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移動398億元認購浦發銀行20%股權。為其移動金融及電子商務業務布局。這將給第三方支付企業、電信運營商和傳統銀行三足鼎立的電子支付市場注入何種力量?
3月11日,中國移動發布公告,其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將以398億元人民幣現金入股浦發銀行,雙方股份認購協議已簽訂完畢。中國移動將通過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20%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中國移動CEO王建宙表示,此舉將給雙方帶來協同益處,中移動可憑此進軍手機支付領域,拓展移動金融業務,而浦發通過出讓股權鞏固銀行資本。
這一事件的意義遠不止于此,電信運營商和傳統銀行間的此次滲透,是產業資源整合的大勢所趨,但同時競爭也在繼續。電信運營商、傳統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三方的競臺博弈將帶領電子支付市場走向何方?
截止2009年,除了早期涉足且深度滲透的網上購物、網絡游戲、航空旅游三塊傳統市場,第三方支付企業在公共事業繳費、電信繳費、教育繳費、物流、基金、保險、信用卡還款等領域也廣泛地進行了挖掘。
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09年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年度交易規模已經接近6000億元,而預計到2012年將會增至14500億。如此大的市場潛力和增長速度,讓銀行和運營商都開始緊密籌劃著要與第三方支付企業聯姻。
互聯網支付經過十年發展,已經遍地開花,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企業漸入人心,而近一時期的市場焦點已逐漸趨向于手機終端。
運營商借力第三方支付
據悉,移動、電信和聯通三大運營商2009年全年營收中的95%尚來自線下網點傳統交費渠道,而西方國家成熟的網上和無線營業廳業務模式下,超過90%的業務量是通過電子渠道實現的。據業內人士分析,這種電子渠道業務模式是電信交費手段的必然趨勢。
電信運營商通過鋪設實體營業網點進行市場擴張的手段,在互聯網時代越發顯得不劃算。這時,各家電信運營商的“網上營業廳”開始展現在人們眼前。運營商將業務服務模式搬到網上,使每一臺能上網的電腦都能為其營業網點,運營成本驟減,這是一筆精明的賬。
但網上營業廳不是電信運營商的獨角戲,無論是聯通的全國網上營業廳,還是移動、電信按地區設的分公司網上營業廳,都離不開支付寶、易寶支付等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積極助陣。
中國聯通早在2008年春就率先開啟全國統一的網上營業廳,通過“一級架構、三級運營”體系,在實現了全國統一運營的同時,還滿足了分公司個性、本地化需求。借助第三方支付企業易寶支付的全程收付款解決方案,只要擁有一張開通網銀的銀行卡,聯通用戶就可以給手機、固定電話、小靈通和寬帶充值或交費,同時還可以在3G商城購買號卡、iPhone手機、合約計劃產品等。同時,對3G商城不同供應商還實現了實時、自動分賬功能。
由于中國電信采取分省設置網上營業廳的模式,所以其各省電信分公司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各自與騰訊旗下財付通支付平臺、支付寶和易寶支付達成網上支付合作。中國移動在此期間也在省分公司層面與支付企業展開合作,恐落人后。
網上營業廳作為電子渠道的標志被三大運營商提到了空前的戰略高度。跨越平臺的“三角戀”
2009年8月,中國銀行聯合中國聯通和易寶支付展開合作,中國銀行用戶可在中國聯通網上營業廳使用中行網銀為手機、固話、小靈通、寬帶進行特惠充值交費活動。
這場中國銀行、中國聯通和易寶支付“三角戀”無疑將形成一個多贏的局面,同時也將會給日后運營商、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跨行業合作提供借鑒意義的案例。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此次活動的主導方中國銀行,憑借電信企業用戶資源和第三方支付的資源整合能力,較為成功地對中行網上銀行業務進行了推廣。雖然此次合作尚不足以給合作三方帶來巨大經濟收益,但是在這場“三角戀”中,中國銀行、中國聯通和易寶支付這三個分別代表不同行業的廠商在企業發展需求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鳴。
三方各取所需,利用網上充值增加銀行的交易量,提升用戶使用網上銀行業務的活躍度,是中國銀行和中國聯通合作的誘因;中國聯通則利用充值送話費活動來改善其繳費渠道,提升服務質量;而對第三方支付企業易寶支付在其中發揮的跨行業資源整合能力,彰顯了其在產業鏈中的價值,使其在互聯網和金融產業中的地位和粘度增強。
日后,在傳統行業互聯網化趨勢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產業之間的資源整合是市場發展的方向,也是實現多方共贏局面的基礎。
三方競合博弈之局
據易觀國際分析師楊揚透露,當下,第三方支付企業、電信運營商和傳統銀行這三方勢力的業務邊界,僅是由國家法律和監管部門所決定的,并非由充分的自由競爭所致。一旦國家監管有所松動加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三方業務領域都會發生變化,到那時,三方所比拼的將是核心資源。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三方都各自有其業務邊界和相對固定的涉足領域。
對于民營第三方支付企業,其業務邊界存在于實體金融業方面,比如對沉積資金無法進行有效利用,無法銷售部分金融類產品等。由于監管法令的不明確,涉足的領域區間較窄,主要集中于個人客戶的網上支付、B2B電子商務企業的支付結算、手機支付、公共事業繳費、保險產品售賣等,部分支付廠商在積極拓展線下市場。
電信運營商的業務邊界存在于資金管理的權限。電信運營商具有巨大的客戶資源,但目前所表現出對網上支付方面的拓展動力并不明顯,業務主要集中于話費支付。但未來在手機終端支付領域將會有較大作為。
而對于傳統銀行,其業務邊界存在于零散用戶業務。傳統銀行在支付業務方面基本無資源、監管、技術等限制,但銀行是追求高利潤的商業金融機構,使用大量資源在滿足零散用戶的低端需求方面并非銀行所期望,盡管目前銀行開發的多數服務,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在介入,但并不對其重點領域區間構成競爭,高端用戶與企業商戶的理財、商務需求將會是傳統銀行的網上銀行的關注重點。
目前市場上三方力量的博弈主要集中于銀行和第三方的競合方面,第三方盡管在業務方面與銀行網銀業務有一定程度的同質化,但在整體仍舊十分依賴銀行資源。現階段銀行的心態略為復雜,一方面考慮到第三方市場具有很大的資源優勢,使得銀行具有了較為廉價的營銷機會,銀行樂于與第三方進行合作;而另一方面考慮到國家政策監管一旦放松,第三方支付的巨大資金沉積和現有業務規模會給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沖擊,因而銀行在自身的支付業務建設方面也不敢松懈,需嚴格保證卡位。而運營商的心態則相對輕松,由于有硬件資源的支撐,與銀行、第三方都具有良好的合作,目前并未產生沖突。但若在未來移動支付市場具有較大發展時,則與第三方、銀行有潛在利益爭奪的可能性。
三方力量由于具有不同的核心資源和獨特優勢,排除國家監管政策等外在因素,在未來的市場上,網上支付領域將會形成較為穩定的產業鏈,而手機支付領域則會隨著不同新型商業模式的出現,持續競爭態勢。
未來電子支付市場上,電信運營商的重點在于手機終端支付領域,傳統銀行在高端客戶理財與商務需求,而第三方支付企業則更多是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面向個人客戶的應用。
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移動電子支付市場將是電信運營商、傳統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未來共同覬覦的新大陸。三方在未來市場發展中可進一步合作,推出如NFC模式手機支付、移動互聯網支付應用等創新服務,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