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已知雙曲線x2-=1與點Q(1,1),證明不存在以Q為中點的弦.
點撥:同學們在課堂的學習與解題過程中,往往只是按照表面的套路進行解題,而對其題型的實質(zhì)并沒有深入的理解與掌握,造成類型題稍有變化便無所適從,或在解題中途無法繼續(xù)往下求解,或求解錯誤.如對于本例題的證明,可能就會有些同學不知從何下手,但諸如此類的題型——已知雙曲線x2-=1與點P(1,2),過點P作直線l與雙曲線交于A、B兩點,若為中點,求直線AB的方程——同學卻很容易就能用常規(guī)方法或點差法求解得出.而實際上,本例題是上述這種類型題的變式,只是將求中點弦所在的直線方程改為了證明不存在中點弦的問題. 所以,就其本質(zhì)來說,其解題思路是一致的,因而只需對最后求解出來的結(jié)果說明不合題意即可.
思路一:假設存在以Q為中點的弦,設出過Q點的直線方程(其斜率顯然存在),聯(lián)立直線與雙曲線的方程后得到(2-k2)x2+(2k2-2k)x-k2+2k-3=0……①,設直線與雙曲線的交點坐標為A(x1,y1)、B(x2,y2),由韋達定理得x1+x2=. 由Q是弦的中點得=2,解得k=2. 因該題是證明不存在以為Q中點的弦,所以應將k=2代入方程①,得其判別式小于零,方程①無解,所以不存在以Q為中點的弦.
思路二:涉及到弦所在的直線的斜率、弦的中點的問題還有一種求解的方法——點差法.假設存在以Q為中點的弦,設兩交點坐標分別為A(x1,y1)、B(x2,y2),代入雙曲線方程后兩式相減得到(x1+x2)(x1-x2)-(y1+y2)(y1-y2)=0,由Q點是AB中點,得x1+x2=2、y1+y2=2,將其代入可得=2,即k=2.用這種方法求解直線方程顯然比思路一所說的方法要簡單,但要說明所求解出來的直線不合題意則比思路一要困難,所以到這一步時不少同學往往無法繼續(xù)向下求解.此時應利用雙曲線特有的性質(zhì)——漸近線,由于漸近線之一的斜率為,顯然所求得的斜率k=2>,即雙曲線與所求得的直線沒有交點,所以不存在以Q為中點的弦.
分析:為什么本題能求出以Q為中點的直線的斜率,但不合題意呢?我們來對本題目進行深入探究.因為只有探索出其本質(zhì),對于解決此類題型才能更加清晰. 思路一中的原因在于x1+x2=,如果存在以Q為中點的弦,對于方程①而言應該有兩個根.但方程①無論有沒有根,式子x1+x2=都一樣成立,因此可能會造成所求得的結(jié)果并不是實際的答案.所以一般來說,運用韋達定理所求得的結(jié)果,都應該用判別式進行檢驗. 思路二中的原因則在于,若雙曲線改為-x2=1,將A、B坐標代入后用點差法得到的是相同的結(jié)果,如圖所示.所以所求得直線到底是哪類雙曲線的中點弦所在直線的方程,須用漸近線來加以區(qū)分.
變式練習:已知雙曲線x2-=1和點P(1,1),求證:不存在以P為中點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