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循證護理;性病門診;健康教育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5-0635-02 中圖分類號:R 759.047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9
循證護理(Evidt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證醫學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護理觀念,即護理人員通過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愿望和實際情況獲取實證,作為臨床護理決策的依據[1]。由于性病大多是一種“行為病”,是一組典型的生物心理社會疾病,疾病與其情感障礙交織在一起,不僅給性病患者生理及心理帶來極大痛苦,還給治療和康復及健康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為此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性病門診應用循證護理模式開展健康教育,有效地促進患者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為,顯著地提高教育的工作效率和社會效益。
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性病門診就診的1527例性病初治者,其中梅毒327例,淋病202例,尖銳濕疣630例,生殖器皰疹11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228例,艾滋病抗體陽性28例;男769例,女758例,年齡15~85歲,未婚600例,已婚824例,暗娼103例。
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護士缺乏性病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目前性病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性病知識,預防性病意義,正確求醫以及必要的心理干預與行為干預等,而有些護士并不太了解,特別是心理干預與行為干預措施均未受過專業培訓,理論知識上有著很大的不足,知識構成遠遠不能滿足患者需求,難以實施高效的健康教育。
2.護士缺乏形式多樣的教育手段 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中,由于受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模式的影響,許多護士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中產生錯誤觀念,認為健康教育是一種額外負擔,教育方法單一,缺乏形式多樣的教育手段,缺乏適時性和動態性的教育方式,不能激發患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與依從性,使大部分患者獲得的知識零散混亂,無法正確應用和實施。
3.患者依從性低 患者不遵醫行為是導致健康教育無法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一是患者得知患性病后自卑,產生消極情緒;二是患者自制力差,產生報復心理,對醫生和護士勸告充耳不聞;三是由于患者文化層次低,病程較短或年齡過大,另有部分患者不能完全理解健康教育內容等。部分患者在院外得不到家庭和社會支持等多種原因也是影響健康教育的正常實施。
循證護理健康教育措施
1.成立科研小組全面分析健康教育的循證問題,確立實施循證護理措施根據患者存在性病防治知識缺乏和心理存在的問題進行評估,提出需要解決的臨床護理問題,通過查找網址進入Cochrant圖書館[2]有效地檢索,獲得解決問題的證據,對所獲得證據真實性、可靠性、適用性進行嚴格的分析和評價,制訂出一套科學高效而又適合實際情況的健康教育計劃,通過深入研究循證護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應用循證護理的觀點在臨床工作中開展健康的教育實踐。
2.不斷充實護士的知識儲備 據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國內許多醫療機構獲準進行HIV(艾滋病抗體)初篩檢查,但未能提供規范化的VCT(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服務,這不僅需要性病門診護士,還需要皮膚科、婦產科、血液科、感染科、泌尿科等科室護士共同承擔相當的咨詢和健康教育任務[3]。為此護士在預防性病健康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4]。針對護士專科知識缺乏,科研小組還組織護士進行系統業務學習和專題學術交流與講座,接受循證護理繼續教育,接受循證護理觀念,注重實效的循證護理實踐,并對臨床實踐效果進行追蹤和再評價,修正失誤,發現更好方法,進一步完善證據,并由此提高護士的臨床技能和水平。
3.改善教育方法,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和自覺改變危險性行為 醫務人員不僅在思想上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還要充分發揮性病門診的重要職能,掌握實踐循證護理基本方法和健康教育工作的技能、技巧,為患者提供“平等、寬松、匿名、保密、規范、有效”的醫療服務,讓患者與醫生、護士共同形成診治聯盟。針對不同性病,不同患病緣由,不同高危行為,結合患者知識層次,社會背景以及對疾病的認知等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的心理干預與行為干預,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全過程地開展健康教育。幫助患者重建心理平衡,恢復治療信心,轉變態度與認識,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隱患,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和自覺改變危險性行為,提高性病治愈率,避免再感染或向正常人群感染。以獲得最佳臨床預后和生活質量。
4.獲取社會、家庭支持 性病/艾滋病(STD/AIDS)在中國被認為是可恥的疾病,造成社會聲譽的打擊會遠遠超過疾病本身,給患者及親屬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錯誤的觀念和心理壓力影響患者的求醫行為和疾病轉歸,易造成社會各種隱患。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減輕應激,有利于心理健康。對患者、親屬及朋友進行有關性病知識普及,使人們對性病有一個科學的理性認識,消除對性病恐懼、偏見和社會歧視,更有利于形成以人為本的良好氛圍,有利于化解家庭矛盾,促進家庭的和諧。在社區構建同伴教育模式,形成特殊網絡群,包括家庭成員、朋友,使他(她)們之間相互傳遞STD/AIDS的相關知識與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共同分享生活中有價值的經驗,促使全民貫徹落實WHO倡導的“共享權力、均等義務”精神,使人人有責任投入到防治STD/AIDS行列中。
護理體會
循證護理模式在性病門診健康教育中應用,可以感受到一種全新積極的護理模式,它促進了護士自覺學習,將收集的資料和患者情況進行評估,把科研成果,臨床專科知識和經驗與病人需求相結合,找出護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出符合實際的護理措施,并有效地解決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直接推動了健康教育的發展模式和基本原則,對改進健康教育中信息采集方法和可靠性評估以及制訂決策的技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循證護理還提高了護士自身綜合素質,通過查閱文獻及資料,拓寬了護士的理性思維,為尋求更多的科學論據支持,護士主動鉆研業務,從而使護士具備一定的社會、人文、心理等文化知識,不僅提高自身的判斷力、觀察力、理解力和工作能力,還提升了護士在社會中影響力,并全面提高了在規范化性病門診實施健康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因此,值得在今后臨床教育工作中不斷探索、研究、完善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立英,吳秀云,王愛華,等.我國循證護理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6):516.
[2]冉玉平,蔣 獻,周光平,等.循證醫學和皮膚性病學[C].第三屆西南地區暨首屆西南西北地區皮膚性病學術會議,2001:18-19.
[3]Khar A,Fortenderry J D,Temkit H,et al.Gender differencen ir sexual behaviours in response to genitourinary symptoms[J].Sex Transm Infect,2005,81(3):262-266.
[4]Williams A B,Wang H,Burgess J,et al.Effectiveness of an HIV/AIDS educational programme for Chinese nurses[J].J Adv Nurs,2006,53(6):710-720.
(收稿日期:2010-08-12 修回日期:2010-09-08)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