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毛澤東對建成社會主義標準的探索

2010-01-01 00:00:00李合敏
桂海論叢 2010年2期

摘要:關于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問題,是毛澤東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不僅在其提出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中蘊涵了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而且隨著實踐和認識的發展,他又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思想觀點,指導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但由于時代、實踐和認識的局限,他未能真正擺脫蘇聯模式和“左”的影響,在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上日益注重生產關系的變革而忽視生產力的發展,這不能不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關鍵詞:毛澤東;建成社會主義;標準

中圖分類號:D61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2-0012-06

收稿日期:2009-12-02

作者簡介:李合敏(1953-),男,河南內鄉人,中共南陽市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黨建、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馬克思曾經針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提出經過由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可以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但他沒有也不可能提出完成過渡時期、建成社會主義的具體標準,而只是原則地指出,這個“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具有相對于資本主義的明顯優勢。并且,世界上先后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都不是脫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甚至是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這就要求各社會主義國家只能根據經典作家的設想,特別是本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實際,去探索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根據俄國資本主義不發達、生產力落后、小農經濟占優勢等具體實際,明確指出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無產階級專政時期,“無產階級的目的是建成社會主義,消滅社會的階級劃分,使社會全體成員成為勞動者,消滅一切人剝削人現象的基礎。這個目的不是一下子可以實現的,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因為改組生產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根本改變生活的一切方面是需要時間的,因為按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方式經營的巨大的習慣勢力只有經過長期的堅忍的斗爭才能克服”[1]。在這里,列寧不僅明確地把“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表述為“社會主義”,提出了“建成社會主義”的目標,而且認為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不可能一蹴而就,強調無產階級在這個時期必須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制度及其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等。這既是無產階級專政時期即過渡時期必須完成的目標和任務,又可以看作是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

列寧逝世以后,斯大林急于建成社會主義,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并把公有制的發展程度看作是建成社會主義乃至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終標準。由此出發,他把過渡時期存在的社會主義因素與非社會主義因素之間的關系簡單地看作是誰戰勝誰的問題,強調必須發起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全線進攻,以消滅資本主義,甚至不惜采用行政手段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改組和變革,以增加社會主義公有制成分乃至實行單一的公有制。1936年11月,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剛剛建立,他就依據1924年以來蘇聯社會生活中的發展變化,特別是“社會主義體系在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中的完全勝利”[2]393,“人剝削人的現象已被鏟除和消滅,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已經確立而成為我們蘇聯社會不可動搖的基礎”,“所有的剝削階級都消滅了”[2]394等,宣布蘇聯已經“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者又稱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或低級階段的制度。這就是說,我們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2]399。1939年3月,他進一步提出,蘇聯能夠在10-15年之內在經濟方面,即工業產量按人口平均方面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那時蘇聯就可能“從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第二階段”[3]。盡管這一設想由于德國法西斯的入侵而被打斷,但戰后不久,蘇聯即開始大力進行“偉大的共產主義建設工程”。1952年,斯大林又提出了過渡到共產主義的3個基本先決條件,即必須切實保證“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要占優先地位”、必須“把集體農莊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并且也用逐漸過渡的辦法使產品交換制來代替商品流通”、“必須把社會的文化發展到足以保證社會一切成員全面發展”[2]589,并強調“如果讓集體農莊集團所有制、商品流通等等經濟事實仍然存在,那就既不能獲得能滿足社會一切需要的極豐富的產品,也不能過渡到‘按需分配’的公式”[2]591。顯然,斯大林是把進一步提高所有制的公有化水平和限制、消滅商品經濟,作為蘇聯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主要任務。

毛澤東對建成社會主義標準的探索,始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醞釀與提出。在1953年6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過渡時期理論和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不僅明確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4]81,而且嚴肅批評了他認為是右傾表現的“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提法。他說:“這種提法不明確。走向而已,年年走向,一直到十五年還叫走向?走向就是沒有達到。”[4]82結合毛澤東后來的論述,他在這里不僅已經提出了“達到”即“建成社會主義”的目標,而且提出了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實現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所規定的“一化三改”、“一體兩翼”的總任務。“一化”即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主體”;“三改”即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兩翼”。“主體”與“兩翼”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促進、互相制約,體現了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它要求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同時完成,以建成社會主義。可見毛澤東在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同時,實際上也就提出了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即完成“一化三改”之日,就是建成社會主義之時。

在初步提出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之后,毛澤東對這一問題繼續進行了不懈的但又是十分波折的探索和闡述。1953年10月和11月,他在強調“總路線,概括的一句話就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4]122的同時,特別提出“總路線也可以說就是解決所有制的問題。國有制擴大——國營農業的新建、改建、擴建。私人所有制有兩種,勞動人民的和資產階級的,改變為集體所有制和國營(經過公私合營,統一于社會主義),這才能提高生產力,完成國家工業化”[4]119;“總路線就是逐步改變生產關系。斯大林說,生產關系的基礎就是所有制”[4]123。在這里,他突出強調了生產關系特別是所有制在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中的地位。12月,經毛澤東修改審定和中共中央批準的《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指出,實現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就是要充分地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并且把現有的非社會主義工業變為社會主義工業,使我國由工業不發達的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工業發達的先進的工業國,使社會主義工業成為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起決定作用的領導力量;就是要擴大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社員的集體所有制,把農民和手工業者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人所有制改造為合作社社員的集體所有制,把以剝削工人階級的剩余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私人所有制改造為全民所有制。并一再強調:“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建成社會主義社會,是我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時期,亦即改變現有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小商品經濟為社會主義經濟,擴大現有的社會主義經濟,使社會主義經濟基本上成為我國唯一經濟基礎的時期。”[5]695“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成為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的經濟基礎。”[5]702這就是說,實現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任務亦即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雖然包括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兩個方面,但重點是在生產關系的變革方面。

事實上,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所規定的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和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是互相關聯而不可分離的。就是說,“一化”與“三改”應當同時完成,否則就意味著總路線規定的任務沒有完全實現,也就沒有真正建成社會主義。但在實踐的發展中,到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提前基本完成,就生產關系來說中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任務卻遠遠沒有完成,這不能不影響到包括社會主義改造在內的方方面面。對此,毛澤東清醒地指出,“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4]399。同時,“在工商業的公私合營企業中,資本家還拿取定息,也就是還有剝削;就所有制這點上說,這類企業還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有一部分也還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完全社會主義化的合作社在所有制的某些個別問題上,還需要繼續解決。在各級經濟部門中的生產和交換的相互關系,還在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逐步建立,逐步找尋比較適當的形式”[4]400;“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存在,國家機構中某些官僚主義作風的存在,國家制度中某些環節上缺陷的存在”[4]374,也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相矛盾的。基于對我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但還不完善,特別是生產力發展水平遠未達到建成社會主義目標的深刻認識,毛澤東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建成社會主義”作了明確的區分。他說:“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4]374正因為如此,黨的八大和毛澤東均未宣布過渡時期結束,而是繼續強調必須按照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要求,迅速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以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為了迅速發展經濟,加快工業化進程,毛澤東的工作重點和注意力開始向經濟建設,特別是工業建設方面轉移。1957年2月,他明確提出,“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產力”[4]377,使“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因而生產不斷擴大,因而使人民不斷增長的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4]373。3月,他不僅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強調為了使社會主義制度“最后鞏固起來”,就“必須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4]404,而且還在江蘇、安徽兩省及南京軍區的黨員干部會議上明確提出,建設好中國需要100年的時間,現在的中心任務是搞建設,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分步驟實施。[6]7月,他進一步確認,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并不等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完全建成。“必須懂得,在我國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和現代化的農業基礎,從現在起,還要十年至十五年。只有經過十年至十五年的社會生產力的比較充分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獲得了自己的比較充分的物質基礎(現在,這個物質基礎還很不充分),我們的國家(上層建筑)才算充分鞏固,社會主義社會才算從根本上建成了。現在還未建成,還差十年至十五年時間。為了建成社會主義,工人階級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干部的隊伍,必須有自己的教授、教員、科學家、新聞記者、文學家、藝術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隊伍。這是一個宏大的隊伍,人少了是不成的。這個任務,應當在今后十年至十五年內基本上解決。十年至十五年以后的任務,則是進一步發展生產力,進一步擴大工人階級知識分子的隊伍,準備著逐步地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必要條件,準備以八個至十個五年計劃在經濟上趕上并超過美國。”[4]462-463盡管后來的實踐證明,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獲得自身比較充分的物質基礎的時限的估計仍然過短,特別是把在短時間內趕超美國與向共產主義過渡直接聯系起來,表現出了某種急性病,但他對建成社會主義問題的現實認識較之他自己原來的認識乃至對斯大林的發展,確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他強調工業和農業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最重要的應該是“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和現代化的農業基礎”,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使社會主義“充分鞏固”。其次,建立無產階級的知識分子的隊伍,是建成社會主義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龐大的技術隊伍和理論隊伍,社會主義是不能建成的。”[4]472

然而,由于我國三大改造的提前完成和“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以及1957年經濟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毛澤東在這一系列勝利面前產生了盲目樂觀、急于求成的情緒。1958年元旦,《人民日報》社論根據毛澤東的想法,提出了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總體設想:“我們要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在鋼鐵和其他重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在這以后,還要進一步發展生產力,準備再用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時間在經濟上趕上并超過美國,以便逐步地由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7]6-7其后,隨著毛澤東對“反冒進”的批評、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不僅建成社會主義的時間被大大提前,而且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也發生了變化。1958年8月,毛澤東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上提出,“在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將提前建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并創造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條件”[7]427-428;全民所有制“將在不斷發展中繼續增長,逐步地代替集體所有制。由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是一個過程,有些地方可能較快,三、四年內就可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較慢,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長一些的時間”,“看來,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么遙遠將來的事情了”[7]449-450。其結果,引發了“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共產風”,嚴重干擾了經濟社會的運行。

毛澤東在遭到挫折之后較早地覺察到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嚴重錯誤,并于1958年11月主持召開鄭州會議糾“左”。他批評了那種急于將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錯誤,并強調現在還是以社會主義為題目,不要一提就提到共產主義。11月底到12月初,毛澤東在武昌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黨的八屆六中全會繼續糾“左”,不僅強調我們現在的任務還是建成社會主義,而不是把社會主義變成共產主義,而且特別指出:“無論由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向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過渡,還是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都必須以一定程度的生產力發展為基礎。”“因此,我們既然熱心于共產主義事業,就必須首先熱心于發展我們的生產力。”[7]606-607會議還著重討論了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其主要內容有:實現社會主義的全面的全民所有制;實現國家工業化、公社工業化、農村電氣化、機械化、全國鋼年產量至少在1億噸以上;徹底解決全國人民的衣食住問題;實現6小時工作制;普及中等教育,使有條件的人都能受到高等教育;基本上消滅了階級;人民群眾的共產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大大提高,等等。[8]其中,毛澤東最為強調的仍然是生產關系標準。他說,我們建成社會主義是所有制合為一個標準,都是全民所有制。我們以完成全民所有制為第一標準。[9]438他同時提出,不要忙于宣布建成社會主義,把標準提高一點,使人民有個奔頭。按蘇共十八大宣布的社會主義建成的標準,一是消滅階級,二是工業比重占70%,這個指標是很容易達到的。我們要把時間拉長,指標提高。我們要進一步進行工業化,慢一點宣布階級消滅,提高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9]439毛澤東的思想在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根據黨所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高速度地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工業化、公社工業化、農業機械化電氣化,逐步地使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從而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全面地實現全民所有制,逐步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7]601-602

從第一次鄭州會議到八屆六中全會,毛澤東連續召開三次中央會議糾“左”,并就建成社會主義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見解。特別是到1959年,“左”的錯誤和“大躍進”造成的惡果更加暴露出來,毛澤東對建成社會主義問題開始有了較為清醒的認識。1959年底1960年初,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在我們這樣的國家,完成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艱巨任務,建成社會主義不要講得太早了。”[10]116同時,他再次表示不贊成斯大林提出的以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0%作為工業化和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認為我國在1959年計劃完成后就會超過這個標準,但卻不能宣布實現了工業化和建成了社會主義。因為,“我們還有五億多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如果現在就宣布實現了工業化,不僅不能確切地反映我國國民經濟的實際狀況,而且可能由此產生松勁情緒”[10]125。在這里,毛澤東不僅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而且具體地把實現四個現代化作為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為全黨全國人民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毛澤東還告誡全黨:“為了這個事業,我們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體實際,盡可能好一些地結合起來,從實踐中一步一步地認識斗爭的客觀規律。要準備著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許多的失敗和挫折,從而取得經驗,取得最后的勝利。”[10]302

毛澤東在關于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的探索中,努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了許多至今仍然富有積極意義的思想觀點。比如,他提出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同時完成,以建成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和全黨全國人民迫切要求走社會主義道路、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成為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偉大旗幟,指引我們黨從理論和實踐上成功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占世界人口近1/4的、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艱巨任務,為中國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優越的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經濟基礎。又如,提出把實現四個現代化作為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把建設宏大的無產階級知識分子隊伍作為建成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提出不能急于宣布中國建成社會主義,認為建成社會主義之后,中國也只是處于“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比之此前的“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將需要經歷更長的時間,甚至100多年的時間,中國才能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等等。所有這些,不僅在當時指導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而且還成為鄧小平后來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戰略步驟乃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理論源泉之一。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由于時代、實踐和認識的局限,毛澤東雖然努力擺脫蘇聯模式的影響,并且其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較之斯大林確實有了新的發展,雖然努力糾“左”,并且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也曾有過明顯的成效,但又沒有真正擺脫蘇聯模式和“左”的影響,因而他對建成社會主義問題的探索不都是成功的。正如毛澤東自己所說,由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時間不長,“我們還有很大的盲目性。社會主義經濟,對于我們來說,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拿我來說,經濟建設工作中間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10]302-303,“我注意得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問題,生產關系方面的問題。至于生產力方面,我的知識很少。社會主義建設,從我們全黨來說,知識都非常不夠”;由于我們對于社會主義建設客觀規律的認識要有一個過程,“在沒有認識它以前,我們的行動總是不自覺的,帶著盲目性的。這時候我們是一些蠢人”[10]306。正因為如此,盡管毛澤東努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成社會主義的標準,并且獲得了一些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認識,但同時也形成了一些不正確甚至錯誤的認識,使其正確的認識思路不時被打斷而出現波折。

毛澤東在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時,本來是要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為標準建成社會主義的,但他又始終認為“革命能改變一切”,“總路線也可以說就是解決所有制的問題”,“生產力的大發展,總是在生產關系改變以后”[10]132,只有“抓革命”才能促生產,因而他在實踐中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生產關系的變革上,力圖以生產關系的頻繁變革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由此出發,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改造尤其是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急于求成、盲目求快,從互助組到初級社、高級社,再到小社并大社,迅速過渡到“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不斷提高公有化程度;在上層建筑領域里,片面強調階級斗爭和政治掛帥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導致生產關系遠遠超越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與此同時,他過于強調群眾運動的力量而對客觀經濟規律和科學技術的力量重視不夠,特別注重以政治運動即“大躍進”和“抓革命,促生產”的方式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在“大躍進”中,他主觀設想用“全黨動員、全民上陣”的群眾運動來推動工農業生產指標翻番,結果“大躍進”成為“大躍退”。而“抓革命,促生產”的實質是以階級斗爭為核心,通過抓人的思想革命、抓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領域的革命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結果釀成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把我國國民經濟推向了崩潰的邊緣。由于毛澤東過高地估計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作用,片面地認為只要不斷變革生產關系就能推動社會主義不斷前進,把促進生產力發展、建成社會主義的立足點主要放在生產關系的變革和完善上,放在階級斗爭上,而偏離了生產力這個根本,以頻繁的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急風暴雨式的階級斗爭取代了必須按客觀規律發展的經濟建設這個社會主義時期的中心工作,因而他并沒有真正做到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時期的根本任務,沒有把建成社會主義建立在迅速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之上。其結果,不僅社會主義建設難以取得應有的成果,無法建成社會主義,反而嚴重束縛、阻礙甚至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正如鄧小平所指出,毛澤東“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忽視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是說他不想發展生產力,但方法不都是對頭的,例如搞‘大躍進’、人民公社,就沒有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辦事”[11]116,以至于“在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以后,多年來沒有制定出為發展生產力創造良好條件的政策。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國家也無法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11]134。

參考文獻:

[1] 列寧. 列寧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35.

[2] 斯大林. 斯大林選集:下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斯大林. 斯大林文選:1934-1952[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25.

[4]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6] 逄先知,金沖及. 毛澤東傳:1949-1976(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647-648.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1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8] 國防大學黨史政工教研室. 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22冊[M].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6:576.

[9] 顧龍生. 毛澤東經濟年譜[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10] 毛澤東. 毛澤東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余青

The Exploration Made by Mao Zedong on the Standard of Building Socialism

LI He-min

(The Party School of Nanya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NanyangHenan473056)

Abstract: The standard of building socialism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Mao Zedong Thought of socialism. Mao Zedong not only implied the standard of building socialism in the general line of the CPC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ut also made a series of new explorations on this issu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and understading, and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correct and more correct idea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caus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imes,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Mao Zedong did not completely break away from the impact of the Soviet model and the \"Left\" and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ductive relations while neg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which has no alternative but to hav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cause.

Key words: Mao Zedong; building socialism; standar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影院|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欧亚日韩Av| 国产黄色爱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在线精品自拍|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道本|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成a人片|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成人在线亚洲| 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国内毛片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视频影院|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特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www.91中文字幕| 成人在线欧美|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91在线|日本|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毛片网站观看| 欧美在线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99视频在线| 伊人中文网|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色香蕉影院| 在线国产91|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91亚洲影院|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国产喷水视频| 伊人91在线|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导航在线|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91免费片|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天天摸夜夜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