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ASP模式的優勢因素,溶合工程項目管理中各相關要素,形成以工程項目為中心的網絡虛擬環境,以網站的形式展現出來,實現多用戶信息共享的工程信息化平臺,即PM—ASP。它具有成本低、技術門檻低、功能強大等優點,對實現中國工程管理全面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PM—ASP模式;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1-0193-02
2003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建設部)《2003—2008年全國建筑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用信息化等高新技術改造建筑業傳統產業,實現其跨越式發展。通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建筑業信息化覆蓋率和使用率不到50%,普遍存在總體投入低、信息化方式選擇不當、缺乏規范等問題。改變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模式,成為推進工程管理信息化發展關鍵環節,而ASP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平臺即PM—ASP為中國實現低成本、廣范圍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很好的載體。
一、PM—ASP定義
PM—ASP是Project Management-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的簡寫,是通過租賃第三方開發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實現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它為項目參與方提供一個個性化項目信息的單一入口,可以滿足項目多方進行信息交流、協同工作、實時傳送和共享數據信息等功能,最終形成一個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臺和網絡虛擬環境。PM—ASP信息化模式的實質以Internet為通信工具,以現代計算機技術、大型服務器和數據庫技術為數據處理和儲存技術支撐,形成以工程項目為中心的網絡虛擬環境,將項目多個參與方、項目多個階段、項目多個管理要素都集成起來,以網站的形式展現出來[1]。PM—ASP工程管理信息平臺模型(見下圖)。
二、PM—ASP——工程管理信息化平臺構成
PM—ASP信息平臺作為一個讓工程項目各個參與方協同工作及分層次應用的統一的綜合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它由綜合項目管理系統和十二個項目子系統構成。
PM—ASP工程管理信息平臺模型
1.PM—ASP綜合項目管理系統——建立PM—ASP總體框架、項目管理網站、項目數據庫、項目管理工作流程、項目管理系統的信息流程;規范代碼與編碼體系,建立和完善各種定額庫及WBS庫,最終形成以物資流為主線、以資金流和工作流為核心的綜合項目管理系統[2]。
2.PM—ASP項目子系統——計劃進度控制系統,估算與費用控制系統,采購管理和材料控制系統,質量控制系統,費用/進度綜合監測系統,設計管理系統,采購管理系統,施工管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項目財務管理系統,用戶權限管理系統,項目電子文檔管理系統[3]。
整個系統體現以費用進度綜合監測為核心,以項目投資費用控制與風險防范為重點,輔以電子商務采購和網絡辦公平臺,一個綜合的大型工程管理信息系統。
三、PM-ASP——工程管理信息化平臺技術方案
PM—SAP工程管理信息平臺結構決定了工程管理不僅僅在橫向上滿足一個單位內部的信息共享,而且要在縱向上實現不同管理層與項目參與方信息處傳遞和項目管理決策。
信息管理系統的結構有兩大類,Client/server(C/S)結構和Browser/Swever(B/S)結構[4]。C/S結構是基于局域網LAN環境,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數據操縱及事務處理能力,適合企業內部信息處理,B/S結構以Web為中心,有較好的網絡擴展性和兼容性。PM—ASP工程管理信息平臺在設計上應綜合這兩種結構,在橫向上使用C/S結構,在利用其事務處理能力強的特點,高效行進行內部信息處理。縱向上使用B/S結構,有效地實現跨組織的信息傳遞。
為了全面實現PM系統的目標,保證系統的穩定性、提高系統的擴展性,在PM系統開發過程中,應采用統一建模語言(UML)建模(由Sybase公司開發Powerdesigner9.0建模工具)。依靠Powerdesigner9.0建模工具提供的四個模型,業務處理模型(BusinessProcessModel,BPM),概念數據模型(ConceptualDataModel,PDM),物理數據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 ,PDM)和面向對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OOM)。利用OOM可以實現系統邏輯模型,程序框圖的設計,并可以生存源代碼框架。
四、PM—ASP——工程管理信息化平臺功能
由于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不同,它們所提供的工程管理信息平臺的功能、外在表現形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綜合起來看,成功的PM—ASP一般提供如下功能:
(1)項目的瀏覽和管理:通過項目樹并輔以地理信息模塊對多個項目進行管理,項目所有參與方按照授權范圍對工程項目信息進行瀏覽、審批和修改。(2)可擴展的項目信息:系統提供可擴展的項目信息管理,對于非專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自定義若干項目信息以及對項目的文體進行描述。(3)項目溝通管理:項目管理者可以通過系統平臺提供的視頻會議、網絡會議、項目公告、項目新聞(動態)、系統內部文件共享與傳遞等方式,使溝通成本更低、更便捷。(4)項目進度管理:系統通過網絡計劃圖,用戶可以清楚各項不同工作的情況,工作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各工作的實際進度情況與計劃進展情況的差距以主計劃目標的偏離,系統并輔以施工現場的施工圖片和視頻資料,使管理進度管理更加形象。(5)項目成本和風險控制:系統以項目的掙值曲線對工程成本數據進行分析,體現成本現狀、趨勢、成本與進度的關系,生成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偏離情況,并輔以人性化的紅、綠、黃不同預警標識,提前防范工程成本風險。(6)項目資料管理系統:系統把項目相關的文檔以一種有序的方式生成并組織起來,并輔網絡辦公管理系統,實現系統平臺上的文件報審與審批,實現辦公自動化,完全滿足異地遠程辦公的需要。(7)項目物資供應及倉存管理:項目參與方可以通過瀏覽到物資管理的總計劃,需用計劃,采購計劃、收料單據、物資入庫、物資出庫以及物資庫等詳細數據,并將物資出入庫管理項目的成本相結合,使項目成本反映更加及時、更加準確。(8)其他功能:系統除了上述功能外,還有數據查看、數據查詢和個人工作管理。讓每一個項目參與者無論在項目部還是其他地方,只要能上網,便可及時了解工程管理的現況。
五、PM—ASP——工程管理信息化運用
由于國內工程咨詢服務市場的不成熟,工程參與各方對工程管理信息化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對工程管理信息化實現途徑的多樣化,在國內還沒有第三方工程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服務商。在國外,這種租賃方式不但比較成熟而且比較流行。隨著對信息化的重視越來越高,中國在工程信息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突破,比如國家發改委任研發的P9PIP和P9SAP系統以及上海普華開發的PowerPIP系統,不但功能比較強大,也為項目參與方提供了共同的信息平臺。同時,以三峽工程、廣州地鐵、上海世博園等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管理中,都針對項目自身的特點和需要開發自己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統(比如三峽工程開發的TGPMS工程管理系統),這些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實踐為在國內推廣PM—ASP模式提供寶貴的經驗。
六、結束語
PM—ASP模式它為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新的選擇。它與施工企業自己開發或購買工程管理軟件兩種模式相比,PM—ASP模式實現了全面地工程信息共享與消息自動傳遞,消除了信息孤島的現象,具有更低信息化成本和更低技術門檻、信息化成本低和便捷的特點;而且還有利加強中國工程管理“誠信度”建設。
參考文獻:
[1]丁士昭.項目管理信息門戶(PIP)的特征和發展趨勢的探討[C].中國建筑學會工程管理分會 2004 年年會論文集.
[2]劉祖斌.工程管理中信息集成架構研究:第10卷[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7).
[3]張宜松,田強.基于Web技術構建施工企業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第34卷[J].施工技術,2005,(2).
[4]Pollaphat Nigithamyong,Miroslaw J.Skibniewski,2004: “Web-ba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how to make themsuccessful”,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3(2004):49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