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是人們耳熟能詳之詞,在傳染病流行之時,許多傳染病不是經呼吸道傳播便是經消化道傳染,即使在平時,吃了不干凈的東西就會拉肚子已成常識,所以總結一句“病從口入”以警世人,簡潔明了。
隨著傳染病的被控制及環境衛生的改善,以往曾經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傷寒、霍亂已經很好地控制,食物中毒乃至蛔蟲癥也已很少發生,但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癌癥成了人們健康的主要殺手。痛定思痛,查查原因,發現現在的許多疾病竟然都與生活行為相關,而其中又以吃為最重要。
人應該怎么吃?這個問題幾千年來人們并沒有認真研究過,因為在漫長的農耕社會里生產力有限,能夠提供給人們的食品并不豐富,對于許多人來說,有吃的就已經很好了,所謂“饑不擇食”嘛!當然也有吃到“朱門酒肉臭”的,也有提到“高梁厚味反傷脾胃”或是“腦滿腸肥,百病叢生”的,但終究是極少數人的事,并未引起過多的關注。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食品極大地豐富起來。飲食過量又缺少體力活動,收入大于支出,由食物轉化的能量大大過剩,過剩的能量便轉化為脂肪,在人體內存起來,于是形成肥胖。
“胖就胖點吧”,我們中國人歷來并不太反感肥胖。因為幾千年來能夠胖起來的人都是能夠多吃少動的人,即所謂“有福之人”,所以便把肥胖稱為“福相”。但是如果胖到路也走不動,樓也上不了,那就是病了,這病就是肥胖癥。肥胖癥也許還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路走不動可以乘汽車、樓上不了可以坐電梯。問題是人胖了就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壓,血脂也不正常了。血脂不正常就容易動脈硬化。高血壓是指血液流動時對血管的壓力,高血壓病影響的也是血管;而糖尿病呢,有人直言糖尿病就是血管病,它損傷了眼部的血管,視網膜發生病變;它影響了下肢的血管,足便壞疽;影響到心臟和腦的血管便威脅人的生命。所以肥胖成了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當然脂肪代謝的紊亂還有利于形成脂肪肝、膽結石甚至大腸癌的發生,連乳腺癌也多見于肥胖的婦女。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也很可能與高脂肪飲食有關。肥胖導致體重增加,還是腰椎病、膝關節病乃至平足與跟骨骨刺的原因,因為體重大,這些承重的骨骼受不了了嘛!
說到吃,也還不只是吃得發胖帶來一系列毛病的事。以前我國人民進食不新鮮的蔬菜多,這些不新鮮的蔬菜多含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以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所以我國的食管癌、胃癌的發病率甚高。東南沿海一帶氣候溫暖潮濕,糧食容易霉變,霉菌之中有一種叫作黃曲霉的,它的毒素能引發肝癌。在一些溝水塘水中有藻類物質生長,有些藻類物質的毒素也是致癌、促癌物質,長年飲用這種不潔水的人,肝癌發生率高。我國南方鼻咽癌的發病率高,認為是與多吃咸魚和魚露有關。總而言之,癌的病因與生活行為相關的十居其八,而生活行為之中,吃又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當然,“吃”還包括吃藥,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毒性,用藥不當也能致病,口服雌激素原是為了減輕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不料卻增加子宮內膜癌,用龍膽瀉肝丸減肥,卻減出了腎臟病。“是藥三分毒”,還真得當心。
所以今日之社會,經濟發展,環境衛生改善,“病從口入”已經不僅是預防消化道傳染病的問題了。大量的被俗稱為“富貴病”的病,其實也絕大多數是“病從口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