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是在美國青樹教育基金會區幫助扶持下在通渭縣所建立起的一種農村圖書館形式。文章擬就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模式及近年來開展的信息服務工作做一介紹和研究,旨在探討鄉村圖書館面向農村開展信息服務的模式和經驗。
關鍵詞:青樹基金會 青樹鄉村圖書館 農村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938(2010)03-0046-003
Open the Library to the Whole Community: Tongwei Evergreen Rural Libraries Serve Local Residents in Information Service
Wang Weiping (Tongwei Public Library,Tongwei,Gansu,743300)
Niu Tuowen (Tongwei No.1 High School,Tongwei,Gansu,743300)
Abstract:Tongwei Evergreen Rural Libraries (TERL) is a kind of rural library supported by 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odel of TERL and summarized the TERL’s work on service of rural community in Tongwei.
Key words: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 Evergreen Rural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of rural community
CLC number:G258.2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3-0046-003
美國青樹教育基金會由海外華僑舊金山金門大學教授趙耀渝于2001 年創設,該基金會自2001年開始在中國甘肅、陜西、青海、貴州、云南等省援助中小學的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是青樹教育基金會首批在華援助的三所項目圖書館之一,其創立的學校圖書館與縣公共圖書館以聯盟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服務于當地不同的目標人群,對當地農村社區教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2004年第70屆國際圖聯大會上,榮獲比爾- 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普及教育大獎”。通渭一中青樹項目負責人牛托穩校長應邀赴阿根廷首都參加了會議領取了該獎,并在大會上作了《青樹農村圖書館》的報告。[1 ]本文擬就青樹圖書館在通渭建立的鄉村圖書館模式及近年來開展的服務工作做一介紹和研究,旨在推廣鄉村圖書館面向農村開展信息服務的模式和經驗。
1 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概述
2001年,通渭一中被青樹教育基金會確定為援助學校后,實現了圖書館的自動化管理,通渭一中圖書館在搞好校內學生教師服務的同時,初步將服務活動向社區延伸,,但是在對農村進行服務時卻表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如人員、服務時間、文獻資源等問題。2004年,美國圣荷西州立大學教授、青樹基金會負責人劉正福先生來到通渭,指導與協調了學校圖書館與縣公共圖書館的合作,通渭縣圖書館成為其合作館之一。次后,基金會對通渭縣圖書館進行了大力的援助,先后為縣圖書館自動化管理配置電腦13臺,提供自動化管理軟件及打印機、條碼掃描儀等相關的設備。
完成了自身基礎建設后,通渭一中圖書館和通渭縣圖書館分別以基層學校和基層鄉鎮為主線,相繼建立了馬營中學流通站、通和小學流通站和義崗鎮流通站、常河鎮流通站、農業園區流通站。形成了校館輻射農村中小學、縣館輻射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聯合輻射模式。雙方資源共享,互利互補,整合了當地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了圖書資料的共享、服務時間空間和專業人員上的互補。特別重要的是,這一模式通過學校這支線能將服務深入到最偏遠的農村。就通渭來說,通渭全縣共有18個鄉鎮,332個村民委員會,有各類中小學343所,[2 ]基本上每個村有一所學校,如果能夠將每所中小學校的圖書室(館)建好,那么一個覆蓋全縣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即將建成。因為在現有條件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任何一級組織還無法將圖書服務做到這一層面。同時近年來適齡兒童入學人數逐年銳減,縣教育部門預測,再有五年大部分村級小學有可能撤銷,那么,這些村小學的場所及剩余教師,無疑是一支鄉村圖書室的最佳組合。
2 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探索
圖書館的終極目標是將所藏的知識信息傳遞給用戶,并發揮一定的作用。青樹基金會在通渭完成了援助項目的基礎業務建設后,將其工作的重點轉向了圖書館服務能力的培養上。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自2008年開始,先后開展了農業技術、健康教育等專項農村信息服務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1 關注農村經濟生產活動,提供農業生產信息服務
通渭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縣47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45.6萬,全縣總面積2908平方公里,其中耕種面積180萬畝,屬黃土高原典型旱作傳統農業種植區,耕作方式傳統,農業生產觀念落后。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關注農村村民的經濟生產活動,為他們提供形式多樣的農業生產信息服務活動。
(1)學校圖書館開展的農業信息服務活動。學校圖書館開展農業信息服務活動有著一定的優勢,即:活動對象95%來源于農村(學生),熟悉當地農業生產情況、關注農業;學校教師中有70%以上家庭從事農業生產;學校有長期開設農業類課程的歷史和資源;學校實驗室有可供農業科技實驗的器材和設備。因此,學校圖書館開展了一系列的農業信息服務活動:一是傳播信息。結合學生教學內容,把化肥、農藥、種子、新型能源、農機具推廣、土壤分析、新型設施農業的相關知識融入課程。二是技術破解。如:在2008年開展了土壤分析及化肥配方。學校圖書館組織學生120多人次,采集全縣境內18個鄉鎮的土壤樣本100個,完成了縣內不同區域內土質的土壤分析報告67份;結合氣候、雨水、土質等因素,完成縣內主要農作物的肥量配置表73個;并將實驗成果印刷成冊,通過服務網點,進行了宣傳。這項活動的開展,擴大了學生知識的運用及遷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帶動家庭受益。
(2)公共圖書館開展的農業信息服務活動。通渭縣圖書館也開展了一些服務農村社區的活動,如2008年在青樹的指導和幫助下,開展了農村沼氣推廣的項目工作,在一年的時間里,調動學校、幼兒園、主動下鄉,配合縣能源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沼氣宣傳推廣工作。通過編寫《通渭縣農村沼氣使用手冊》,在城區學校開展了以“再生能源的利用”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和繪畫比賽活動,與縣能源辦合作舉辦沼氣推廣培訓班,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投影設備和館藏的沼氣類圖書資料,進村進社開展沼氣推廣應用的宣傳活動。通過宣傳和推廣,2008年國家農業部農村沼氣國債項目下達通渭“一池三改”沼氣項目2000戶,總投資700萬元任務的順利完成,縣圖書館的宣傳推廣工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
2.2 關注農村日常生活,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健康成為農村村民特別關注的問題,而對農村健康教育現狀調查顯示:農村15歲以上人群中,環境、飲水、營養、傳染病、慢性病預防等8項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僅為36%。①因此,普及基本衛生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是當前農村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經青樹基金會論證,2009年在通渭開展了健康教育活動。該活動依據現有的青樹鄉村圖書館系統,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在當地的學校師生及村民中普及醫療保健的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在青樹基金會的大力援助和具體指導下,經過近一年的運行,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青樹基金會為該項目配置的1200冊價值價值2萬余元的圖書已全部到位,在縣圖書館、一中圖書館園區圖書室都建立了健康類圖書專架。同時青樹基金會還為縣圖書館征訂了健康類期刊13種。
通渭一中全校學生完成體檢后,一中圖書館為每位學生建立成長記錄,為家長提供學生體檢及相關健康教育通知,進行矯治跟蹤工作 ,編寫《健康教育手冊》,開設專門的健康教育課,組織學生自己通過圖書館和網上查找信息資源來編寫《健康教育手抄報》,引導學生編纂適合他們的健康資訊。通渭縣圖書館則圍繞健康教育,創辦兩月一期的《健康文摘》,免費向館內所有讀者、社區居民、三所學校的師生發放。目前已編制了四期。同時開展“健康講座”,利用視頻講座組織社區居民及館內讀者觀看,目前已組織講座6次。在學生中開展健康知識征文1次,共收到征文2561篇,評出獲獎文章38篇。青樹基金會也邀請了國內外醫療保健專家4人,定期通過網絡會議進行指導,保證活動的科學規范。
2.3 創新服務方式,深化社區服務
青樹圖書館在通渭以地區健康教育為切入點,探索出了一套將專家專業資源及當地的組織和執行資源相結合,借助信息技術的基層服務模式。此模式可以用于含衛生在內的各種農村教育,如法制、文化、信息技術等,同時此項目有助于當地人群信息素養的提升,為后續教育打基礎。如:在青樹基金會的指導下,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完成了在通渭縣常河鎮建立覆蓋所有村民的口腔保健知識服務體系的初步計劃。即: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憑借縣圖書館資源和社會教育功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方式, 建立覆蓋所有村民的口腔保健知識服務體系,針對性地用農村人群易于吸收和接受方式,在全鎮35770人中推廣普及口腔保健知識,讓所有人口掌握口腔保健的基本技能。
在建設過程中,為了確保該項目的可行性與順利實施,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如該鎮村民戶口數、人口數、學校、衛生所、手機擁有數等,了解真實需求, 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建立立體組織機構(見圖1),責任明確分配到點(見表1),在多個方面階段性地、循序漸進地提供服務內容,即:首先是發放宣傳資料。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以編制農家中唯一必備的出版物——年歷、掛歷或日歷為載體,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全鎮7494戶人口中每戶發放一冊。其次是開展講座。將精選的口腔保健知識做成講座光盤,利用投影設備,分別在鎮屬學校、鎮屬村社放映,并為了鼓勵觀看,對參加觀看講座的村民或學生獎勵牙膏1支。第三是開辦培訓班。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開辦了以項目講解、投影機(儀)安裝使用、調查問卷的發放、回收與統計為內容的宣傳員培訓學習,培訓兩百余人(村宣傳員20人,村民小組宣傳員165人,鎮屬學校宣傳員20人)。第四建立手機短信服務平臺。手機移動通信網絡是繼互聯網后新的圖書館讀者服務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農村手機用戶擁有率接近50%,且大多數農村手機擁有者具有觀看短信和發送短信的能力,因而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選擇了這種成本低、利用率高、效果好的服務方式,在縣圖書館建立了手機短信服務平臺,把口腔保健知識編制成短信,定期發送給(常河)鎮手機用戶。因這項內容是該項目的核心,因此包含多項任務,具體有:①建立包括移動、聯通、小靈三部分的常河鎮村民手機號碼數據庫;②根據內容組搭建的口腔保健知識庫中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制成短信,建成短信數據庫;③按規定的時間,每天按時發送給服務對象;④將口腔保健知識設計為選擇題的形式,發送給服務對象,如果回復短信,積分達到一定程度,給予獎勵。
3 結語
一個鄉村圖書館的發展與成熟,并不在于藏書量的多少與自動化程度的高低,而在于是否能夠利用信息資源為當地的經濟、教育和文化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通渭青樹鄉村圖書館在青樹基金會的援助和指導下,憑借其建立起的區域內圖書館網絡,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為不同的目標人群定制信息服務,使農村各目標人群的信息和文化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同時也促進了區域內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正福.中國青樹鄉村圖書館服務中心扶助西部邊遠地區榮獲2004年比爾-梅林達·蓋次基金會普及教育大獎[EB/OL].[2010-03-23]. http://www.clir.org/pubs/reports/pub130/pub130ch.pdf.
[2]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EB/OL].[2010-03-23].http://yys.51ttyy.com/zcfg/200706/77559.shtml.
作者簡介:王維平,男,通渭圖書館青樹項目負責人;牛托穩,男,通渭一中青樹圖書館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