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絲拂面,臉上皮膚癢癢的時候,就是春筍上市的季節。竹筍的鮮香味若隱若無地飄散在弄堂里面,下班回家,低頭穿行的女人腳步都會加快。
古詩云:“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可是,頓頓竹筍紅燒肉把人吃到太端莊,太乏味;竹筍鮮肉加咸肉的腌篤鮮也是人人都會燒了,沒有技術含量,吃兩頓覺得有點太油膩了,于是,想炒一碗清爽的筍菜來佐飯。
翻看梁實秋談吃的書,聽他動情地談到那一碗母親燴,眼睛一亮,照搬!買來豬肉、韭黃和竹筍(他家是冬筍),泡開黑木耳,均切成絲;肉絲上漿一煸,竹筍絲可以先進微波爐轉一圈去澀;鍋中放少量烹調油,炒筍絲、韭黃和黑木耳,混入煸熟的肉絲,加細鹽,臨起鍋淋一勺紹興黃酒。這個菜旺火快炒,保持木耳的脆和韭黃的嫩很要緊,顏色是黑黃白紅四色,味道是清淡而鮮美,極其富有春天的氣息。
再講一碗我常做更家常,可以稱得上鄉土菜的咸白菜炒竹筍,在冬天,便是咸白菜炒冬筍了。咸白菜宜買棵大一點,菜幫子看上去白嫩嫩的,帶有一點酸味,很爽口。如果加一些鮮蘑菇片進去也可以,加肉絲當然也成立,而我喜歡放一點點白糖,更能吊出這道菜的鮮味來。竹筍可以切片,滾刀塊當然也可以,粗人切大塊,細人就切絲吧。
竹筍的新鮮度是保證它美味的關鍵所在。春天到了,喜歡外出自助游的朋友,會一路留意有沒有挖新鮮竹筍的農家樂活動。看見一片竹林,會不由跳下車詢問。曾經有朋友興師動眾派快遞給我送來一大包竹筍,打開一看,竹筍上粘滿了濕泥土,頭部露出白嫩得像小毛頭手臂樣的筍肉來,他在電話里興奮地說,是當天自己動手挖的,趕緊晚上做來吃!剝去筍殼切了下鍋炒,果然是異乎尋常的鮮嫩好吃,牙齒咬上去過癮得很,轉眼一大碗就消滅掉了。什么叫鮮筍,這就是。
夸哧夸哧,夸哧夸哧,這個季節,只聽見耳邊傳來嚼筍的聲音,年輕的聲音,新鮮的聲音,春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