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傷害不僅侮辱學生的人格,損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摧殘學生的心理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喪失生活的勇氣,從而引發厭學、逃學、違法等嚴重惡果。它帶給學生的傷害絕不會比體罰輕。因此,為了構建和諧校園,我們要努力遏制語言傷害,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語言環境。
關鍵詞:語言傷害;冷暴力;和諧校園
中圖分類號:H0-0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5-0160-02
語言傷害是指學生受到語言訓斥、嘲諷、侮辱、嘲笑、諷刺、挖苦等,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傷,自信心受損,心靈受到創傷。是指精神和思想感情受到損害,是相對于體罰而言,又稱之為“冷暴力”、“軟傷害”。從表面上看,語言傷害比體罰顯得文明,但它帶給學生的傷害絕不會比體罰輕。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能因老師一句譏諷的話,就能使學生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更久抬不起頭來;也可能因同學的一句口頭禪,而打破好友間的親密關系,乃至大打出手。語言的傷害是長久的,它不僅侮辱了學生的人格,損傷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摧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心智失常,喪失生活的勇氣,從而引發厭學、逃學,甚至違法等更嚴重的后果。語言傷害現象無論在中小學校園還是高校校園都是普遍存在的。
一、校園語言傷害的類型
1.來自于教師
一些教師常常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或后進生使用一些不文明語言,這種使用語言暴力的現象十分廣泛。由于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精神領袖作用,老師的語言暴力很可能引起其他學生的效仿,形成集體語言暴力語境,教師的歧視引發其他同學的歧視,從而使那位被老師挖苦的學生時刻處于無形的精神困境之中。有句古話說的好:“庸匠誤器,器可他求;庸婦誤衣,衣可別制;庸師誤子弟,子弟可復胚乎?”東西弄壞了可以重新做過,學生因老師的語言傷害造成的損失又怎么來彌補呢?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老師應該用積極的激勵語言為他們的美好未來打造健康的心理基礎,而不應該用惡言惡語相待。
2.來自于同學之間
由于目前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該年齡段好奇心又較重、又不懂得體恤他人感受,常常出于惡作劇心理而無意識地給其他同學起外號。恰恰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心智發展還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較差,難以承受其中某些帶有羞辱色彩的稱呼。不經意間也許一個看來尋常的玩笑,就可能演變為對后者來說難以釋懷的創傷。由此可見,同學之間“開玩笑”的語言雖然有時并不存惡意,但也會傷害到身邊的同學。在校園里,關于長相、名字的歧視是最普遍的。很多同學都有過因為長相、名字被起外號的經歷,而其中相當數量的人感覺受到了傷害,對此充滿了極大的反感。
二、校園語言傷害的危害
1.影響學業
受到語言傷害后,學生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不能安心上課,這就導致他們不喜歡校園,不喜歡與同學在一起,不喜歡同老師交流溝通,長此以往,學習走下坡路,導致變得對學習、學校、老師過敏。這就影響到了他們的學業。
2.形成不良個性
受到語言傷害的學生容易產生一系列的聯想,從而神經緊張,傷心不已,惶惶不安,做事不能專心,學習不能進步,最終會養成膽小、害羞、自卑、不合群的不良性格。
3.導致心理失調
某些帶有“傷害性”的語言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創傷,特別是對一些“問題學生”傷害更大,這些學生如果經常受到這樣的傷害,容易出現逃學等行為,他們極易產生逆反心理,如果長此以往不及時引導和治療,將來很有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
三、語言傷害產生原因
語言傷害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環境下,我國人文精神和教育制度使得語言傷害成為普遍的校園現象,從古至今的“尊師重教”和“不打不罵不成材”的理念讓家長和教師覺得只有采用這種方式才能夠行得通。此外,也有教師綜合素質問題,而且一些教師自身也存在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在壓力面前,他們往往容易失態,必然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從教師個體而言,之所以給學生帶來“語言傷害”,根本的原因恐怕還在于,在教師的內心深處還沒有真正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沒有“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意識,總認為老師惡言批評學生屬于正當行為,這都是為了使學生下不“違”例,不再犯錯。另外,有的教師個人行為修養還尚存不足,如性格急躁易怒的教師,稍遇不順心的事,就會遷怒于學生,引發“軟傷害”。此外,學生之間的語言傷害,是由于每個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習慣,愛好,性格等,不同的背景之間的摩擦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大學生又處于青春期,稍有矛盾,便可引發相互間的冷嘲熱諷,致使學生受到打擊。
四、語言傷害防治措施
1.加強師德修養
首先,教師是有形的榜樣,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學生的向師性強,可塑性大,他們往往對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歐陽修曾說:“君子之修身,內正其心,外正其容。”教師從言行到舉止,處處都應做好,潛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學生。另外,教師是行動的典范,教師自身應具備較高的道德水準,在行動上為學生作出表率。其次,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處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主要作用在于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熱愛學生,對學生充滿熱情。如果教師對所教的學生缺乏熱情,就不可能盡心盡意地把學生教好。我國教育家劉佛年認為:“對學生的態度就是對事業的態度。”學生需要的是老師的寬容和贊美,而不是嚴師的教訓和嚴斥;需要的是老師的理解和平等相待,而不是“長者”的管教和看護。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不在學生中人為地劃分等級;教師和學生在彼此交往中,我們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言語表揚,而且還要用微笑、注視、點頭、肯定手勢以及關懷性的接觸等方式進行鼓勵。
2.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的心愿。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喚起學生改正錯誤,追求上進的愿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3.提倡校園文明用語
校園文明用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規范師生言行、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力倡導文明用語,引導廣大師生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文明的言行舉止,展現高尚的道德情操,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4.求助于心理咨詢,培養耐挫意識
語言傷害跟心理健康有直接關系,當遭受語言傷害時,學生的一些情緒行為、言語變化、人際交往方式都會發生改變。因此,學校應開設心理輔導課程或利用其他教學課程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調節學生的情緒,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此外,學校還應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首先,讓學生自己分析別人的語言對自己究竟有沒有造成傷害;其次,與學生共同分析,比如別人對你說了不好的話,你的心理素質和防御能力能不能去抵制它?再次,幫助學生去分析并理解對方的這些語言行為并沒有給我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使他們形成一種積極的觀點,即對方的這些語言可能說明自己在某方面做的還不夠好,需要加以改進;最后,還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思考技巧應用于日常生活環境中,形成良性循環,對語言傷害有一定的心理抵制能力。
小結
語言傷害不利于建設和諧的校園語言環境,并將直接影響到公平公正的校園環境和團結友愛的校園氛圍的創建。語言傷害可以燃起“干戈”。而和諧語言則可以化解“干戈”,林肯說過:“每個人都喜歡贊美”。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對人的思想和行為做出肯定的評價,能使人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受到鼓舞,煥發出更大的積極性。為了構建和諧高職校園,我們要努力遏制語言傷害,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語言環境。
參考文獻:
[1]顧平.淺析語言傷害的類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9).
[2]楊輝.淺談“校園語言傷害\"[J].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索雜志,2005,(6).
[3]楊岳山.淺議校園語言傷害的根源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1).
[4]崔玉梅.語言傷害芻議[J].石油教育.2002,(2).
[5]張芝英.關于教師師德修養建設幾點思考[J].教育革新,2006,(6).
[6]董杰鋒,朱若真.教師語言藝術[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Language injury in campus
FANG Min,ZHANG Hong-qin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Nanjing 210048,China)
Abstract: Language injury not only insults student’s personality, damage their confidence, destroy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but also makes themlosing courage of life, resultingin tired of their studies and other consequence. So, we must restraining language injury, making a positive campus circumstance, building our harmonious campus.
Key words: Language Injury; Cold Violence; Harmonious Campus;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