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世博會開通,提前領略精彩世博
全世界網民現在可以通過訪問網頁:www.expo.cn,隨時瀏覽網上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暢游三維園區,提前領略精彩世博。
網上世博會運用三維虛擬現實、多媒體等技術,將上海世博會園區以及園區內的展館再現到互聯網上。全球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瀏覽世博會園區和展館,仿佛身臨其境地體驗上海世博會盛況。泰國館是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體驗館,網友不僅可以身臨其境地漫步其中,還能像在真實場館中一樣觀看影片。
在本屆世博會閉幕后,網上世博會將繼續歡迎全球嘉賓訪問,使得上海世博會成為一屆“永不落幕”的世博會。
古老樹種紅豆杉將亮相世博會中國館
有著“植物大熊貓”和世界上最長壽樹種美稱、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歷史的紅豆杉,已入選世博會中國館珍稀植物展出品種。它將與《清明上河圖》一起,作為國寶在中國館接受全球參觀者和國家元首的“檢閱”。
紅豆杉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被列為國家一級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全球共有11個品種,我國有4種,即西藏、云南、東北、南方紅豆杉。野生紅豆杉直徑生長1厘米需要10年時間。此次亮相世博會的紅豆杉,是由江蘇紅豆集團培育的南方紅豆杉。
科技工作者從紅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經論證和臨床測試,對腫瘤類病菌的有效率達到75%以上。1992年12月29日,美國國家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準其作為抗癌藥物上市。
日本館紫蠶島:
像生命體一樣會呼吸的環保建筑
日本館融合了日本的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外部呈淡紫色,采用含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包裹,弧形穹頂宛如一個巨大的蠶寶寶點綴著世博園。
日本館的建筑理念是“像生命體一樣會呼吸的環保建筑”。展館的外壁會隨著日光的變化及夜晚的燈光變換各種“表情”,讓參觀者感受到一種動感。日本館外墻所使用的太陽能電池能夠使外墻自主產生能源,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發電膜”技術。日本館還有能夠吸收陽光、存儲雨水、吸取自然空氣的“循環呼吸柱”,這項技術也是全世界范圍內的首次嘗試。
英國館:6萬粒種子的震撼
英國館的核心是一座“種子圣殿”,這個6層樓高的立方體結構,全身被6萬根長達7米的透明亞克力桿插滿。這些伸向各個方向的亞克力桿,中部固定,兩端能隨風搖曳,從而使整個建筑像一個活的生物。
進入“圣殿”之后,你會發現6萬根亞克力桿的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種子。它們可能是一顆松果、一粒咖啡豆,也可能是你叫不上名字的種子……這些種子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種子資源庫。更令人欣慰的是,這些放在亞克力桿里的種子,絕大多數在世博會結束后依然存活!
上海世博會,味蕾環球之旅
上海世博會期間,除了主辦方提供的餐飲服務外,很多國家會帶來自己的特色餐飲。
比利時館不僅會有頂級鉆石展亮相,同時還將出現一個夢幻般的“巧克力工廠”。參觀者能親眼看到巧克力的制作過程,甚至能免費品嘗比利時巧克力,令人期待無比。
芬蘭館內的美味來自于芬蘭那片滿布森林和湖泊的大地,有充滿令人垂涎欲滴的漿果鮮菇和野味活魚,呷上幾口伏特加感覺更加爽口。
瑞士館餐廳設有160個座位,其中80個是露天的,將提供瑞士烤香腸、奶油煮牛肉等傳統美食。
在巴基斯坦展館,參觀者可以一邊欣賞巴基斯坦風情舞蹈表演,一邊品嘗配以秘制醬汁的燒烤(BBQ)和享有盛名的巴基斯坦奶茶(Chai)和芒果優格飲料(Mango Lassi)。
在盧森堡館的餐廳里,參觀者可以品嘗精選的盧森堡傳統烹飪和最好的摩澤爾白葡萄酒。
韓國館內特別設計了一個“現代廚房”的展區,參觀者可以隨手翻閱與美食相關的書刊,體驗外國廚師在韓國的工作和生活,感悟“料理食物就像料理人生,品嘗美食就像品味人生”的道理。當然,地道的韓國美食肯定不會缺席。
韓國今年執行兒童食品的營養標簽標準
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擬從今年開始執行《關于兒童食品的營養標簽和標注方法標準》。
標簽標準:對于一年銷售至少90天的菜單,應當顯示每食份的營養成分;由1種以上食品組成的套餐菜單應當標注組合的每一種食品的總卡路里。在一份套餐中有多種組合的情況下,卡路里可以表示為最小和最大值范圍。
標注方法:當供應消費者定購的食品時,卡路里應當以大于食品名稱或價格字體的80%的字體標注,其他詳細的營養信息應當使用散頁印刷品、海報和網站的方式簡要說明;接受在線定購或電話定購的食品配送服務供應者應當使用傳單、不干膠標簽等向消費者提供營養信息;網上食品企業應當在接近食品名稱(或價格)的地方標注其他營養信息,使得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能夠確定營養信息。
歐盟禁產肥鵝肝
在西方國家里,鵝肥肝和松露、魚子醬被稱為“三大美食”。法國高檔餐廳的餐桌上,鵝肥肝是最傳統和昂貴的菜色。但由于制造鵝肥肝的方法過于殘忍,一直遭到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反對,歐盟目前已經下了最后通牒:到2019年,禁止所有成員國生產鵝肥肝。
英國食品標“碳足跡”標簽
英國政府計劃給超市食品標上“碳足跡”標簽,讓消費者在選購食品的同時清楚地了解它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采取綠色購物行為。
產品的碳足跡是指產品從原料取得、制造、包裝、運輸、廢棄到回收,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碳標簽是將產品的碳足跡以標簽標示于商品。英國環境局局長希拉里·本恩(Hilary Benn)表示,今后人們將要少吃紅色肉類等“碳密集”型食物,如牛肉、羊肉等,包裝過多的食品也應該少買,這樣可促使生產商多生產“低碳”食品,確保英國實現節碳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