以上的51例患者和50例非正畸治療患者的心理精神疾患進行比較分析,結果正畸實驗組在人際關系、焦慮、精神病因子、偏執和抑郁上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基本肯定了正畸治療同樣會對患者心理產生影響的結論。同時矯治措施對患者心理和依從性的影響也與患者的年齡和性別有關系。鄭衍亮[11]研究表明在各項日常行為中,正畸治療對患者的進食、口腔清潔與社會交往影響較大,且對進食與口腔清潔的影響在矯治初期更為明顯。成年患者較青少年患者更容易感受正畸治療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成人患者的耐受性低于青少年。其次,成人患者的牙齒移動和組織改建較青少年患者緩慢,故療程也較長。此外,成人患者社會活動較多,正畸治療對其日常行為帶來的不便也更明顯。李燕[12]選擇78 例年齡18~53歲的已結束正畸治療或接近完成治療的患者作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對戴用矯正器影響生活和社交的看法也有差別(P<0.05),男性認為其對生活的影響高于女性。作者進一步分析認為這與不同性別擔當社會角色不同有關,男性參與社會活動多于女性。
正畸治療效果滿意度的評價
對正畸治療效果的評價,有學者認為不同個性的人接受相同強度的刺激會有不同的反應,對同一事物的評價也會不同[13]。一些研究觀點也認為,正畸治療的滿意度與患者的個性明顯相關,指出治療前了解患者個性,有助于預測治療效果。Mckiernan[14]最早根據成人正畸患者的行為特點評價,認為能正確面對錯(牙合) 畸形的現實,能積極配合醫生的理智型,其矯治效果良好;對牙(牙合) 外觀和功能恢復要求過高的精確型,其矯治效果一般;癔病型存在牙科恐懼癥,情緒不穩定,其矯治效果不佳;冷漠型對治療和結果漠不關心,其矯治效果最差。張怡[15]選擇在醫院就診的成人正畸患者42例,采用調查表問卷的方式對人格特征和治療后滿意度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結果正畸患者的16PFA(樂群性),16PFC因素(穩定性)、16PFXz(內向與外向)次級因素與其術后滿意度呈正相關(P<0.05);正畸患者的16PFL因素(懷疑性)16PFX1(適應與焦慮)次級因素與其術后滿意度呈負相關(P<0.05 )。
表明合適的醫療行為與良好的醫患關系和治療滿意度也有密切關系。魏謀達[16]運用醫生行為量表和醫患關系量表調查了口腔正畸科復診患者400例,結果正畸醫生的24種醫療行為均會影響患者滿意度及醫患關系,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正畸醫生行為和患者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系數r=0.71 (P<0.01),醫患關系和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系數r=0.66(P<0.01),正畸醫生行為和醫患關系的相關系數r=0.57(P<0.01) 。可見正畸醫生行為、醫患關系和滿意度三者之間均有顯著的正相關性。正畸治療的療程對患者的滿意度也有重要影響。魏謀達[17]的進一步研究認為患者滿意度和正畸治療療程存在關系,療程0.6~1.5年的患者對正畸滿意度最高,而療程>2.5年組患者的滿意度最低。
綜上所述,目前對正畸患者的心理學特點研究的比較廣泛,涉及到正畸治療的各個階段,涵蓋了不同類型、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正畸患者;在研究手段上,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利用心理學量表定量統計分析,取得了一大批對臨床有參考、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防范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有利于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大多數研究的深度不夠,針對性不強,對臨床的指導作用有限,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專業合作進行的研究尚少,期待在這方面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傅民魁,林久祥.口腔正畸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1.
[2]林 珠,段銀鐘.口腔正畸治療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3-4.
[3]田炎章.不同年齡患者的口腔正畸心理[J].口腔醫學,2002,22(3):148-149.
[4]時蓉華.社會心理學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68-220.
[5] Laskin D.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 potential communication gap[J].J Oral Surg 1979,37(11):786.
[6]Riedmann RS,Kierl MJ.Prediction of cooperation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2,102(1):15-21.
[7]黃曉峰,張 丁,王左敏. 北京地區正畸患者就診要求和原因的調查分析[J].口腔正畸學,2002,9(3):121-123.
[8]趙琳潔.正畸患者治療前期望值和治療后滿意度的研究[D].第四軍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9.
[9]林 珊,陳倩倩,陳 江. 就診成年人對錯(牙合)正畸需求的調查研究[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7,13(4):36-39.
[10]劉 學.口腔正畸治療對成人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2):969-970.
[11]鄭衍亮.固定正畸治療時患者牙周疼痛影響因素的觀察[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4):325.
[12]李 燕.成人正畸及其社會心理影響因素[J].口腔醫學,2004,24(2):98-99.
[13]錢 明,劉 暢,崔光成.醫學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96.
[14]mckiernan e x,mckiernan f,jones ml.Psychological profiles and motives of adult seekingorthodontic treatment[J].Int J Adult Orthodon Orthognath Surg,1992,7(3):187-198.
[15]張 怡.正畸患者人格特征與其治療后滿意度相關性研究[D].第四軍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6:38.
[16]魏謀達. 正畸醫生行為與患者滿意度和醫患關系的影響[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6, 16(3): 155-158.
[17]魏謀達. 口腔正畸治療患者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D].第四軍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39.
(收稿日期:2010-06-01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