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急劇膨脹,由此引發的交通肇事對生命財產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中國在認識到該問題嚴重性的同時,在立法上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來完善交通肇事方面的立法,但是由于對該問題研究不夠深入,理論和實踐準備不足,目前交通肇事立法仍不盡如人意。因此,如何完善我國交通肇事法成了目前必須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的立法經驗是在短期內完善交通肇事法律體系的必由之路。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對中英交通肇事法律進行了比較研究,希望為中國交通肇事法律的完善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中國;英國;交通肇事;交通工具
中圖分類號:DF639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5-0111-02
從1900年在美國紐約出現了世界上第一例交通死亡案例至今百余年,全球死于陸地交通事故的人數超過3 200萬人。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交通肇事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以2007年為例,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27 209起,造成81 649人死亡,這是美國的兩倍多,而美國的汽車保有量是我國的15倍。高事故率必然帶來交通肇事的高犯罪率,我國交通肇事犯罪發案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交通肇事方面立法的不完善應該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中國目前立法主要受到大陸法系國家,特別是德國和日本的影響,而對英美法系的法律明文借鑒較少,本文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對中英交通肇事法律進行了比較研究,希望有益于中國交通肇事法律的完善。
一、中英交通肇事立法現狀
(一)英國交通肇事立法現狀
英國的交通肇事法散見于《1835年公路法》、《1861年侵害人身罪法》、《1972年道路交通法》、《1974年道路交通法》、《1988年道路交通法》和《1988年道路交通犯罪法》和《1991年道路交通法》[1]330。《1991年道路交通法》是現行的主要交通法規。
交通肇事罪是一類違章犯罪,這類犯罪在英國包含眾多罪名,主要有危險駕駛罪、危險駕駛致死罪、輕率駕駛罪、輕率駕駛致死罪、疏忽駕駛罪、酒后駕駛罪,還有疏忽騎自行車罪等。
(二)我國交通肇事立法現狀
我國關于交通肇事的法律、法規主要是刑法及解釋,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我國關于交通肇事罪的法條規定為空白罪狀,主要根據交通管理法規定罪量刑,而交通管理法規凌亂且分散,大致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員考試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道路運輸行政處罰規定》、《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辦法》等。
由于交通肇事罪的法條規定方式為空白罪狀,因此,交通肇事罪名較少。
二、中英交通肇事罪基本理論之比較
(一)英國交通肇事罪構成要件
1.交通工具
最常見的是“機動車輛”,但《1991年道路交通法》第2條使用的是“機械推進的車輛”;因此,在英國機動腳踏車也是交通肇事工具。
2.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主要是交通工具的駕駛者,即司機。對機動車而言,司機是負責或協助控制交通的人,可以幾個人同時是司機。
3.客觀行為
由于英國交通肇事罪的罪名眾多,因此交通肇事罪行為也很多。這里只做簡要介紹,輕率駕駛罪指在道路上輕率駕駛交通工具的行為;疏忽駕駛罪,任何人在公路上或其他公共場所駕駛車輛,而沒有適當關注和注意,或者對于使用該道路或公共場所的其他人沒有給予合理的考慮,即構成此罪;道路上賽車或舉辦賽車比賽構成道路賽車罪[1]331等。
4.主觀方面
對交通肇事罪的主觀方面,英國法律中規定的情況不多。但從英國交通肇事罪的特征來看,交通肇事罪行為人通常未預見到后果,或者預見到但不希望結果發生;其中希望結果發生的情況是少見的,但行為人違章的行為是行為人明知的,因此英國學者認為,在交通肇事中存在故意或輕率犯罪。有很多犯罪,如無證駕駛、超速駕駛等都是輕率所致。
(二)我國交通肇事罪構成要件
1.交通工具
我國刑法只規定交通肇事罪的交通工具為機動車,對非機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并未納入交通肇事范疇。實踐中是將非機動車造成的重大事故,按過失致人死亡、過失致人重傷或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處罰。
2.犯罪主體
我國刑法第133條,沒有對交通肇事罪的主體明文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1條對交通肇事罪的主體闡述為“從事交通運輸的人員和非交通運輸的人員”。可見非機動車駕駛人員包括在交通肇事犯罪主體中。
3.客觀行為
交通肇事罪的危害行為,在實踐中,主要是指交通參與者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在我國,因為交通肇事罪習慣上只承認結果犯,所以,我國交通肇事罪的危害行為僅指造成嚴重后果的違法行為。危害后果是指出現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結果。
4.主觀方面
(1)交通肇事罪的疏忽大意過失。主要表現為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發生危害后果。如果不能預見,則不存在過失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應根據行為人本身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綜合來判斷。怎樣確定一個人能否預見,我國刑法界有不同的觀點。通說的觀點是:首先以客觀標準來衡量一般人在此情況下能否預見,作初步判斷:其次,在此基礎上根據行為人本人的實際注意力和行為時的具體條件,做最終判斷[2]。
(2)交通肇事罪的過于自信過失。通說認為交通肇事罪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交通參與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并且已經預見到自己的違法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后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至發生了危害社會后果的心理態度。在實踐中有如下常見違法行為,酒后駕車、違法超載等。
三、我國交通肇事法律制度的不足及完善設想
(一)我國交通肇事罪的立法不足
對于我國交通肇事罪的立法不足,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論述,分別犯罪主體、客觀行為、主觀方面。
1.犯罪主體
交通肇事者——行人可否成為我國交通肇事罪的主體,存在爭議。實踐中一般將此類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造成重大事故的,按過失致人死亡、過失致人重傷或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處罰。對此筆者認為不妥,如行人違反交通法規橫穿馬路,正常行駛的車輛緊急剎車而引起交通事故,一樣侵犯了公共安全,因此應將行人納入交通肇事罪的主體中。英國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體是交通工具的駕駛者,除包機動車司機,非機動車司機、看守、保管、控制交通工具的人,均可為交通肇事罪的主體。因此,我國可適當借鑒英國交通立法,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擴大交通肇事主體至機動車、非機動車駕駛者,行人等。
2.客觀行為
交通肇事罪的危害行為,在實踐中主要是指交通參與者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在我國,因為交通肇事罪習慣上只承認結果犯,所以,我國交通肇事罪的危害行為僅指造成嚴重后果的違法行為。而在英國交通罰中,客觀行為的規定甚為詳細,如輕率駕駛罪的在道路上輕率駕駛交通工具的行為;疏忽駕駛罪,任何人在公路上或其他公共場所駕駛車輛,而沒有適當關注和注意,或者對于使用該道路或公共場所的其他人沒有給予合理的考慮,構成此罪,等等[3]。而我國由于將交通肇事罪的危害行為規定極為寬泛,使得在定罪量刑上,時常引起爭議。如行為人造成了危害結果,按有關規定有能力賠償則不是犯罪,無能力賠償則構成犯罪,這樣同樣行為不同罪的情況,有“以錢買刑”之嫌,違反了我國刑法人人平等原則和罪刑相適應原則。
因此,筆者認為,首先,以違法行為的過錯程度作為是否列為單獨罪狀的具體表現形式,將那些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主觀過錯程度較大的、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如超速駕駛,酒后駕駛,無證駕駛以及其他嚴重妨礙交通安全的行為納入治罪的范圍,使這些行為建立起法定的追責關系。其次,將有關交通方面的犯罪的空白罪狀改為敘明罪狀,使有關交通方面的犯罪的罪狀具體化、明確化。在具體化危害行為的立法上,我們一方面可借鑒發達國家如英國的立法;另一方面則可從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的實踐中出發,將那些發生事故率較高的違法行為和主觀惡性較大的違法行為找出來,經過歸納、提煉和論證,作為有關交通方面犯罪罪狀的依據。例如可考慮增設疏忽駕駛罪,規定任何人如在公路或者其他公共場所駕駛機動車輛,為沒有適當關注和注意,或者對于使用該道路或公共場所的其他人沒有給予合理的考慮,即構成此罪。
3.主觀方面
我國交通肇事主觀方面主要為兩種,一種為交通肇事罪的疏忽大意過失,另一種為交通肇事罪的過于自信過失,二者規定已十分明確,這里不再贅述。但對于過失是否存在共同犯罪方面,筆者認為,如犯罪主體按筆者所設想增加行人為交通肇事罪的主體,則幾個行人共同過失引起交通事故的,如兩人飲酒過量后橫穿馬路造成交通事故的,顯然二人是出于過于自信的過失從而構成共同交通犯罪。因此,筆者認為,存在特殊的交通過失屬共同犯罪。
結語
我國有關交通方面犯罪在立法上的完善,筆者認為,應該充分考察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一些先進的理論和立法實踐,從具有前瞻意義的高度,完善有關交通方面犯罪立法,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應該打破原有的框架,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構筑有關交通方面犯罪罪狀,從而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公民交通安全素質的提高相適應。
參考文獻:
[1]趙秉志.英美刑法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張光華.論交通肇事罪[D].濟南:山東大學,2006.
[3]英國道路交通法[EB/ol].http://365jt.com/Html/ LawCollectIn- ter/1113140609464.html
(責任編輯/許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