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豬定點屠宰檢疫,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特別是在放開生豬購銷市場后,實行生豬定點屠宰檢疫,有利于加強屠宰管理,控制疫情傳播,制止病害肉上市,防止環境污染,確保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增強控制動物疾病和檢疫監督管理綜合能力,完善動物衛生監督體系,實施動物衛生監管科學化,全面提升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動物衛生監督法治秩序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生豬;屠宰檢疫;監督執法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094-01
一、目前現狀
目前,從當前生豬屠宰檢疫現狀看,屠宰檢疫工作存在諸多問題,據我們監督檢查發現,大部分生豬定點屠宰場檢疫室儀器設備不完善,一部分屠宰場僅有顯微鏡,儀器配備不足, 基礎設備不完善、檢疫儀器設備嚴重缺乏,遠未達到要求,屠宰檢疫、監督、檢測手段落后,達不到規范化屠宰檢疫的要求,檢疫技術手段多數僅停留在感觀檢查和剖解檢查,很少開展顯微鏡檢查和實驗室檢驗工作,檢疫手段落后動物檢疫基礎設施投入滯后,特別是農村檢疫基礎設施,還停留在“一把刀、一個鉤、一個滾筒印章、兩只眼”,憑感官和經驗檢疫。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檢疫隊伍管理體制未理順。基層檢疫工作應由縣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統一管理,但目前縣、鄉檢疫人員權利、任務不明確,縣、鄉檢疫人員各為其主,對工作極為不利;二是檢疫工作開展不規范,沒有按《生豬屠宰檢疫規程》實施屠宰同步檢疫,檢疫手段落后。無害化處理不嚴格,屠宰廠無害化處理設施缺乏,沒有嚴格執行無害化處理;三是檢疫隊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整體水平較低,人員老化,裝備陳舊,技術落后,檢疫行為不到位;四是產地逃檢現象嚴重,流通監管失控。2002年5月農業部令第14號《動物檢疫管理辦法》提出國家對動物檢疫實行報檢制度,此制度卻很難實施。畜禽飼養分散,集約化程度不高,部分區域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少數管理人員不自覺報檢,有的甚至故意逃檢,運載畜禽的車輛一旦離開產地上路,缺少有力的監控手段;五是監督機制缺乏。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屠宰檢疫工作缺乏日常監督機制,監督管理不到位,致使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三、對策及措施
一是要做好生豬屠宰工作,就要加強監管責任網建設,進一步明確和落實相關部門的責任,并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加強配合、密切協作、嚴格執法、規范執法,共同承擔起維護生豬屠宰工作的責任;二是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對違反法律法規的私屠濫宰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三是加強對屠宰加工企業的監管;嚴格按照生豬屠宰操作規程和肉品檢驗規程對定點屠宰企業從生豬收購、屠宰加工、檢疫檢驗、出廠上市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管;四是加強生豬屠宰檢疫管理和防疫監督。動物衛生監督部門進駐定點屠宰廠對活豬進廠、生豬屠宰進行檢疫,對不合格生豬及生豬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五是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收購銷售病死豬等不法行為;六是加強對飯店賓館及集體食堂單位肉品原料的監管,依法查處采購和使用未經檢疫和非法屠宰的肉品行為;七是嚴格做到屠宰檢疫“八規范”:(1)規范建立駐廠檢疫室。在檢疫室公示規章制度、檢疫人員及舉報電話,接受監督。(2)規范檢疫行為。按照檢疫崗位職責,根據《生豬屠宰檢疫規程》規范操作。(3)規范消毒。每天對屠宰場地、公共通道、運輸工具進行嚴格消毒。(4)安排規范票證(標識)回收。值班檢疫人員對入廠豬只檢疫票證,嚴格查驗后回收,做到回收的票證與當日屠宰數相符,并對回收的票證歸類裝冊,至少保存兩年后統一銷毀。頭部檢疫時回收免疫耳標,并統一保存定期銷毀。(5)規范簽證。對屠宰檢驗合格的胴體加蓋檢疫驗訖印章,由檢疫人員按照證章填寫規范簽發動物產品檢疫證明。(6)規范無害化處理。完善無害化處理設施,嚴格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及《無害化處理規程》等對病死及死因不明的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在生豬入場收購環節加強監管,嚴禁收購死豬,對病死豬執行“四不一處理”措施,即“不宰殺,不食用,不銷售,不轉運就地進行無害化處理”。 (7)規范記錄。建立屠宰檢疫、消毒及無害化處理等記錄冊,規范登記。
四、結論
實施動物屠宰檢疫監管科學化,全面提升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動物衛生監督法治秩序的有效手段,保障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將起到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