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資源屬于國家重要戰略資源,長期以來,軍地科技資源由于體制原因,難以實現共享。解決軍地科技資源集成利用效率低下問題。必須轉變觀點,在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總體規劃中,統籌規劃好國防和軍隊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建立軍民兼容科技基礎條件子平臺,實現與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有機對接;成立由政府主導的跨軍地、行業、部門的統一協調機制;構筑軍地科技資源對接共享的模式,推進軍地科技資源有機對接,是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戰略方針,促進國防和軍隊系統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軍地;科技資源;對接;對策
中圖分類號:E2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169-04
實現軍地科技資源的互聯和對接,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科技投入不足的國家而言,是促進中國科技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戰略方針,促進國防和軍隊系統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擬就如何促進軍地科技資源對接問題加以研究。
一、打破軍民科技資源分割界限
推動軍地科技資料的對接,就要從根本上打破過去固有的軍民界限,確立軍地復合型科技資源共享發展理念和“結合”、“納入”、“開放”意識,變軍民地封閉型科技基礎資源建設思維為開放型建設思維,變保守型建設思維為創新型建設思維,變自成體系、自我發展、軍民分割的國防和軍隊科技發展思維,為軍民結合、寓軍于民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國防科技發展思維,從而推動形成國防科技與民用科技協調發展的良好的思想輿論環境。目前中國軍隊和國防單位:計有400多個研究院所、近百所高等院校、500多座大中型企業和近百個國家級和軍隊級重點實驗室,各類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數十萬人,兩院院士100多人,擁有一大批國際水平的專利和科技成果。是中國專業門類最廣、科技人才最密集、高新技術最多和大型先進裝備生產能力最強的系統。通過對軍地科技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與整合共享,打破條塊分割,實現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是科技進步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服務于全社會科技創新的重要一環。
二、建立國防和軍隊軍民兼容的科技基礎條件子平臺
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原則是整合分散的科技資源,其核心是實現全社會科技資源共享。《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對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下了如下定義:“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是在信息、網絡等技術支撐下,由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設施和儀器裝備、科學數據與信息、自然科技資源等組成,通過有效配置和共享,服務于全社會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睆倪@一描述出發,不難看出,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內容應當由“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及實驗基地、自然科技資源、科技數據和文獻資源、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基地、網絡科技環境等物質信息系統和以共享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及專業化人才隊伍等三方面組成?!睆慕Y構看,應該包括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系統,區域(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系統和企(事)業科技基礎條件資源三個層次。由于國防和軍隊系統在科技資源的配置和科技研發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保密性,因而,國防和軍隊自身建設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由于此平臺的構成包含保密和解密的資源兩部分,因而,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結構中,作為全國范圍可共享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并不含國防和軍隊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如何在國家科技基礎平臺之下,將國防和軍隊不涉及核心機密并已經解密,可向地方開放的、以物質載體形式為主要內容的科技資源要素集合起來,依托、從屬于國家或省科技基礎條件的子平臺,我們認為,既可在第二層次設立與省(區域)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平行的子平臺,也可以在省(區域)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下增設“國防和軍隊軍民兼容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子平臺”。從科技資源的使用實際出發,我們認為,如果將此平臺放在省(區域)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下,則更合理、更有效。國防和軍隊軍民兼容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建設主要引入不涉及國防和軍隊建設機密并已經解密,可向地方開放的、以物質載體形式為主要內容的科技資源。其主要科技資源構成包括:國防和軍隊實(試)驗室、實驗設施基地、科研儀器設備、技術基礎中心(科技情報文獻、標準)科學數據中心、圖書館及網絡科技環境等硬條件及從事科技活動的專業科技人力資源和的政策環境等軟條件構成的物質與信息等。通過進入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或省(區域)平臺以實現軍地科技資源的互聯,這是化解決中國科技投入不足與科技資源共享不夠并存的矛盾,實現軍地科技資源的科學配置、高效使用和科學管理,達到科技資源效應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三、以政府為主導成立協調、運行機制
軍地科技資源的對接是一項跨系統、跨行業、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不僅需要政府政策引導,更需要由政府牽頭,成立跨軍地、行業、部門的協調、運行機制,解決軍地科技資源的匯交問題。
(一)建立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協調機制
改革軍民分離的科技管理體制,建立適應國防和軍隊科研和軍民兩用科研活動特點的新機制,作為進一步建立健全軍民結合科技管理體制的一個重要環節。
建立軍地科技資源的組織協調機制,這一機制的核心是建立由政府牽頭,包括政府相關的職能部門以及駐地軍隊系統部隊和院校、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部門和軍工科研院所等單位組成的組織協調機構——理事會。
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對接理事會的最高權力機關是聯席會議。主要職責是確立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總體發展規劃、重大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及經費的投入、使用,組織和協調對接工作的所有重大問題。理事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執行聯席會議的各項決定,管理和分配開展日常工作,辦公室可下設技術集成組、資源集成組、服務支撐組等若干專業小組。辦公室應該是一個半實體的性質單位,其工作經費可從軍地科技資源服務收益中提取。
建立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對接理事會作為組織協調機制的原則:一是要有利于打破軍民相互封閉的格局,加強政府對軍民科技資源對接工作的宏觀管理出發,確保對接工作與地方,即省(區域)科技建設整體規劃相適應。二是要有利于調動各相關單位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理事會的協調、指導功能,真正達到在組織上形成動力,工作上形成合力,效果上整體推進,程序上予以保證的作用。三是要有利于各相關單位責任明確、各專業小組分工規范、相關部門配合密切、對接工作高效運行,真正確保各負其責,各盡其職、以利操作。
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對接理事會作為協調機制的職能:一是明確對接工作各項指標,組織協調的主體、客體以及各相關單位的責任和權利,建立和明確軍地科技資源對接工作組織協調的協同程序。二是負責相關單位的組織協調,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和討論對接工作的重大問題。三是打造服務平臺,促進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基礎上開展科技創新、轉化和信息共享轉化工作。如定期組織科技資源博覽會、成果會、展覽會等,為軍地科技資源對接做好宣傳、溝通,為國民經濟發展優先支持的領域進行點對點的科技資源服務。
(二)建立軍地科技資源對接共享的運行機制
要對軍民科技資源要素的質態、量態、空間分布等發生作用,促進軍民科技資源相結合、科技鏈相銜接、科技創新能力相融合,構建軍民兼容科技資源有機對接運行機制是保證。
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運行機制是其內部結構與相互聯系方式,涉及多個利益主體,需要充分調動參與各方的積極性。但是,在現有的科技資源管理體制下,如何保證科技資源主體的既得利益在科技資源共享過程中有效得到保證,科技資源管理價值鏈如何形成,科技資源共享的流程如何再造、各方的責、權、利關系如何劃分、怎樣才能避免可能出現的磨擦和沖突。必須創新運行機制來保證軍民兼容科技資源與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對接。實現軍地科技資源存量利用和科技基礎條件增量的帕累托改進。①
建立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運行機制,主要是建立國防和軍隊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整合機制。由于中國國防和軍隊科技資源是在特定條件下,按照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起來的,這種各部門自成體系、自我封閉、分工過細、行業重疊運行機制也造成了:科技資源的配置不合理,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系統內多頭分散研制、許多科技資源重復配置或因任務不飽滿而閑置,造成科技投入的低效益和大量浪費。此外,國防和軍隊系統科技成果由于受流通渠道(成果鑒定、獎勵、專利、對外發布、內部應用等)、行業政策規范、保密約束等相關要素的限制,國防和軍隊系統在軍民兼容科技資源整合與共享過程中步履維艱。因而,建立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運行機制,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內部要形成軍民兼容科技資源整合機制。
資源內部整合就是通過組織和協調,把國防和軍隊系統各單位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尋求資源最大功效。整合要以推進軍地科技資源的對接為目標。把本來分散的在各相關不同隸屬單位的資源依據國防和軍隊有關規定進行必要的取舍,統籌兼顧,注重資源整合的有序性,重視各資源、方法之間的橫向有序和縱向有序,并根據目標實施的輕重緩急,予以有序調度,達到整合的效果。同時要注重各項資源有機聯系,防止出現雖然進行了整合,但只是局部的整合,沒有整體的整合,使得各部分之間不協調。此外,還要注重在整合中,避免盲目的篩選資源,使融入整合的資源不能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或造成重大的泄密事件。
要按照自身科技資源的現狀和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要求,從全局高度出發進行統籌規劃,有重點、分階段、分步驟地組織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與地方科技資源實現有機對接。按照“整合資源、優化配置、高效服務”的要求,將國防和軍隊系統科研院所、軍工集團等單位的軍民兼容科技資源整合與地方科技資源對接,最大限度地激活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的科技存量資源、發揮國防和軍隊系統科技資源的潛能。
(三)建立有機對接的長效機制
要實現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良性循環,必須形成配套的制度體系。筆者認為,制度體系建設主要包括:相關的法律法規、管理條例、管理辦法、規則、標準等。軍民結合不僅是國防科技工業的事情,也是全國各部門、各地區的共同責任,并要求各部門、各地區都要從全局出發,密切合作,大力協同,加強對軍民結合工作的領導。從軍地科技資源對接的實際看,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制度建設:
一是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和整合責任界定制度。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和整合是實現國防和軍隊科技資源與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對接的基礎工程。制定相關的國防和軍隊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和整合責任界定制度,對實現有機對接具有重大意義。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和整合條例應該明確以下幾方面內容:
在不涉及國防安全保密的條件下,明確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的范圍;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和整合的標準;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和整合主體的職能和責任;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和整合客體的權利和義務。
在不涉及國防安全保密的條件下,制定軍民兼容科技資源整合條例。原則規定國防和軍隊系統的大型科研設備、文獻科技資料、軍民兼容科研創新成果、新技術、新藝術以及具有高級職稱科研人員等都屬于采集范圍;標準應同省(區域)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準入標準相一致,采集整合主體應視不同模式(協作中心、政府委托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制定其所應承擔的采集、加工、分類、上傳、使用、保密、預算分配等責任和權利規定。對采集、整合客體權利和義務要做出明確的劃分,對按時保質完成采集、上傳任務的單位及個人應有獎勵辦法;對違反采集和整合制度的責任的行為要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二是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對接與共享權利保護制度。為保護知識產權和科技資源擁有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國防和軍隊系統科技資源擁有者參集對接與共享的積極性,政府應制定相關資源對接與共享權利保護政策。此規定應立足于保護使用者使用科技成果信息資源的權利和保護科技成果信息資源擁有者的利益兩方面。通過增量資金介入和有償共享等利益驅動機制,保護資源所有者的合法利益。此政策制度應包括以下方面內容:
明確使用者對科技平臺提供資源使用權;界定并劃分政府和資源提供單位和個人對資源的所有權;明確資源使用權轉讓的補償規定和相應標準。規定應充分體現科技基礎平臺的公益性要求,明確軍民兼容科技資源中公益性資源的種類和類型,規定公益性科技成果、信息資源所有權屬于政府,政府對于科技資源的利益可通過與每一個用戶簽訂使用許可協議對其進行保護,軍民兼容科技資源提供單位和個人可以共享平臺所有公益性資源。對于界定為非公益性科技資源,要制定資源使用權補償細則,可就資源的類型和水平、用戶類型或用戶使用資源的目的等多方面因素,確定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對接共享補償標準。具體可采取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按照邊際成本給予補償。主要是對大型科研設備和實驗室使用等;第二種是基于市場標準給予補償。主要包括新開發的軍民兼容的新技術、新工藝等;第三種是免除補償。主要包括科技文獻、信息資料等。
三是軍地科技資源對接與共享運行和管理制度。軍地科技資源實現有機對接,不僅是對接單位的事情,制定完善的運行和管理細則,創造良好的對接和共享生態環境,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參與。針對軍地科技資源對接難的問題,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創造有利于無縫對接與共享的運行環境。各省(區域)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制定軍地科技資源對接與共享的配套法規和措施。筆者認為,相關配套政策和制度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對接與共享運行和管理細則;財政扶持和稅收優惠政策制度;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共享義務責任;人才培養和激勵制度。相關配套政策和制度應體現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整合、對接的運行和管理的標準和要求,以及對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進入地方的補助辦法和標準。具體執行時可嘗試專項資助、補貼、稅惠、互換等多種方式。建立激勵制度,可通過設立軍民結合配套基金和軍民兩用高技術創新風險基金,以及設立優秀軍民兼容科技資源獎、對接工作突出貢獻人才獎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單位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加大對對接工作人才培養力度,明確規定軍民兼容科技資源與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對接人才的培養,培養應納入省基礎條件平臺建設人才培養范疇,在外出學習、參觀考察方面享有同等權利,工作成績突出者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四、構筑軍地科技資源對接共享的模式
通過對國內外科技資源整合模式的研究分析,我們認為,國防和軍隊軍民兼容科技資源的整合模式有下列幾種模式可供選擇:
模式之一:以國防和軍隊系統骨干單位為核心,成立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協作中心。中心的主要職能是:對于現有分散在各國防和軍隊科研機構的基礎設施、儀器設備分類整理,分級分類開放,進行準入界定,統一引入軍民兼容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既保證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中,國防和軍隊科技資源的可得性,也保證國防和軍隊科研生產能力不受分割。把國防和軍隊系統科研院所、軍工企業和軍隊院校擁有的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進行可行性分析和經濟性分析;編制技術、專利刊物和出版物。
中心對國防和軍隊系統的軍民兼容科技資源實施管理。通常來說,協作中心應當具有技術、信息、設備等科技資源集成功能,并受權定期公布協作單位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共享科技資源分布情況,授權對違反共享規范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處理等職責。
中心全權代表國防和軍隊系統各單位與地方有需求的部門簽署相關的對接合作協議,實現軍民兼容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此種模式需要政府定期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和相關政策支持,以保證協作中心正常的運轉。
模式之二:以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政府通過任務招標等形式聚集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通過雙向選擇來確定共享資源。科技資源的所有權歸屬資源所在單位,在資源所有權單位協助下,共享資源與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對接,由政府主導資源的運營權。此種模式,政府在給予政策支持的同時,將科技資源對外服務收益,依據一定的比例補貼資源歸屬單位,用于科技資源的更新、維護和發展。
模式之三:以行業協會為紐帶,整合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
國防和軍隊系統相關單位(國防和軍隊系統科研院所、軍隊高等院校、軍工集團、駐地部隊)等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通過國家和軍隊相關安全保密規定審查),由各相關單位匯集至對接協作中心。根據選擇的運行模式,也可以匯集至政府主導的中介機構或相關的行業協會。然后再根據各省和區域特色要求,依據統一信息模型對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進行數據處理后進行對接,實現資源共享。
其中服務支撐系統、技術支撐系統、政策支撐系統是保證將不同來源的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的綜合支撐體系。其主要功能:
一是依據制定和頒布與地方對接的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采集標準。二是對國防和軍隊系統的軍民兼容科技資源整合提供管理服務、技術支持、財政扶助和政策指導。三是建立統一的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信息模型,并依據統一模型進行數據采集、業務管理、客戶服務、計費處理、系統監控以及維護和相關后臺管理等,保證軍地科技資源有機對接和運行。四是對國防和軍隊系統軍民兼容科技資源產權保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R],2006-01-2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R].
[3]胡錦濤.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R],2006-01-09.
[4]科學技術部.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R],2004-07-03.
[5][美]約翰·E.林奇,等.經濟調整與國防工業轉產[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2.
[6]懷國模.中國軍轉民實錄[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7]葉衛平.論樹立大國防科技工業的觀念[J].國防科技工業,2004,(5).
[8]周建設.國防資源的逆向開發[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
[9]陳友誼.美國國防工業“軍轉民”研究[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0,(2).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between Military and Civili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igical Resources
ZHOU Ai-ping, QIAN Yong-Cai, WANG Yong-gui
(Artillery Academy,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is the country's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Due to insitutianal reasons, the military and cilili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has have sharing difficulty for a long time. To solve the inefficenciant use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military and civili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we must change our point of view.In th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tform, we should co-ordinate the planning of the compatibl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between the army and cililians, establish the sub-platform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compatible military and civ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alize the organic and docking to the foundmatal conditions of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should establish a government-led unified coordinate mechanism which including the military, cililization,industry and sector. Building a model of sharing military civili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promoting the organic connection of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foundmental condition platform,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the implementing the stratagic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ng the armed forces” and the self-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system, but also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military and civilia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docking;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