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要素祟賦理論基礎上,利用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統計數據,對中國新疆和以哈薩克斯坦為代表的中亞國家產業的比較優勢進行了分析,得出一些結論和啟示。
[關鍵詞]相對比較優勢 中國新疆 哈薩克斯坦
[中圖分類號]F12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0)05-0035-04
一、引言
新疆與中亞國家在很多方面既有互補,也有競爭,可以說,新疆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過程是一個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過程。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區域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也是新疆最大的貿易伙伴國。
本文對中國新疆和哈薩克斯坦進行相對比較優勢分析,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無論從經濟規模、資源潛力、競爭力水平、國土面積以及中國新疆與中亞諸國的貿易規模及比較優勢,哈薩克斯坦均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2004、2005、2006、2007年中國新疆與中亞的進出口貿易占中國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量的比例分別為71%、76%、81%、80%,而其中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的進出口貿易占中國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量比例分別為58%、63%、55%、51%,而哈薩克斯坦占新疆與中亞的進出口貿易總量的比例分別為82%、82%、68%、64%。就目前中亞五國的經濟形勢來看,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的經貿關系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還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無論從是經濟競爭還是經濟互補的角度來看,都需要重點分析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各產業間、行業間的絕對和相對比較優勢態勢。二是一國經濟的比較優勢變化在短期內是相對穩定的,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2005年的相對比較優勢大致可以反映雙方目前的比較優勢狀況。三是哈薩克斯坦在中亞區域是經濟實力最強、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產業結構相對合理的國家,因此,如果中國新疆某產業與哈薩克斯坦相比有相對比較優勢,一般與其他中亞國家相比也會具有相對比較優勢。在本研究中,由于中亞國家經濟數據統計和傳遞的滯后,至今僅能得到哈薩克斯坦2005年的相關數據。

二、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相對比較優勢分析
國家或地區間產業相對比較優勢分析通用且有效的理論,為赫克歇爾一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該理論從生產率比較和要素使用成本兩個方面,進行國家或地區間行業或產業間的相對比較優勢分析,只要數據支持就可以得出較好的分析結果。要素稟賦理論認為,如果各國都以各自的要素稟賦為基礎進行貿易,將使貿易前相對豐富的要素價格上漲,相對稀缺的要素價格下降,于是通過貿易使國內收入分配發生變化。要素稟賦理論的核心結論就是一國在本國資源稟賦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出口本國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和進口本國相對比較劣勢的商品的貿易模式,可以加快本國的經濟發展和提高國家整體福利水平。
進入21世紀后,哈薩克斯坦處于經濟結構較為穩定的時期,以下主要從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2005年三次產業現狀出發,分析兩區域間在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經濟規模、社會勞動生產率以及單位產出的勞動成本。同時分析第二產業內部的工業與建筑業,尤其工業內部的采掘業、制造業以及電力、煤氣、水業之間和第三產業內部的交通運輸業和金融業之間的經濟規模、社會勞動生產率以及單位產出勞動成本,在此基礎上對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的產業進行相對比較優勢分析。
從表1可看出,哈薩克斯坦2005年的經濟規模為571.15億美元(按當年匯率計算),超過中國新疆,就業人數比新疆少65.52萬人,人平均年工資比新疆多1176美元。新疆第一產業規模大于哈薩克斯坦,但第二和第三產業規模都遠小于哈薩克斯坦:在第二產業內部,新疆工業規模比哈薩克斯坦小,主要反映在制造業和電力、煤氣、水方面,而在采掘業領域,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相差不大。
僅僅從反映經濟規模的總量指標差距,以及其它絕對量之間的對比還不足以反映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的經濟部門差異。表2最后兩列反映了新疆與哈薩克斯坦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狀況。
從表2可以看出:當前,哈薩克斯坦的經濟規模總量是中國新疆的1.80倍,其中第一產業是0.58倍,第二產業是1.51倍,第三產業是2.62倍。
從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看,哈薩克斯坦第一產業與中國新疆相比處于劣勢。

從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看,哈薩克斯坦第二產業與中國新疆相比處于劣勢。就工業而言,哈薩克斯坦工業與中國新疆相比,稍處于劣勢;哈薩克斯坦的建筑業相對中國新疆處于明顯劣勢。因此哈薩克斯坦的第二產業相對新疆處于劣勢主要是由于建筑業所致。在工業內部,哈薩克斯坦采掘業與中國新疆相比,稍處于劣勢;其制造業與中國新疆相比,稍處于優勢;其電力、煤氣、水業與中國新疆相比,處于優勢。
從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看,哈薩克斯坦第三產業與中國新疆相比,處于優勢。在第三產業領域內部,哈薩克斯坦交通運輸業與中國新疆相比,具有明顯的相對比較劣勢;其金融業與中國新疆相比,具有相對比較劣勢。
表3進一步反映了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單位產出勞動力成本的高低。相對哈薩克斯坦而言,中國新疆各行業的相對比較優勢排序如下: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業>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水業,也就是說,電力、煤氣、水業相對于其他行業最不具有相對比較優勢。同理,相對于中國新疆而言,哈薩克斯坦各行業的相對比較優勢排序如下:電力、煤氣、水業>制造業>采掘業>金融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也就是說,交通運輸業相對于其他行業最不具有相對比較優勢。
三、結論與啟示
新疆采掘業較哈薩克斯坦具有微弱的比較優勢,但從貿易的角度來看,采掘業的比較優勢應該在中亞一方。中亞諸國尤其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石油、天然氣有著相對豐裕的儲備和生產潛能,是作為重要的出口產業來規劃的。而新疆是中國的一個省區,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經濟區,其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要服從國家利益。即使采掘業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當這種相對比較優勢并不足夠大的情況下,新疆采掘業要優先滿足國內需求,從國內的長期對能源的需求來看,今后新疆不僅不會出口石油、天然氣及礦產品,反而會大量進口這些原料和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哈薩克斯坦近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新疆在制造業領域相對比較優勢已經逐步喪失。有學者用2001年的數據對中國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的制造業相對比較優勢進行分析,當時中國新疆制造業略具相對比較優勢。而本研究用2005年數據分析的結果表明,中國新疆制造業略具相對比較劣勢。由于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制約,加之沒有很好地進行市場開拓,新疆的制造業產品不具有出口競爭力。同時,出口的工業制成品中內地產品占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而且加工貿易的增幅很小。雖然近幾年新疆出口貿易的增幅很大,但是主要在商貿領域,對新疆工業制造業的帶動作用并不大。因此,新疆要利用棉花、甜菜、瓜果、畜牧的資源優勢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吸引沿海發達省區的資金和技術,投資建廠,形成各類出口加工基地,諸如“輕紡城”、“特色服裝城”、“特色果品出口加工基地”、“小型家電出口加工基地”等,讓新疆成為沿海省區挺進中亞市場的重要基地。也可以利用中亞國家的資源與市場,建成有較大規模的,以石油天然氣加工、精細化工、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為主導的,并以滿足國內工業需求為導向的進口加工基地。這樣不僅為內地省區拓展了中亞市場,滿足了部分能源、礦產品的需求,也可以提升新疆制造業的相對比較優勢,提高新疆的對外開放競爭力。
在建筑業領域,新疆具有明顯的相對比較優勢,但這種優勢還沒有更多地反映在雙方的合作上。2008年新疆包含中亞國家在內的全部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的營業額僅為4.4億美元。因而需要雙方在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方面采取更開放的政策,并且對人員出入境流動采取更寬松的政策,以利于新疆在建筑業相對比較優勢的發揮。
在農業方面,新疆的農業規模要比哈薩克斯坦高一些,但從勞動生產率而言,則略低于哈薩克斯坦,更為重要的是哈薩克斯坦的農業條件明顯優于新疆。有關專家估計,根據哈薩克斯坦的農業條件將來不僅能保證本國對農畜產品的需求,而且能出口大量農畜產品。哈薩克斯坦政府將農產品出口作為其重要的長期發展戰略之一,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扶持農業機器制造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在全國建立農產品營銷網絡,建立農業風險保障制度等。由于其國土面積的82%即2.25億公頃為農業可耕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家的研究結論認為,哈薩克斯坦的土地在合理利用的情況下能養活10億人。考慮到科技對農作物的增產作用,農業發展潛力更大。中亞其它四國的自然條件與新疆相比較有優有劣,差別不大。由于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相近,雙方的農產品結構較為接近,與新疆一樣四國最大宗的經濟作物是棉花。從總體和發展的潛力上來看,中亞五國在農業領域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
新疆第二產業與哈薩克斯坦相比,具有相對比較優勢,而在第三產業具有相對比較劣勢。實際上,新疆對中亞其它四國在工業、建筑業以及服務業等領域都有較大的優勢。但這四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購買力不強,市場還在發育階段,同時新疆在開拓這四國市場的力度也不夠,因此今后如何均衡發展與中亞五國的貿易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近些年,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作用下,中國新疆在貿易領域與中亞的聯系更加緊密,貿易額的增量部分主要來自中亞市場,新疆與中亞貿易總額的比重在繼續增大,中亞地區對新疆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日漸顯現,對新疆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力在逐漸加強。中國巨大的能源需求對中亞國家有著重要的吸引力。新疆需要利用國家在霍爾果斯、喀什兩個邊境地區設立特殊經濟開發區的重大機遇,重點建好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邊境自由貿易區),等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在吐爾尕特口岸區域建立中吉邊境自由貿易區,與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一起形成新疆向西開發、開放的“雙劍”和“雙橋頭堡”態勢,充分發揮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吐爾尕特口岸和亞歐第二路橋、精伊霍鐵路以及中吉烏鐵路的作用,加快新疆與中亞國家經濟合作的進程。
面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必須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與聯合,既要和中亞國家經濟融為一體,又要與東部沿海省區合作共贏,真正實現東部沿海地區能夠依托新疆開拓中亞國家市場、中亞國家也可以借助新疆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目的,把新疆建成東聯西出、西來東去乃至西來西去的商品加工基地(包括出口加工基地和進口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基地和商貿旅游購物中心,努力構建服務中國內地與中亞經貿往來的國際通道、交流橋梁、合作平臺和前沿窗口,使新疆成為面向中亞、對接中亞、走入中亞的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先行區,成為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