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籍管理歷來是學校教育管理的重頭戲,但也往往是管理的薄弱環節。因此有必要在認清學籍管理的地位和意義的基礎上,重新探討高校學籍管理的問題。就高校學籍管理的法律地位、意義和規范化等問題作了相關的思考與分析,希望引起重視。
關鍵詞:學籍管理;法律地位;制度化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5-0231-02
高校學籍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而言,是管理學生的有效手段,對于大學生而言,是學習經歷合法化的標志。但是,人們對這個領域并沒有作專門的研究。原因可能在于學籍管理本身的機械性和長期以來管理模式的單一性,使得人們不會注意或根本就沒有發現許多實實在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是亟待解決的。在這里,有必要從法律(準確說是制度)的角度加以討論,從最基本的現象入手,逐步探討作為制度的學籍所應該具有的管理理念和具體方式上的變革。
一、高校學籍管理的基本問題
(一)學籍及其法律地位
學籍是對學生從入學注冊到學成畢業的整個過程進行階段性和全過程的質量考核和管理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新生入學資格復查、在校生的升、留、降、退、休、轉學的處理和成績管理,以及對能否發放畢業證書和發放何種證書的問題的處理。所以,學籍是學生具有學習資格的標志,也是學生合法身份的標志。學校只對有學籍的學生有教育的義務和管理的權力,學生只因為有學籍而在法律法規保護的范圍內接受教育和管理。在這個基礎上,學籍的意義就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說,學籍就是學生的基本身份信息和學習經歷的固定化和制度化。換言之,學籍代表了作為學生的身份,又表明其具有獲得國家法律規范承認和保護的權利。
具有學籍的學生的學習經歷是被社會普遍認可的,這和過去的私塾教育存在某些差異。最主要的差異在于,學籍意味著國家對人們的受教育權的保護或者對人們教育權的干預,私塾教育沒有這個問題,它僅僅是教育的個別化方式的一種。因此,從憲法的角度看,公民具有受教育權,法律保護的方式就是學校教育的開展,而學籍管理就是法律對學校教育予以控制和規劃的最直接和有效的形式。
(二)高校學籍管理及問題
高等教育在我國目前依然屬于精英教育,即在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之后,公民自愿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并取得一定成績從而符合入學條件的情形下,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統一進入高等學校進一步學習深造的教育模式。由于與高等教育前的教育相比較而言,高等教育更開放且少有地域限制,所以,在學生管理上需要有統一、嚴格而有效的制度。學籍管理制度的方式類似于人口管理制度的方式,但是更側重于在校期間學生的教育學習情況。對大學生的學籍管理也因此而顯得格外重要,不僅如此,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可能在這里得到明顯的體現。
盡管從理論上我們都認識到高校學籍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實踐中卻往往被誤解和忽視。因為學籍管理的程式化及半機械化,使得其瑣碎而近乎無聊,導致學籍管理工作雖然必要,但卻很難得到重視。所以,在某些高校學籍管理工作幾乎就是專門應付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檢查的差事。
目前,人們習慣于將高校學籍管理的功能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導向功能,即將學校發展和培養方向落到實處;二是保障功能,即學校的任何建設都需要在學籍管理中加以體現和維護;三是激勵功能,即學校通過學籍尤其是成績管理體系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最終能學有所成。這種功能觀往往強調高校在學籍管理中的責任及主導地位,而忽略了被管理方——學生的參與權與知情權及學籍管理在學生自律性引導方面的意義。
二、高校學籍管理的具體法律問題分析
如果仔細分析個別高校的學籍管理的某些部分的大概流程,也許會發現一些問題。
(一)辦理退學、休學手續
首先登錄到教務處網站,到“表格下載”欄下載申請退學或休學表格,然后由學生填寫個人信息和申請理由,因傷、病原因的請附上有關證明,再根據表格順序到有關部門簽署意見,完畢后,交教務處,并領取一張離校通知單,辦理完畢后,交回。教務處根據以上兩張表格下正式文件并送發給學生和各有關部門。學生可以拿文件到財務處或學生處辦理有關退費、檔案等手續。
(二)辦理轉學手續
1.學校轉出。用A4大小的紙向教務處提交書面申請,經教務處分管處長同意并報分管校長批準后,填寫轉學申請表,由分管校長簽署同意轉出意見,并加蓋學院章,再到轉入學校簽署同意接收意見,最后根據廣東省教育廳有關要求將轉學的有關材料報送到省廳,收到廣東省教育廳下發同意轉學文件函后才后確定轉學成功。如果是跨省轉學則廣東省教育廳同意轉出,轉入省的教育廳同意轉入,收到轉入省的教育廳同意轉學文件函后確定轉學成功。轉學成功后到教務處辦理離校手續后,最后將個人檔案和戶口轉入相應學校。
2.外校轉入。用A4大小的紙向教務處提交書面申請,經教務處分管處長同意并報分管校長批準后,再將轉出學校已同意轉出并加章轉出學校章的轉學申請表,由分管校長簽署同意轉入意見,并加蓋學院章,最后根據廣東省教育廳有關要求將轉學的有關材料報送到省廳,收到廣東省教育廳下發同意轉學文件函后才后確定轉學成功。如果是跨省轉學則轉出省的教育廳同意轉出,廣東省教育廳同意轉入,收到廣東省教育廳同意轉學文件函后確定轉學成功。轉學成功后將個人檔案和戶口轉入我校,并辦理入學手續。
(三)上面兩種手續的辦理過程比較典型地體現了學籍管理的法律特征,也反映了一些法律問題
1.高校學籍管理中存在復雜的法律關系。我們不難發現在前述手續(一)中,學校作為國家教育管理的執行者是法律關系的一方,學生(手續辦理提出者)是另一方,而實際上真正與學生相對應的是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所以這里可以判斷出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門之間存在某種授權,這種授權應該來自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決定。所以,在手續(二)中,校長的行為實際上是在授權不明確或者沒有授權的情形下發生的。具體說,就是因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將日常管理的權力授予學校,而在某些重要或重大問題的處理上,沒有授權或在某個別具體問題上沒有明確授權,所以才需要由校長以學校名義提出申請,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處理。此時,學校實際已經不是教育管理的代表者,而是作為被管理者的學生的中介或服務者。所以我們不能僅僅以管理與被管理的思維模式來討論高校學籍管理,而應全面考慮管理與被管理、教育管理主體與受教育權利、教育機構與管理權力等多方的關系,其中,法律方面的關系最為重要。學籍管理,實際上就是對學生的法律管理過程。
2.教育管理主體與受教育權利在學籍管理中的意義。在紛繁復雜的關系中,我們首先應該從教育管理主體與受教育權利的關系出發,這樣才能抓住核心。一般而言,教育管理的主體是國家,具體說,是代表國家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比如教育部、廳、局。這實際上是學籍管理的真正主體。站在被管理一邊的是學生,學籍的擁有者,實際上是受教育權的享有者。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正確地處理好學籍管理中的種種問題。因為歸根結底這些問題的來源都在于管理權和教育權利之間的沖突或不協調。比如,退學和休學手續的辦理中,代表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學校的任何決定與措施,都必須在明文規定和法定情形下做出;而學生因此而受到的權利上的限制或剝奪都是因為違反規定或沒有履行義務。而轉學手續則體現了管理權限在具體代表單位(學校)之間的變動,所以,對學生而言學籍本身發生了具體變化而權利義務沒有根本改變;對管理者而言,在權限上也沒有變化只是需要進行變更登記而已。
三、高校學籍管理法律制度化的必要性
從上面的分析基本上可以看出,高校在學籍管理上具有法律程序的特點,而管理本身的性質也決定了學籍管理制度化的必然性。盡管目前的高校學籍管理是在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指導下,在教育部、廳的細則的具體規范下進行的,但依然存在制度的遺漏。
一方面,規定了管理者權力和被管理者的義務卻沒有對該權力予以明確限制。在被管理者遇到不公或不法處理時,救濟的途徑尚未有明確規定。比如,重慶郵電學院的一名女生因在校期間懷孕而被勒令退學,這多少讓人們懷疑學校的權力是否過大,更主要的是,法律法規中沒有對此類情形作詳細規定而學校的處理有擅斷和越權之嫌。所以,實質上的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也因此受到質疑。不過,不論是教育管理部門還是高校,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都幾乎是沒有特別約束的。所以,在學籍管理中出現的不公或不法狀態,需要有法律法規的進一步明確加以處理。
另一方面,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學校)之間的授權或權力劃分似乎不夠明確,這樣導致后者肆意專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對前者而言往往造成不良影響。比如,在轉學過程中,高校之間的協商一致是決定性因素,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只是在形式上、程序上參與,并不是決定性的。這和高校自治的理念似乎很相似,但目前我國似乎不允許完全的高校自治。所以,必須在管理者和高校之間的權力劃分上予以明確。這樣對管理者、高校、學生都是公平和有益的。
結語
總之,在高校學籍管理中需要加強對被管理者權利的重視,也需要對管理者的權力運行進行法治化的規范。這是因為,在高校學籍管理中涉及的利益關系和法律關系都是十分復雜的,充滿挑戰的。法治化的學籍管理對管理者、高校、大學生而言,都是十分必要而有益的。
參考文獻:
[1]金渝光,孫碧平.從風險理論看高校學籍管理[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19-122.
[2]梁京華,趙平.淺議高校與學生的法律關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1,(9):63-64.
[3]賀宏斌,吳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行政法治原則審視[J].教育發展研究,2006,(8):55-57.
[4]李軍.關于依法治校的幾點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9):11-12.
[5]羅爽.從高等學校權力為本到學生權利為本——對公立高等學校與學生法律關系的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