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鎮銀行作為一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其不到三年的發展歷程中暴露出諸多的問題與不足。通過分析制約中國村鎮銀行發展的內外部障礙性因素,提出村鎮銀行應從市場定位、政策扶持和資金供給三個方面入手加強建設,以此來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村鎮銀行;農村金融機構;政策;啟示
中圖分類號:F83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1-0080-02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國力穩步提升。而農村金融作為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是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關鍵。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意見中著重提出要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在加強監管、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加快發展多種形式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和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這表明,中央已將建立完備的農村金融體系提上重要日程,各類微型農村金融機構或組織(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已得到中央的認可和重視。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于2008年5月聯合下發《關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政策的通知》(銀發[2008]137號),充分肯定了新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對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性,并對存款準備金、利率、支付清算、金融統計和監管報表等八個方面進行了規范和明確,積極鼓勵、引導和督促四類機構以面向農村、服務三農為目的,努力為三農經濟提供低成本、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
基于宏觀政策的號召,全國各地都在努力探索開發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豐富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更好地服務于三農。村鎮銀行等微型農村金融機構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為中央全面推進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二、村鎮銀行發展現狀及障礙因素分析
(一)現階段中國村鎮銀行發展狀況描述
自2007年3月1日,全國首家掛牌開業的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在四川儀隴落戶以來,截至2007年末,全國已有19家村鎮銀行開業。2007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村鎮銀行等試點工作擴大到全國31個省(區、市)。由此,村鎮銀行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07年12月18日,由國家開發行作為發起人分別在吉林和湖北參與組建的兩家村鎮銀行正式掛牌營業。至此,國家開發行已在全國范圍內參與組建了6家村鎮銀行。2008年8月18日,中國農業銀行開辦的村鎮銀行在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和湖北省漢川縣新河鎮正式掛牌營業,農業銀行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家設立村鎮銀行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2008年12月26日,國內資本金注冊最多的村鎮銀行落戶中山。中山小欖村鎮銀行注冊資本金為2.5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國內資本規模最大的村鎮銀行。2009年2月4日,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渣打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開業,它不僅是渣打銀行在中國設立的首家村鎮銀行,而且也是全球范圍內設立的首家村鎮銀行。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村鎮銀行,為其今后發展壯大注入了新鮮血液。但是,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村鎮銀行在中國發展還不足三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一些制約其快速發展的障礙性因素如不及時解決,可能會對村鎮銀行的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效應。
(二)村鎮銀行發展中的內外部障礙因素
1.外部障礙:政策支持力度弱化。一是缺乏貨幣政策支持。 首先,亟須解決的是村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問題。截至2008年6月末,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執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7.5%,農村合作銀行執行16.5%,農村信用社執行15%。那么,以村鎮銀行為代表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是執行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還是其他標準,亟須加以明確。其次,確定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2004年,人民銀行在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時,對農村信用社發放的支農再貸款浮息采取了逐步到位的政策,支農再貸款利率一直低于普通流動性再貸款利率,目前各檔次支農再貸款利率均低于同期流動性再貸款利率0.72個百分點,體現了對農村金融機構增強資金實力的政策扶持。但同樣服務于三農的村鎮銀行卻未享受到與農信社同等的待遇。二是缺乏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為支持農村信用社在農村地區經營,國家在稅收上給予優惠,農村信用社的營業稅減按3%征收;所得稅中西部地區全免,東部地區減半。村鎮銀行成立以來,雖然得到了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村鎮銀行作為服務三農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卻沒有享受到與農信社一樣的待遇。村鎮銀行的稅收優惠僅局限于地方政府的留存部分。大部分試點地區村鎮銀行雖然幾經匯報,但稅務部門始終以沒有減免依據的理由不予考慮[1]。三是金融服務政策不健全。第一,關于村鎮銀行的支付結算手段亟須改進。村鎮銀行缺乏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支付系統。同時,資金清算中心也沒有成立,村鎮銀行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的支付清算服務十分有限。第二,解決村鎮銀行的現金供應問題。一方面,村鎮銀行能否直接在當地人民銀行發行庫存取款,目前仍沒有相關規定,而按照發行庫管理制度,特別是撤并發行庫的縣支行如何保障村鎮銀行的現金供應,需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另一方面,村鎮銀行還不能進入全國拆借市場,只能向當地金融機構拆借資金。第三,反洗錢資金的監測。村鎮銀行由于規模、結算及賬戶等方面不到位的原因,在諸如大額現金審批報備、大額交易報告、可疑交易報告等方面與農村信用社和商業銀行還存在差距,如何對其進行反洗錢資金的監測,需要加以明確和規范[2]。
2.內部障礙:市場定位偏離、配套政策缺失與資金供給不足。(1)市場定位偏離服務三農的目標。近年來,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四家大型商業銀行甚至農信社的網點陸續從縣域撤并,致使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了金融服務空白。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農信社服務定位偏離三農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具有新生命力的村鎮銀行就能有效擺脫這種困境。部分村鎮銀行無意“高風險、高成本、低收益”的三農業務,而將目光放在貸款金額比較大的小企業主及出口企業上[3],同樣也偏離了服務于三農的目標。(2)相關配套政策缺失。中國2007年1月開始實施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共八章63條,對村鎮銀行的性質、法律地位、組織形式、設立方式、股東資格、組織機構、業務經營、審慎監管、市場退出等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但具體實施以后缺乏相關配套政策和規定的支持。如涉及村鎮銀行會計科目如何設置、統計如何歸屬及統計代碼編制等問題,至今還沒有明確規定[4]。(3)村鎮銀行運營中最大的障礙是資金供給不足。存款方面,由于村鎮銀行成立不久,品牌和知名度在老百姓心目中還沒有樹立起來,相比而言,廣大農村儲戶更青睞于農業銀行和農信社等正規農村金融機構。此外,村鎮銀行沒有行號,使其匯兌、結算以及銀行卡等業務無法正常開展。貸款方面,村鎮銀行最大的制約是資本金的限制。如果以規模較大、注冊資本為2 000萬元的村鎮銀行為例,則每戶放貸不得超過100萬元,單一集團客戶放貸不得超過200萬元,這使得村鎮銀行不可能擁有大客戶和優質客戶。
三、促進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啟示
1.前提:明確村鎮銀行服務于三農的市場定位。首先,主要競爭地定位于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包括邊遠山區)。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其服務于三農的宗旨決定其主要競爭力必須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尤其是邊遠山區。其次,主要客戶群體包括有資金需求的農戶和當地微小型企業。農戶和微小型企業由于其底子薄,收入少,缺乏市場競爭力而導致其“融資難”、“貸款難”現象十分突出。而這些有資金需求的農戶和微小型企業恰好又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如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其融貸難的問題,必將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壯大。最后,主要金融產品重點放在小額信貸上。目前,中國村鎮銀行發放的貸款一般為2萬~10萬元的小額貸款,其中2萬元以下的小額農戶貸款無須實物抵押擔保,只需根據農戶的信用狀況來決定是否貸款,且貸款的期限較靈活,利率也可在國家基準利率的基礎上略作上浮,自行商議決定,較農信社低[5]。
2.基礎:實行有差別的村鎮銀行政策扶持機制。一是享受優惠稅收政策。為支持村鎮銀行在農村地區經營,在稅收上給予優惠,具體可參照農村信用社的標準,將營業稅減按3%征收;所得稅中西部地區全免,東部地區減半。二是對村鎮銀行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截至2008年6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執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5%。村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可參照當地農信社的標準,或者做適當的下浮。三是實行有差別的監管政策。考慮到村鎮銀行服務于三農的宗旨,對村鎮銀行的設立及準入應給予便利,建議參照農村資金互助社的標準,免征監管費。
3.保障:多渠道籌集資金,壯大村鎮銀行發展實力。一方面,國家要繼續增強對村鎮銀行信貸支持,使其降低成本和減少風險損失。另外,如果中國人民銀行對村鎮銀行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將會對增強其資金實力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適當降低村鎮銀行的設立門檻。按現有規定,村鎮銀行的注冊資本金縣市一級最低為300萬元人民幣,鄉鎮一級最低為100萬元人民幣,但必須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其他單一股東持股比例最高不能超過10%。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間資本和企業資金的注入,建議今后適當放寬村鎮銀行的設立門檻,充分發掘民間資本的巨大潛力和企業參股的重要作用,村鎮銀行組建應走多樣化和多元化之路。
參考文獻:
[1]朱乾宇,張忠永.村鎮銀行的“支農”效應與制約因素[J].農村金融研究,2009,(4):68-69.
[2]吳玉宇.村鎮銀行運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改革與戰略,2008,(1):61.
[3]郭素貞.關于村鎮銀行運行狀況的幾點思考[J].經濟縱橫,2008,(6):76.
[4]王繼東.中國村鎮銀行發展面臨的困難[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4).
[5]鄒力宏,姚瀅.中國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分析[J].金融與經濟,2008,(4):59-60.[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