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高校一直強調考試紀律,并且針對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作弊行為制定了嚴格的處理規定,但是學生的作弊現象仍然相當嚴重。因此,如何有效地減少,直至杜絕考試作弊這一現象已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考風,才能創建良好的學風;與此同時,良好的學風也能嚴肅高校的考風,著手分析高校考風中存在的問題,究其根源,并探索解決方法,通過良好的考風創建良好的學風,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考風;作弊;學風;創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253-02
引言
高等教育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著教育改革,但是大多數高校在考查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等的方式上還是以考試手段為主。考試能夠更直接、更有效、更便捷的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養中的成與敗。教師通過對學生考試成績的分析,對所講授學科的各個環節進行調整,學生也可通過考試對個體的學習方法、及所學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總結。但是,考試是否能科學、有效地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可以通過大學的學習系統的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身心兩方面都能健康成長,成長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高校采取必要措施規范考試行為,嚴格管理考試過程,不斷完善考試制度。
盡管高校一直強調考試紀律,并且針對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作弊行為制定了嚴格的處理規定,但是學生的作弊現象仍然相當嚴重,首先是作弊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其次,作弊的手段越來越繁多,考試作弊行為公開化,甚至出現了整個考場的考生集體作弊的現象。因此,如何有效地減少,直至杜絕考試作弊這一現象已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工作。高校只有具有了良好的考風,才能創建良好的學風,與此同時,良好的學風也能嚴格高校的考風,本文將分析高校考風中存在的問題,究其根源,并探索解決方法,通過良好的考風創建良好的學風,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高校存在的考風問題的歸因
1.社會的歸因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物質水平不斷提高,一部分人醉心于物質享受,忽視了精神層面的營養補給,思想道德淪陷,一切唯錢論,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損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有的人甚至鋌而走險,違法亂紀。社會上存在的這些不正之風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扭曲了部分學生的道德觀念,動搖了他們的理想和信念,認為弄虛作假是社會的潛規則,因此考試作弊也被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正確”選擇。這種錯誤的思想嚴重的侵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影響了高校良好的考風和學風的創建。
2.高校考試制度的歸因
高校希望通過考試來檢驗教與學的效果,但是考試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直接導致考試的檢驗效果存在紕漏,首先,考試試卷的設計不合理,試卷所考查的知識面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試內容的片面性和考試形式的單一性會嚴重挫敗學生學習的熱情,質疑考試的必要性;其次,考風考紀不嚴格,部分教師監考時,沒有責任心,對部分學生的考試作弊行為置之不理,縱容了學生考試作弊的惡劣行為,進而傷害了大多數平時認真學習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滿學校的管理制度。
3.大學生個體的歸因
第一,學習目標的缺失。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于自己為何讀大學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長遠的人生規劃,在學習過程沒有動力,不思進取。還有個別學生由于自身家庭條件較好,讀大學僅僅是為了混一張畢業證,對學習本身完全沒有興趣,為了應付學校的考試,只能作弊。第二,學習方法不科學。部分學生繼續沿用高中時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不能尋求科學的學習方法來適應大學的教育和學習模式,學習效果不明顯,為了通過考試,也采取作弊手段。第三,學習動機功利化。部分學生對大學所開設的課程進行有選擇的學習,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以及有利于個體就業的課程用心去學習,而對自己不感興趣的課程,公共課和基礎課,置之不理,考試時就會出現作弊現象。還有部分學生為了評優、拿獎學金、入黨,通過考試作弊取得高分。
二、嚴肅考風,創建良好學風
要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的專業人員,社會和高校要齊頭并進,共同努力,嚴肅考風,創建高校良好的學風;而高校只有形成的良好的學風,才能正其考風。
(一)社會
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打造全新的知識理念。國家要進步,社會要發展,教育必須優先。因此,要通過各種輿論宣傳,強調知識的重要性,深化知識經濟觀念、尊師重教,使全社會都形成重知識、重教育、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并且增加大學生的就業機會,不斷完善社會用人機制,充分顯示出知識的價值,為大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高校良好學風的創建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二)高校
1.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誠信考試。思想指揮行動,人類所有的意識形態都是其大腦對外界事物所作出的反映的表現形式。對于處于轉型期的大學生是如此,他們要從半幼稚半成熟的青年蛻變為能夠獨立思考、具有成熟的心智,并能正確智慧自己的行動的社會人,作為高校就應當按照人才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及公民道德規范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使他們明白人生的價值在于不斷地發現自己,挖掘個人潛能,完善自己,并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在不斷的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
考試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考試,能夠使教師的授課更有效率,學生的學習更有成效。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環節中,教師就要使學生形成正確對待考試的態度,把考試作為檢測自己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通過學習—考試,以及考試成績,不斷地歸納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明確個體對知識理解、掌握的程度,并且是否能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指導自己的行動。學校及社會對學生的評判標準是多方面的,考試成績絕不是評定學生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標,決不能為了片面追求高分,而喪失了做人的原則,不講誠信,弄虛作假。因此,高校在考前的教育和引導至關重要,必須通過教育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并使遵守考場規范,不在考試過程中出現違紀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要求。客觀對待學業上的成敗得失,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努力陶冶個人的情操,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合格人才。
2.以良好的教風推動良好考風的形成。師者,所以傳業授道解惑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如何圍繞這一主體,更好地實施教學活動,獲得應有的教育效果,教師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及專業理論水平,在做人、做事、做學問等方面都起到表率帶頭作用。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的工作態度來陶冶學生,讓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明確自己的職責,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同時,教師也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的理念,從知識教育逐漸轉變為素質教育,要不斷地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結合學科的理論基礎,及最新的發展動態,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因材施教,使知識、能力、素質三者融為一體,并強調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創新的思維。讓所培養的人才不僅具備專業知識的素質要求,而且人格健全。考試作弊是素質教育所不能容許的,作弊使學生的道德淪喪,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素質人才。
3.加強考試管理,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判標準。改革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方法。對于考試的內容,既要考慮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考試來檢查學生在經過某方面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后,應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以及技能,獨立的分析問題,并提供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根據學科的特點,考試的形式也應多樣化,可采取閉卷、開卷、調查報告、論文、動手操作等形式。對于重點課程不能僅僅設有一次期末考試,要側重學習過程,加強平時學習的考核,注重知識的不斷累積,將學生的課堂出勤率、作業、平時考查和期末考試結合起來,并且適當的增加平時成績在最終成績中所占的比例,使考試能正真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通過考試所取得成績對學生進行等級分類,歪曲了考試的教育功能,進而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思想最活躍的時期,失去了個性,沒有了創造性,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4.完善規章制度,嚴肅查處考試中出現的作弊現象。要想擁有良好的考風,必須針對考場的紀律、考試作弊手段的認定及相應的處理辦法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是考試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要貫徹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理念。對監考教師進行考前培訓,使監考教師明白責任的重大,一定要嚴格監考,對部分工作責任心不強、監考不力的監考教師,并造成不良影響的,要追究其責任。在考試的進行過程中,還應安排巡考,盡量減少學生可以作弊的動機。在考場安排中也要合理安排學生的考試座位,不給學生留下提前準備作弊的機會,維護考試的權威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旦發現了考試作弊的現象一定要按照相關的規定迅速作出處理,并且學校通報,使作弊者受到應有的懲罰,并且對其他學生起到警示作用。
參考文獻:
[1]蔣伯棋.加強高校考試管理 促進考風考紀建設[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6,(1):113-117.
[2]徐增勇.從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透析高校學風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7138-140.
[3]劉偉.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危害及預防[J].高校工作研究,2002,(6):45-46.
[4]呂雅萍.高校考試管理與學風建設初探[J].鄭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6):80-82.
[5]侯貴平.對當前大學生學風問題的思考[J].高教高職研究,2008,(1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