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行長沙中心支行指定的省級農村支付結算六個示范縣之一,平江縣的農村支付環境現狀如何?支付結算供給怎樣?涉農金融機構在支持和服務“三農”工作中發揮的作用是否充分?平江縣支行就此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顯示:平江縣農村支付結算的供需矛盾較為突出,目前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網點覆蓋率低、網絡建設滯后、在用結算工具單一、非現金支付工具推廣緩慢,支付結算環境與經濟發展已不相適應,難以滿足農村地區的支付結算需求,亟待通過創新農村支付結算方式,優化結算環境,確保合理的支付結算供給。
一、農村支付結算供給相對不足
(一)農村金融網點覆蓋率低
平江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轄區面積4125平方公里,共27個鄉鎮,人口104萬,其中農業人口89萬,截至2009年12月底,全轄只有55個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農民人均擁有金融網點數為萬分之0.62。經調查,近年來農業銀行將業務經營重點定位于縣城,逐步撤減在農村的營業網點,農信社為適應機構改革撤并了部分營業網點,導致現在農村金融機構的網點數銳減。與改革前相比減少了43個,減少了44%。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伍市鎮,其面積為217平方公里,人口68769人,擁有一個開工企業達38戶、年產值達26億元的省級工業園區,竟然沒有一個能提供現代化支付業務的銀行網點。
(二)支付結算網絡建設滯后
平江縣由于經濟較為落后,地理環境不佳,農村支付結算網絡建設也相對滯后。目前只有農業銀行支付結算網絡能滿足結算的基本需要,但其在鄉鎮設立的營業網點只有3個,難以發揮很大的作用。而營業網點相對較多的平江縣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只有營業部開通了大、小額支付系統,其余網點跨行轉賬仍要通過其營業部辦理,業務中轉環節多,資金到賬時間長,如一筆資金從城關到平江最偏遠的詠生鄉需要3天的時間才能到帳,嚴重影響客戶的使用效益。
(三)農村在用結算工具單一
目前平江縣農村地區多以現金結算為主,對三家涉農金融機構的調查統計表明,現金的存取業務占其年業務量的80%左右,交易金額約占總金額的50%,業務量第二的銀行卡也大多在ATM機上存取現金,其他結算業務非常少。
(四)非現金支付工具推廣運用緩慢
1.非現金支付工具推廣起步晚,硬件條件跟不上。平江縣55個鄉鎮營業網點僅布放18臺ATM機、45部POS機。由于POS機和ATM機布設太少,廣大農民和位于鄉鎮的企業無法享受到刷卡支付的便利。銀行卡的刷卡環境很不理想。但另一方面,自2008年以來,平江地區各項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交易金額較以前都增長了將近一倍,有的甚至幾倍。如準貸記卡、郵政商易通、農行支付通等業務,2008年一經推出,交易金額總量都超過百萬元,農行支付通交易金額甚至超5000萬元。據我們對伍市工業園、安定、長壽等幾個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調查,發現很多企業的日常經營業務都選擇了更為方便快捷的非現金支付工具,而且需求越來越大。如伍市工業園的鈺林服飾就強烈要求為其安裝POS機。
上圖顯示的常用非現金結算工具中,郵政銀行推出的商易通以及農行推出的支付通業務是以特殊的固定電話機為載體,將客戶的銀行賬戶與固定電話綁定,客戶只要在電話機上簡易操作便能辦理賬戶余額查詢、轉賬等支付結算業務。這兩項業務是郵政銀行、農行根據平江縣的實際情況,為農民量身打造的支付結算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個體工商戶、農村經濟組織及個體養殖戶的歡迎。但由于這兩項業務剛剛推出,所以業務量不大。而像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業務對農民的文化素質要求較高、且操作比較繁瑣,業務量就更少。
隨機調查參加銀企洽談會的企業,大部分企業日常業務往來不用現金支付,但員工工資發放、小額銷售收入及費用支出等業務,由于在鄉鎮設立的營業網點少、POS機布放不夠及企業對現代化支付工具的不了解等原因,仍然使用現金結算。如“好兆頭”面條公司每次上門銷售貨物給經銷商的時候,都是帶著產品及驗鈔機上門服務,這樣的結算方式既麻煩又增添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很多企業老板聽了調查組對郵政商易通、農行支付通、網上銀行、電話銀行以及工資、保險、水電等代收代付業務的介紹后都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好兆頭”面條公司甚至當場就要求辦理這些業務。
2.轉賬業務收費較高。調查發現,轉賬業務收費較高也是很多農民不選擇非現金支付工具的重要原因。以銀行卡為例,除農民工銀行卡有適當優惠外,異地取款都要按千分之五(最高不超過50元)收取手續費,小額跨行通存業務按電子匯劃標準(最高不超過200元)收費,由于農民收入較低,存取款金額雖不大但筆數卻較多,因此付費金額也相應增多,而現金結算雖有風險但可節省結算費用,因此,農民大部分選擇現金結算,從而嚴重制約了新型非現金結算工具的推廣和使用。
3.支付結算知識宣傳不到位。近年來,涉農金融機構雖然提供了不少功能多樣的支付清算服務,然而從35位農民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在結算方式的選擇上,所有農民都選擇現金支付。很多農民對大小額支付系統、網上銀行、電話銀行、農民工銀行卡等特色支付工具知之甚少,對方便、快捷的清算方式缺乏了解。金融機構在支付結算工具宣傳上方法單一且不細致深入,特別是在針對文化層次偏低的農村群眾方面,沒有開展廣泛深入細致的宣傳,一種新結算方法的推廣運用(如網上銀行),有的僅在網點門口進行簡單的如宣傳欄、宣傳標語等形式的宣傳,效果不佳。
(五)銀行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銀行支付結算電子化業務處理水平的提高,要求業務操作人員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但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普遍存在員工年齡結構老化、人手緊張的現象,加上基層會計業務操作人員出外培訓學習的機會很少,熟悉電子化支付結算專業知識的人才較少,具備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的技術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導致農村金融機構電子化業務處理和應對突發事件時的處置能力較差,存在一定的支付風險。
二、相關建議
(一)改善涉農金融機構結算環境
一是合理布局,適當在鄉鎮增設銀行機構網點。隨著平江縣經濟的穩步發展,農村地區支付結算需求也日益增大,而原有的涉農金融機構的網點分布已越來越難以滿足廣大企業和農民的需求。如在伍市工業園等工廠較多、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增設營業網點。既能滿足當地的結算需求,又能為金融機構創造效益,實現雙贏的目的。二是利用現有農村信用社及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的現有網點,盡快有計劃、有步驟地開通大、小額支付系統、跨行通存通兌業務和便民的各種結算工具,推進支付體系建設,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有序競爭的多元化支付結算組織體系,確保農村地區支付清算渠道暢通。三是加大對農村用卡環境的建設。在經濟發展較好,人口較密集的鄉鎮如長壽、伍市、安定等鄉鎮有計劃地安裝一批ATM和POS機具,發展一批生產生活資料銷售(如超市)、農產品經營的特約商戶,使用POS機進行結算,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縣城全部年營業額在150萬以上的大型超市、酒店、賓館,鄉鎮營業額在100萬以上的超市、景區酒店、面向農民的農種農機銷售企業全部接收銀行卡,充分發揮銀行卡的結算作用,切實減少現金交易量,最大限度地方便農村群眾。
(二)大力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
1.結合農村實際量身推廣支付結算工具。有選擇地在農村網點推行適合農民及農業企業的支付結算工具,提供結算服務,如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農村教師工資,農村水、電、通訊、保險費代收代付業務,郵政交易寶,農行金穗支付通等,采取簡化辦卡流程、刷卡有獎、消費折扣等優惠政策,鼓勵非現場結算,逐步形成以銀行卡為主,以支票、匯票為輔,以電子化支付工具(如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為發展方向的結算體系。
2.適當降低農村支付結算服務收費標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支付結算服務的成本也逐漸降低,服務的收費標準也應相應降低,同時鑒于農民工銀行卡結算優惠辦法,可先行降低服務“三農”的結算收費標準,同時對農村支付結算設施的投入較大、結算服務開展較好的涉農金融機構,可考慮以稅收或將財政資金賬戶開設在該金融機構的方式予以鼓勵。
3.加快現代化支付工具的試點推廣。選擇經濟相對發達、農民素質較高的鄉鎮地區進行試點,推廣票據、準貸記卡及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現代化支付工具。及時解決推廣過程中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待時機成熟再推廣至全轄。
4.凈化用卡環境。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溝通,合力打擊銀行卡違法犯罪行為,凈化銀行卡使用環境。
(三)普及農村支付結算知識
調整思路,支付結算宣傳要經常“上山下鄉”。由于以往金融機構在宣傳金融知識時大多局限在城關地區,宣傳對象也以城關居民為主,因此,要普及支付結算知識首先就要求金融機構改變以往重城市、輕農村的舊觀念,經常“上山下鄉”,深入農村與廣大農民面對面宣傳現代化支付工具,重點是宣傳適合農民使用的銀行卡、電話銀行、通存通兌等業務,改變農民對支付結算知識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的現象,讓農民朋友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切身體會到現代化支付工具的方便與快捷。
(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一是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形式,吸引一批具備金融專業知識和計算機能力的大學生投身到服務當地農村金融建設工作中去;二是有計劃、分步驟對一線員工進行新知識、新業務及相關進入法規的培訓,增強其業務操作技能,提高防范支付結算風險能力,適應現代化金融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平江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