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貯飼料是農業作物秸稈與畜牧業生產資料實現循環生態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和橋梁,其中蘊涵著巨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進一步明確和制定青貯飼料產業化生產的政策導向和扶持,探索和應用多種經濟條件下的產業模式,是促進和推動青貯飼料的產業化發展的根本途徑,是穩定畜牧業生產資料成本,決定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青貯飼料;產業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1-0063-02
青貯飼料作為草食家畜飼料,對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促進畜牧業的科學發展,擴大飼料資源、降低飼料成本,循環發展農、牧業,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農民增收等一系列民生民計都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隨著中國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加快,傳統青貯飼料的方式和數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畜牧業的需求。因此,必須加快青貯飼料產業化的發展速度,突破傳統模式,打破飼料對畜牧業發展的制約瓶頸,盡早實現農業、畜牧業循環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青貯飼料產業化發展的現實意義
青貯飼料就是把作物秸稈(玉米秸稈等)在新鮮青綠時割下、切碎填入密閉的青貯窖里,經微生物發酵作用而制成的一種耐貯存的飼料。可以說,青貯飼料是農作物秸稈的初級轉化產品,是農業和畜牧業實行良好循環的一個基本經濟橋梁。在青貯飼料生產實踐的過程中,已經由最初的解決牛羊過冬飼料,逐步發展到了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多用途。在現代畜牧業發展中,青貯飼料的廣泛應用和開發,也已經成為畜牧產業鏈中一條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1.有效地解決草食畜飼料來源,節約糧食資源。歷史以來,中國發展草食畜主要依賴于草原資源,但由于近幾十年來近乎掠奪式的草原使用,草地生產承載現有草食畜已經不堪重負,草原地貌環境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據調查表明:中國年產6億噸的農作物秸稈,是北方草原每年打草量的50倍,以此作為草食家畜的基礎飼料資源,再添加一定量的其他農副產品(如餅粕類,糠麩類),可以養活中國牛羊的2/3之多,生產出中國牛羊肉的3/4。中國農區平均每667平方米(一畝)耕地可以負擔2個羊單位。據此,全國一億公頃耕地可以負擔5億頭牛加5億只羊。但是,作物秸稈的飼料化利用率十分低下,據統計,中國每年作為草食家畜的青貯飼料僅占農作物秸稈量的2%。而且青貯飼料的利用,可以節約大量的飼料,大大緩解“人畜爭糧”和“豬牛爭料”的矛盾。據測算,中國如果每年青貯飼料達到1億噸,則可以節約飼料糧3 000多萬噸。
2.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基本特征就是飼料、養殖、防疫、產品加工等環節的緊密結合和相互之間的有效保障。飼料是養殖業的基礎,最終影響到畜禽產品的價格和市場。畜禽養殖業一向波動頻繁、起伏不定,很難做到穩定、長期、持續發展的局面。一方面受到市場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飼養成本的控制,而飼料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但就青貯飼料而言,具有資源廣泛、成本低廉、制作簡單、長年飼喂、有利保存、營養充分等諸多特點和便利,是解決飼喂飼料成本居高不下,維持飼料存儲保有量的最佳飼料產品。只要有充足的飼料存量,就會有穩定的飼料價格,就會有穩定的畜禽飼養量和穩定的畜禽產品市場。從而使畜牧業生產得到可持續發展。
3.提高養殖效益。(1)飼料利用率提高,飼養成本降低。青貯飼料保持了青綠飼料的鮮嫩、青綠,使菌體蛋白含量增加20%~30%,營養提高30%~35%,同時使秸稈變軟,變熟,易于消化,而且有一種芳香酸味,刺激草食畜的食欲;可以有效地提高畜產品質量,提高養殖效益。據測算,用青貯玉米飼料飼喂奶牛,每頭產奶牛年可多產優質鮮奶0.3~0.5噸,純收入1 000元,加上節省精飼料成本,再去掉生產青貯玉米的成本,單頭奶牛年凈增收680元。(2)飼料制作成本較低,勞動力減少,勞動效率提高。青貯飼料原料充足,傳統和新技術的青貯制作簡單易行,機械切揉等易于操作,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勞動效率則相應提高。
二、現階段青貯飼料產業化發展的突出問題
1.傳統的農村畜禽散養生產方式制約了青貯產業化發展。在中國,畜禽飼養量主要還在廣大的農村,一家一戶庭院飼養一兩頭牛、幾只羊、幾頭豬的傳統飼養生產方式還占著主導生產地位。因此農戶多是在庭院內建青貯池,青貯能力低、數量少,加之農戶在“三秋”大忙季節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秸稈青貯,舍不得投入,科技含量低、技術性差、效果不佳,致使飼喂過程中腐化變質,損耗大,反而造成成本高、效益低的青貯現狀,不利于青貯飼料的產業化形成。
2.青貯飼料產業化導向不明確。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必然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條的產業化發展。現階段各地的青貯飼料政策對象均以散、小養殖農戶為主,以補貼、發放(或帶補貼)機械具為主要方式,養殖農戶的青貯量以滿足自養牛羊為準。其實質是自給自足型的生產。相反,大多數大、中型養殖場的青貯工作則得不到政策扶持,也只能貯存滿足自己生產的青貯飼料,無法擴大青貯量,形成產品,走上市場。
3.廣大養殖戶和經營者對青貯飼料的價值認識不足。在西方畜牧業發達國家,作物秸稈青貯的轉化率已經達到90%,這是因為他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青貯飼料廉價、充足、廣泛、營養、方便的各種價值,而且通過生產實踐已經獲得了充盈的經濟效益。而中國的廣大養殖戶還迷戀于加工飼料的價值,反而對自然的飼料價值不屑一顧,其實是舍本逐末。而作為畜牧業市場的經營者,還沒有認識到青貯飼料的市場價值,沒有看到田地里遍地皆是、甚至是廢棄的農作物秸稈蘊藏的巨大商機。
4.青貯飼料的新技術應用不廣泛。現階段的青貯飼料工作,還是延用傳統的青貯方式,由于青貯量不大,不愿意再投入資金來增加新的技術改造和應用,飼料品質得不到進一步的提高,體會不到新技術制作飼料帶來的養殖效益。
三、青貯飼料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及模式
1.提高青貯飼料產業化發展的認識和意義。大力發展農作物秸稈青貯飼料對農業、畜牧業以及生態循環經濟有著巨大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必須在認識和觀念上著力提高。讓廣大的養殖戶和畜牧業經營者切實認識和體會到青貯飼料的價值,并自覺自愿地進行生產,通過生產實踐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2.修正和加大政策、資金的扶持力度。青貯飼料的自身價值和養殖效益,通過產業化運作和市場運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政策導向上,應該偏重于大、中型養殖企業,側重于作物秸稈產量集中和草食畜集中的地區,在資金上予以扶持,加大青貯量。在滿足自身畜牧業生產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和培育青貯飼料市場,從而形成產業化發展的局面。
3.積極推廣青貯飼料新技術的應用,提高青貯飼料的品質。隨著青貯飼料生產的不斷擴大,各種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也層出不窮。如目前已經推廣應用的酶制劑添加技術、打捆包膜青貯技術、袋式灌裝青貯技術以及機械加工的應用等。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青貯飼料的品質,而且可以逐步形成飼料產品。在規模化生產過程中,還有利于機械、勞動力的集中使用,節約勞動力,提高效率,提升效益。
4.創新模式,推動青貯飼料產業化的發展。近年來,由于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導,許多草食畜養殖大省、縣通過青貯飼料的生產得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而且不斷創新青貯模式,已經形成了青貯飼料產業化發展的大好局面。并且探索出了訂單青貯、 青貯銀行、青貯合作社、代貯、自貯、收貯等多種形式的青貯模式,有力地推動青貯飼料產業化發展的進程。
(1)青貯銀行。“青貯銀行”是以千家萬戶種植農戶的秸稈為基礎,以飼草加工企業為載體,把農民利益與企業利益,生產者與經營者聯系在一起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合作關系。基本模式是:由飼草配送中心統一提供服務,技術指導。農戶將收獲的秸稈交給配送中心,中心統一以青貯、微貯、黃貯、揉絲等形式加工后存入“銀行”,“銀行”按現行飼草市場價格以貨幣形式辦理存折,并對農戶承諾以不低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進行結算。對沒有養畜農戶可以領取現金,對養畜用草農戶可以憑存折領取等價飼草。剩余飼草在縣內按市場價進行余缺調劑,或向外地銷售。(2)青貯合作社。青貯合作社,采取股份制經營,組建加工隊,采取集中青貯和養殖農戶分散青貯、固定青貯池與簡易青貯池相結合的方式,由養殖戶向合作社提供原料,合作社在收取加工過程中的人工、機械費用后,為養殖農戶提供充足的青貯飼草。這一形式既保證了優質廉價的飼草供應,降低了養殖的成本,又解決了農戶青貯飼草過程中人力、技術、機械等困難和問題,提高了農戶養殖的積極性。(3)代貯。牛羊養殖小區適用于推廣代貯青貯模式,主要由各養殖農戶提供原料,小區統一組織青貯,農戶只需供料后就能領到優質的青貯飼草,節省了分散建池的費用,增加了養殖的積極性。(4)自貯。適用于規模養殖場和養殖戶,農戶按照統一規定的標準,自行種植、貯藏和使用青貯飼料。(5)收貯。收貯是飼草加工企業為獲取利潤進行貯草的一種模式。即扶持專業戶進行飼草的加工和銷售。(6)訂單青貯。適用于大型養殖企業。通過訂單種植,統一品種、按時下種、統一指導、定時收割,可以保證飼草原料的來源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