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兩國安全觀的不同對中美兩國關系甚至東亞地區安全有一定的影響。制約安全觀形成有各種因素,通過對中美兩國國家利益、地緣政治和文化等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總結安全觀形成的主要制約因素。
關鍵詞:中美;安全觀;差異;因素
中圖分類號:D815.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5-0018-02
安全問題從來都是國際政治研究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因為安全問題是關乎一國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每一個國家都會“本能”地形成自己的安全認知和理念。有什么樣的觀念,才會制定相應的實施策略,并會采取相應的行為。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有著各自不同的安全觀念。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中美兩國的安全觀有如此的差異呢?安全觀的形成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制約,具體來說主要是國家利益因素、國家實力因素、地緣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
一、國家利益因素
國家安全觀的目標是保障國家安全。它是在一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的背景下,根據自己對國家利益的定義、對現存和潛在威脅的判斷,決定用什么方式來對付威脅,最有效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其中,對國家利益的界定是基石。國家利益是國家安全觀的決定因素,它決定著國家安全觀的性質和內容。
那么中美兩國關于國家利益的界定有何不同呢?關于中國的國家利益及主要威脅,請參考表1。
注:內容參考2002年12月9日發表的《2002年的中國國防》白皮書[1]67。
從表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國家利益主要在國內,即國內的安全和穩定,由此國家利益決定的國家安全觀必然是內向型的。
美國國家利益委員會2000年出版了《美國國家利益》一書也對美國國家利益進行了優先與否的分類。美國的國家利益及其主要威脅可以參考表2[2]79。
通過美國國家利益的排序,可以清楚看到美國的國家利益主要在國外,即建立有利于實現自由的均勢,維護以美國為首、不存在任何匹敵競爭者的單極世界。由此國家利益觀決定的國家安全觀必然是外向型的。
二、地緣政治因素
地緣因素是國家根本利益與外部世界有機聯系的基本紐帶,地緣環境是國家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外部條件,地緣政治是國家制定對外戰略和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據。中美兩國正是由于有不同的地緣政治特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關于威脅的判斷,安全的內容以及實現安全的手段,最終影響國家安全觀形成。
中美兩國的地緣政治特點可以通過表3來表現。
歷史上大陸國家尋求全球目標時,向來受到地域限制。中國的地緣政治特點影響了中國的國家安全觀關于威脅的判斷。美國學者安德魯·內森認為,中國位于亞洲中心,區域環境復雜,有許多難相處的鄰邦,夾在美俄兩大勢力范圍之間。所有這些因素說明中國地理位置困難,但又說明它戰略地位重要,而且有能力實現它的戰略目標。并不是每一個新興國家都想稱霸,如果說中國是一個資產雄厚的新興強國,那么,它同時也是一個易受攻擊的強國,即使它想要實行擴張或侵略,它也沒有機會那樣做。它的地理位置迫使它關注于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和抗御外敵,而它的潛在對手既多又強大,而且就在它附近[4]1。中國的安全觀主要是內向的,安全問題主要是防止別國入侵和干涉。美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為其外向型的安全觀奠定了基礎。兩大洋天然地把美國與其他大陸的國家隔開,使得美國本土不易受到外來攻擊,為其向歐亞大陸推進提供穩定的后防。
三、文化因素
文化并不是一國安全觀形成的決定性因素,但它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家的行為選擇。下面筆者將從文化與國際政治相關性角度出發,把文化分為民族心理和宗教傳統等,探討其對中美安全觀的形成有何作用。
1.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安全觀是具有侵略性還是具有包容性,是傾向于擴張還是崇尚共處。
對中國的民族心理影響最大的應當是傳統的儒家文化。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原則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的天下觀孕育的是和平主義的戰略文化,強調“和為貴”、“慎戰”、“禮戰”,即學者們總結的中國文化具有和合的價值取向[5]335。正是這種“和合”的民族文化傳統決定中國是一種具有包容性的、崇尚共同和平的安全觀。
美國主流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自由主義—個人主義,體現在美國整個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反映到國家安全觀中,認為美國的優越是注定的,美國按照自己的意愿幫助落后國家改變現狀是美國國家安全的保障。與中國防衛型安全觀相反的是美國的國家安全觀更傾向于主動進攻。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來源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被赫伯特·斯賓塞應用于人類社會,主張放任主義和反對政府干預,適者生存。但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在美國找到了最合適發展的土壤。它為美國商業競爭和帝國主義擴張提供了科學和倫理基礎[6]74。正是在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等民族心理的合力作用之下,造就了美國安全觀的外向性。
2.宗教傳統
宗教傳統對于國家安全觀的形成也有著一定影響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信奉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是徹底的無神論者,但國家的宗教政策是信仰自由,只不過宗教同國家政策的制定是徹底分開的。宗教對中國國家安全觀的形成并沒有作用,但是儒學思想的作用卻是潛移默化的。
美國是世界上最篤信宗教的國家,是宗教色彩最濃的發達國家。清教對美國文化的影響是“上帝的選民”這一概念在美國立國后成為把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區分開來的主要標志[7]27。所以宗教是被統治者利用證明其政策合法性的手段,也是美國安全觀形成的思想基礎和根據。
小結
通過對中美兩國安全觀形成的制約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中美兩國在國家利益、地緣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兩國安全觀的差異,從而影響到中美兩國對外政策的制定,甚至可以說影響到中美兩國關系。因為國家間關系的基礎不外乎以下四點:綜合國力對比、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共同威脅大小多寡,價值觀念認同或接受度[8]43。雖然兩國關系在發展進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會出現時好時壞的波動,但是兩國有著高度融合的利益,將會保持一種比較穩定的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1]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2][美]羅伯特·阿特.美國大戰略[M].郭樹勇,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楊成緒.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透析[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4][美]安德魯·內森,羅伯特·羅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對安全的尋求[M].柯雄,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
[5]張驥.國際政治文化學導論[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6]資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風云啟示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
[7]王曉德.美國文化與外交[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8]范慶華.中美關系:太上老君與如來佛——訪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J].世界知識,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