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無黨派人士隊伍是一個不斷變化、壯大的群體。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無黨派人士隊伍發生了新的變化并不斷壯大,分布范圍比以往更廣泛,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政治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無黨派人士迫切需要一個政治參與、學習交流、聯誼交友、聚賢薦才、建言獻策、服務社會的平臺。雖然近年來各級黨委統戰部門加大了對無黨派人士工作的力度,各地都紛紛組建了無黨派人士聯誼會之類的組織平臺,但由于對無黨派人士內涵把握不準,各地無黨派人士組織的名稱五花八門,其地位與待遇也相差甚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無黨派人士工作的有序性、統一性及有效性。應當將各個無黨派人士組織統一稱為“無黨派代表人士聯誼會”,并在政治上確認其為人民團體,在法律上確立其為社團法人。
關鍵詞:無黨派人士;組織形式;法律地位;統戰工作
中圖分類號:D66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5-0005-03
無黨派人士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國多黨合作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黨派人士在解放前后被稱為“無黨派民主人士”,主要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組織而參加了人民民主運動的知名人士。新中國成立后,無黨派人士作為人民政協的一個界別,始終參與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改革開放以來,無黨派人士的構成發生了重要變化,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級黨委統戰部門應當加強對無黨派人士中代表人士的統戰工作,其當務之急是盡快扭轉對無黨派人士工作中的混亂局面,開創無黨派人士統戰工作新局面。
一、無黨派人士界定
無黨派人士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在中國革命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發展形成的。做好新時期的無黨派人士工作,不僅對于做好新時期的統戰政協工作意義重大,而且對于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都至關重要。做好無黨派人士的工作,首先要科學把握無黨派人士這個概念的內涵。
(一)現階段各地黨委統戰部門對無黨派人士的界定不統一
自2000年中共中央下發關于加強無黨派人士工作的文件后,各地黨委都大力加強無黨派人士的工作,紛紛成立無黨派人士組織。但這些無黨派人士組織不僅名稱五花八門,對無黨派人士的范圍界定也相差甚遠。
2004年2月浙江省成立了“浙江省知識界人士聯誼會”,其成員被界定為“浙江省知識界人士中的高級知識分子尤其是黨外高級知識分子為主”。
2004年12月江蘇省成立了“江蘇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其成員以無黨派代表人士為主。
2004年9月江西省成立了“江西省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其成員主要為無黨派高級知識分子。
2006年4月北京市成立了“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簡稱知聯會),其成員被界定為“黨外知識分子中無黨派人士”(一般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博士研究生學歷的無黨派人士)。
2007年10月重慶市成立了“重慶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其成員為“重慶黨外高級知識分子中以無黨派人士為主”。
吉林省成立了“吉林省知識分子聯誼會”,其成員被界定為“全省各界無黨派高級知識分子代表人士”。
2008年7月安徽省成立了“安徽省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其成員為無黨派知識分子。
2008年7月山東省成立了“山東省社會新階層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其成員為“全省社會新階層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士”。
2008年8月青海省成立了“青海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
2008年12月湖北省成立了“湖北省知識分子聯誼會”,其成員被界定為“湖北省內各界高級知識分子尤其是無黨派代表人士”。
由此可見,各省關于無黨派人士組織的名稱規定不一致,其成員范圍也不同。
(二)中共中央文件對無黨派人士內涵的界定
中共中央統戰部《關于加強新時期無黨派人士工作的意見》(統發[2009]9號)指出:無黨派人士是中國政黨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發揮無黨派人士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中的作用,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祖國完全統一大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時期無黨派人士的基本條件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代表性,有較強的參政議政愿望和能力,以及具有無黨無派身份。無黨派代表人士是無黨派人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士。無黨派人士與黨外知識分子的主要區別在于:一是參政的內容和方式不同。前者的參政是多黨合作制度內的參政,其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后者的參政是履行公民權利的一般政治活動。二是影響的領域不同。前者的影響主要在政治領域,后者的影響主要在專業領域。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發[2005]5號)指出:發揮無黨派人士的作用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必然要求。無黨派人士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無黨派人士是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
(三)科學把握現階段無黨派人士的內涵
縱觀各個歷史時期中共中央對無黨派人士的界定,無黨派人士是一個歷史性的概念,現階段的無黨派人士是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
新時期的無黨派人士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具有無黨派身份。這是無黨派人士的首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即并不是只要具備了無黨無派身份,就是無黨派人士。二是對社會作出積極貢獻,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無黨派人士所從事的活動具有政治性,在所聯系群眾中要有影響力和代表性。三是受過良好教育,具有較高的素質。無黨派人士是以無黨無派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社會群體,但不應當排斥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無黨無派非知識分子人士。四是具有統戰工作對象身份。無黨派人士不等于無黨派群眾。廣大無黨無派的基本群眾,盡管他們在統一戰線中居基礎地位,但不是統戰工作對象,不能稱之為統戰意義上的無黨派人士。
二、無黨派人士組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雖然各地黨委統戰部門都在積極建設無黨派人士的組織平臺,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無黨派人士組織名稱混亂
縱觀已成立的各省、市無黨派人士組織,其名稱五花八門。有的稱為“知識界人士聯誼會”(浙江省等);有的稱為“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江蘇省等);有的稱為“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江西省、北京市、重慶市等);有的稱為“知識分子聯誼會”(吉林省、湖北省、青島市等);有的稱為“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安徽省、泰州市、南京市、溫州大學等);有的稱為“社會新階層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山東省、濰坊市等);有的稱為“各界知識分子聯誼會”(廣州市等)。
(二)各無黨派人士組織成員成分界定不同
有的無黨派人士組織章程規定其成員為“知識界人士中的高級知識分子尤其是黨外高級知識分子為主”(浙江省知識界人士聯誼會);有的規定其成員以無黨派代表人士為主(江蘇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有的規定其成員“黨外知識分子中無黨派人士,一般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博士研究生學歷的無黨派人士”(北京市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有的規定其成員為“黨外高級知識分子中以無黨派人士為主”(重慶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有的規定其成員為“全省各界無黨派高級知識分子代表人士”(吉林省知識分子聯誼會);有的規定其成員為“無黨派知識分子”(安徽省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有的規定其成員為“全省社會新階層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士”(山東省社會新階層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
各地無黨派人士組織名稱及成員成分混亂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黨委統戰部門對無黨派人士概念的內涵的不正確理解,混淆了無黨派人士、無黨派代表人士、黨外高級知識分子、無黨派知識分子、無黨派高級知識分子、社會新階層知識分子等概念。有些地方將無黨派人士等同于黨外高級知識分子或黨外知識分子;有些地方將無黨派人士等同于無黨無派高級知識分子或無黨無派知識分子;有的地方將無黨派人士等同于社會新階層知識分子。
中共中央文件明確了現階段無黨派人士是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因此不能將無黨派人士等同于黨外高級知識分子或黨外知識分子或無黨無派知識分子,因為雖然無黨無派知識分子是無黨派人士中的主體,但并非全部。此外黨外知識分子的概念也容易導致誤解,因為一般將黨外知識分子理解為非中共黨員的知識分子。也不應當將無黨派人士理解為社會新階層知識分子,因為它不只包括社會新階層知識分子。
(三)科學地統一無黨派人士組織名稱及成員成分
由于各地無黨派人士組織名稱及成員成分不統一,導致針對無黨派人士的統戰工作不協調,已嚴重影響到統戰工作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從理論上進行探討,給無黨派人士組織確定一個科學的名稱,并統一無黨派人士組織成員的成分。
現行各地無黨派人士組織的名稱都有失偏頗,有的名稱易使人誤解,有的名稱以偏概全。為更好地開展無黨派人士統戰工作,筆者認為無黨派人士組織名稱宜統一為“無黨派人士代表聯誼會”。這個名稱很好地涵蓋了現階段作為統戰對象的無黨派人士。
關于現階段無黨派人士的成分,筆者認為宜界定為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又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社會代表人士。首先,無黨派人士必定是未參加任何黨派并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知名人士,他們以知識分子為主體,但不限于知識分子。目前,各地黨委統戰部門在開展對無黨派人士的統戰工作時,都將無黨派高級知識分子或無黨派知識分子作為統戰對象,而忽視了對在一定地域或某個行業有較大社會影響力,有志于參政議政又不屬于知識分子的無黨派人士的統戰工作。其次,作為統戰對象的無黨派人士應當是無黨無派群體中的代表性人士。其代表性可以從地域和職業兩個方面來確認,也就是說他們在一定的地域或某個行業具有較高威信,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近年來,中國陸續發生了幾起影響較大的群體性事件,如甕安事件、石首事件等,在這些群體性事件中,如果沒有在當地具有較高知名度、較大社會影響力的人士參與,是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社會影響。由于對無黨派人士這個群體認識不全面,工作不到位,因此統戰部門對近年來發生的大規模群體性事件也是有責任的。
三、明確無黨派人士組織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是當務之急
當前,各地黨委統戰部門對無黨派人士組織的性質認識不一致已嚴重影響到無黨派人士組織工作的效率,并阻礙了該組織的發展。
目前各地以及高校紛紛成立了各種聯誼會作為無黨派人士組織。這些聯誼會有以下幾個特征:1)聯誼會的秘書長均由當地黨委統戰部門的工作人員擔任,便于統戰部門開展對無黨派代表人士的統戰工作。2)各聯誼會均無編制,無辦公地點,其領導及工作人員全部兼職,且沒有報酬。3)各聯誼會經費來源不確定且經費不足。有的聯誼會由政府財政撥給經費,在財政上列有戶頭;有的聯誼會經費由所屬統戰部門開支;有的聯誼會則靠自身籌集經費。4)大多數聯誼會定性為統戰性、民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則語焉不詳。5)聯誼會領導的政治待遇虛置。
(一)無黨派人士組織的政治定位
中共中央有關對無黨派人士統戰工作的文件只是明確了無黨派人士是統戰對象,無黨派人士在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作為一個界別存在,并沒有明確無黨派人士組織的政治地位,無黨派人士組織的其他待遇也沒有規定,這導致各地黨委統戰部門對無黨派人士組織的態度相差甚大。有的地方黨委統戰部門在政治層面上是將無黨派人士組織與各民主黨派同等看待,如政治協商、情況通報都會邀請無黨派人士組織負責人參加;有的地方黨委統戰部門只是將無黨派人士組織當做工作形式,在政治上并沒有給予應有的待遇。筆者認為,雖然無黨派人士組織不屬于政黨,但其在當前政治形勢下的政治作用也是其他黨派不可替代的。為提高無黨派人士組織的政治待遇,中共中央應當明確無黨派人士組織的人民團體的政治地位。將無黨派人士組織明確為人民團體有助于統戰部門正確區分無黨派人士組織與各民主黨派,有助于充分發揮無黨派人士組織的作用。
(二)無黨派人士組織在法律上的定位
目前,各無黨派人士組織的章程對組織的性質及法律地位規定不一。如《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章程》第2條規定:“本會是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發起成立、以黨外知識分子中無黨派人士為主體的群眾團體,是經北京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核準注冊登記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薄逗笔≈R分子聯誼會章程》第2條規定:“本會是由湖北省內各界高級知識分子尤其是無黨派代表人士自愿組成的全省性、聯合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吉林省知識分子聯誼會章程》第1條規定:“吉林省知識分子聯誼會是統一戰線性質的社會團體?!薄肚鄭u市知識分子聯誼會章程》第2條規定:“本會是由青島市各界高級知識分子尤其以黨外知識分子為主所組成的,具有統戰性、知識性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薄稄V州市各界知識分子聯誼會章程》第2條規定:“本會是以廣州市各界無黨派知識分子代表人士為主體的民間聯誼團體,是自愿聯合組成的、地方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海南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章程》第2條規定:“本會是以海南省沒有參加任何黨派的知識分子中的代表人士組成的,具有統戰性、知識性、民間性的群眾團體。”這些無黨派人士組織有的定性為社會團體法人;有的定性為社會組織;有的定性為社團組織;有的定性為民間聯誼團體;有的定性為群眾團體等等,既不科學也不合理。這充分反映了無黨派人士組織的法律地位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已嚴重影響對無黨派人士統戰工作的效果。
筆者認為,將作為無黨無派代表人士廣泛聯誼和參政議政平臺的無黨派人士組織定性為社會團體法人是科學的,也是符合當今對無黨派人士統戰工作實際的,有利于無黨派人士組織自主開展工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為結束無黨派人士組織名稱混亂局面,正確把握作為統戰對象的無黨派人士的內涵,應將無黨派人士組織的名稱統一為無黨派代表人士聯誼會,為明確無黨派人士組織的政治待遇,應將無黨派人士組織定性為人民團體,并解決組織編制、人員待遇、辦公經費等問題,為使無黨派人士組織能自主開展工作,應當明確無黨派人士組織的社團法人的法律地位。
參考文獻:
[1]劉延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在理論政策上的新發展[EB/ol].(2005-03-25)[2010-03-12].http://cppcc.people.com.cn.
[2]彭時榮,柯大為,李湘蓉.新世紀新階段無黨派人士統戰工作的分析與研究[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