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農村黨員培訓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載體之一,是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有效實踐。文章從當前廣西農村黨員培訓的實踐分析入手,通過大規模問卷調查,分析了在當前建設學習型政黨背景下,廣西農村黨員培訓實踐中的新情況、新特點和新收獲,并針對農村黨員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學習型政黨;農村基層黨組織;農村黨員;培訓
中圖分類號: D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3-0033-05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四中全會上就落實全會精神、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進行了深刻闡述,強調:“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戰略任務必須落實到基層,每一個黨組織都要認真履行組織黨員學習的職責。”我國農村是最基層的地區,對廣大農村黨員進行有效的培訓,提升廣大農村黨員的素質,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重要任務,也是建立學習型政黨的實踐要求。我們以廣西農村黨員培訓情況為研究對象,按照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加強農村黨員培訓,促進學習型政黨建設。
一、調查的基本概況
廣西農村黨員培訓的調查始于2007年。從2007年起,以2006年為基期,連續五年,廣西調查總隊在全自治區14個市的37個縣(市、區)開展農村黨員培訓情況抽樣監測調查。2008年,在抽樣調查的241個行政村中,共有黨員15021名,占調查村總人口1.7%,占勞動力總數的3.1%,所占比例均與2007年持平。其中,女黨員占黨員總數16.2%,比2007年的15.6%提高0.6個百分點;外出打工的黨員2895名,占黨員人數19.3%,這是在2007年比2006年增長19.5%的基礎上,受金融危機等影響的小幅回落。2009年是開展調查的第三年,2009年5月,實施完成了對2008年度培訓情況的調查工作后,形成一系列調查數據與分析。與此同時,還舉行多個小型座談會,對問卷調查作了較深入的補充和完善,形成本調查報告。


二、廣西開展農村黨員培訓的顯著收獲
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農村黨員培訓,是廣西農村各級黨組織有效地進行團體學習的一種表現。通過有組織的培訓,可以將學習共識化為行動,進而建立起整個農村基層黨組織一起學習的風氣與標準,黨組織從而獲得高于個人智力的集體智力,產生推進建設新農村的“持續創新”的核心能力。
(一)改善心智,培訓促使農村黨員態度發生轉變,培訓得到廣大黨員認同,培訓覆蓋面擴大
調查數據顯示,經過幾年有組織地進行培訓,普通農民黨員對培訓的態度發生轉變,積極參加培訓的黨員人數不斷增多,農村黨員培訓覆蓋面廣。

1. 普通農民黨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較高,參與培訓態度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調查表明:2008年各地推動了農村黨員培訓工作,使農村黨員培訓的普及面進一步擴大,培訓的效果進一步提高。2008年,在所調查的黨員中,絕大多數都積極參加培訓,參加過培訓的黨員占調查總數的93%,比2007年的90.7%提高2.3個百分點,還有7%的黨員沒有參加培訓;平均參加培訓3.6次、3.8天,分別比2007年有所提高。
2. 培訓覆蓋面不斷提高,對外出務工黨員的管理和外出前的培訓力度明顯加大。數據顯示:各地對外出務工黨員管理和外出前的培訓力度逐年明顯加大。2008年,外出務工黨員中領到《中國共產黨流動黨員活動證》的占54.1%,比2007年的45.8%提高8.3個百分點;54.5%外出務工黨員領到《流動黨員小讀本》,比2007年提高12.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各級黨組織加強對外出務工黨員技能培訓的力度,2008年,外出務工前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勞動技能培訓的黨員占外出黨員人數的52%,比2007年的49.4%提高2.6個百分點。
(二)與時俱進,培訓內容和形式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培訓內容獲得認同,農村黨員知識結構不斷完善,創新能力有所提高


“學習是應變之道”。隨著廣西經濟社會發展,農村黨員學習培訓的內容隨著當地農村經濟結構和生產發展的變化與需要而發生變化,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不斷加強,使農村黨員對培訓內容的滿意度提高。
1. 農村黨員對培訓內容和形式的滿意程度進一步提高。在2008年參加培訓黨員中,有97.5%的黨員對培訓內容和形式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只有2.5%黨員持不滿意態度。總的滿意程度進一步提高。普通黨員認為通過自身參加培訓帶動群眾發展的認同率上升。調查顯示,2008年有79%普通黨員表示,通過培訓帶動了群眾,比2007年74.8%的認同率提高4.2個百分點。
2. 農村黨員接受培訓的內容與社會發展和個人需求結合較好。調查反映,2008年農民黨員參加培訓內容與廣西農村經濟發展和個人需求結合較為緊密,現代種植、養植等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內容增多,從根本上抓住了農村黨員學習的興奮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在選擇參加培訓內容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減兩增”上。“兩減”:一是參加種植方面培訓的78.1%,比2007年減少了4.5個百分點;二是參加農副產品加工技術方面培訓的13.2%,比2007年減少了4.9個百分點。“兩增”:一是參加現代畜禽養殖技術方面培訓的59.8%,比2007年增加了5.8個百分點;二是參加現代水產養殖技術方面培訓的26.3%,比2007年增加了3.6個百分點。


(三)因地制宜,組織培訓的方式更緊密地結合農村實際,培訓方式不斷創新
1. 農村黨員參加培訓方式有改變,組織集中培訓的力度得到加強。2008年農村黨員參加培訓與2007年的明顯變化有三:一是有56.9%的黨員得到集中觀看電教片培訓,比2007年的47.8%提高了9.1個百分點;二是有40.6%的黨員得到現代遠程教育的培訓,由2007年的10.3%提高到30.3%;三是印發資料自學由2007年的33.9%下降到25.5%。
2. 逐步實施的農村遠程教育受到農村黨員的普遍歡迎。調查顯示,至2008年,已有七成多的行政村實施了遠程教育工程,而2007年僅有三成。這種教育方式在已實施的村中受到普遍歡迎。
3. 團體學習培訓的主陣地得到鞏固和加強,培訓深入基層,鄉、村兩級培訓為農村黨員培訓的主陣地。調查顯示,2008年對農村黨員的培訓,仍以村、鄉兩級組織為主,87.3%的黨員經過村級培訓,與上年提高了4.9個百分點;58%的黨員經過鄉級培訓,基本保持上年的培訓力度。隨著培訓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已在農村中樹立一批“黨員示范戶”和“黨員中心戶”。調查顯示,至2008年,廣西農村平均每一個行政村中有“黨員示范戶”7.2戶、有“黨員中心戶”5.9戶,比上年新增加0.3戶。此外,2008年有96.9%的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參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帶頭人專項培訓,比2007年提高了6.4個百分點。

(四)注重實效,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農村黨員的素質,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學習型組織理論認為,學習型組織要解決的問題即是通過學習,使組織內的每個人乃至整個組織的素質和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廣西農村黨員大培訓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實用技術展開,采取專家啟發式授課,優秀村干部、“農家課堂”等現身說教和互動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組織參加培訓的農村黨員對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借鑒和學習,從身邊的實例中引發共鳴,真切感受到發展的差距,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農村黨員的自身素質,提升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1. 通過培訓,普通農村黨員的思想覺悟和自身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在“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感到當黨員光榮,進一步明確了黨員的責任和義務”、“按照黨員先進性標準,向群眾作出承諾”這三方面,得到了廣大農村黨員的普遍認同。
2. 培訓對村支書提供了有效幫助,農村基層組織工作得到加強和夯實。93.8%的村支書表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增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帶頭人意識;76.3%的村支書表示進一步明確了本鄉、本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72.6的村支書感到當黨員光榮,懂得黨員的責任;74.3%的村支書認為進一步掌握實用技術,選準了發展項目;只有不到1%的村支書認為培訓對自己沒什么幫助。
3. 村支書對本村黨員接受培訓情況普遍滿意,評價較好。
(1)村支書認為本村黨員對學習培訓的積極態度進一步提高。調查數據反映,2008年有67.2%的村支書認為本村的黨員對組織的學習培訓是“迫切需要,積極參加”,而上年持此觀點的村支書為58.1%。農村黨員對培訓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有“培訓后沒有資金發展、不愿意參加培訓”和“無所謂,黨支部組織就參加”態度的黨員比例明顯減少。
(2)村支書認為普通黨員通過培訓后發展生產的能力增強。通過近年來的培訓,2008年平均每個行政村有種植、養殖、加工等專業戶或經濟能人達到11.6戶,其中2008年新增加2.7戶。
(3)村支書認為培訓對本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也在提高。調查顯示,44.8%的村支書認為“幫助很大”,認同率比上年提高6.2個百分點。
(4)村支書認為參加培訓的黨員總體上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增強,農村生產力得到提高。調查顯示,2008年60.6%的村支書認為參加培訓的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很大”,比2007年提高12.5個百分點。
總之,通過培訓,更多的優秀黨員成為帶領一方群眾發展致富奔小康的領頭人,一批政治素質好、致富能力強,群眾威望高的黨員走上村級領導崗位,優化了班子結構,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同時,通過不斷加強農村黨員培訓,廣大農村黨員普遍受到理論教育和技能培訓,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不僅有效地改變了農村黨員的知識結構,而且使他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提升了思想境界,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
三、廣西農村黨員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考
廣西農村黨員培訓在取得較好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建設學習型組織活動的展開。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第一,一些地方過于強調“大力推動”,對于如何激活農村黨員的學習興趣、學習潛力沒有足夠重視,也未找到切實有效的辦法。
第二,培訓資源相對匱乏,嚴重阻礙了培訓質量的提高。一是師資水平不能滿足現代培訓的需要。在縣鄉層面的農村黨員干部培訓中,缺少專業的師資力量,師資水平普遍不高,加之縣級財力的限制,師資隊伍接受再培訓的機會不多,部分教師的知識和技能明顯呈現出“落伍”的跡象。二是針對農村黨員培訓的資金投入仍然偏低,不足以滿足大規模農村黨員培訓的需要。
第三,“為了培訓而培訓”的形式主義現象仍然存在,嚴重制約了培訓的效果。一是為了完成上級規定的任務而培訓。現在,大部分地區的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工作都納入了實績考核的范圍,一些鄉鎮和部門為了應付上級的培訓任務,只重數量而忽視質量,只求得完成上級要求的培訓次數和人數,不追求培訓的效果。二是為了“政績”而培訓。一些鄉鎮和部門把培訓工作搞成“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對培訓的效果如何不太關心,對黨員干部得到多少實惠不太關注,背離了培訓的初衷和實質。
第四,學習方式簡單化,培訓內容脫離實際問題。少數地方把學習僅僅看作讀書讀文件,與農村工作實際結合不緊,甚至在2009年抗旱局勢嚴重的情況下,還要搞一些與抗旱無關的培訓,農村黨員認為是走過場。
第五,“滿堂灌”的講座學習不受歡迎。專家一人講,大家一起聽,缺少圍繞問題的交流互動,往往會場秩序只能靠紀律和批評來維持,培訓質量不高。
上述問題的存在,說明學習型組織作為一個新的理念和新的發展模式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理解,一些同志還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學習型組織,還缺乏新的學習理念,更沒有掌握先進的科學化的學習管理方式。
針對存在的問題,當前可從如下幾個途徑解決:
(一)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著眼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學習型政黨的提出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習型組織是學習型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而學習型政黨是一種特殊的學習型組織。在開展農村黨員培訓時,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把加強和改進全黨的學習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樹立“團隊學習”理念。學習不是黨員個人的事情,而是時代對全黨提出的要求。要建立起組織共同學習的風氣和準則,形成學習共識并化為整體行動,從而實現共同目標。針對當前廣西農村黨組織黨員年齡結構老齡化、文化程度較低、部分農村黨員學習能力不足的現象,大力加強全自治區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在基層黨組織內營造重視學習、崇尚學習的濃厚氛圍,不斷提高農村黨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勞動技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不斷加強學習型農村黨組織建設,切實把創建學習型黨支部作為提高農村黨員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大力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
(二)注重引導,切實落實領導責任
廣西農村黨員培訓的實踐表明,黨委政府在農村黨員培訓中的作用無可替代。當前要切實落實領導責任,一是建立黨委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抓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的責任制和聯系點制,同時,建立自治區、市、縣、鄉四級組織員專管機構,使教育培訓任務責任到人、落到實處。二是加強適應農村黨員培訓的師資隊伍建設,按照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職結合的原則,充實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力量。三是加大農村黨員培訓投入,各級政府要將黨員教育培訓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和培訓教育基地建設所需要的項目基金,并規范黨員教育培訓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四是完善機制,包括健全宏觀管理、經費保障、教材配套、課堂紀律、生活服務、考核評議、激勵表彰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黨員教育培訓機制,使黨員教育培訓機制進一步規范化和制度化。五是加快遠程教學體系的完善工作,制作和完善適合農村黨員學習培訓的課件等相關產品,進一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同時,將農村黨員培訓與積極打造學習型基層黨組織相結合。要制定創建學習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科學規劃,在農村廣泛建立起學習型組織,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形成合理的競爭激勵機制,推進終身教育培訓體系的建立。
(三)加強檢查,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
學習型政黨的“團隊學習”要取得實效,需要相關的考核機制和制度作保障。嚴格評估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是建立學習型政黨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因此檢查考核是落實農村黨員培訓制度,檢驗農村黨員培訓效果的必要手段。對各階段開展的各項培訓課程,都必須從教育、時間、人員、效果等方面進行認真的檢查、嚴格的考核驗收,防止流于形式走過場。對重要理論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集中教育,還要組織必要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應由上級黨委部門組織實施,對歷次考核成績要記入黨員檔案,促進農村黨員更好地加強學習,也作為管理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Party Members in Rural Areas:
the Important Way of Building the Rural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Good at Learning
----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raining the Party members in rural areas of Guangxi
Abstract: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7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has clearly stated that we should take the building of the ruling Party of Marxism good at learning as a major and urgent strategic task to carry out properly. The training of the Party members in rural areas is one of the forms in building the ruling Party good at learning and the effective practice in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y good at learning. Starting with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of thel Party members in rural areas in Guangxi and through a large-scal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articles has analyzed the new situations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result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of the Party members in rural areas in Guangx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the ruling Party good at learning and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raining the Party members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the ruling Party good at learning; the rural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the Party members in rural areas;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