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修水、銅鼓、瀏陽、平江三省交界,自古以來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頻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毗鄰地區經濟和金融聯系更是越來越緊密,彼此間互相滲透,互相影響,防范和化解跨地區金融風險,加強對邊界毗鄰地區金融網點抗風險能力的監測預警,建立毗鄰地區金融穩定協調機制,對促進邊界區域經濟金融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建立金融穩定協調機制的背景分析
(一)經濟金融相互滲透
湘鄂贛毗鄰縣經貿活動歷來比較活躍。通城縣離全國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武漢漢正街較近,成為毗鄰縣重要的小商品批發前沿市場,吸引了不少平江人到通城做生意。平江縣城鎮建設潛力巨大,房地產市場異常活躍,開發商有半數是修水縣、銅鼓縣人。修水縣木材資源豐富,價格較低,平江人就從修水購進木材或將木材銷往外地。伴隨著邊界縣經貿活動相互滲透,其金融往來也比較頻繁,城鄉居民到毗鄰縣金融機構辦理存款、取款、結算業務情況經常存在。特別是民間金融活動活躍,呈現相互交織狀態。所有這些都說明經濟金融活動沒有行政區劃之分,是自由流動和相互滲透的。
(二)突發事件波及周邊
局部經濟金融突發事件的擴散對跨地區的金融穩定造成嚴重沖擊。如2005年8月20日,平江縣郵政局發生了一起郵政儲蓄金庫守庫員監守自盜案件,被盜金額550萬元。該案舉國震驚,對毗鄰周邊地區影響更是巨大,據中國人民銀行通城縣支行調查,從8月20日起,通城縣郵政儲蓄各網點日均取款業務量達到1100多筆,比平時增加50%,金額達到250萬元。還有2002年起從香港引入內地的“六合彩”在邊界縣中蔓延,也給經濟金融造成了嚴重損失。
(三)政府部門互動頻繁
邊界縣山相連,水相通,縣情相似,而經濟發展速度卻不平衡,也就帶來政府部門之間的互動學習、考察活動頻繁。這幾年,平江到瀏陽、修水、通城、銅鼓等縣學習和考察的部門很多,收獲也很大。如2002年以來,修水縣城鎮建設起步比平江晚,但建設速度比平江快,平江縣委縣政府組織職能部門到修水縣學習取經,平江借鑒修水的土地儲備經驗后,不但帶來城鎮的更快發展,還每年為財政增加收入五千萬元以上。
(四)紅色文化源遠長流
湘鄂贛邊界地區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厚重,成為我們今天緬懷革命先烈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出于紅色旅游經濟抱團發展的需要,湘鄂贛邊界縣交流頻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相互參觀學習,免費開放紀念館、紅色景點;二是展館資料交流頻繁。
二、協調機制的具體內容
邊界毗鄰地區不存在隸屬關系,相對來說各種社會關系、社會現象都比較復雜,需要建立一個跨區域金融穩定協調機制,加強對毗鄰地區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的監測和預警,促進毗鄰地區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實現毗鄰地區社會經濟、金融協調發展。
(一)協調主體
維護金融穩定不僅僅是金融部門的職責,社會相關職能部門也有責任和義務。對于邊遠毗鄰地區的金融穩定而言,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更應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可以考慮建立由各地方政府牽頭,以銀行機構為主體、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多方聯動的邊界地區穩定協調長效機制。
(二)協調內容
協調機制的工作內容主要有聯席會議制度、信息交流制度、回訪制度、風險監測評估協作制度。
1.聯席會議制度。毗鄰地區金融穩定協調機制的組織形式為聯席會議。政府、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等部門為聯席會議常任成員,根據金融穩定工作的需要,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參加,如財政、公安局、法院、檢察院、工商等單位作為專題成員。聯席會一般情況下為半年例會或年度例會,必要時經協商,可召開臨時會議。聯席會召集人可由穩定協調組織成員單位輪流主持,每次會議確定一個研討主題。
2.信息交流制度。建立毗鄰地區信息共享機制,可采取以下途徑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一是建立金融系統資料定期交流制度;二是建立工作溝通機制;三是明確信息聯絡員;四是建立信息通報制度;五是通過全體會議或專題會議,各成員單位對本地區經濟金融運行情況、風險評估狀況、金融穩定經驗等情況進行交流。
3.回訪制度。通過采取實地回訪、網絡回訪和信函回訪等方式,加強毗鄰地區各成員之間的橫向聯系,有助于及時掌握各方轄區經濟金融運行動態,并及時發現和化解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4.風險監測評估協作制度。一是建立解決重大問題的聯動機制。對毗鄰地區出現的重大突發性問題要隨時進行協商溝通,形成統一可行的措施,共同解決問題,避免造成輻射性或群發性金融風險事件的發生,防止局部風險擴散對跨區域金融穩定造成沖擊;二是建立聯合調研制度。根據全體會議決定或相關協作方商定,組織對共同關注的重大金融穩定事項進行聯合調研或專題調研;三是建立監測點制度。在毗鄰地區交界的縣(鄉、鎮)建立重點監測點,重點對交界的鄉、鎮農村金融網點的資金總量、流動性、安全性和資金價格以及洗錢的方式、手段進行監測分析,以切實維護邊界地區金融穩定,促進邊遠毗鄰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三、構建協調機制的建議
(一)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
應該看到地方政府在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邊遠毗鄰地區的政府部門相互間更應多方溝通、協調,增進友誼和了解,在金融穩定工作方面達成共識、形成合力,高度關注并建立起一種多方參與、相互配合、協調有序的工作長效機制。
(二)建立應對突發性金融風險的專項資金
建立應對突發性金融風險的專項資金存款保險制度是維護金融穩定、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有力支撐。在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建立應對突發性金融風險的專項資金。專項資金應急使用,既可以增強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意識,也為救助體系有效發揮作用提供資金保障。
(三)大力開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金融風險的出現除了金融業自身經營管理不善的因素外,與社會信用環境更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邊遠毗鄰地區,地理位置特殊,影響廣泛,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地方信用體系建設,不僅能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也能為防范金融風險提供有力保障。因此邊遠毗鄰地區更應廣泛開展諸如信用村、信用鄉鎮、金融安全社區的創建活動。
(四)加大毗鄰地區反洗錢力度
反洗錢作為人民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在基層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毗鄰地區距離近、交通便利、監管難,更易成為不法分子選擇作為洗錢的最佳場所,毗鄰地區要進一步探討反洗錢反應迅速協作機制,加強反洗錢監管。
(五)促進區域支付環境現代化建設
目前區域內各行社間支付清算體系建設進度不一,覆蓋農村面最廣的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的結算手段還遠遠落后于其他商業銀行,因結算渠道不暢而影響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可能會導致社會公眾對金融穩定的信心減弱,因此必須加快區域支付清算體系的現代化建設。
(六)充分發揮媒體在風險處置中的輿論導向作用
邊遠毗鄰地區地理位置特殊,一旦出現金融風險,就會波及鄰近省市,為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邊遠地區信息傳導不暢而大做文章,必須充分發揮好媒體的正面輿論導向作用。要建立社會快速反應預警機制,建立信息平臺,真正實現信息共享。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有效地穩定社會公眾的信心。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平江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