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網絡技術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形勢下,加強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顯得由為重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其內容的設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合乎一定的要求。應根據網絡傳媒的優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及高校大學生網民的特點,構筑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5-0260-03
網絡時代,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科學、正當、安全、有效地使用網絡,弘揚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網絡思想文化,營造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網絡環境和氛圍,是高校面臨的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作為高校育人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配合學校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圖書館具有自身的優勢和條件。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條件,借助現代網絡技術,對傳統的教育功能進行拓展和深化,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推進健康高雅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溫馨的網上讀書學習和思想交流的園地。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其內容的建構、貫徹和落實,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靈魂。
一、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置的原則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根據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要求,并針對在網絡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律和特點來設置其內容[1]。因而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高校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因此要堅持在網上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政治觀教育、科學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教育、網絡倫理教育、網絡心理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認知能力、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質,增強他們對負面信息污染的免疫能力,能夠抵御西方敵對勢力網絡滲透,具有堅定的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立場。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體現出明確的社會主義方向性,其實質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二)注重教育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也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本質要求。這就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內容具有正確的思想和健康的格調,能催人奮進、令人警醒、促人高尚,而不能是消沉、低迷甚至宣揚暴力或色情的。由于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信息系統,即使在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里,也難免有“信息垃圾”的流入、產生和造成污染。因此,我們在保持進入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信息積極健康外,還須組建網絡“清潔工”隊伍,以便能及時清除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里的“信息垃圾”,保持社會主義網絡思想陣地的純潔性。
(三)堅持創新性與可讀性、服務性、指導性、權威性相結合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體現“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著眼于培養既能熟練掌握網絡技術,又具有較深理論知識、較強管理才能和創新能力,并且在政治上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和能夠適應21世紀網絡信息時代要求的人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創新性為核心,并與可讀性、服務性、指導性、權威性相結合的內容來支撐,這樣網絡政治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必然會大大加強,其對大學生的影響力也就會不斷增加。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還要注意總結成功經驗,不斷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獨具魅力的“品牌”。如1998年,清華大學建立的全國第一家“紅色網站”無疑是最為成功的代表。此后,“中國紅色站聯盟”成立,頓時,一股“紅流”如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2]。
(四)堅持破立結合,以正面為主
在網絡世界里,正面與負面內容并存、積極與消極兼容。使那些思想活躍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學生網民極易接觸到這些消極信息,并容易受其不良影響。因此,在設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我們不僅要強調對社會主義的“立”,以正面為主,旗幟鮮明地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主旋律,從正面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搶占網絡思想陣地,同時,也要強調對資本主義不良信息的“破”,針鋒相對地駁斥資本主義的錯誤觀點和思想。“破”資本主義國家灌入我國網域的各種個人主義思想、自私自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觀念等,更好地在網上宣揚社會主義的科學之聲、真理之聲、正義之聲,樹立社會主義網絡新風尚。
(五)符合大學生網民心理特征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教育終身化、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我國上網人數不斷攀升。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止到2009年12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人數達到3.84億人。在這其中,經常上網的網民有28.6%左右是年齡在20~29歲之間,大中專、本科以上院校的學生[3]。因此,可以說大學生目前還是信息網絡的主要用戶。作為高校圖書館的網絡工作者一定要研究這些大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設置內容和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大學生身心成長的需要,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置的要求
面對全球信息網絡化帶來的強大沖擊,以及廣大高校學生思想上出現的新情況,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新科技含量,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與網絡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當前圖書館網絡工作者必須關注和研究的重大課題,同時也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置的基本要求。
(一)針對性和靈活性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實際,不斷調整、充實和豐富教育的內容,才能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解決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和倫理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網民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使其成為能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主體,能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誘惑,能把握自己的行為,使自己合乎社會發展主流趨勢的要求。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有針對性地討論、研究和解決高校大學生網民關心的、遇到的各種思想政治問題。
(二)生動性和藝術性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調的內容及形式提供了便利和工具。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信息技術,全面地、精心地構建或篩選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進行精心設計與制作,將其集聲音、文字、圖像、數據等為一體,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和形象性,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書本+黑板”單一枯燥的說教模式。這樣既堅持了理論正面灌輸的原則,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和親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聲色俱全、圖文并茂、聲情融匯,更富有藝術性。
(三)交互性和服務性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網絡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平等性等優勢,組織大學生網民在網絡中進行討論,或直接與學生在網絡上進行雙向或多向的交流和心靈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結癥及問題之根源,對癥下藥,解除他們思想困惑,糾正不良傾向,并及時檢查反饋信息,了解工作效果,把握下一步工作方向和重點。此外,我們應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加上服務性信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很好地為高校學生網民的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及成長成才、就業等提供幫助和服務,才可能長久地吸引他們,真正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功能。
(四)層次性和時效性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性在于以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道德水平的大學生為基礎,進而使其中一部分先進分子成長為具有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四有”接班人。這就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應地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低層次目標教育到高層次目標教育的過程。所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于現實,又必須高于現實。對大學生網民,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知識教育、理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對社會主義前途和建設問題的思考提高到理論和政治覺悟高度,并及時向他們提供可信度很高的正反對照信息,進而由他們自己去推斷結論是什么。如組織他們開展如何認識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關系的網上辯論賽等活動,讓他們在辯論與討論中辨明真理。
網絡世界是一個信息多變的世界,沒有時效性,難以吸引高校學生。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實際出發,把握時代脈搏,抓住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活動規律,及時調整工作計劃和策略。一方面,應著重解決好如何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球網絡化需要的人才問題。另一方面,要不斷地化解網絡世界負面信息對高校學生網民的消極影響,解決其思想矛盾,辨清是非曲直,端正思想認識。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分清主流與支流,認清社會發展的主導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他們的心坎上。
(五)一致性和連貫性
為克服高校大學生選擇信息機會的隨意性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貫徹和落實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和不良影響,我們必須把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當作一個系統工程來建設。我們要根據大學生網民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特點,在教育內容安排上既要有長遠的考慮,又要有近期安排,不斷根據大學生的思想成長需要和國內外形勢變化更新和整合教育內容及結構和教育方式,以把廣大高校學生吸引到我們的網絡教育空間內,自覺地接受積極健康的思想熏陶。為此,我們還必須協調黨政、宣傳、新聞、工會、共青團等部門,整合網絡上正面的宣傳教育力量,圍繞著共同的育人目標協同工作。此外,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應緊密結合,以保持對大學生網民影響和引導的一致性、連貫性。這樣,我們才能創建一個協調一致的教育大環境,我們的教育目標和任務也才可能順利地實現。
三、高校圖書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
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根據自身的工作性質、任務和職責,重點放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倫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這些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
(一)網絡思想教育
網絡思想教育主要是運用互聯網絡進行世界觀、方法論和科學的思維方式與方法等教育,著重解決網民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問題。因此,圖書館網站應和校園網的其他網站一道,旗幟鮮明地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先進的思想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用唯物的、辯證的思想和方法來觀察世界、認識社會、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
(二)網絡政治教育
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的新生代大學生將面臨著思想迷茫和政治信仰危機的嚴峻考驗。對此,我們也必須運用網絡開展相對應的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教育,解決大學生對國家、階級、社會制度等重大政治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問題,以幫助高校大學生分清政治是非,認準社會發展趨勢,樹立起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理想,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態度與情感,增強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和深厚情感,自覺抵制反動的、腐朽的、頹廢的、不健康思想意識的侵蝕,促使他們成長為具有遠大理想和愛國情操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三)網絡法制教育
當前網絡法律教育中,第一,要系統地介紹社會主義法制體系,通過正和反面的個案及生動的現身說法,讓大學生網民感受法,體驗法,進而“知法”;第二,要傳播法理知識,包括社會主義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讓大學生網民了解法的精髓和精神,樹立起守法和依法辦事的意識;第三,通過網絡開展法律服務,培養大學生運用法律的基本技能;第四,開展依法治國教育,營造法治的網絡環境,樹立遵紀守法的社會主義網絡新風尚。
(四)網絡倫理教育
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一系列新的倫理難題,因此,現代社會要求借助網絡媒介,開展生命倫理、生態倫理、現代人際倫理、網上倫理等倫理道德教育,通過網絡的強大功能,整合世界范圍內眾多的歷史、文明和文學作品等,把其中人類最優秀的美德傳播給的大學生網民,用以感染、引導、影響他們,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網絡倫理道德教育,宣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倫理道德文化,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幫助樹立正確的倫理觀。
(五)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生存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正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大學生,情緒波動性大,對周圍環境的刺激很敏感,反應強烈而易動感情,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明顯增多,需要得到師生的共同關心和關注[4]。圖書館應積極介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設網絡心理診所和網絡心理咨詢熱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開啟網民心中的郁結,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而且要傳授預防和克服網絡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知識和方法,逐步培養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樂觀的心態和堅強的意志。
(六)網絡國情教育
由于互聯網具有超國界性,網民久而久之會淡化國家與民族的觀念,可能使網民對自己的國家越發陌生,對國情了解較少。因此,進行網絡國情教育必不可少。其主要內容包括: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下經濟發展、環境與資源情況、人口問題、軍事國防建設、科技進步與教育問題等。要以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當代化為指導,以辯證、歷史、客觀的眼光對廣大的大學生介紹我國國情,不回避不夸大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差異、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差異、農村與城市的差異等,站在全面客觀的角度,才能使網絡國情教育起到應有的效果。
(七)網絡人文科學知識教育
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開展網絡人文知識教育,有針對性地向大學生介紹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對于幫助大學生學會怎樣做人,培養人文精神,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總之,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交融的人文科學知識納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充實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站中來,必定能促使高尚情操和科學精神內化為大學生網民重要的人格素質,從而培養高校大學生學會做人。
(八)網絡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
在網絡中為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占據一席之地,是我們網絡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許許多多優秀文化,至今,這些文化仍值得我們去借鑒、發掘和吸收利用,如孔孟學說、孫子兵法、古詩詞及名著等等。這些優秀文化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礎是我們的根。其中,優秀倫理文化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特色,至今仍對我們產生著強大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好好地去整理、開發和利用。
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從這些新情況出發,認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規律和方法,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取得高校圖書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權,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徐建軍,王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N].光明日報,2009-03-02(07).
[2]陳曉鶴.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及其對策[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19-22.
[3]騰訊網.第2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tech.qq.com/zt/2010/cnnic25/2010-01-15.
[4]任萍萍.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自身優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117-118,126.
(責任編輯/許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