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七軍發展沿革及戰斗歷程

2010-01-01 00:00:00向濟萍,黃
桂海論叢 2010年2期

摘要:在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等領導下,先后于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發動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成立紅七、紅八軍。紅七、紅八軍在左右江地區堅持斗爭10個月后,其主力于1930年10月北上遠征,轉戰7000里,1931年7月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歸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建制,從此成為中央主力紅軍的一支勁旅。之后,雖然紅七軍的部隊番號與建制歷經多次改變,但紅七軍英勇善戰的優良作風始終如一。

關鍵詞:紅七軍;戰斗;沿革;歷程

中圖分類號: K2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2-0122-06

收稿日期:2009-12-20

作者簡介:向濟萍(1963-),女,湖北襄樊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副編審,研究方向:中共廣西地方歷史。

黃鶯(1972-),女(瑤族),廣西富川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共廣西地方歷史。

在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陳豪人、俞作豫等領導下,先后于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發動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了全國矚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和中國紅軍第七軍、第八軍。紅七軍、紅八軍在左右江地區堅持斗爭10個月以后,由韋撥群、陳洪濤率領部分兵力,留在原地繼續斗爭;由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率領主力于1930年11月沿桂、黔、湘、粵、贛邊轉戰以匯合朱毛紅軍。1931年4月到達湘贛革命根據地,參加第二次反“圍剿”。同年7月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歸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建制,從此,紅七軍成為中央主力紅軍的一支勁旅,參加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3年5月與紅二十一軍合編為紅三軍團五師,紅七軍番號即行撤銷。雖然部隊番號與建制歷經改變,但紅七軍英勇善戰的優良作風始終如一:長征路上血戰湘江、攻占婁山關,成為中央紅軍主力團隊之一;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晉察冀軍區的主力團,榮獲軍區授予的“攻必克,守必成”稱號;新中國成立伊始參加修建天寶鐵路,抗美援朝時期參加了著名的5次戰役以及高旺山、馬良山等大小戰斗數十次,涌現出“機智勇敢、殲敵制勝”、“能攻能守,英勇頑強”及“攻如猛虎”等26個英勇集體和一批戰斗英雄。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支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軍團隊在戰備訓練和適應戰略轉變的過程中,加強部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多次被評為軍政訓練和落實戰備工作的先進單位,譜寫了紅軍團隊的輝煌篇章。

一、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和紅七軍、紅八軍的成立

1929年春夏,新桂系軍閥在蔣桂軍閥混戰中失敗,主政廣西的國民黨左派將領俞作柏、李明瑞多次請求中共派干部來桂合作。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及時抓住發展廣西革命力量的時機,先后派出鄧小平、賀昌、陳豪人、張云逸等40多位軍政干部來到廣西開展統戰工作和兵運斗爭,并由鄧小平負責領導廣西黨的工作。鄧小平到達南寧后,對俞作柏、李明瑞進行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鄧小平把統戰工作和秘密兵運工作結合起來,利用俞、李擴充部隊的機會,爭取俞、李任命徐開先、張云逸、俞作豫擔任廣西教導總隊主任、廣西警備第四、五大隊的大隊長,并將數十名黨員干部秘密安排到這三支部隊任職。經過三個月的秘密兵運,改造整頓部隊,在部隊中樹立了我黨的領導地位,加強了群眾基礎,使三支部隊發生了本質的變化。9月中旬,在鄧小平、賀昌等指導下召開了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確定了廣西黨的政治任務和斗爭策略。10月初,俞作柏、李明瑞反蔣失敗,鄧小平等果斷地決定將我黨掌握的三支部隊開往左右江山區發展,俞作柏、李明瑞隨第五大隊撤往左江龍州。之后,俞作柏由龍州出走香港,李明瑞則留在龍州。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和中共廣西特委決定,以共產黨掌握的兩千余人武裝,準備舉行起義,建立紅軍和蘇維埃政權。鄧小平在布置了右江地區的起義工作后,于11月上旬啟程去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途經龍州時,又布置了左江地區的起義工作。經過動員,李明瑞毅然同意參加起義。

1929年10月20日,鄧小平、張云逸等率領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廣西教導總隊到達恩隆縣平馬鎮,與右江地區農民運動相結合,縝密地籌劃武裝起義。12月11日,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4000余人,在百色舉行起義,宣布成立中國紅軍第七軍,張云逸任軍長,鄧小平任前委書記和黨代表(后兼任政治委員),龔楚任參謀長,陳豪人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三縱隊及特務營和教導隊。第一縱隊由原警備第四大隊改編,李謙任縱隊長,沈靜齋任縱隊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營(營長何莽)、第二營(營長王飛展)、第三營(營長雷竹平);第二縱隊由原機關槍營、特務營及地方武裝合編組成,胡斌任縱隊長,袁任遠任縱隊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營(營長符鎮)、第二營(營長馮達飛)、第三營(營長黃冕昌);第三縱隊由東蘭、鳳山等地農民武裝組成,韋拔群任縱隊長,李樸任縱隊政治部主任,鐘鼎任參謀長;特務營,營長符錄;教導隊,隊長許卓。翌年秋,又成立第四縱隊,黃治峰任縱隊長,羅少章任政治委員。[1]320百色起義的同一天,在平馬鎮召開了有11個縣5個鎮的農民代表、工會代表和紅七軍士兵代表共80多人參加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右江蘇維埃政府領導成員,雷經天擔任主席。紅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建立后,立即公布了《中國紅軍第七軍目前施政綱領》和《中國紅軍第七軍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公開申明我黨我軍為各族人民謀利益的宗旨和革命主張。此后,在廣西特委領導下,右江地區陸續建立了百色、平馬、東蘭、鳳山、隆安等10余縣的蘇維埃政權,各縣農軍改編為赤衛軍,同時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使右江根據地初步建成。

1930年2月1日,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和左江工農赤衛隊2000余人,在龍州宣布起義,編為中國紅軍第八軍,俞作豫任軍長,鄧小平兼任前委書記,宛旦平任參謀長,何世昌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縱隊(何家榮任縱隊長,潘裕明任政治委員,袁也烈任參謀長);第二縱隊(宛旦平兼任縱隊長,涂振農任政治委員);第三縱隊(黃飛虎任縱隊長)。與此同時,成立紅七軍和紅八軍總指揮部,李明瑞任總指揮;成立左江革命委員會,王逸任主席。[1]320

紅八軍成立不久,主力便分赴各地游擊。1930年3月,桂系軍閥乘龍州城防薄弱,勾結地方反動武裝進犯龍州。紅八軍第一游擊支隊司令馮飛龍叛變,敵人直趨龍州城下,紅八軍倉促應戰。由于敵我力量懸殊,龍州失陷。此時第一縱隊剛從靖西趕到雷平。面對嚴重的敵情,一縱黨委書記袁也烈決定按鄧小平指示,與縱隊長何家榮率部向右江地區轉移,以便與紅七軍會合。但當時未與紅七軍取得聯系,情況不明,便決定避開敵人正面,從雷平繞道沿中越邊境和桂滇邊北上。隊伍途經靖西的岳圩、云南富寧縣的田蓬、板倉、剝隘和廣西田林縣的利周,于1930年4月底轉戰到凌云縣彩架村。遭敵百色警備團四個連伏擊,經突圍后經板干到百樂。由于通往東蘭、鳳山縣的道路被封鎖,遂渡過南盤江進入貴州境內,暫駐望謨縣庶香圩貴州地方實力派王海平處。1930年10月下旬,紅八軍第一縱隊在向右江地區行進途中,于凌云縣講肥村崗里屯(今樂業縣上崗村)與前來迎接的紅七軍第一縱隊第一營勝利會師,之后到河池縣城編入紅七軍,成為紅七軍的一部分。[2]173

紅七軍“是在廣西群眾斗爭的影響之下產生出來的,他雖然出現于偏僻的廣西,暫對全國尚沒有其他各部分紅軍那樣大的影響,但他在全國政治上同樣有極偉大的意義,他同樣是發展游擊戰爭摧毀統治階級促進革命高潮的主要動力之一,特別在他的發展前途上有嚴重的作用與意義,他的發展很快可以影響到全國”。[3]紅七軍在以后的戰斗歷程中充分印證了中共中央對她的高度評價。

二、紅七軍的戰斗歷程

(一)攻打南寧

龍州起義后,總指揮部決定,集中紅七軍和紅八軍攻打南寧。當時,新桂系李宗仁部正和粵系陳濟棠部進行混戰,南寧只有敵軍一個團防守。紅七軍除留第二縱隊一個營在百色地區保衛后方機關外,集中全軍21個連的兵力進攻南寧。國民黨軍發現紅七軍的行動,迅即從貴縣調來4個團的兵力,首先向龍州發起攻擊,紅八軍大部受損,余部100余人后來并入紅七軍。軍長俞作豫(在廣州被殺)、政治部主任何世昌被害。

1930年2月6日,敵人轉向百色進攻。在隆安城外,紅七軍與敵激戰五晝夜,終因敵眾我寡,連遭失利,部隊傷亡300余人,第一縱隊政治委員沈靜齋英勇犧牲。2月底,紅七軍被迫退到根據地腹地東蘭、鳳山地區休整。

(二)轉戰黔南

紅七軍為避開敵人進攻和解決給養問題,于1930年3月中旬,在鳳山盤陽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決定:第三縱隊留在東蘭、鳳山地區堅持斗爭;軍部率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離開右江根據地向東游擊。4月,紅七軍主力向河池前進,一舉占領懷遠鎮。在向思恩(今環江)進軍時,遭敵楊騰輝師襲擊,軍部遂率第二縱隊向北行進,在貴州省荔波縣板寨與第一縱隊會合。轉戰途中,紅七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取得了苗族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幫劫。4月30日向貴州南部的榕江縣城發起進攻,至5月1日,攻克榕江城,殲敵500余人,繳獲電臺一部和大批武器彈藥。5月上旬,紅七軍鑒于桂系和黔系兩軍的夾擊之勢,即回師右江,經宜北(今環江一部)、河池,到達都安。

(三)回師百色伏擊滇軍

1930年6月初,紅七軍主力回到右江革命根據地后,突然向百色守敵岑劍英團發起猛攻,收復了右江革命根據地。戰后,紅七軍進行了整訓和補充。這時,國民黨云南軍閥張翀率部萬余人經百色、果化進攻南寧李宗仁部。紅七軍乘敵不備,集中兵力在果化地區突然襲擊張翀部后尾,殺傷敵600余人,紅七軍也傷亡400余人。

在紅七軍主力離開右江期間,堅持根據地斗爭的第三縱隊和赤衛軍,在韋拔群領導下,積極開展游擊活動,經過三個多月的作戰,迫使敵人退出平馬、奉議(今田陽附近)、思林三座縣城。在斗爭中,紅軍和赤衛軍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四)轉戰桂湘粵邊

193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鄧拔奇到達平馬鎮,傳達6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議和9月3日南方局給七軍前委指示信的精神,命令紅七軍迅速向東發展,奪取柳州、桂林,出小北江,進攻廣州,由此改變了紅七軍前委原定向江西蘇區轉移、匯合朱毛紅軍的戰略計劃。11月7日,紅七軍在河池召開第一次黨代會。黨代會閉幕后第二天,紅七軍進行整編,改為師團制。主要領導人是;總指揮李明瑞,軍長張云逸,前委書記兼政委鄧小平,參謀長龔鶴村,政治部主任陳豪人。下轄三個師:第一、第三縱隊合編為第十九師,師長龔鶴村(兼),政委鄧小平(兼),下設第五十五、第五十六兩個團;第二、四縱隊和紅八軍余部合編為第二十師,師長李謙,政委陳豪人(兼),副師長黃治峰,下設第五十八、第五十九兩個團;第二十一師(待組建)師長韋拔群,政委陳洪濤,副師長黃松堅。前委決定第十九、二十師按中央指令北上,韋拔群回右江組建第二十一師,留在根據地堅持斗爭。[2]175

1930年11月9日,紅七軍7000多人從河池出發,踏上艱苦的北上征途。一路上,硬拼攻堅,導致四把、長安、武岡諸役失敗。1931年1月2日,紅七軍前委在全州召開會議,集中討論部隊去向問題。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等主張放棄攻打大城市的冒險計劃,經湖南江華進至湘粵贛邊界活動,以尋找立足之地,并設法與朱毛紅軍取得聯系,并精簡非戰斗人員,充實戰斗部隊。全州會議是紅七軍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挽救紅七軍、保存這支部隊的基本力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月5日,紅七軍按計劃離開全州,經灌陽向湖南道縣進發,9日到達江華縣城。1月14日,紅七軍主力從湖南江華轉到廣西賀縣桂嶺圩,部隊嚴重減員。前委決定在桂嶺整編部隊,取消師的番號,把部隊縮編為兩個團,即第五十五團(團長由龔鶴村兼)和第五十八團(團長由李明瑞兼)。縮編后,紅七軍經桂湘邊界轉向廣東的連縣、乳源縣。到達乳源縣梅花村的第二天,即遭受敵四個團圍攻,被迫與敵人進行血戰。紅軍指戰員經過五小時激戰后,在當地赤衛軍配合下撤離梅花村。是役雖斃敵1000余人,但紅軍也傷亡700多人,干部傷亡過半。前委決定放棄在北江地區建立根據地的計劃,率部隊北上江西與朱毛紅軍匯合。2月5日,部隊陸續到達粵北的楊溪附近,在強渡樂昌河(武水)時,被敵截為兩部,鄧小平與李明瑞等率領第五十五團和第五十八團一部分渡過河后,向江西崇義前進。張云逸率領未能過河的軍部和第五十八團大部分,轉到坪石以北渡過樂昌河。[2]177

(五)轉戰湘贛邊根據地

鄧小平和李明瑞率部于2月中旬到達崇義,以崇義為中心創建根據地,并整頓發展紅軍。3月初,鄧小平經組織同意,離開崇義赴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不久,紅七軍第五十五團離開崇義,向北撤到營前鎮,與中共湘東南區委取得聯系,得知軍部和第五十八團在湘東南活動,遂經遂川縣的衙前鎮,沿井岡山麓西行,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天河鎮駐扎,同時尋找機會和軍部及第五十八團會師。

張云逸率軍部和第五十八團轉道渡過樂昌河后,即于2月中旬北進到井岡山西麓的湖南酃縣黃泥塘。2月下旬,在湖南水口鎮與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會師,后向湖南茶陵進軍。在張云逸指揮下,這兩支紅軍部隊在茶陵縣嚴塘將軍山擊敗了湘軍兩個團。3月中旬,第五十八團和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到達永新與紅二十軍第一七五團會合。為統一指揮,中共湘贛省委決定成立一個臨時總指揮部——河西紅軍總指揮部,由張云逸任總指揮,紅二十軍政委曾炳春任政治委員。此時,中央蘇區正在進行第二次反“圍剿”斗爭,為牽制敵人,配合中央紅軍粉碎敵人的“圍剿”,這三支紅軍部隊聯合行動,攻占了吉安縣的永陽鎮。4月上旬,紅七軍第五十五團與第五十八團在永新縣天河鎮勝利會合。紅七軍與紅二十軍、獨立師等兄弟部隊并肩作戰,4月中旬攻占安福縣城。4月底,在永新嘉禾小學召開了紅七軍第二次黨代會。[2]178-179

(六)編入紅軍第一方面軍序列,參加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

1931年7月11日,紅七軍東渡贛江進入中央蘇區。7月13日到達興國縣。7月22日在于都縣橋頭鎮與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勝利會師。從此,紅七軍編入紅三軍團戰斗序列,成為中央紅軍的組成部分。[2]179

紅七軍從1930年11月上旬奉命北上,艱苦轉戰桂、黔、湘、粵、贛五省,歷時近9個月,行程7000里,經歷大小戰斗百余次,戰勝了種種艱難險阻,終于實現了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合的目的。紅七軍與中央紅軍會師后,立即投入第三次反“圍剿”斗爭,參加了蓮塘、良村、老營盤、方石嶺等主要戰斗,為反“圍剿”的勝利作出很大貢獻。此時,紅七軍的領導人和編制序列為:李明瑞任軍長,許卓任政治委員(不久由葛耀山繼任),張云逸任參謀長,許進任政治部主任(后為葉季壯接任)下轄第五十五團(團長張翼,政治委員佘惠)、第五十六團(團長李顯,政治委員陳漫遠)、第五十八團(團長黃子榮,政治委員黎心誠)。為統一戰斗序列,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根據中革軍委指示,1932年3月,紅七軍由原來三個團擴編為三個師,領導人也作了調整:龔楚任軍長,張純清任政治委員,葉季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十九師(由原第五十五團和第五十六團合編組成,師長李顯,政治委員倪愚)、第二十師(由原獨立第六師改編,師長鄧國清,政治委員陳漫遠)、第二十一師(新組建,師長龍云,政治委員陳保元),每師轄三個團。[1]325

紅七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的出色表現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1931年9月下旬,紅三軍團彭德懷軍團長在慶祝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大會上稱贊紅七軍是“猛如虎,精如猴”的英雄部隊。[2]180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贊揚紅七軍英勇斗爭精神并授予紅七軍一面繡著“轉戰千里”四個大字的錦旗。40多年后,毛澤東還對鄧小平說“紅七軍能打啊!”[4]

1932年底至1933年春,紅七軍又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在黃陂、草臺崗兩次戰斗中重創敵軍,為勝利粉碎第四次“圍剿”作出貢獻。1933年6月7日,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于改編紅一方面軍的通告,紅七軍和紅二十一軍一部合編為紅三軍團第五師,尋淮洲任師長(不久由彭紹輝繼任),樂少華任政治委員(不久由陳阿元繼任)。下轄第十三團(團長李天佑,政治委員毛畢虎)、第十四團(團長黃冕昌,政治委員田豐)、第十五團(由原紅二十一軍改編,團長白志文,政治委員羅元發)。[1]325紅七軍縮編為第五師以后,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血戰高虎垴,固守萬年亭,以前沿陣地部隊傷亡過半、政委陳阿金壯烈犧牲的沉重代價,創造了第五次反“圍剿”中最悲壯的作戰范例。

三、長征時期的紅十三團

長征廣西途中,紅五師參加湘江戰役,與兄弟部隊一起苦戰5晝夜,突破了國民黨第4道封鎖線,掩護中央縱隊渡過湘江。遵義會議后,三軍團按中央軍委的決定進行整編,取消師建制。1935年2月10日,第五師奉命縮編為第十三團,彭雪楓任團長,李干輝任政治委員。[5]38在云、貴、川長征路上,紅十三團多次擔任前衛、后衛,搶關奪險等艱巨任務,為紅軍長征的勝利做出不朽的貢獻。在奪取天險婁山關中擔任主攻,機智勇猛,為戰斗勝利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1935年8月,紅十三團改稱先遣支隊二縱隊十三大隊。大隊長為陳賡、政委為鄧飛。十三大隊從巴西出發,渡包座河,9月突破天險臘子口,到達岷山縣哈達堡休整。十三大隊取消營的建制,縮編為四個連四個獨立排。之后越過了六盤山,在青石咀將敵兩個騎兵團擊潰后,又參加了吳起鎮、直羅鎮戰斗,三戰三捷。[5]42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后,第十三團直屬第一軍團領導和指揮。1936年1月,第十三團和第一團、新組建的第三團合編組成為紅軍第一軍團第一師,陳賡任師長,楊成武任政治委員,楊得志任副師長,胡發堅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團、第三團和第十三團。從1936年1月到1937年“七七事變”這段時間,先后任第十三團團長的有李祥、朱水秋、陳開祿,任政治委員的有魏洪亮、黃振堂、郭林祥。[1]326

四、抗戰時期成為晉察冀軍區的主力團之一

根據黨中央的決定,1937年8月22日,主力紅軍于陜西省三原縣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十三團改編為一一五師獨立團二營。1937年12月初,一一五師獨立團擴編為八路軍第一獨立師,原獨立團所屬各營恢復團建制,二營即為二團。抗日戰爭時期,“紅七軍”的番號變化是: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獨立團二營到晉察冀軍區第一獨立師(第一軍分區)二團,再到晉察冀軍區二團(通稱第三軍分區二團)。在深入敵后開辟和發展北岳抗日根據地的斗爭中,二團艱苦奮斗,浴血奮戰,發揚紅軍團的光榮傳統,成為晉察冀軍區的主力團之一。參加了擊斃阿部中將的黃土嶺戰斗和百團大戰。據不完全統計,八年抗戰中,二團進行大小戰斗340余次,攻克縣城和據點50余處,斃傷敵人8400余名,俘敵170余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榮獲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授予的“攻必克、守必成”的錦旗。[5]54-81

五、解放戰爭時期由晉察冀軍區主力團整編為六十四軍一九一師五七二團

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適應形勢發展和斗爭需要,晉察冀軍區遵照黨中央“應將我軍大部迅速集中,脫離分散游擊狀態……變成超地方性的正規兵團,集中行動……準備用于制止內戰”[6]的指示精神,組建了若干二級軍區,組建、擴建了野戰部隊。冀晉軍區第三軍分區組建了野戰三支隊(亦稱野戰旅),二團即隨支隊西進正太線,在陽泉至壽陽及正太線以北廣大地區,收復淪陷區,接收日、偽軍投降。10月中旬,于古北口中地區正式編為晉察冀軍區冀晉縱隊(又稱趙爾陸縱隊)一旅二團,參加了古北口保衛戰。在全面內戰開始后,二團在旅、縱隊編成內,馳騁在華北、西北廣大戰場,轉戰八個省作戰210余次,發揮英勇善戰的作風,屢建戰功,充分發揮了主力團的作用。在清風店、石家莊、新保安以及欒城、興濟、白塔鋪、西桑園等戰役和戰斗中都出色地完成了戰斗任務,榮獲晉察冀軍區授予的“軍政全勝”和縱隊授予的“攻必克,守必成”稱號。[5]90

1946年6月,冀晉縱隊一旅與晉察冀軍區教導師一、二團合編,改稱為晉察冀教導旅,二團稱教導旅二團。[5]9811月上旬,教導旅編入晉察冀軍區野戰軍第四縱隊序列,二團改稱十一旅三十二團。[5]1001949年1月,全軍統一整編。華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改番號為六十四軍,十一旅改番號為一九一師,三十二團改番號為五七二團。整編后由昌平縣進軍山西,參加太原戰役。五七二團為師二梯隊,首先攻占太原紅溝機場,殲滅機場守敵一部,爾后加入市區戰斗,協同兄弟部隊全殲守敵。太原戰役結束后,五七二團隨主力進軍陜甘,執行解放寧夏的光榮任務。[5]156-158

六、新中國成立后五七二團的發展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了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發展大西北的經濟建設,五七二團在軍、師編成內,參加了修復天水至寶雞的鐵路工程,全團指戰員發揚戰爭年代死打硬拼精神,經7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勝利完成任務。1951年2月,隨十九兵團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抗美援朝戰斗中,五七二團參加了著名的5次戰役以及高旺山、馬良山等小大戰斗數十次,涌現出“機智勇敢,殲敵制勝”的一等功三連,“能攻能守,英勇頑強”的紅二連和“攻如猛虎”的九連等26個英雄集體及一批戰斗英雄。[5]174-178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生效之日,五七二團返回祖國,進駐丹東寬甸。不久進駐旅大金縣,接受蘇軍第十七師的防務。[5]195-1981985年11月部隊整編為第六十四集團軍一九一師五七二團。1998年六十四集團軍撤銷,一九一師簡編為旅,改屬遼寧省軍區,2003年調歸四十集團軍,五七二團縮編為營。幾十年來,五七二團在戰備訓練和適應戰略轉變的過程中,繼承和發揚老紅軍團的優良傳統,加強部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努力提高軍政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全面提高部隊戰斗力,多次被評為軍政訓練和落實戰備工作的先進單位。

從紅七軍的發展沿革和戰斗歷程中,可以看出這支光榮的紅軍團隊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始終保持老紅軍團的優良傳統。這些優良傳統作風主要包括:

第一,敢打敢拼、勇猛頑強的英雄氣概。這支在戰爭烽火中拼殺了20多年的部隊,既堅持過依托根據地的游擊戰爭,也進行過馳騁廣褒大地的大兵團運動作戰;既和國民黨軍隊的“王牌”“精師”打過仗,也與日、美等國侵略軍交過手。無論何種情況,始終拖不垮、打不爛、攻必克、守必固,尤以擅長攻堅、敢打硬仗惡仗、勇于長途奔襲連續作戰而著稱。在和平年代,一直保持和發揚了這種英雄氣概,各項工作都竭盡全力創一流,創造了許多在軍區以上有重大影響的工作成果。

第二,高度自覺、高度負責的全局觀念。在大局下行動,在整體中作為,對全局有利的事堅決干好,對全局不利的事堅決不做,是這支部隊長期堅持的自覺行動。任何時候都堅決做到個人服從組織,局部服從全局。

第三,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這支部隊在戰爭年代的絕大部分時間內,都是在嚴酷的條件下拼搏奮斗,始終堅持和發揚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平時期,盡管部隊條件逐漸改善,仍然保持了艱苦奮斗、勤儉建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的政治本色和革命精神,尤其在執行突擊性強、難度很大、甚至有生命危險的任務中,廣大指戰員始終保持頑強的意志和高昂的士氣,從而保證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

紅七軍不愧是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締造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這是一支服從黨的絕對領導、英勇頑強、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是一支將領和英模輩出的光榮部隊;是一支繼承發揚紅軍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過硬部隊。

參考文獻:

[1] 張廷貴,袁偉. 中國工農紅軍史略[M]. 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

[2]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產黨廣西歷史:第一卷[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

[3] 中共廣西區委黨史資料征委會《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編輯組.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上冊[G]. 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225.

[4] 段煉,黃明,遲美樺. 鄧小平11次到湖南[N]. 湖南日報,2004-8-20(C1).

[5] 第六十四集團軍《百色勁旅》編委會. 百色勁旅[G]. 北京:長城出版社,1987.

[6]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99.

責任編輯何成學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7th Red Army and Its Fightings

XIANG Ji-ping HUANG Ying

(The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mmittee of the

CPCNanningGuangxi530022)

Abstrac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eng Xiaoping, Li Mingrui, Zhang Yunyi and others, the Baise Uprising and the Longzhou Uprising were successively launched and the 7th Red Army and the 8th Red Army were established on December 11, 1929 and on February 1, 1930. After the 7th Red Army and the 8th Red Army insisted struggles in the Zhuo and You Rivers' Areas for 10 months, its main forces went north on October, 1930, fighting in one place after another in 7000 miles, and arrived at the central revolutionary base and were merged into the Red Army 3rd Corps in July, 1931 , henceforth became a strong contingent of the Central Red Army's main forces. Despite several changes in its name, the 7th Red Army still remains courageous and good at fighting.

Key words: the 7th Red Army; fighting; evolution; process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永久色|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一线天|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欧美人人干|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青青草91视频| 亚洲永久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无码丝袜人妻|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天天干|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2020国产精品视频| 99re在线观看视频| 婷婷成人综合|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久久精品视频一|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九九久久99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午夜久久影院|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国产99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