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資問題是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以下簡稱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瓶頸。如何克服這一瓶頸,尋找成本低、效率高的融資方式成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一環。以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為研究對象,對發展過程中的融資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分析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狀況基礎上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最后提出適合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的融資策略。
關鍵詞:融資;國有企業;東北老工業基地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5-0065-02
一、企業融資
(一)企業融資的概念
廣義上講,融資是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到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狹義上講,融資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也就是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等,通過預測和決策,采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
(二)融資方式
目前,我國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外部籌資和內部籌資兩種:內部籌資是從企業內部開辟資金來源,籌措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主要有企業的折舊和留存盈余。它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影響,節省交易費用,可以避免同外部投資者的交涉及簽署相應的條款。內部籌資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外部籌資是從企業本身以外的對象籌集資金,相當一部分是通過金融市場來實現的。我國企業外部融資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債務融資,即通過銀行或者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從投資者那里籌集資金;二是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其中,債務融資可分為間接債務融資和直接債務融資。直接債務融資和發行股票融資統稱直接融資。1)直接融資方式。股票融資無須還本付息,投資者承擔著較大的風險,必然要求較高的收益率,要求企業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而債券融資從籌資者的角度看,債券籌資的發行成本要比股票籌資低,債券利息可從稅前利潤扣除,而股息則從稅后利潤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雙重課稅的問題,還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增加每股稅后盈余。債券融資不影響原有股東的控制權,對于想控制股權、維持原有管理機構不變的企業管理者來說,發行債券比發行股票更有吸引力。2)間接融資方式。近幾年來大量的企業兼并、重組,從而導致我們可以利用杠桿收購這一間接融資方式。杠桿收購融資是以企業兼并為活動背景的,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作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于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杠桿收購融資較之傳統的企業融資方式而言,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二、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融資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企業融資現狀
目前,東北仍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在全國工業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比重大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以2007年沈陽市各類資本構成為例(如表1)。從中看到國有資本占社會總資本的比重接近70%。遼寧國有經濟的比重過高,就難以避免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過分依賴國有經濟,以至近一個時期國有經濟普遍增長乏力,經濟社會發展可能會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此外,國有經濟比重過高也使人們的經營觀念與就業觀念僵化的問題難以得到根本改變。
隨著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債券的融資日益增多。但是,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的資金投入還是依賴財政與銀行的支持,間接融資的比重遠遠超過直接融資,融資工具與融資途徑比較缺乏,也就是融資結構不合理。企業以銀行作為融資主要渠道,使得企業的負債率過高,經營風險大,融資體制陷入危機。
隨著銀行職能的加強和企業資金預算軟約束要求的提出,貸款成為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此后,外部資金的逐年增多和自籌資金的增加,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但銀行作為融資主渠道并未改變。國有企業面對的從形式上是融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實質上是融資體制乃至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2.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籌資匱乏。內部籌資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內部積累,包括企業的資本投入、利潤或資本公積轉增的資本、資產折舊等。內部籌資是企業資金來源的最根本途徑之一,應成為企業擴大再生產所需資金的重要來源。相比而言,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企業的融資結構正好相反,且內源在整個融資安排中呈下降趨勢。如美國非金融企業近20年來內部籌資占企業全部資金來源的比例一直在65%以上,而我國內部籌資在企業融資總額中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下,甚至少數企業完全依賴外部融資,這就使得企業融資成本過高,財務杠桿過大,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降低。
(二)融資渠道單一。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融資方式趨于多元化,許多企業利用直接融資獲取所需資金,直接融資成為企業獲取所需長期資金的方式。直接融資方式主要是發行股票和債券。而我國能發行股票的主要是上市公司。截至2008年9月,老工業基地的上市公司為115家,占全國的8.29%。東北國有企業仍有計劃經濟模式的特點,資金來源更多的依靠借款,導致企業財務費用偏高,業績較低??梢姡谫Y渠道已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效果。
(三)外資利用程度較低。近年來我國利用外資的程度和數額都不斷加大,而老工業基地外資利用卻不高。2007年與2006年比較,全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上升76 181萬元,而老工業基地卻下降67 498萬元。同時,老工業基地利用外資比例也較低,2008年的平均值為6.38%。此外,外資引進后,可能會造成企業虧損及國有股權被轉讓和職工下崗及土地被賣出,抑制了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3.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體制因素。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與我國長期執行的經濟體制相關。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融資機制按其資金供給渠道的不同特點,劃分為財政撥款型融資機制和銀行貸款型融資機制。在財政撥款型融資機制下,國有企業經營所需資金幾乎全部由財政包干。在這種體制下,企業的生產、經營要依靠計劃來推動,尋求內部籌資以求更大發展就沒有必要也不需要,國家的資金供給制完全能并且要滿足企業的需求。盡管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資金來源從原來的財政撥款為主轉為銀行貸款為主,但由于體制改革并未實足到位,尤其是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金融體制改革相當滯后,使國有企業改革在很長時間內,其“生、老、病、死”依然完全取決于或幾乎取決于國家的計劃。
(二)理論認識不足。長期以來,社會對以“資本金”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認識不夠。首先,許多領導認為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都是國家的,有國家就是有了資本金,對一個實體有無資本金就無足輕重了。其次,資本金的法律地位不明確。在《公司法》頒布之前,沒有一部對企業性質和資本金作出明確規定的法律,對企業的管理主要依賴政策及行政規定。
(三)制度不完善。首先,產權模糊的問題影響范圍大、時間長。國家、企業、銀行之間的責權利糾纏不清。其次,利潤分配等分配政策并未完全理順國家、企業、職工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第三,折舊制度有缺陷。長期以來,由于實行簡單的綜合折舊率或分類折舊率政策,且折舊年限長,使折舊率偏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正處在飛速發展階段,受通貨膨脹影響,計提的折舊資金不能滿足固定資產更新的需要,導致內源資金的匱乏。
三、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融資策略的改進
(一)完善內部籌資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融資機制逐步改變,影響了內部籌資的形成。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應實行企業改制,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融資來源渠道單一的局面。通過日益完善和發達的資本市場,企業可以進行股票融資、債券融資、金融機構放款,其投資者不僅僅為國家、法人、外商,更主要的是可吸引廣大的居民,使之成為企業的直接投資者。
此外,還應完善內部籌資機制的制度建設。從內部籌資的內部形成關系中,折舊與留存收益是企業內部籌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企業內部籌資的完善也應從這方面入手。一是按市場經濟要求規范利潤分配制度,這樣才能保持合理的經濟結構所需的基本財力,以及各項改革成本,又要滿足國有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二是加強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加強盈利能力,為內部籌資提供資金來源。
(二)拓寬融資渠道
多渠道融資是解決資金短缺的重要途徑。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可以利用債券比銀行信貸使用自由、期限靈活、籌資成本比股票低,且償債靈活、保持對企業的控股權等特點,發行企業債券;也可以進行股權融資,既能充實企業的營運資金,又能用于投資活動;還可以通過收購與合并融資,這樣能形成規模經濟。此外,還可以通過租賃融資、貿易融資等方式取得多需資金,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三)吸引外商投資
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既可以引進資金又可以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東北三省勞動力成本低、電力等能源供給充足、基礎設施完備。而且原材料和裝備制造業等基礎產業優勢明顯,這些產業將為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強大支撐。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裝備制造業等產業正加快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東北應利用這一機會,通過推進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此外,東北三省農業資源豐富,再加上寬松的投資環境和優惠的政策,發展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具有很大潛力。因此,老工業基地應發揮地域優勢和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優惠政策等優勢,吸引外商投資。
參考文獻:
[1]王麗婭.企業融資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2]邢大為,李曉兵.東北老工業基地融資問題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6,(5):18-23.
[3]王東風,張荔.東北老工業基地金融發展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J].東北大學學報,200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