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天祝農村信息技術培訓項目旨在通過構建有效的培訓模式,提升欠發達地區社區居民的信息素養-信息自助和互助的能力,以縮小西部地區農民在信息資源的占有和利用方面與發達地區的差異。此項目為期3年,分為4個階段。目前項目實施處于第一階段,即信息自助培訓模式探索階段的末期。通過這一階段的培訓實踐,一個有效的培訓模式日趨明晰起來。文章總結了項目實施第一階段探索出的信息自助培訓模式,并基于案例分析探究其效果,最后簡要介紹后續的項目實施和評估計劃。
關鍵詞:農民信息素養 信息自助培訓 社區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938(2010)03-0049-004
Help Farmers to Help Themselve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in Tianzhu
LiXiming Jiang Guodong (Tianzhu No. 1 High School, Gansu Province, Tianzhu, Gansu, 733200)
Abstract: Tianzhu No. 1 High School Library serves as the center of a regional library network cluster which is set to deliver prac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support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mmunities and to leverage all the lo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urban areas and the disconnected, information deprived rural communities. In this presentation, the author reports on training programs designed for deliver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specific workshops to farmers.Two factors are the focal points of this study: the farmers’ lev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ir specific need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 information.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 was to help farmers to search and use product information on their own. The interplaying of the two factors continues to be the subject for future study and will guide collaboration among cluster libraries to offer more useful training programs.
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 farmers; self-training; library resource integration
CLC number:G258.2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3-0049-004
社區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體系的“神經末稍”,而圖書館對社區居民的教育功能是社區圖書館服務的題中之義。事實上,公共圖書館“最早是作為社會教育機構而贏得其存在的合理性”。[1 ]在經濟欠發達的中國農村地區,建設公共圖書館常常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青樹教育基金會通過圖書館建設方面的摸索形成了這樣的理念:以學校圖書館為切入點構建有效服務社區的公共圖書館。即,以圖書館項目的建設為依托,提升學校對學生以信息素養為核心的整體素質的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使學校圖書館具備服務社區的能力,發揮學校在服務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潛在職能,使學校圖書館對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及生產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2 ]經過青樹基金會項目建設,學校圖書館被納入到了服務社區的公共圖書館體系之中,發揮著社區服務職能,包括重要的對社區居民的教育功能。
在青樹圖書館力圖對農村提供最大程度服務的過程中,常常有一種非?,F實的因素制約著這種服務能力的發揮,即并非信息資源的匱乏造成了農民無法獲得高效率的信息服務,而是有限的信息素養水平將他們阻止于信息服務的大門之外。從某種程度上說,欠發達地區真正的信息貧困在于信息素養的貧困而非信息資源的貧困。據統計,在2007年,有90%以上的農民從未使用過“中國農業信息網”、“農村供求信息全國聯播”。[3 ]與此同時,據有關統計,到2004年,全國47%的鄉鎮設信息服務站,而到2005年,全國97%的地市和80%的縣設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機構。[4 ]可見,建設農村信息服務的設施與機構并投入一定量的資源固然是重要的,但如何提升農民的信息素養,使他們真正有能力去使用這些資源更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針對有效提升欠發達地區農民的信息素養問題,國內外已就此進行過一系列的探討與實踐。在東南亞地區,有學者認為,“圖書館與信息服務必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5 ]同時,非洲地區已就社區圖書館服務農民信息素養的提升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嘗試,并產生了一些圖書館成功服務社區的案例。[6 ]
著眼于現有的研究與實踐,天祝青樹圖書館把有效提升農村居民的信息素養作為圖書館對社區的重要服務之一。自2009年以來,天祝青樹圖書館努力探索有效的農民信息素養培訓模式,即農民的信息自助與互助能力培訓的模式。本文主要論述此探索第一階段的成果,即農民信息自助能力的培訓模式,總結項目實施第一階段中的經驗教訓,介紹信息自助培訓模式,并基于案例分析探究其效果,最后簡要介紹后續的系統評估計劃。
1 天祝農民信息培訓項目概況
在天祝青樹圖書館的基礎上,青樹基金會選擇了項目點,構建了完整的培訓結構。其中天祝一中青樹中心圖書館處于整體服務體系的中心,另有六所隸屬于此中心圖書館的衛星圖書館也被納入到這一培訓體系之中。同時每個衛星圖書館又作為一個社區培訓點,提供培訓設備和承擔具體培訓任務(見圖1、表1)。
注:培訓點1:天堂鄉農村沼氣國債建設項目區培訓點;培訓點2:天堂鄉農村沼氣國債建設項目區培訓點;培訓點3:石門村無公害優質蔬菜示范點目區培訓點;培訓點4:岔口驛村高原農業科技示范園核心園區培訓點;培訓點5:紅大村易地扶貧項目區培訓點;培訓點6:高原特色舍飼養殖畜種改良項目區培訓點。
天祝一中青樹圖書館的老師與六所學校的老師一起,培訓這些項目區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農牧民有關計算機基本操作和互聯網使用,以及如何用網上資源來獲取與農業科技、市場、政策法規、衛生保健等有關信息技能。本項目從2009年5月到2012年5月,為期3年。目前項目實施處于第一階段,即信息自助培訓模式探索階段的末期。
天祝農民信息培訓項目劃分為兩個階段:自助培訓階段和互助培訓階段。所謂農民的信息自助培訓指培訓者根據農民自身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引導其自主選擇并獲取和利用信息的培訓方式。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并培訓骨干學員,使其具備自我信息素養教育的能力,以備將來由這些骨干學員去培訓更多的其他學員。當自助階段的完成后,首先進入骨干學員與其他農民之間互助培訓的階段,進而形成所有參加培訓的農民之間互助培訓的局面。由“骨干學員——農民互助培訓”到完全的“農民互助培訓”構成了本項目培訓的第二階段:農民信息互助培訓階段。本文涉及的僅是自助培訓階段形成的模式及效果,其基本情況如下:
2.1 服務人員
本項目的培訓組整合了來自天祝一中青樹圖書館、蘭州大學和山西高校的志愿者資源。由天祝一中青樹圖書館組織計算機老師連同項目點學校的計算機老師組成培訓組;由山西高校圖書館專業人士組成評估組;由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研究生組成技術組,負責論壇等技術支持;此外,還由青樹基金會項目管理團隊、天祝一中項目管理人員組成項目管理組。
2.2 實施過程
(1)推廣和宣傳培訓,吸引和組織各項目點初中文化程度以上農民(目標人群)參加培訓;
(2)學員學習基本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能;
(3)已掌握基本計算機技能的學員學會通過搜索引擎在網上搜索信息,使用農業信息門戶網站來解決實際信息需求;
(4)建立重要的輔助工具——青樹論壇,第一階段作為培訓交流平臺。培訓學員使用論壇,利用論壇記錄網上搜到的生產生活相關信息與同學共享,針對信息需求進行交流,共享培訓資料,溝通培訓進程等等;
(5)在培訓前后,調研目標人群和社區人群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素養,分析培訓效能;
(6)監測(1)-(4)的效果和碰到的問題,不斷調整,形成一套穩定有效的模式。
2.3 農民信息自助培訓模式
經過這一階段的培訓實踐,形成如下農民自助式培訓模式:
(1)培訓內容和教材特點:既涵蓋了信息素養各方面,又符合農牧民的學習特點和信息需求。
(2)培訓方式的構建:集中式培訓與項目點培訓相結合。
首先由天祝一中青樹圖書館培訓組對骨干志愿者/學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在骨干志愿者/學員的選擇方面,重點選擇在當地有引領作用的人員,如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專業戶、村管理者等。培訓之初,對骨干志愿者提出的要求是:他們不僅應該首先掌握信息技術方法,而且應學會對其他社區成員進行培訓。在骨干志愿者培訓基本完成后,由骨干志愿者根據本地情況針對普通學員,在各項目點自行組織更大規模的培訓。在項目點除了骨干志愿者組織的培訓之外,天祝培訓組還下到項目點,針對普通學員直接組織了一系列培訓活動,如根據項目點服務對象的時間情況,天祝培訓組下到項目點進行定期指導,以及農閑時(比如寒假)連續加強式培訓和指導等。
較之于一般的培訓,本培訓模式的亮點突出表現在:主要培訓資源源自社區,以村民培訓村民的方式,更有親和力,使培訓在當地社區的認可度得到保障;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實現培訓內容和方式的自助選擇,達到因人而異,各取所需的目的,使培訓效果得到保障。擁有這兩個因素的培訓模式由此具有了長效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特點。首先,本項目成功整合了遠程資源(青樹基金會遠程志愿者)和天祝當地資源(天祝一中和各項目點骨干志愿者)。在項目實施中天祝一中青樹圖書館已成為遠程資源和當地資源的橋梁,并承擔了當地資源的強有力組織者的職能。其次,項目管理組實現了培訓組、評估組和技術組的合作和協調。青樹項目管理人員利用網上語音會議、郵件、電話等的遠程推動與當地管理人員和志愿者的實地考察和推動相結合,使各級溝通渠道保持順暢,各類資源的效益得到了發揮。
3 農民信息自助培訓項目效能的案例分析
鑒于系統的評估體系還在構建之中,本效能研究把焦點集中到了對典型參訓學員的案例分析上。項目組認為,下述案例中的學員信息素養的提升較客觀地反映了本模式的效益。
案例一:李福德,男,29歲,漢族 ,現居住在甘肅省天??h華藏寺鎮紅大村,初中文化程度。該村民在培訓前就能簡單使用網絡。自項目實施以來,他參加了項目培訓組在紅大項目點的所有培訓。學會了搜索農業信息網站,并從網上學習到了一些烹飪知識。目前能較為熟練地使用青樹論壇,通過使用青樹論壇獲得了關于紅提葡萄果實修剪的技術信息,并在論壇上發布了有關西葫蘆白粉病的預防與控制技術、紅提葡萄施肥管理技術、辣椒種植技術的帖子與其他學員共享。訪談中,他認為目前項目實施的集中培訓和指導組老師的個別輔導使他受益匪淺。關于培訓的延伸服務,他提出了邀請農業專家參與論壇的創建并到項目點進行培訓等建議。
案例二:柳逢成,男,28歲,漢族 ,現居住在甘肅省天??h華藏寺鎮紅大村,任該村科技助理員,家中七口人,初中畢業后先后參加了計算機初級培訓班、農廣校園藝專業的學習。青樹培訓前他已參加過電腦培訓班。通過青樹培訓,他對從網絡上獲取信息有了進一步認識,2009年10月,他自費在家中接入了電信寬帶, 在農閑時間上網學習相關的種植技術,了解本地農產品銷售信息。該學員在青樹論壇上實名注冊并較熟練地掌握了論壇的使用方法,在論壇上就葡萄、西葫蘆、辣椒種植技術,日光溫室的防雪、防風、防凍技術等與其他學員進行廣泛交流。作為科技助理員,他積極與本地農業專家聯系,先后兩次利用青樹的項目培訓設備在紅大小學進行了農業技術培訓,并在論壇上展示了本地農業專家在項目點上的培訓情況。他認為各種類型個別輔導和學員間的互幫互學是較好的培訓形式,建議將下載的相關農業生產技術的視頻刻制成光盤,作為培訓的紀念品發放給參加培訓的村民,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案例三:郭曉燕,女,26歲,中專文化程度。在青樹培訓前,可簡單使用計算機上網。培訓中,她積極參加青樹的培訓,配合培訓教師教給學員注冊論壇、申請QQ、發信息、找圖片、尋電影。在培訓期間她實名注冊了論壇,并在論壇上發布了以西葫蘆病蟲害防治、紅提葡萄修枝等為主題的帖子與學員共享。她希望今后青樹論壇進一步充實農產品銷售信息、法律法規知識。她認為比較能解決問題的信息的獲取方式是計算機網絡、電視、手機短信、培訓等方式。
4 天祝農民信息自助培訓項目的后續設計和評估
根據上述案例分析可見,根據第一階段的探索,天祝農民信息自助培訓模式已成型并見效。為提升農民信息自助和互助能力,計劃項目后續將經歷如下階段:
第二階段:信息自助培訓的普及和深化。主要任務有:首先要借助第一階段成果,深入推廣和宣傳培訓,吸引目標人群參加。然后,項目組將完善對志愿培訓師的系統培訓,將更多學成的學員發展為志愿培訓師。未來,隨著志愿培訓師的增多,本項目培訓的普及能力也將得以增強,以幫助更多的學員完成從基本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能到信息技能的進階。此外,本階段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深化“青樹論壇”的建設,促進網上信息交流的積極作用的發揮。
第三階段:社區信息互助模式的探索。本階段將重點探索為社區提供實地、網上論壇和短信等各種有效形式的信息服務。未來,此部分服務人員將以當地志愿者為主體,天祝一中和青樹工作人員為指導者和輔助者。通過各種形式代理查找的實例最后都記錄到青樹論壇中,不斷豐富網上知識庫。調研社區對各種服務形式的需求和效能的反饋,形成一套穩定的、有效的社區信息互助模式。
第四階段:社區信息互助模式的普及和深化階段。具體工作有:(1)完善對志愿者社區信息服務方面的系統培訓;(2)進行對穩定模式的基準調研和效能調研,系統評價模式效能。
在第一階段信息自助培訓模式的探索中,囿于學員的覆蓋面不夠大,初始信息素養水平不一,系統評估方式也在探索中。所以在本文中僅采用案例分析作為初步評估手段。后續項目組將構建基于效果的評估指標體系,綜合各主客觀評估工具的評測結果,以調查問卷、訪談、小組討論等形式收集各類信息,藉此考察培訓前后的信息素養變化。此評估將于項目第二階段開展,伴隨著信息自助培訓的普及和深化而進行。
5 結語
提升欠發達地區社區居民的信息素養是農村文化和教育發展的一個迫切課題。天祝青樹圖書館目前正在進行的農村信息培訓項目作為一個具有試驗性質的項目,通過探索構建了以培訓方式提升欠發達地區社區居民的信息素養的有效模式。本文是對此項目第一階段的成果總結,初步展示了這一項目對提升農民信息素養的有效性。同時隨著這一項目在后續階段普及深化,將對在同樣領域的政府相關部門或非政府公益機構的探索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當然,限于條件,第一階段培訓覆蓋的人群范圍有限,目前所收集到的案例是否具有普遍的適應性還有待進一步深入調查分析。今后,隨著培訓的深入,項目組將以系統的方式進行效果評估,以客觀地確定形成的信息自助培訓和社區信息互助的模式之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于良芝.公共圖書館存在的理由:來自圖書館使命的注解[J].圖書與情報,2007,(1):1-9.
[2]The 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EB/OL].[2010-03-23].http://www.evergreeneducation.org/EvergreenNew/missionstate.htm.
[3][4]于良芝等.農村信息服務制約因素及服務效果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7,(9):14-21.
[5]Kibat,K.K.(1990-91).Community Information and Referral Services for Rural Areas of Southeast Asia:A Conceptual Framework.World Libraries[EB/OL].[2010-01-20].http://www.worlib.org/vol01no2/kibat_v01n2.shtml.
[6]Harande,Yahya Ibrahim.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Nigeria.[EB/OL].[2010-01-20].http://www.webpages.uidaho.edu/~mbolin/harande.htm.
[7]Wenjie Zhou, Elaine X. Dong, Tim J. Zou(2008), A School-Library-Centered Community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Model and Its Impact on Cultural Life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China[EB/OL].[2010-01-20].http://www.ifla.org/IV/ifla74/papers/106-Zhou_Dong_Zou-en.pdf.
作者簡介:李熙明,男,甘肅省天??h第一中學行政辦公室主任;蔣國棟,男,甘肅省天祝縣第一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