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新認識發展的意蘊,必須將發展置于經濟倫理學的檢視之下,回答“發展是什么”、“發展為了什么”以及“如何對待發展的代價”等問題。傳統的發展觀缺乏經濟倫理意蘊,忽視了人的主體性,其結果是發展的代價被普遍低估,而作為發展主體的人卻被不同程度異化,社會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要正確理解發展的意蘊,必須賦予發展以新的經濟倫理蘊含,把握發展中所內含的反發展傾向,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的代價。
關鍵詞:經濟倫理視角;發展意蘊;發展目標;發展代價
中圖分類號:B82-0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2-0040-04
收稿日期:2009-12-0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發展倫理研究”(06bzx056)之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淦家輝(1976-),男,江西永修人,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講師、政治學博士,研究方向:法政治學、政治哲學;
王玲玲(1956-),女,江西永新人,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發展倫理、經濟倫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2007年11月27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了主題為“應對氣候變化:分化世界中的人類團結”的《2007—2008人類發展報告》。該報告警告說:“如果不采取行動,幾代人在發展道路上取得的進步可能會停滯甚至倒退。”[1]該報告又一次喚起了人們對那個存在已久卻爭議不斷的話題的關注:“發展為了什么?”,“如何看待發展的代價?”而要弄清這兩個問題,則首先有必要對“發展是什么”作一番梳理。
一、發展是什么——理解發展意蘊的前提
當今世界,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始終是各國政府和人民所面臨的最緊要任務之一。但對于什么是發展,不少人希望搞清楚而未能搞清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國的發展實踐大多忽視了發展本應具有的經濟倫理學蘊含,這使各國發展紛紛走入歧路。在這里,有必要對發展的蘊含進行新檢視,以正本清源。
1. 發展的涵義。發展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極高的多義詞。但概括起來,發展的涵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哲學意義上的發展;二是發展理論上所說的發展。哲學上的“發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無序到有序的前進的上升運動。發展理論中的“發展”有其特定的涵義,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指社會的經濟增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會變化;二是指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化和信息化社會的轉變,即現代化[2]。
在歷史上,“發展”的確切涵義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黑格爾認為,“發展”有兩種涵義:一是潛能,二是自為自在,亦即真在或實在。由潛能發展為自為自在的過程就是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產生和廣泛傳播,一些人開始從進化的角度來理解“發展”的涵義。如奧古斯特#8226;孔德認為進步就是發展。于是發展從“變化”這一涵義變成了向更高級、更復雜、更完善狀態進化的過程。到了19世紀中葉,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后,“發展”成為了馬列主義經典作家著作中的核心內容之一,馬克思主義強調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二戰后,“發展”成為社會科學中一個熱門概念,來自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的學者紛紛從本學科的角度來理解發展,賦予發展以新的涵義。因提出“貧窮惡性循環論”而著名的經濟學家納克斯就從資本形成的角度來理解落后國家的發展,他在1952年指出:“經濟落后國家發展問題的核心就是資本的形成。”[3]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結構—功能主義學者帕森斯則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理解發展,認為發展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變遷過程。美國政治學家阿爾蒙德則從政治的角度來思考發展,將西方的民主制作為檢驗第三世界國家政治發展的標準。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被稱為經濟學界的良心的印度經濟學家阿馬蒂亞#8226;森則“以自由來看待發展”,認為“發展可以看做是擴展人們享有的真實自由的一個過程”[4]。筆者比較認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2007—2008人類發展報告》中對發展的闡述:“所有的發展的最終目的都在于擴展人類的潛能,擴大人類的自由。發展在于拓展人們的能力,使他們有能力做出選擇,過上一種他們所看重的生活。”[1]這個闡釋將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發展協調起來,滲透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失為一種比較全面、合理的闡釋,也是一種深諳經濟倫理學精髓的闡釋。
2. 將發展等同于經濟增長是對發展蘊含的曲解。認識是實踐的先導。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的對發展的偏頗認識,引致不少國家的發展出現種種問題,其中重要表現之一就是,將發展等同于經濟增長,片面地追求所謂的經濟增長,結果使不少國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提出了“第一個發展10年”倡議。在這種倡議的指引下,世界經濟出現了較快的增長,而拉美國家更是這一時期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但是,拉美國家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1982年經歷了債務危機之后,拉美各國的經濟陷入了低谷,至今還未見有多大的起色。拉美出現的這種現象被發展學家稱之為“無發展的增長”。以巴西為例,1960-1980年期間,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6.9%,其速度不可謂不快,但巴西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以貧富差距為例,20世紀70年代,在巴西經濟增長達到頂峰的時候,反映該國收入分配不公的基尼系數也同時達到了創紀錄的0.66。在巴西,10%的最富裕家庭占有該國總收入的60%,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之間的差距高達43倍[5]33-34。正如巴西總統所說:“巴西經濟很好,但巴西人過得很苦。”[6]323拉美危機是當時世界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同期的世界其他發展地區,這種“無發展的增長”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嚴重地阻礙了世界的進一步發展。
安德魯#8226;韋伯斯特曾批評道:“過去數十年,整個世界的物質財富和繁榮有了空前的增長。但同時,這些增長很不均衡,許多人未能參與到進展中來。大規模的貧窮、根深蒂固的不均等和缺乏政治上的賦權把世界上很大比例的人口拒之于自由地作出其真實選擇的大門之外。而且,GDP的計算依然沒有考慮環境退化和自然資源消耗的補償。”[7]11-12S#8226;沃爾曼(Wallman)也指出:“為什么無論在第三世界還是在工業發達的國家,平民百姓都對所謂的“進步與發展”感到失望呢?其中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在一個特定地區,無論為發展而做出努力如何成功,但在這個地區與它提供工業化技術的施主之間的經濟鴻溝依然在不斷加寬;……在許多地方,窮人再也不去做追趕富人的嘗試了。第二,國民生產總值或工業產值提高,對發達地區來說確實不再是一種進步了,因為這種提高帶來的疾病,我們迄今尚不知怎樣醫治。……對窮人來說,保持或增加他們的獨立自主性或許與他們獲得物質上的利益同樣寶貴呢?”[8]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1996人類發展報告》指出:“由于人類發展是目標,經濟增長是手段,因此,經濟增長的目的在于豐富人民的生活。”[9]但近幾十年世界各國的實踐卻清楚地表明,經濟增長不會自動帶來人類的發展。該報告得出的結論是:“當世界即將進入21世紀時,人類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發展。但人類要更加關注經濟增長的結構和質量,以便使經濟增長能夠用來支持人類發展,減少貧困,保護環境和保障可持續發展這些方面。”[9]
將發展簡單地等同于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其錯誤主要在于:盡管在一定時期內為一些國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增長,卻付出了精神文明、社會治安、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國民幸福指數逐漸下降的沉重代價,因此這種做法是有害的。“無發展的增長”也說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并不一定會帶來整個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不平衡的經濟發展,可能會帶來高企的社會成本,可能使社會付出的代價超出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好處,最終導致社會出現紊亂、經濟增長也后繼無力。“無發展的增長”的結癥在于將增長的表象看成了發展的實質,將追求經濟增長當成了發展的唯一目標,忽視發展所具有的其他內涵,特別是忽視了發展本應具有的服務于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這一倫理內涵,因此是對發展的一種曲解。要正確認識發展的蘊含,還要認識與“發展是什么”密切相關的另一個問題,即“發展為了什么”,也就是發展的目的。對“發展為了什么”的回答,則不僅可以深化人們對“發展是什么”的認識,還可以幫助人們正確看待發展的代價。
二、發展為了什么——審視發展意蘊的核心
對于發展的目標是什么,德尼#8226;古萊認為:“在倫理道德上合情合理的唯一發展目的是使得人們更加幸福。這也是在倫理道德上合情合理地要不要發展的唯一目的。在實踐中,經濟發展可以使一些人更幸福,使其它人較少幸福。受惠的人可以犧牲別人來那樣做,總而言之,更多貨品是否使人更加幸福,那是非常可疑的。”[10]因此,發展對所有人群至少有以下目標:(1)為各社會成員提供更多、更好的生存物品;(2)以某種方式生產或改善物質生活條件以達到所愿望的尊重需要;(3)使人們擺脫壓制性奴役(大自然、愚昧無知、受制于他人、體制、信仰)而取得自由。其目的可以是使個人擺脫這些奴役的束縛,以及/或者提高人們所設想的自我實現的機會[10]。希爾斯認為,發展有三個最基本的目標,即減少貧困、增加就業、促進平等。塞繆爾#8226;亨廷頓認為:“發展應該包括五大目標:增長、公平、民主、穩定、自主。阿爾蒙德指出,發展包含四個變量,即兩個政治變量——政府能力、人民參政情況,兩個經濟變量——經濟的增長、分配或福利”[5]34。從以上學者對發展目標的闡述可以看出,發展應該具有多方面內容、多元化目標,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方面。以上學者的觀點,對于今天人們認識和處理“發展為了什么”這一問題,可能大有裨益。
在概括和借鑒以上學者對“發展為了什么”的闡述的基礎上,筆者認為,發展應該有多個目標,其中經濟發展并不是唯一目標,甚至不是主要目標。發展的目標應該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人類本身等多方面,其中,增進人類的幸福,促進人類自身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應該是發展的核心目標。只有讓發展始終服務于增進人類幸福、促進人類自身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一目標,人類的發展才是正確而可持續的,這也是倫理學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在實現其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且代價的多與寡、重與輕,反過來又會影響人們對發展蘊含和發展目的的認識。因此,有必要對“如何認識和處理發展的代價”進行一番闡釋。
三、如何對待發展的代價——檢視發展意蘊的關鍵
“生態規則是明確和無情的:大自然必須受到保護,否則我們人類將滅亡。對大自然的一個最大威脅——對大自然再生力量不可挽回的破壞——來自發展。”[10]142這句話在向渴求發展人類昭示著:發展是有代價的。要認識發展的代價,首先要認識“反發展”的問題,而認識發展中的“反發展”及發展代價問題,也由此構成了經濟倫理學的重要內容。
1. 反發展是與發展相伴生的代價。當人類開始對發展進行反思時,“反發展”問題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倫理學家德尼#8226;古萊曾指出:“在批判地觀察之下,許多明顯的發展證明是‘反發展’。相反地,看來一般的成就卻往往構成真正的發展進步。”[10]238
反發展相對應的英文單詞是anti-development,由anti(反向的)和development(發展)復合而成。與正發展相對,反發展也是一種發展。但是,反發展與正發展在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結果的影響方面是完全對立的。由于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斗爭的統一體,即存在著推動事物前進的方面,也存在阻礙事物前進的方面,事物內部矛盾的這種斗爭統一,為反發展的出現提供可能。從制定發展的政策到執行發展的政策,從開始發展到發展的結果顯現出來,都有一個時間差,加上人類認識能力及檢測手段的限制,因此發展和反發展有時很難分辨出來。但發展和反發展都是普遍存在的。從廣義上說,只要有發展的地方,就會有反發展。由于反發展的影響是負面的,與發展的最初預期是相反的,因此,也有人把反發展視為一種發展的代價。
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代價,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發展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但問題在于人們常常有一種高估發展所帶來的好處而低估發展所付出的代價的傾向。德尼#8226;古萊指出:“獲得發展而真正付出的代價是驚人而高昂的。在另一方面,被容易忽視的是在達到發展以后保持發展和維持效率的代價。……在人類歷史上,某些‘發達’很可能經歷早早的毀滅,因為他們為維持事實上的‘反發展’而付出太高的代價。”[10]246從反發展層面來看待發展,目的是讓我們對發展問題有一個全面而正確認識。
2. 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的代價。恩格斯曾諄諄告誡:“我們絕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征服,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每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11]304由于工業文明是建立在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觀念之上,其發展常常是依靠廉價而有限的資源和能源來支撐的。因此,工業文明的發展,大都以損害生態環境為代價。對此,恩格斯又精辟地指出:“文明是一個對抗的過程,這個過程以其至今為止的形式使土地貧瘠,使森林荒蕪,使土壤不能產生其最初的產品,并使氣候惡化[11]311。恩格斯的觀點和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生產“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條件”的觀點,是一致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論述與現代經濟倫理學的旨趣是相符的,它時刻警醒著我們人類,必須正視發展的代價,妥善處理發展的代價。
第一,正確地認識代價,樹立正確的代價意識。“人類一切行為在為他帶來收益的同時,也使他付出代價”[12]154。因此要全面而客觀地看待代價:既要歷史地看到社會的進步,也要現實地看到社會發展所付出的代價;既要看到代價對發展的消極作用,也要看到代價對發展的積極作用;既要看到代價產生的必然性方面,也要看到代價產生的某種人為的主觀因素;要正確區分必然性代價和人為性代價,把那種由于人的主觀局限和主觀失誤所造成的代價減少到最低限度;除此之外,還要批判地看待代價,自覺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付出過高的代價,通過揚棄來為發展需求再生之路[13]。要樹立正確的代價意識,就要牢記:“代價理論一方面告訴我們,收斂起你的驕狂,比較一下你的鄰居,檢驗一下你的選擇是否明智。另一方面,它又告訴我們收斂起人類的自負,正是因為我們不斷在獲取、不斷地‘勝利’,才忽略了為之付出的代價正蠶食著我們的生命線。”[12]156-157
第二,妥善處理發展中的代價問題,努力把代價控制在最低限度。代價的問題,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操作的問題。其原因在于,很多發展的政策,在理論上是好的,但是一旦到了實際的操作層面,卻遇到了重重困難而難以執行;有的政策即使得到了執行卻嚴重走樣。當前,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京都議定書》的簽署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的美國卻不愿簽署該協議,其堂而皇之的理由是該協議中為美國所設定的減排任務將有礙于美國經濟的發展,其代價太高。各國在二氧化碳減排上的不同的態度也反映了當一項政策需要采取集體行動時,往往會陷入一種集體行動的困境:人人都不愿意率先行動,轉而希望別人先行動,自己通過“搭便車”來坐享其成[14]。在妥善處理發展的代價問題時,還會遇到另一個阻力:相對而言,發展的好處往往能比較快、比較容易地被人感受到,而代價卻不盡然。因此,從人們的心理偏好來說,人們更愿意關注好處,不愿意提或少提代價。人們在心理上的這種偏好往往被那些有心計的政客們所操縱和利用,用它來干擾人們的視線。利益和代價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又使得人們盡管能正確認識發展的代價,但卻不能正確處理發展的代價,科學技術萬能論使得這種情況變得更糟。于是人們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問題早解決不如晚解決好,能拖延就拖延,其結果是發展的代價日漸高企,有的大代價甚至達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參考文獻:
[1]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7/2008Fighting climate change: Human solidarity in a divided world[EB/OL]. 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07-2008/.
[2] 龐元正. 發展理論論綱[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37.
[3] 阿思特. 經濟發展思想史[M]. 唐宇華,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36.
[4] 阿馬蒂亞#8226;森. 以自由來看待發展[M]. 于真,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
[5] 孟忠憲. 社會發展理論和實踐進步述評[J]. 哲學動態,1995(2) .
[6] 亨廷頓,等. 現代化:理論與歷史經驗的再探討[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323.
[7] 韋伯斯特. 發展社會學[M]. 陳一筠,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11-12.
[8] S. Wallman: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2.
[9]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6 Economic Growth and Human Development[EB/OL]. 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1996/.
[10] 古萊. 發展倫理學[M]. 高铦,等,譯.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11] 恩格斯. 自然辯證法[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4.
[12] 鄭也夫. 代價論[M]. 北京:三聯書店,1995:154.
[13] 韓慶祥. 發展與代價[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34.
[14] 奧爾森. 集體行動的邏輯[M]. 陳郁,等,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
責任編輯任浩明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Ethics
GAN Jia-hui WANG Ling-li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22)
Abstract: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we shouldput the developme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ethics, an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should be answered, what is the development and how about its aim and cost?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 for its lack of economic ethic connotation, has neglected a person's independence, which results in th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st, while the person, as the main body of development, has been changed in varying degrees, for which the society has paid a heavy price. In order to correctly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development, we should make the development a new economic ethic connotationand grasp the inherent tendencies of anti-developmentdevelop i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eal with the development costs correctly.
Key words: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ethic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goals; the development c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