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作權是知識產權中涉及面最大的權利之一。知識產權所涵蓋的范圍較廣,乃是一種無形財產權。指的是通過智力創造性勞動所獲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網絡傳播中的著作權問題是近年來知識產權中的一個新的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以中國現階段網絡傳播的著作權現狀切入,著重討論現狀表現的、正在解決的、尚待認識的等方面問題,以期引起對網絡傳播著作權問題更高程度的社會關注。
關鍵詞:網絡傳播;知識產權;著作權;鄰接權
中圖分類號:D923.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5-0105-03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精神權利(人身權),主要功能指在作品上署名、發表作品、確認作者身份、修改已發表的作品等的權利;其二是經濟權利(財產權),主要是指以出版、表演、廣播、展覽、錄制唱片、翻譯、改編、匯編等方式使用作品以及因授權他人使用作品而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利。
自1710年英國實行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權法《安娜法令》起,著作權作為私有財產便開始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相繼,歐洲各國和美國亦開始制定和頒布相關法規,從此,現代著作權法得以形成并發展。無論是羅馬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的著作權法,亦或其他國家現行的著作權法規,雖有立法角度的差異,但在1886年通過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和1889年拉美國家簽訂的《文學藝術作品所有權公約》(簡稱《泛美公約》),到1952年在日內瓦通過的新的國際版權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的影響和各國相繼參加國際公約的情況下,著作權保護早已形成國際體系。
中國的著作權保護起步較晚,但早在1910年清政府就頒布了中國首部著作權法——《大清著作權律》。隨即,北洋政府于1915年頒布了新的《著作權法》,之后一直到了1928年,民國政府才新頒布《著作權法》。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頒布了多種相關的條例、辦法等等,1990年9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正式通過。自此,中國的著作權保護躍上新的臺階。1992年,中國正式加入《伯爾尼公約》,加之此前此后相繼加入的其他知識產權組織或公約,標志著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已融入國際大環境,成為國際大家庭的一員。
就在中國融入國際大家庭的同時,世界各國及國際社會幾乎一致性地面臨著新技術、高科技所帶來的知識產權新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網絡傳播中的問題。
由于網絡傳播的大量信息均為知識產權所保護的客體,因而包括傳播主體、客體兩個方面的權利保護與限制,隨著網絡的傳播方式、傳播渠道、傳播手段、傳播技術等的發展,不斷產生著新的內容和要求,這就給相應的法規建設提供了可能和必要。各國和國際社會為此進行了持續和卓有成效地努力,由美國1995年發布的《知識產權與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白皮書)引發,日本、歐盟等也發布了相應的文件。1996年12月2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制定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唱片條約》(WPPT)為國際社會和各國的相關法規建設打下了方向性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中國得到迅猛發展,網絡傳播的司法案件開始產生并增多。相關的管理和管理依據必然應運而生。(其一為中國的《著作權法》;其二為中國已加入的《伯爾尼公約》;其三為WTO的相關條約;其四為中國亦為WCT、WPPT締約國,WCT與WPPT的條款等等。那么,中國采取了哪些主要的措施呢?又有一些怎樣的效果?還存在哪些問題呢?本文擬就此展開討論。)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作品傳播權本屬鄰接權,是指與著作權相鄰近的權利。鄰接權是在傳播作品中產生的權利。作品創作出來后要在公眾中傳播,傳播者在傳播作品中有創造性勞動,這種勞動亦應受到法律保護。傳播者傳播作品而產生的權利被稱為著作權的鄰接權。鄰接權與著作權密切相關,又是獨立于著作權之外的一種權利。在中國,鄰接權主要是指出版者的權利、表演者的權利、錄像制品制作者的權利、錄音制作者的權利、電視臺對其制作的非作品的電視節目的權利、廣播電臺的權利。本文分析討論問題的各個環節皆可能涉及到鄰接權,但本文的整體意旨限定在著作權范疇內,對鄰接權就不作專門性說明了。
一、網絡傳播著作權保護的背景與現實需要
網絡傳播已成為當今世界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且大有取代傳統信息傳播手段和方法的發展勢頭。這就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關于網絡傳播的各種問題,其中著作權問題是具有普遍意義和一定難度的問題,需要特別重視。
首先,網絡信息業的發展,給著作權事務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更給著作權司法保護帶來了新挑戰。網絡信息業的發展是20世紀9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信息業的發展就帶來了一系列機制的、法律的、文化的等等問題。由于著作權保護是網絡傳播中知識產權保護最為突出的問題,它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同樣重大。
作為一個產業、一個行業,網絡信息業的規模巨大,發展前景遠大。由于它是以信息的傳播為行業的主要功能和經營內容,必然會遭遇信息選擇、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傳遞、信息反饋等等方面的各種各樣的情況和問題,而這一系列的情況和問題中,著作權問題更會成為最為集中的問題。
其次,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網絡著作權的案件開始呈現出數量急增的勢頭。如果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前,網絡矛盾還屬于零零星星的小火花的話,那么隨著網絡化的進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網絡糾紛多了起來,最突出的是著作權問題,逐漸開始有了法律訴訟。而現實的狀況為理論研究和實踐處理提出了急迫的要求。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雖然已有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和先例,但如何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參照國外先進經驗進行網絡傳播著作權保護,成了當務之急。
第三,網絡著作權理論在借鑒中逐步發展并開始走向成熟,為網絡著作權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司法奠定了基礎。在有關部門和眾多專家的努力下,在中外交流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中國網絡著作權理論逐漸發展起來。比如對ISP的責任問題,對網絡傳播權的確立問題等,中國是走歐盟道路,還是走美國道路?在這種探討中,雖然有著多種聲音,但正是在多種聲音的交互中,逐漸為中國網絡傳播的健康、有序、成熟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法院處理糾紛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理論指導和實踐發展基礎上,最高法院也開始高度關注法院受理的網絡糾紛,1997年至1999年最高法院進行長期深入地調查研究,還曾派遣法官到國外學習研究。同時,鑒于中國的著作權法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制定的,不可能解決網絡著作權等問題,最高法院擬從對著作權進行司法解釋的辦法來解決網絡著作權問題,其后通過了相關的司法解釋并得到實踐運用。
網絡著作權的運用,實際上應該看成是著作權運用的一個方面和一種方式。通過著作權對網絡信息傳播的保護,既能依法保護網絡信息生產者、傳播者的勞動權益,推動網絡傳播的有序成長,還順應了國際潮流,有效地促進中國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網絡傳播著作權司法保護機制的建立與發展
基于上述背景和需求,網絡傳播著作權問題必然要求切實而有實效的法律依據和實施手段來加以規范和管理。
其一,由最高法院于2000年12月21日頒布的《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可以被看做是中國相關問題的第一個正式法律文本。當時中國的著作權法尚未修改,可以認為這是具有一定獨立性和相對超前性的司法解釋。
該司法解釋的主要內容包括:案件管轄、作品的傳播權歸屬、轉載和摘編、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的責任等等。網絡著作權保護率先從司法實踐中開始案件受理保護,其后在總結實踐過程和效果的基礎上,再通過借鑒國外已有的機制和做法以及法律文本,制定立法條例并適時推出,切實遵循了實踐在前的規律,符合實際需求。
其二,中國于2001年對著作權法進行了修改,修訂后的著作權法,規定作者的網絡傳播權,承認網絡傳播權是一種使用方式,同時授權國務院制定相關條例。
其三,2003年12月最高法院根據著作權法的修改和相關司法實踐,作出《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并公布修改后的司法解釋,使網絡傳播中的著作權保護機制進一步加強。
其四,2004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又頒布了審理侵犯知識產權涉及刑事犯罪問題的司法解釋,其中第11條規定網絡傳播適用刑法第217條規定。當時刑法中尚無網絡傳播罪的罪名,現實中卻早有這類觸及到刑事犯罪的現象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該解釋強化了網絡傳播中的著作權保護。
除了上述關于著作權法的修訂和相關的司法解釋之外,中國尚有其他一些相關的法規,比如1991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國家版權局1999年12月9日發布的《關于制作數字化制品的著作權規定》等,也可視為網絡傳播機制、法規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上述幾個方面,是機制建立的基礎和保障。無論相關的司法解釋還是著作權法修改中加入的相關內容,都是司法實踐的法律依據和審理準繩。當然這畢竟是一個新的大課題,需要不斷摸索研究,才能趨于相對地完善和不斷地進步。
三、網絡傳播著作權保護中的問題與應對
總體而言,中國網絡傳播的著作權保護意識還不足,比如許多單位開設的電子圖書館等,基本未經版權人許可即下載電子書;數字版權登記基本缺失,沒有建立健全相應的機制等,都是有待直面和解決的課題。
網絡傳播既是一種技術的行為過程,包含數字化、上載、傳輸、下載、瀏覽等環節;也是一種思想、意識、知識的傳播過程。因此,包括主體的網絡傳播者權、網絡使用者權,客體的網絡傳播權等多種權利。
事實上,前面我們所涉及到只是問題的某幾個方面,遠遠不是全部,甚至不是問題大部分。但以點概面,以線概全,不失為一種討論問題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們試圖僅就有限的幾個方面,包括上述問題和上面未涉及的一些問題展開討論。
我們所要遵循的國際法規,其一是基于WTO、世界版權組織、《伯爾尼公約》等機構與條約的保護和約束。其二是基于網絡技術特征和傳播特征的限制和規范。前者是全世界所有組織成員或締約國建立相應法規的重要約束條件,也是一種共同原則和大前提。后者則是一種更加具體的必有條件和前提。
但由于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法律體系、風俗習慣、行業機制的不同,以及網絡傳播技術水平高低等前提,決定了中國網絡傳播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必須有中國特色。我們的出發點應當是在不違背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通過行之有效的法律和機制建設與推進,促進中國的網絡傳播的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
首先,我們要在堅持以中國現有法律體系與文本為立法的基礎的前提下,逐步加大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首要的是遵守中國已加入的相關國際組織的條約和法規;再則是大力借鑒和參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經驗與措施。當然,與國際接軌并不是與某一個國家接軌,在許多方面無論是美國標準,還是歐盟標準、日本標準等,只要有益于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符合中國現實的,都應當借鑒。但是不可否認,無論法律法規的完善,還是網絡管理的實踐,就目前來說美國的標準相應先進一些,因此,更多地以美國為借鑒對象,加以批判地引用,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其次,要牢固樹立法制治觀念,而且要牢固樹立法律的嚴肅性觀念。比如專門制定某些更為具體的法律文本,如《反垃圾郵件法》等,將更有利于網絡傳播著作權的保護,甚至更有利于防止網絡刑事犯罪。因此,中國許多長期使用的暫行條例、暫行規定、有關通知,包括司法解釋等,應該適時讓位于正式的法律文本。
第三,要認識到,網絡傳播的知識產權問題也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需要一步整合。中國這方面的管理有些混亂而瑣碎,系統性和協調性不夠,要么信息產業部出臺一個什么規定,要么新聞出版署發布一個什么條例,要么公安部、文化部或者別的什么部門又發出一個什么通知……不一而足,沒能有效地統率起來,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如何統籌地、有效地進行行業管理、政策管理、法規管理、日常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第四,中國的法規關聯性體現不足。美國的相關法律的關聯性做得比較好,比如《未成年人互聯網保護法》、《1998年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等的制定與頒布,就直接體現出較有效的關聯性。中國的相應法規也應該盡快以法律的形式實施,形成法律的關聯性、連續性、層次性和完整性,使法律保護更加有效、有益、有用。
第五,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這是中國網絡傳播管理中的一個突出性問題。目前中國的網絡傳播侵權成本太低,大量的侵權行為所付出的代價不足以起到震懾作用,比如包括經濟處罰、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等,均應成為常態。要讓違法者感到違法不合算。再就是加強檢查力度,不走形式,不走過場,嚴肅認真地對待和處理所有違法侵權行為。
第六,嘗試建立網絡(數字)版權登記制,目前北京已開始進行此項工作,可以在全國推廣。嘗試數字版權經紀人制,以便使網絡著作權保護更加專業化。此外,還應該建立良好的行業規范,有效地形成行業和從業者的自律,促進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這需要有關方面和全社會的關注、支持、扶持和所有網絡傳播參與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何衛東.簡論編輯的版權意識[J].編輯學刊,1991,(2).
[2]沈仁干,鐘穎科.著作權法概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3][日]桂敬一.多媒體時代與大眾傳播[M].劉雪雁,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4]李新輝.電子期刊與網絡傳播者權[EB/ol].[2010-04-07].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980.
[5]佚名.美國從六大領域管理互聯網[EB/ol].[2010-04-07].http://www.idcquan.com/gjzx/720305.html.
[6]蔣志培.中國網絡環境下版權司法保護機制的建立和發展[EB/ ol].[2010-04-07].http://www.chinaiprlaw.cn/file/2007071911 643.html.
[7]薛虹.網絡時代的知識產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8]楊柏勇.著作權法對網絡傳播他人作品的法律適用[J].電子知識產權,2000,(2).
[9][美]利昂·納爾遜·弗林特.報紙的良知[M].蕭嚴,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0]周勇,鐘布.數字時代的媒介信任[J].國際新聞界.2009,(7).
[11]羅鋒.電子版權交易:可供深度開發的“厚利潤區”[J].現代傳播,2009,(1).
[12]陳華勝.數字報業當前亟待突破的五大問題[J].傳媒,2009,(9).
An Analysis on copyright i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in China
REN Hui
(Jiangs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TCopyright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cing right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a kind of immateriality property right, it covers large range. All results from mentally creative work are included. Copyright i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ending task the researchers facing. We discussed the actual status of copyright i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problems solving and the problems need to be considered. Hope it can bring attentions from the researchers and society.
Key words:Internet communic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Copyright;Neighboring right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