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作為旅游專業學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越來越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與發展。我們關注職業院校旅游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基本內涵、英語教學質量推進策略中三個關鍵因素,即英語教師的雙師素質與雙證、旅游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及旅游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職業院校;旅游專業;英語教學;提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220-02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10)中指出: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教高廳[2004]16號)非常鮮明地指出,即“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教學方案,以應用為主旨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結合《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京教高[2008]3號)及相關文件精神和文科高職院校及英語教師實際狀況與特點,我們把實踐和探索旅游專業英語教師“雙師素質、雙師型”隊伍建設及其評測指標作為深化“產學研”工作內涵的切入點,把旅游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旅游專業英語教學“產學研”模式的改革作為突破口,為有效提高旅游專業英語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一、在總體提高旅游專業英語教師隊伍學歷層次和教研能力的基礎上,摸索“雙師素質、雙師型”英語教師培訓模式,整合細化教師隊伍建設評測指標
高職教育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出具有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上乘的教師隊伍。目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校內英語教師隊伍現狀有如下主要特征:女多男少、年輕教師偏多、非師范院校畢業者偏多、職教實踐能力薄弱、科研情況偏弱、學歷層次偏低等等。不斷深化和有效落實示范校建設指標體系內涵,能在優化旅游專業英語教師隊伍中產生促進效應、提升效應、引領效應和驅動效應。
“雙師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建設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構建學習型教師隊伍和教師的終身發展。
“雙證書”之外,鼓勵英語教師兼職或頂崗掛職(兼職或頂崗掛職累計不少于3個月/年/教師。兼職或頂崗掛職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為契機),英語教師參加服務社會、服務企事業英語培訓實踐的目標比例為80%(利用業余時間,如周末、節假日或寒暑假等完成服務社會、企事業英語培訓的工作不少于5次/年/教師)。
與此同時,英語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量化為(1)英語考試通級率提升排名獎勵制;(2)課堂教學學生評教排名獎勵制;(3)教學質量工程目標獎勵制——精品課程、精品教材、教學團隊、教改課題、實訓室項目、實訓基地等;(4)科研項目目標獎勵制(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科研論文、科研專著等);(5)教學與學生管理實效獎勵制(教研室獲獎情況、學生獲獎情況、班級獲獎情況、學生職業證書情況、招生與就業情況、專升本情況等等)。
英語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體現了院系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果,開展新的優化高職院校旅游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以設置和構建視聽說環境下“工學結合”英語實訓課程體系為龍頭,創新服務旅游專業的英語技能類實踐課程體系
經過連續四年的專業調研、往屆畢業生走訪和與校外實訓基地的研討,我們在旅游專業英語課程的建設中注重了“英語+旅游”的實踐技能類課程體系拆解與重構,并不斷深化與完善,在英語基礎類課程設置的基礎上(見上表),創新課程,如“旅游英語視聽與講解”、“旅游英語口筆譯實務”、“旅游英語速錄速記”、“旅游英語網絡閱讀”、“旅游英語寫作實務”等。與此同時,與崗位對應細化各門英語類實踐課程的具體技能內涵分解,夯實英語實踐技能與旅游行業的有效銜接(見下表)。
旅游英語速錄速記技能拆解為:“聽寫(在英語聽力環境中,記錄旅游專業詞語拼寫的速度與準確度)→聽記(在英語聽力環境中,記錄旅游專業關鍵詞或信號詞的速度以及旅游信息的準確度)→聽釋(在英語聽力環境中,記錄旅游相關信息的速度與正確性以及英文詮釋的對應性)→聽譯(在英語聽力環境中,記錄旅游相關信息的速度與準確性以及中文信息的對應性)→聽打錄(在英語聽力環境中,計算機操作記錄旅游相關信息的速度與準確性)→聽讀(在英語聽力環境中,模仿導游講解跟讀的速度、準確性及效度)”實踐課程從“叫座(如學生選修人數)+ 叫好(如學生技能實操測評效果)+ 叫市場(如學生就業率與崗位對應性)”起步。
此外,與旅游機構或單位合作,系統編制立體化的、符合旅游專業人才就業崗位(群)核心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搭建“工學結合”的實訓平臺旅游英語實訓教材,包括紙質圖書、應用軟件、多媒體產品、網絡平臺等。如《旅游英語聽力速記實訓教程》(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7月)的單元設計以北京導游工作流程展開,即入境→中國文化介紹→景點介紹→離境。
三、旅游專業“工學結合”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示范性及“產學研”成果直接為社會、企業和英語教學服務
基于原創型“工學結合”任務驅動的英語實訓模式,即學生在一些原創的旅游英語聽力語料中(以往屆學生英語視聽類優秀畢業設計為主)完成“先做事,先有過程,后學習,后有結果”或“邊做邊體驗,有感性,邊學邊分析,有理性”的實訓項目,切實體驗了n個第一次后的學習性反思,如第一次記錄旅游英語音視頻語料文稿,第一次整理自己與外籍游客的英語對話錄音,第一次記錄或翻譯旅游專業知識講解的音視頻語料,第一次參與計時計算機旅游專業英語速記比賽、第一次編制旅游英語跟讀試題、親自做“主考”等等適合學生的教育模式。
此外,深化旅游專業英語視聽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融英語視聽語料于英文閱讀(VIDEO-ENGLISH READING)和英文寫作(VIDEO-ENGLISH WRITING)等課程中,如在英文寫作教學的課堂設計中可組織學生開展體驗式‘英文寫作案例答辯’,變課堂控制性單向傳遞的教師演示講解模式為課堂主動性雙向互動的學生訓練體驗模式,即學生對英語視頻里的英語解說內容、滾動的英文字幕進行‘言語識錯’、‘信息識錯’、‘中式英語搜尋’、‘筆記結構搜尋’、‘文化語境搜尋’等專項研討和答辯,從而完成英漢寫作技巧的對比分析與實際應用,做到聽說讀寫不分家。
旅游專業英語類“產學研”成果主要現在:學生直接參與諸如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設等項目,完成《實用英語速記基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中部分英語音視頻語料的初期制作,學生制作的英語音視頻產品(含畢業設計成果、大學生科研項目)已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得以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淑英,等.新建職業院校“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個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8).
[2]劉加勇.中國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8,(20).
[3]劉黛林.高職高專外語教育發展報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劉志軍.走向理解的課程評價[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6]郭元祥.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
[7]和學新.課程意識是課程實施的首要因素[J].教育科學研究,2003,(11).
[8]李雁冰.課程評價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