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世界的虛擬化,對現實生活來說,似乎很虛無。但是互聯網已經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建立了一種聯系。隨著“人肉搜索”的出現,一種對人的各種信息的快速、真實、具體的搜索方式,將使這種聯系更加明顯。虛擬的網絡對現實生活的影響不再停留在表面層次之上,開始深入到了人們的現實生活本質上來了,給人們帶來了難以想象到的巨大影響,將進一步加深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互動。
關鍵詞:人肉搜索;虛擬世界;現實世界;隱私權
中圖分類號:K15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1-0230-02
自互聯網技術誕生以來,從網上到網下,從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無不受其影響。尤其在“人肉搜索”出現以后,現實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成為名副其實的是非之地。正如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分析稱,這種力量促使人們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交往方式,出現后,一種深層的、真實的、高效率的搜索方式,把人們將過去小范圍內的互助行為插上騰飛的翅膀,通過互聯網的推動、促進和放大作用,極大強化人們的社會關系網。
一、“人肉搜索”的概況
(一)人肉搜索的含義
一般認為,狹義上的“人肉搜索”指通過在網絡社區集合廣大網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者人物的真相與隱私,并把這些細節曝光。而廣義上的“人肉搜索”可引用谷歌公司的定義,指利用現代信息科技,變傳統的網絡信息搜索為人找人的關系型網絡社區活動,變枯燥乏味的查詢過程為一人提問、八方回應的人性化搜索體驗。也就是說,“人肉搜索”,就是某人在一個網絡社區里提出一個問題,由諸多網友憑借其經歷或聽說等來解答問題并獲得結果的搜索過程。其最大特色在于搜索的對象是真實存在的人,即盡可能地將某人的個人信息全部搜羅出來,公布在互聯網上。
(二)人肉搜索的發展過程
(1)微軟陳自瑤事件:2001年,有一網民在貓撲網貼出一張美女照片,并聲稱其是自己的女朋友。可是,立時就有人指出,此照片女主人的真實身份——微軟公司的女代言人陳自瑤,并貼出了她的大部分個人資料。從此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被人稱為“人肉搜索”的互聯網搜索行為就此誕生了。爾后,隨著網民隊伍的不斷壯大,在某些網絡有意無意地將開發支持“人肉搜索”作為推動網站發展的原動力之后,“人肉搜索”到今天短短的八年之內便成了互聯網上最火爆又最多非議的網民行為;(2)虐貓事件:2006年2月28日,一網民在網上公布了一組變態而殘忍的虐貓視頻截圖,此圖片被公布后,網民們憤怒了,開始對圖中女子展開人肉搜索!6天之內找到了嫌疑犯。一次拉開了虛擬世界對“被通緝者”的道德批判的大幕,極大影響了“被通緝者”現實工作和生活。這是人肉搜索史上又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至此,“人肉搜索”的題材從最初的戲謔、娛樂內容,迅速轉換為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的秩序維護和構建為主;(3)死亡博客事件:2007年12月29日,31歲的北京女白領姜巖從遠洋天地二十四樓的家中縱身跳下,用生命聲討她的丈夫和“第三者”。此事最終成為2008年網絡第一大公共事件。最后她丈夫王菲和“第三者”的各種信息都被網友公布在網上,致使當事人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當事人不但雙雙丟了工作,甚至還被人在家門口涂寫了標語;(4)尋親:去年“5·12”四川大地震災難發生后,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災難,Google、天涯 、百度、搜搜 、新浪和網易等網站緊急啟動“人肉搜索”——“尋找災區的親人”,許多網友在愛心的感召下積極參與,幫助他人尋找在災區失去聯系的親人,則彰顯出“人肉搜索”前所未有的人文關懷和凝聚力。
(三)“人肉搜索”的國外發展情況
“人肉搜索”現象在國外也有發生。比如說原來對克林頓的事件里邊,德拉吉網站曾經匯集了很多的力量,對這件事情進行跟蹤,甚至會把網下的媒體給牽扯進來。在亞洲,這個現象在韓國前幾年是比較普遍的,包括大家可能聽到的一些所謂“狗屎女”事件,或者是韓國明星的隱私曝光事件等等,韓國政府對這個除了加大傳統法律的執行力度外,還采取了實名制,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個遏制的效果。給中國的“人肉搜索”規范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方法。但是像中國這樣真正能夠影響這么深遠,并且參與人數這么多。另外,能夠真正到法庭上變成一個訴訟案件的事例并不多。
二、“人肉搜索”對現實生活的巨大影響
“人肉搜索”是“網絡天下之力,窮盡天下之事,探尋事實真相”是今后“人肉搜索”的發展趨勢和方向。而對事實真相的探尋,勢必影響人們的現實生活。
(一)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正除了上面提到的“虐貓事件”、“5·12”四川大地震尋親事件、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外,還有2007年底由“打虎網民”層層推進的“華南虎照事件”、“周久耕落馬事件”等等,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人肉搜索”起到的維護現實規則、中國傳統道德規范和秩序的作用,而且更加看到其追求“真善美”的人性化訴求和對現實求援的回應與幫助的人文關懷。在“人肉搜索”的虛擬社區里,自發進入的公眾建構了一個具有溝通、共享及監督功能的“公共領域”,在這個虛擬空間中,多元觀點、多元文化得以形成,新的對話機制和輿論空間得以創造,并且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甚至影響現實社會中活生生的人的實際決策過程?!叭巳馑阉鳌笔够ヂ摼W這個虛擬世界更加真實化。
(二)對社會發展的不利因素
“人肉搜索”對社會的各種危害實質上就是網絡隱私權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隱私權問題,就會導致侵權問題的發生,產生法律糾紛問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被稱之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死亡博客事件了?!八劳霾┛汀笔录械耐醴朴捎凇比巳馑阉鳌睂ζ鋷淼囊幌盗鞋F實困境,不堪壓力,最后將北飛的候鳥網站管理員張樂奕,大旗網,天涯社區經營者告上了法庭。2008年12月18日,“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進行了一審宣判,大旗網、北飛的候鳥兩家網站因侵犯原告名譽權及隱私權,被判停止侵權、公開道歉,并分別賠償原告精神撫慰金3 000元和5 000元。中國網民似乎習慣以衛道士自居,現實社會中可以說是“習以為常”的不道德事件,一旦到了網絡世界,就成了十惡不赦的大罪。從在論壇里謾罵,到專門設立網站群起而“罵”之,再到啟動“人肉搜索引擎”揭露隱私,“死亡博客”事件從網絡謾罵轉換成現實中的人身攻擊和群體圍堵,這場“討伐”終于演變成一起“網絡暴力案”。使得“人肉搜索”偏離了它的軌道。一個有錯的人,除了法律的制裁外,理應受到大家道德和輿論上的譴責。但可能有些人表面上看好像是很有正義感和道德感,實質上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借題發揮,發泄心中的不滿,產生過激行為,引發網絡暴力,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如果不加以規范,難保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再進一步講,如果“人肉搜索”真的泛濫起來,現實世界的人們還能有什么個人隱私的空間?我們是在網絡世界中被虛擬化了?還在現實世界中更加無可逃遁?也許,一個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混沌不清的時代正在重新來臨。
三、促進“人肉搜索”的良性互動作用
“人肉搜索”,其實是虛擬世界的一種追究機制,是一種自組織、自協調能力的建設。它就像網絡世界刺向現實世界的一根探針,卻兇悍異常,在現實世界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現實世界的過度僵化,局部壓力得不到釋放,所以匿名網絡成了最好的發泄口。當前正處于互聯網及眾多網民形成規范和游戲規則有序化的關鍵階段,只要保證了相關原則和法律的確立,“人肉搜索”發揮其正面意義是完全可能的。
我們應健全法制,《人肉搜索引擎的公約》已為我們建立了基本的原則:(1)熱愛祖國,熱愛黨,遵紀守法,互助友愛,維護網絡和諧;(2)人肉搜索時做到以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的原則,多進行利他性的知識性人肉搜索;(3)以網絡道德為準繩,盡量不參與搜索他人隱私;(4)對他人暴露隱私盡力保護,保證不在公共場所公布他人隱私;(5)對于涉及“貪污、腐敗”、“懲惡揚善”可以不受第三四條的約束;(6)人肉搜索要提供真實可信的內容,提供信息者對信息真實性負責;(7)文明用語,對于惡意人肉搜索行為做到不起哄,不傳播;有條件的情況下告知當事人以及相關網站負責人;(8)通過不斷努力提高人們對于人肉搜索的正確認識。
這只是一些基本原則,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一關鍵問題:“人肉搜索”問題集中在隱私權保護上,那侵犯隱私權與否的界限到底怎樣確定?首先,被搜索的人是不是公眾人物是主要問題。如果你是個公眾人物,隱私權就會受到適當的限制,公眾的知情權應該得到更大的滿足,比如說某位官員抽多少錢的煙,如果這是一個普通個人而不是國家官員,披露這種信息是侵犯了個人隱私權,但因為是公務員,公眾就有監督權,不算侵犯其隱私權。如果是個人應該如何保護自己隱私呢?就要看隱私權是否經過個人的同意,有的人愿意披露自己隱私,有的人介意。比如你受到了侵犯,應該聲明這屬于我的隱私,如果他們再侵犯的話應該如何如何。個人如果不同意,別人就不能去侵犯你隱私了,把握好這樣的原則就可以把事情引上正軌。還可以讓有資質的商家進行這類的搜尋活動,至少可以進行管制和規范,比個人的無序狀態好一些?!叭巳馑阉鳌辈⒉幌衲承┤讼胂竦哪敲纯植?,只要正確的對待,它能成為我們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的有力的工具。
參考文獻:
[1]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org.cn,2009-01-13.
[2]李晶.互聯網“人肉搜索”:一種搜索 一個時代[N].中國經營報,2008-05.
[3]“人肉搜索”PK“網上追捕”[N].中國經營報,2008-06.
[4]人肉搜索引擎的公約[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42894.htm,2009-03-26.
[5]陳葉軍.“人肉搜索”的倫理道德問題[EB/OL].人民網,中國民族報,2009-03.[責任編輯 王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