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中央實施4萬億投資計劃以來,地方政府為配合中央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地方融資平臺加大了鐵路、公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為2009年我國通過政府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從而實現經濟企穩,完成“保八”任務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與此同時,經過09年大規模舉債,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的債務狀況呈惡化之勢。目前,全國城投公司3800多家,地方負債超過5萬億。雖中央和地方公共部門債務余額約為GDP的40%或稍低些,明顯低于60%的歐盟控制線,但西部多省地方負債水平達到了200%,負債總額已遠超地方一年可用財力的總和,有的地方甚至達到地方可用財力幾年的總和。對于地方政府性債務由于償債能力不足可能引發的風險,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2010年地方融資平臺融資還能像2009年一樣輕而易舉嗎?地方融資平臺將如何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呢?
一、2010年地方融資平臺將面臨融資難的問題
目前地方融資平臺融資渠道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政府作為出資人直接注入資本金;二是銀行借款;三是公開發行債券;四是銀政信合作發行信托理財資金。第一種方式中,政府注資主要來源為經營性資金和各種收費性基金。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行政性收費制度的改革,政府收費性基金將越來越少。目前,多數地方政府對國有投資公司的支持主要靠給予一定政策資源,嚴峻的財政壓力將使政府難以給予真金白銀作為后續補充資金。而其他三種方式也不容樂觀,原因有三。
一是中央政府態度的轉變。在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提振下,經濟重回快速增長軌道,謹防通脹風險和資產價格泡沫風險成為今年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政府提出了要“嚴格控制新上項目”,并表示“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這表明,政府對投資項目“大干快上”的支持態度已經發生了明顯轉變。
二是貨幣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微調。自去年11月份CPI同比增長實現10個月以來的首次“轉正”,貨幣增速處于近十幾年以來的高位,通脹在去年年底出現了明顯拐點。通脹的壓力將迫使貨幣政策逐步發生轉變,雖還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會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12日央行宣布,自從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即可認為央行對去年超常規信貸投放的調整。預計央行將在今年逐步緊縮貨幣流動性,并很可能對于銀行不斷沖高貸款的行為給予適當指導。也就是說,2010年的信貸總體規模仍然會比較可觀,但由于貨幣政策的不斷緊縮和信貸投放結構的不斷調整,以及融資平臺高杠桿所蘊藏的巨大風險,商業銀行勢必將對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需求采取愈趨謹慎的態度。不斷趨緊的信貸大環境,將會對本已高負債的地方融資平臺構成很大的融資威脅。
三是職能部門的強力監管。首先是財政部叫停財政違規擔保。之前,對地方政府利用融資平臺籌措4萬億投資配套資金的做法,相關決策部門一向采取默許的態度,對因地方財政緊張而成立地方國有公司貸款或者“出租地方政府信用”發行城投債,或在相關“政信合作”產品中以地方財政部門的下屬公司作為擔保和回購的主體,以繞過《預算法》《擔保法》等政策限制的做法也只是睜只眼閉只眼。但自去年11月起,財政部為維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維護政府的聲譽和形象,要求立即停止財政違規擔保向社會公眾集資行為;財政擔保正在向社會公眾集資的要立即終止;擬由財政擔保向社會公眾集資的,要及時終止集資計劃;并嚴禁發生新的財政違規擔保向社會公眾集資行為;對于已經使用財政資金提供擔保并集資的,財政部嚴令地方政府要按照有關規定抓緊組織資金予以清退,依法保證干部群眾等社會公眾的集資款不受侵害。這意味著4萬億刺激計劃出臺以來風行各地的“政信合作”的業務模式被監管部門叫停。其二國家是發改委對城投債開始進行數量調控。為限制地方政府的發債沖動,早在去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就試圖通過評級來控制規模,要求城投類企業債評級必須達到主體評級AA-,債項評級AA或2B以上才可上報。但很多城投公司通過評級公司把評級調高,對此國家發改委不再繼續參照這個指標,及時發布了新的窗口指導意見,即2009年11月以后上報的城投債材料要按照省級市發2只,地級市發1只,縣級市原則上不發的要求。其三是國家銀監會規定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不得投資于發行銀行自身的信貸資產或票據資產。其四是國家審計署明確要加強審計調查。審計署在2009年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財政審計上,認為政府性債務與總收入的比重過高,且債務未納入財政預算管理。今年審計署將更加關注政府性債務風險,摸清政府債務的總體情況,加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審計調查,揭示存在的主要問題與運行風險以,促進規范債務管理,建立健全風險責任制度。
二、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職能定位。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主要有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和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這兩種形式。在定位上,它們既是政府出資設立并授權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政府投資機構,又是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其職能既包括服務區域經濟建設,更包涵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引領新興產業發展,集投資開發、股權管理、項目融資于一體。因此,地方融資平臺不應僅僅服務地方政府項目融資,更應積極發揮國有資產特有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成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服務平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企業化操作平臺和國有資本運作平臺。一旦明確了這種定位,融資問題就不會因為“嚴格控制新上項目”而顯得措手不及。
(二)緊趨宏觀調控政策。一是對于城投債,國家發改委雖持謹慎態度,但是不代表城投債的發行沒有空間,畢竟4萬億的配套還需要資金來拉動,且估計今年上半年供給要大于下半年。目前,我國屬于省級市的國家一級行區共34個,地級(含副省級城市)大概為333個,根據省級2只,地級1只,今年大概仍可發行400個城投債。二是在信貸支持方面,09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繼續落實“有保有控”的信貸政策,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大信貸政策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緩解農業和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產能過剩行業以及新開工項目的貸款。地方融資平臺作為產業發展商,若能緊跟政策節拍,在限制“兩高一資” 淘汰落后產能,支持低碳行業、綠色經濟、環保節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上有所作為,也將會優先獲得信貸支持或通過上市進行直接融資。
(三)加強財務管理。加強資金管理,降低資本運作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獲得穩定高額的投資回報和確保資金本金安全,不僅是地方融資平臺內部管理的需要, 也將是地方融資平臺主要資金來源。隨著2007年股權分置改革進入尾聲,2010年所有非流通股將解禁。是通過轉讓減持以滿足融資需求,還是堅定持股獲得控股權,這都需要地方融資平臺的慎重選擇。
(四)創新融資方式。信貸資產證券化是指銀行把欠流動性但有未來現金流的信貸資產經過重組形成資產池,并以此為基礎發行證券。即沒有更好的融資途徑的地方融資平臺把在未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實質為地方政府貸款)轉移給(受托機構)——SPV,SPV再以證券的方式銷售給投資者。如此,地方融資平臺可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現金;投資者購買后也可獲得投資回報;SPV獲得了能產生可見現金流的優質資產。信貸資產證券化將有望成為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的一個重要途徑。事實上,2005年建行、國開行政就已經開展了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試點,2007年信貸資產證券化開始推廣。去年央行就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也提出了“存量貸款證券化,增量貸款開正門發市政債”的思路。通過對存量貸款證券化,既可以增加龐大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透明性,也可以為債市擴容,即上萬億的存量貸款證券化相當于增加上萬億的債券容量。存量貸款證券化可以將地方政府的一些信用釋放出來,為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創造條件。而商業銀行也可以對融資平臺的貸款進行貸款證券化,使其進入債券市場解決巨大的存量問題。
(作者單位:株洲市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