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南方冬季氣溫突降造成的大規模天然氣停供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極端天氣導致南方天然氣供應緊張僅僅是一個表面現象,其實質反映出現有能源供給形式已經跟不上當前經濟的發展步伐。并從上游的資源開發、中游儲氣市場的開放、下游供氣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氣價的制定和用氣市場的需求側管理等角度出發闡明了如何調整現有供應機制,并以浙江省天然氣應用情況為例,提出了解決突發氣荒的相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氣荒;氣價;需求側管理;供需平衡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132-02
引言
2009年第一場雪并不是比以往來的晚一些,而是讓等在加氣站門外的出租車隊伍越排越長。這就是2009年南方降溫后出現的氣荒現象。由于供氣緊張,武漢、重慶、杭州等地區出現大規模氣荒,僅浙江杭州就有1/3的城區居民用氣受到了影響。為了優先確保居民用氣,杭州市針對工業用戶采取了緊急措施,從11月13日至11月18日已關停44家企業,并對所有娛樂場所,如:游泳場館,停止供應天然氣。與此同時國內天然氣的批發價格也在半個月之內平均每噸暴漲500元~700元。
一、存在的問題
而面對突來的氣荒,除了限供、停工保民等暫時性的措施外,我們更應透過現象看清事件的實質,從根本上解決所出現的問題。我認為,在本次南方大規模的氣荒中至少暴露出以下兩大問題:
1.能源供應現狀已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面對南方突現的氣荒,國內石油企業給出的回應是:目前天然氣產量上已經達到技術能力的上線,面對下游巨大的市場需求,無法供應更多。這一解釋似乎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卻暴露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上游開采力度不夠,產量滿足不了實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前經濟的發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1)一方面,油氣產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戰略性特點,行政門檻過高,造成國內該領域勘探主體單一,具有先進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的國際石油企業難以進入,另一方面,國內石油企業目前的技術力量可能已經到達上線水平,僅依靠增加投入來推動生產,無法從根本上滿足需求的增長。(2)設計落后,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夠。(3)能源壟斷經營模式不僅讓能源供給市場缺乏活力,而且巨大的前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給運營企業增加了成本,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拉長了企業項目的投資回收期,進而削弱了企業在建設和維護方面的積極性,以儲氣庫為例,因儲氣基建投入大而利潤較低,以致中上游企業始終沒有把其作為重點業務進行建設,相反削減這反面的硬件投入,因此在出現氣荒后,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予以應對。
2.氣價偏低。在本次南方氣荒的同時也折射出另外一個問題:氣價偏低。雖然氣價問題并不是本次氣荒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氣價與國外進口氣價存在較大的價差,以武漢、杭州、上海為例,武漢的管道天然氣價格:民用氣為2.3元/立方米,普通工業用氣價格2.63 元/立方米,大工業用氣價格2.026 元/立方米,發電用氣價格1.826 元/立方米,壓縮天然氣(CNG)3.35元/立方米;杭州居民用氣每戶2.4元/立方米,工業用氣平均3.45元/立方米,發電用氣平均價格1.94元/立方米,CNG2.01元/立方米;上海民用氣平均2.5元/立方米;①而高于國內其他氣價的“川氣東輸”出廠價為1.28元/立方米,僅比西氣東輸一線貴了0.48元/立方米,據預測川氣到達上海門站時的成本價僅為每立方米3元多。②與之對應的海外氣源,2008年6月中海油與卡塔爾液化天然氣公司簽署了一項為期25年的LNG購銷協議,折算到岸價就已達到3元多/立方米,幾乎是現在廣東大鵬所接收LNG價格的2倍左右,可見目前國內天然氣價遠低于國際價格,而面對全球能源供應日益緊張的趨勢,國內資源價格過低的現狀也成為制約天然氣等相關能源工業前進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建議和對策
針對以上暴露出的問題,我認為,解決不僅需要靠身處其中的企業拿出大智慧,而且需要政府積極參與和協調,并且更需要與企業積極配合,良性互動。
1.引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生產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供氣不足的問題。本次氣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對此我認為,首先,政府有必要出臺相關的產業政策,適當降低上游開發企業的準入門檻,允許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開采企業,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進入國內,參與國內油氣項目的投資建設,更好地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提升國內的管理水平,從根本上提高產量。其次,應適當地開放地下儲氣庫市場,讓更多的企業可以進入儲氣市場,參與儲氣庫的建設和經營服務。例如:是否可以通過類似BOT的融資方式,在政府的監督下融資、建設并經營。
2.加強需求側管理,合理調整氣價,加快引進外部資源的步伐。針對國內外氣價倒掛的情況,我認為可以參考近期所提出的階梯電價方案,在天然氣定價方面可根據不同的用戶和不同的應用要求實行階梯氣價。在確保民用氣的前提下,對市場中的工業用戶按照供氣的安全等級、氣量、氣質等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服務價格,以區別供氣;另外可考慮按不同的用氣時間段,制定峰谷氣價,對工業用戶在用氣時間上進行管理和指導,調整用戶的用氣時間、用氣數量,從需求側管理的角度出發協調天然氣供求關系。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以合同容量系數來指導用氣價格,事先通過用戶上報的計劃確定各用戶的合同容量系數,如果在實際應用中用戶超出了計劃量,那么合同容量系數以外的用氣量則按高出合同價格進行計價,通過這種需求側管理辦法,指導用戶用氣,間接調整天然氣供求關系。
另一方面應該加快引進國外天然氣資源,緩解供求矛盾,以浙江杭州為例,13—18日共停供44家工業用戶,限供6家。不少企業采取以油代氣的方式確保生產,還有不少企業去省外購買高價CNG來解決限供的問題。造成供應如此緊張的原因,一則是浙江省是“西氣東輸”末站,工程沿線各城市、尤其是東部沿海城市,對天然氣的需求巨大,以致浙江省日接氣最高時期僅有600萬余方,而省內天然氣的用氣量,僅僅杭州市一處城市燃氣的日供應就已經達到140萬余方,計劃的供氣量滿足不了實際的需求。二則是浙江省除“西氣東輸”一線和其他小量氣源外,省內缺乏供氣資源,氣量不足,這也是發生氣荒的原因之一。
面對如此緊張的供需形勢,由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所承擔,預計2010年1月前完成的“川氣東送”杭嘉線工程,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杭州市及省內其他地區天然氣供求矛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僅靠“西氣東輸”送氣的緊張局面,與此同時海上的LNG項目和“西氣東輸”的二線工程也在浙江省內開展建設,預計在今后的兩三年內可以投入使用,屆時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浙江省內氣量不足的問題。
3.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規范市場競爭,更好地支持經濟建設。本次氣荒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下游供氣市場發展過快增長,以杭州為例,2007年“西氣東輸”向省管網平均日供氣為480萬方左右,而杭州市城市燃氣(港華燃氣)向下游用戶平均日供氣僅60萬方,發展到2009年“西氣東輸”向省管網平均日供氣仍然維持在480萬,最高日供氣僅600萬方左右,而杭州城市燃氣日售氣則已經超過140萬方,增幅超過130%,并且在高峰期仍存在40萬方每日的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下游用戶發展過快,在上游氣量并無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為搶占下游市場份額,供氣企業讓用戶分擔了潛在的風險。
(1)政府應建立相關的市場監督機制,促進市場健康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關于水、電、氣等特殊行業市場競爭的規章條例,并建立市場監督機構,監督市場參與者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情況,引導企業合理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2)加強運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提高下游企業的準入門檻。針對經營范圍的特殊性,對下游的供給企業,應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提高相應的要求,提高水、電、氣等行業的準入門檻。這樣有利于防止企業為追逐利益,盲目扎堆,也有利于確保進入行業的企業有能力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相應的監督、監管機制,對進入的企業進行定期考核,引導市場向著健康有序的目標發展。(3)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發展環境政府應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對天然氣下游市場存在的圈地現象進行有效引導,協調氣量供應,絕不盲目發展。一方面,應從下游用戶企業著手,調整產業結構,防止經濟過熱,企業盲目扎堆,產能過剩的情況發生,間接緩解用氣壓力;另一方面,應積極配合相關的政策,出臺相應的反壟斷法案,從上游、中游輸供氣企業入手,規范市場秩序,避免上中游企業憑借手中資源優勢和政府的支持向下兼并,造成垂直一體化甚至是行業寡頭的產生。
總結
縱觀本次南方氣荒,我們也不難發現,天然氣產業只有實現上中下游協調發展,才能達到整個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而政府在整個協調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對于解決國內的氣荒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建立系統的政策和激勵機制,充分應用價格杠桿,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加強需求側管理,正確引導市場消費,形成合理的用氣結構。
參考文獻:
[1]焦岳紅,胡晶.中國電力市場電價體系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0).
[2]郭海濤.中國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及改革目標研究[J].價格月刊,2008,(5).
[3]董浩平,徐麗萍.煤炭——電力價格聯動與過渡性管制[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
[4]林伯強.階梯電價應當是居民電價改革的突破口[N].21世紀經濟報道,2009-07-06.
[5]章崎平.天然氣價格變化趨勢及管輸天然氣的備用氣源[J].煤氣與熱力,2007,(4).
[6]徐平,張濤,孫曉惠.建立天然氣儲備,實現油氣儲備多樣化[J].未來與發展,2007,(12).
[7]陳茂泉.淺析天然氣價格調整對下游市場的影響[J].天然氣經濟,2006,(6).
[8]張楠.高價進口打擊需求 華南液化天然氣困局難解[EB/OL].中證網,20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