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服用藥物后出現的一些不適癥狀,也許并不是藥物的不良反應,而是藥物“順手牽羊”帶走了營養導致的。
◆抗生素抗生素在殺死致病菌的過程中,也會殺死體內一些對健康有益的細菌,讓你食欲降低、乏力、白細胞數量下降。服用青霉素類抗生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時,還易造成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K流失,引起情緒低落、脾氣暴躁及心悸、便秘等。
【對策】 在服用抗生素期間每天喝一杯酸奶,因為酸奶中含有的雙歧桿菌是人們胃腸道中原有的非致病菌,不僅可以減輕抗生素的副作用,還能促進食物消化。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黃豆、瘦肉、綠葉蔬菜等。
◆利尿藥 這類藥是高血壓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用藥,長期服用會引起低鉀血癥,出現四肢肌肉無力、腹脹等癥狀。
【對策】 若長時間服用利尿藥,一定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多吃一些含鉀離子豐富的食物,如香蕉、蓮子、蘑菇、海帶、紫菜等。
◆抗結核藥抗結核藥中最常用的是異煙肼。異煙肼進入人體后,被代謝系統改變成異煙腙,通過尿液排出。異煙肼在變成腙類化合物時必須與維生素B6結合,因此服用異煙肼的病人常常會缺乏維生素B6,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神經癥狀。
【對策】 如果病人多吃一些維生素B6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肝臟等,就會減輕這些癥狀。但如果病人同時患有高膽固醇血癥,則不能通過吃這些食物來補充維生素B6,可以口服維生素B6片予以補充。
◆激素類藥物常用的有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等藥物,經常服用可引起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這也與營養不良有關。潑尼松與蛋白質合成減少有關,地塞米松與鈣吸收減少有關。因為激素類藥物能抑制腸道吸收鈣,引起血鈣不足,這時甲狀旁腺開始工作,結果骨質形成速度減慢,而破骨細胞的活動加強,骨質被溶解,于是鈣就從骨質內釋放出來。
【對策】 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的人,一定要多吃鈣質豐富的食物,如蝦皮、豆制品等。同時也不要忘了加服點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在腸道內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