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財務信息集中管理系統的功能和其中所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闡述和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和實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信息;信息集中管理
1.前言
近年來.走在中國施工企業信息化前列的集團型企業在財務信息化方面已經完成了電算化、數字化部署,正在向管控型財務管理和智能型財務管理階段推進。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有價值的財務數據的支撐。但是,這些財務數據分散在企業的多個財務及業務管理系統中,彼此分割,形成了多個信息孤島。如何應用好這些財務數據,為企業了解運營狀況、輔助決策發揮作用,成為了財務數據深層應用的關鍵。目前主流的解決方案,都是采用以西方傳統數據倉庫理論為基礎的產品來解決。但中國企業財務信息化和西方國家有很大不同,無論是財務信息化起源、出發點還是推行路徑都不同,因此,有必要探索一套符合中國企業特色的財務數據應用解決方案。
2.財務信息集中管理系統的功能
從目前來看,初期的財務信息集中管理系統應具備三大功能:
2.1信息采集。通過建設財務信息集中管理系統,由中央企業總部統一進行基礎設置,統一核算標準和規則,將各級企業的財務數據(包括所需要的經營數據)進行傳輸、匯總、合并,生成中央統一數據庫。信息采集要處理好信息集中管理模式和數據集中方式兩個關鍵問題。關于信息集中管理模式。根據企業規模、企業層次、企業戶數、行業特點及企業扁平化管理的要求, 中央企業可以采取二級管理、一級集中或三級管理、二級集中的管理模式,或者綜合運用二種模式。一般來講,對下屬多家規模較大、對外投資企業戶數多的成員單位的企業集團,宜采用三級管理、二級集中的模式;對下屬投資企業戶數較少、企業結構扁平、產品和服務較為單一的企業集團, 宜采用二級管理、一級集中的模式。但由于中央企業下屬企業的規模及戶數參差不齊,行業與地區跨度大,實際應用中往往是這兩種模式的綜合運用。關于數據集中方式。對采用二級管理、一級集中模式的企業,可以在中央數據庫配置B/S (瀏覽器/服務器)結構的系統軟件,各下屬企業直接在中央數據庫進行業務和賬務處理;對于采用三級管理、二級集中模式的企業,可以由各企業在本地按要求配置B/S或C/S (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系統軟件,在本地完成業務、財務處理及對下屬企業的數據的匯總、合并以后,再以定時增量備份的方式傳輸到中央數據庫。另外,對于已實施業務與財務一體化的SAP、ORACLE等ERP軟件的企業,可以與合作伙伴進行軟件接口將ERP軟件中所需數據及時傳輸到中央數據庫。
2.2 多維分析。財務信息集中管理的主要目標不僅僅在于財務數據的集中和監控,而在于提供決策支持,使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數據的分析上,引導決策者從不同層次、角度對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得出產生結果的內在原因,揭示數據之間隱含的關系,使決策依據數據化,保證決策結果的科學性。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利用基礎數據、基礎報表體系及相關工具,通過商業智能的典型表現手段,對主要財務指標,如總資產、總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等,從不同期間、不同企業、不同指標、不同層次、不同區域、不同角度等進行多維分析,并對分析的最終結果進行形象化展示,并形成專家分析報告。
2.3 建立企業基本評價系統。建立績效考核體系。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參考財政部頒布的分行業財務指標標準值、上市公司財務數據財務指標標準值及結合企業多年實踐經驗形成的自定義行業標準值,對企業及各下屬單位投資回報率、盈利能力、資產管理效率、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經濟增加值等進行綜合評價,并進行打分,并自動生成圖、文、表并茂的分析報告。建立預警風險體系。根據企業特點和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體系,對投資企業負債、或有負債、負債率、償債能力、現金流、應收賬款及其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資金周轉率、產品存貨及其占銷售成本的比重、應付賬款及其占購貨額的比重、盈利能力等進行全面跟蹤和分析。通過網絡及時跟蹤企業經營風險,及時發現指標異動,找出企業財務或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利于盡早提出解裝, 需要合作伙伴根據企業的需要對產品進行再研發,決問題的措施,化解企業運營風險。
3.財務信息集中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
3.1在企事業單位的運營中,管理者往往將財務的三大報表。即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所反映的信息作為唯一的信息渠道。那么就會造成財務信息的失真在會計報表反映的僅僅是能夠以貨幣計量的經濟信息,大量不能以貨幣來計量的經濟內容,諸如企業的知名度、設備的先進程度、產品質量、員工素質等都難以反映。而這些信息卻往往是從事經營管理活動所必不可少的。
3.2 會計核算的滯后性也是造成財務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會計報表所提供的財務信息都是對已經發生過的經濟活動和內容的表述,即事后反映。而報表分析的目的卻是要關注未來情況的發展變化和將要采取的應對措施。從常識不難理解,新的經濟活動畢竟不是過去經濟活動的簡單重復和克隆,因此已有的會計信息也就不可能準確的反映將要發生的經濟活動的情況,從而影響人們對企業客觀情況的了解和判斷。
3.3 監督乏力也是導致財會信息失真的重要環節。由于很多單位財務管理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失去了對財會人員、單位的財務收支等經濟活動的有效監督,對其財會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都無法控制,使違法違規行為有可乘之機。從審計監督角度來可看,內部審計監督往往出于人情等因素“水分”很大;外部監督審計力量也明顯不足。這些都會導致財會信息的失真。
3.4財會信息管理中的某些人為因素也會造成財務信息的失真。從主觀上講,受政治和經濟管理體制及經濟利益的驅動或者是會計人員自身業務水平的影響,使會計信息失去了客觀基礎,人為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企業負責人法制觀念淡薄,受利益驅動而造假;財務基礎工作薄弱,會計從業人員法紀觀念單薄:財務工作缺乏相應的制約和監督機制,造成弄虛作假現象嚴重。
4.加強財務信息集中管理所需采取的的主要措施
4.1提高財會信息的科學化管理水平建立資金管理責任制,抓好內部財務制度建設。重點抓好企業的會計核算、資金管理、預算管理、績效考核、內部控制和企業財會信息化工作。實現會計核算信息化,能夠更加及時、完整、準確的了解單位內部及其下屬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抓好資金管理和預算管理工作,才能確保對單位內部及其下屬單位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資產資本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和重大事項進行實時監督成為可能。企業財務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實現了靜態管理向動態轉變,封閉式管理向信息化、規范化、一體化和透明化轉變,從而加速推進了企業財務集中管理的進程。
4.2 建立財務信息集中管理系統不同于購買單純的財務軟件,需要選擇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選擇需要考慮如下因素:合作伙伴的經濟實力、發展前景及知名度。合作伙伴產品的厚度和數據庫的兼容性和開放性。另外,由于財務集中管理系統在不同的實施階段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但是不同的系統之間需要實現數據共享,這就需要數據庫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系統開放靈活,以滿足數據集中及分析的需要。合作伙伴的研發、實施能力和服務質量。
4.3 注重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財務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決定財務工作質量優劣的關鍵因素因此,建設一支政治素質、知識素質、技能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都很過硬的財務精英隊伍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國家都至關重要。要特別注重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牢思想根基,并結合人員思想實際和財務工作特點進行“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等方面教育;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對現存財務管理人員合理分工、合理安排,做到人盡其責、量才錄用,對不適合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分流。
4.4 增強審計力度。強化財務監管。設立專門機構定期或不定期的展開內部審計,并力爭將財務監督日常化,監督和考核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并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建立財會崗位輪轉機制,加強會計業務質量管理.加強內部審計監督。通過經常性的會計業務綜合質量考核管理,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防范和杜絕違紀違規現象的發生。
5.結束語
施工企業面臨目益嚴峻的生存環境,資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較大困難,因此,施工企業要適應市場競爭,就必須不斷提升資金管理的能力,保證企業資金流的良性循環。財務信息集中管理系統為這些問題帶來了解決辦法但同時也存在著這一些問題。只有通過對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和相關問題進行改進和加強管理才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顧笑白.集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實施[J] 中國建設信息2009/20
[2] 何立軍.以財務信息集中化管理加強集團管控力[J] 上海國資 2007/07
[3] 劉雅.信息化的財務集中管理模式[J] 現代商業 2007/24
[4] 李少武.財務集中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應用研究[J] 現代計算機(專業版) 2007/08
[5]陳楚宣.施工企業資金管理模式研究[J] 中國總會計師,2005.4
(作者單位: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