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留意的話,可以發現,有著千年歷史的中華美饌早已起了變化,越來越多中菜西吃的菜品出現在美國傳統的中餐廳。以味為本的中國烹飪技術,結合了西餐科學合理的配菜方法,使菜肴在創新、品種搭配、營養配備之中進行了轉化,且在盛器、裝碟上試行了西化分餐形式的嘗試。一家餐館如果要保持對顧客的吸引力,除了美味,還必須把食物的營養保留得更純粹均衡,入餐方法也需要相應的科學。
烹調技巧
西菜精髓,以法式、美式、俄式、德式和意式為五個較大的流派,每個流派均有不同的特點和烹調方法。如法式講究用料,做法精細,歐美式英國菜不重油,而強調調味,以鹽、胡椒粉、色拉油、醋、辣醬油、番茄沙司為主;美國菜則調料多樣,喜用水果做配料,有咸中帶甜的特點,以香見長;俄式油多味重,重奶重酸,自有醇味;意式講究原汁原味,酸甜適度,鮮香可口;德式選料精細,講求技藝,口味鮮美。五種菜式代表了整個西菜系列的獨特風格,傳統的中餐過分注重飯菜的意、色、形。
中國烹調技術著重追求美味,所以,加工過程中的熱油炸和長時間的火都會使菜肴的營養成分遭到破壞。此外,單純的追求美味可能使菜肴出現不科學的原料搭配。
用爆、、燴、熏等西式烹飪技藝來烹調中國傳統菜,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做法。就拿螃蟹為例,傳統的做法都是濃味,如姜蔥炒蟹、大笪地炒蟹、避風塘炒蟹等,放入了大量的輔料,以味濃香郁取勝,而西式的做法,多數以,強調在烹飪過程中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和原有的味道,相對突出了蟹肉的清甜,同時也符合了人們口味轉淡的變化。
食材用料
相對而言,西餐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理,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副作用。西式烹調非常注重原料,例如中西式菜均有的烤肉, 中式的烤肉一般都會使用炭火,而西式的烤肉卻使用果木煙熏,以增加肉的鮮嫩和香味。不同的果木也會帶來不同的煙熏效果,例如山木桃木(Hickory Wood)發煙最多,櫻桃木(Cherry Wood)發煙最少。目前在灣區,廚師們也越來越講究使用有機食物,配料方面也常用新鮮的蔬果,甚至盡量使用新鮮的蔬果汁替代傳統的腌調料。例如金沙骨是一道非常傳統的菜式,用新鮮的橙子和純蜜調制的腌料取代蘇打粉和傳統調料,利用新鮮腌料中的果酸來使肉排更加松嫩可口,營養價值也更高。
菜式呈現
中國人用餐注重團聚,喜歡熱鬧,習慣于大堆頭八大盤十大碟擺滿一桌,十多個人圍坐在一起共同用餐。而西餐則采取分餐式,菜點全部為一人一份,統一由廚房分裝,每人一盤,一刀一叉,這樣的用餐形式可以保證飲食衛生,也保證了腸胃不會過于飽脹。
中餐擺盤以平面的圍碟花草為主,而西餐裝碟偏重立體感,以食物本身作為主要的觀體,利用不同形狀的碟去盛裝,盆碟愛用不同類型的白胎碟來配合食物。西餐的另一特色是西菜菜式排列分明,以頭盤(Appetizer)或稱為前菜作頭,分別為開胃小食、沙律或湯類,隨后再是主菜(Entree)或稱為大盤,最后是甜點(Dessert)或奶酪。有些餐廳還提供六個甚至是十二個菜式的試食餐單(Taste Menu)給予顧客選擇,量少款式多,可以一次品嘗不同菜式。拼盤及中式的臘味點心盤,也非常受顧客歡迎。
中菜西吃,需有眾多的元素配合。除了就餐環境的優雅,使用器皿的講究,菜品顏色的搭配,食物擺盤形狀的多變外,優質的服務更缺少不了,因而不是每一家餐館都可以做到。但我們仍期待著以西餐的方式享受盤中的中國菜,因為中菜西化,菜品有了創新的口味和更美的品相,不僅體現了飲食時尚,也是世界美食新潮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