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加強黨的建設、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好轉具有重要意義。其基本路徑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全黨,鼓勵黨員干部到艱苦環境中去鍛煉。在培育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過程中,必須針對黨員干部的思想實際,突出改革開放的時代特征,繼承中國傳統的人生精神和革命前輩的人生精神。
關鍵詞: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理想信念;時代特征
中圖分類號: D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6-0041-04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黨風建設的同時,十分重視黨的精神建設,大力培育黨員干部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人生精神。近年來,黨員干部隊伍中涌現出一大批方永剛、王瑛、王彥生、沈浩式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們將共產黨人的人生理想和改革開放的時代特征相結合,形成了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的內涵特征是: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價值追求;大膽開拓、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人生態度;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務實作風;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的道德品質。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既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又是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的重大意義
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需要。偉大的事業呼喚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當代共產黨人欣逢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肩負著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崇高歷史使命。然而,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矛盾,充滿了各種風險和挑戰。首先是動蕩不安的國際形勢的挑戰。西方發達國家憑借自己在經濟、軍事、科技上的優勢地位,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對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施行打壓,使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信息、金融安全都面臨巨大壓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對我國推行“和平演變”戰略,或利用臺灣、西藏、人權問題干涉我國內政,或打著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的旗號對我國進行顛覆滲透,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制度面臨嚴重威脅;我國周邊的某些國家出于自己的戰略利益,推行擴張主義,對我國領土、領海虎視眈眈,直接威脅我國的主權完整和邊境安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將長期處于動蕩不安的國際環境之中。其次是錯綜復雜的國內社會矛盾的挑戰。一是我國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呈現出多發態勢。經濟體制的變革必然引起社會結構的變革和社會階層的分化,這些不同的社會階層因為利益訴求的不同而相互產生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就可能演變為社會動蕩。二是貧富差距的拉大和某些民生問題的凸顯,威脅到社會穩定。我國的貧富差距比較懸殊,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已達到0.48,遠遠超過0.4的國際警戒標準,如果貧富差距繼續發展下去,將導致兩極分化和社會對立。此外就業形勢嚴峻,一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如住房、教育、醫療、保險)比較突出,這些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置,將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三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帶來一定的社會陣痛。粗放型、數量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雖然在較短時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長方式使資源和環境不堪重負,經濟社會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而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僅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還必然會導致地區、部門、行業之間的利益調整和相互博弈,因而困難和阻力在所難免。上述情況說明:當代共產黨人要完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不僅需要中央高層的政治智慧、堅如磐石的黨內團結,而且需要發揚氣吞山河、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和自強不息、排除萬難的人生精神。
(二)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是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戰斗力的需要。黨的先進性、凝聚力和戰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員的精神狀態和精神境界。一個共產黨員只有精神不倒,信念堅定,才能永葆先進。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員干部面臨著很多誘惑。要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襲,抗御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僅僅靠外在的制度約束、政治教育、群眾監督是不夠的,關鍵是黨員干部必須筑牢思想防線,凈化自己的靈魂,追求健康高雅的精神生活,形成遼闊高遠的精神境界,這樣才能保持共產黨員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很多事實證明:一個人的墮落是從精神滑坡、靈魂裂變開始的。人們一旦沒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會喪失進取的動力、工作的熱情、事業的執著、紀律的約束,把理想、信念、道德丟到九霄云外。于是我們看到:有些共產黨員精神萎靡、意志衰退、碌碌無為、不思進取,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這樣的黨員怎么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保持先進性更是無從談起。更有甚者,極少數黨員干部貪圖享受、揮霍浪費、以權謀私、腐化墮落,他們早就背叛了自己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成為人民的罪人。上述情況說明: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前提是保持共產黨人精神的先進性。
(三)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是加強黨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好轉的需要。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的好轉,共產黨員的責任十分重大。每個黨員都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精神風貌、健康的精神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群眾。在這方面,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是對黨員干部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生動教材。方永剛、王瑛、王彥生、沈浩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當社會上少數人肆意詆毀四項基本原則,散布“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共產主義渺茫論”時,方永剛卻發自肺腑地對人們說:“我是在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成長成才的,我是黨的創新理論與實踐的直接受益者,我對黨有著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我就是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的忠實追隨者。”當少數蛻化變質分子利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以權謀私、腐化墮落時,王瑛卻一身正氣,頂住各方面壓力,對腐敗分子進行毫不留情的查處,在擔任南江縣紀委書記期間,由她直接牽頭辦理的各種大案要案上百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6000萬元。在很多人都削尖腦袋調往大城市,希望享受舒適安逸的城市生活時,沈浩卻反其道而行之,向安徽省委組織部申請,要求下派到鳳陽縣小崗村掛職鍛煉,風里來,雨里去,為改變小崗的落后面貌殫精竭慮。方永剛、王瑛、王彥生、沈浩這些優秀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境界,確實是全黨學習的榜樣。如果全體黨員都能像他們那樣,自覺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把堅持真理、忠于職守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把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作為自己的工作作風,把善待他人、永做好人作為自己的道德追求,全黨的精神面貌將煥然一新,黨風和社會風氣將得到根本好轉。
二、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的基本路徑
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既要利用中國共產黨的傳統政治優勢,又要結合時代特征和當代共產黨人的成長規律。筆者認為,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應遵循以下基本路徑:
(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進一步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們精神的靈魂,沒有理想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對于當代共產黨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自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結晶。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能解決我們面臨的各種問題,才能指引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生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使全黨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前提是廣大黨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做到“真學、真信、真用”。“真學”就是努力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內涵特征、范疇體系、時代背景,特別要在學習原著上下功夫,切勿走馬觀花,一知半解。“真信”就是自覺真誠地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定不移地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真用”就是理論聯系實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用來解決我們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用來指導自己的各項工作。通過“真學、真信、真用”,使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并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統一全黨意志,凝聚全黨智慧,形成一股堅無不摧、戰無不勝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全黨,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上,中央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把它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戰略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又是當代共產黨人的生命靈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目的就是教育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社會主義榮辱觀來引領社會風尚,使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是因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血脈,是維護國家團結統一、鼓舞各族人民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撐。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是激勵中國人民創造新的輝煌業績的力量源泉。可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的人生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全體黨員都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指導自己的思想、規范自己的行為,那么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將得到極大提高。
(三)鼓勵黨員干部到基層和艱苦環境鍛煉,讓他們在實踐中健康成長。孟子云:“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8226;告子下)[1]艱苦的環境能磨礪人的意志,陶冶人的精神。對年輕黨員干部來說,到基層和艱苦環境鍛煉尤為必要。因為他們大多數成長在改革開放后物質財富逐漸豐富的年代,他們對群眾的疾苦和老少邊窮地區的貧困落后知之甚少。不僅如此,讓他們到基層和艱苦環境中去鍛煉,還能加深他們對國情的了解,增進與群眾的感情,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方永剛、王瑛、王彥生、沈浩等優秀共產黨員,都是長期在基層工作中逐漸成長的。王瑛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四川省巴中縣畜牧局工作,她是從技術員、縣紀委普通工作人員,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縣紀委書記的。王彥生中專畢業后,先在縣化肥廠工作,做過工人、技術員,只是因為熱愛寫作,經常為縣廣播站和文化館寫稿,才被調到縣委宣傳部,然后又從新聞干事做起,慢慢提拔為科長、宣傳部副部長、組織部副部長、組織部長。基層是個廣闊的舞臺,艱苦環境更是人生成長的寶貴財富。正是因為王瑛等人有長期基層工作的經歷和艱苦環境的考驗,所以他們才能與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關心群眾的疾苦,把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做到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才能有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無論在什么崗位,都能打開工作局面,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他們的成長經歷說明:基層和艱苦環境是年輕黨員干部鍛煉成長的舞臺,社會實踐是培育當代共產黨人精神的必修課。
三、培育和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培育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的過程中,必須突出時代性、體現繼承性、提高針對性,這樣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突出時代性。改革開放既是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產生的時代背景,又為當代共產黨人的成長進步、施展才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提供了肥沃土壤。在培育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的過程中,重點應放在培育黨員干部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他們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精神品格。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既無歷史經驗可以借鑒,又無現成模式可以照搬,一切有待于我們去探索和創造。這就需要當代共產黨人發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解放思想,沖破禁區,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分析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找出新辦法,開創新局面。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我們還面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的國內矛盾、繁重艱巨的建設任務,要克服這些困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還需要當代共產黨人發揚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精神,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氣概,積極進取,奮勇拼搏,敢闖新路,爭創一流。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還要注意市場經濟對人們精神的雙重作用。比如: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在有利于培養人們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勇于進取、注重效益的精神同時,也容易誘發人們滋生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市場經濟的風險機制在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機遇意識和提高人們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時,也助長了某些人的投機心理和不勞而獲意識;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在沖擊封建特權、增進平等觀念的同時,也導致了有些人把等價交換原則帶進黨內搞權錢交易,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因此,在培育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的過程中,要揚長避短,強化市場經濟對人們精神的正面引導作用,遏制其負面的腐蝕功能。
(二)體現繼承性。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不可能憑空產生,它有著自己的歷史文化資源,這種歷史文化資源就是中國傳統人生精神和革命前輩人生精神。中國傳統人生精神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生存智慧和處世經驗的結晶,對人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那種“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的人生理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愛國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高尚人格;“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孔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氣節情操;“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自我犧牲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周易》)的人生態度,在今天仍散發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光輝。這些反映人生規律、推動歷史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遺產,是培育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的豐厚資源。
對當代共產黨人來說,最直接、最現實、最重要的思想資源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創造的偉大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這些精神可以概括為: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政治品格;對共產主義理想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披荊斬棘、勇闖新路的探索精神;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務實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又形成了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的大慶精神;戰天斗地、百折不撓的紅旗渠精神;鞠躬盡瘁、勤政為民的焦裕祿精神;樂于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熱愛祖國、奮勇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和偉大精神,對鼓舞全黨斗志、振奮全黨精神、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加強針對性。當前黨員干部隊伍的一個特點是:文化層次較高,思想解放,視野開闊,接受新事物快,對現代科技比較熟悉,能熟練運用計算機、互聯網和現代通訊工具,這為他們適應知識爆炸、信息涌流、科技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條件。但部分黨員(特別是年輕黨員)也存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不實,歷史文化知識淺薄,人文精神缺失,缺乏基層鍛煉,沒有群眾工作經驗,與群眾感情淡薄,同時在個人心理方面,存在感情比較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等缺點。針對這種狀況,在培育弘揚當代共產黨人人生精神時,應把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在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方面,中央已經做出了部署,這就是大力推進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組織建設,號召全體黨員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中國歷史和中共黨史;憲法法律和黨規黨紀;世界現代化的基本經驗;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通過學習,使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熟練掌握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實施黨員干部到基層鍛煉的各項制度。比如:鼓勵優秀大學生黨員到農村擔任“村官”;選調優秀機關干部到基層掛職鍛煉;在選拔公務員時強調必須有基層工作經驗;直接從優秀基層干部中破格提拔擔任各級領導職務。這些制度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黨員干部到基層和艱苦環境工作的積極性。通過幾年的鍛煉,與群眾打成一片,使他們增強群眾觀念,形成艱苦奮斗精神和求真務實作風,提高工作水平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伯峻. 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298.
責任編輯 余 青
Greatly Cultivating the Life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PC Members
CHENG Lin-hui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Abstract: To cultivate the life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PC memb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en the CPC is trying to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itself and improve social mode.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some basic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arm the whole party with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educate all CPC members with core valu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encourage the CPC members to be tempered in difficult and hard environment. When carrying out these measures, the actual thought of the CPC members, time features, Chinese traditional life sprit and CPC predecessors’ life spirit should all be attached with enough concern.
Key Words: CPC members; life spirit; ideal and belief; time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