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考試前緊張焦慮,過分擔心成績;考試后哭鬧自責,甚至不想上學;學習時腦筋僵化、遲鈍,只要家長一提到學習,就情緒波動,煩躁易怒......這些都是孩子承受壓力的表現。不要以為壓力只會帶來心理上的不適,壓力同樣會反作用于大腦,甚至令腦細胞萎縮。
深圳市某小區一名初三的男生跳樓了。據鄰里反映,這個孩子跳樓的原因可能是學習壓力太大,他平時就不止一次說過學習太煩,不想活了。事發前一天的晚上,有人還看見他焚毀了自己的一些課本。
1/3中學生有“被壓迫感”
有調查表明:1/3的中學生存在學習的壓力感。這些學生感到負擔太重,而家長過分的管教監督則更易使青春期的孩子產生壓力反彈,形成更大的殺傷力,并因此泛化多種身心疾病。由此可見,不良心理因素對健康危害不亞于病菌,良好的心理因素對健康的作用則勝過保健品。而這其中,壓力對腦動力的影響就更為顯著。
“大腦越用越潤滑”,大多數人都熟知“壓力產生動力”的道理。的確,適度的壓力可以刺激記憶力和頭腦敏銳度,但長期壓力則對腦動力水平有明顯的抑制。過強過大的壓力導致過多的皮質醇進入血液循環中,高含量的皮質醇會導致記憶力變差,甚至還會使大腦中的記憶分類中心面積縮減,這對大腦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超載壓力“偷走”活力
“我的孩子為什么學習稍微長一點時間,就會反應遲鈍?”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出現過的疑問:現在的孩子怎么累一點都不行啊?!其實,過重的壓力對孩子來說,絕不僅僅意味著只是“累一點”而已。
神經元細胞之間彼此由突觸連接,學習新的信息就會刺激突觸,而一旦信息“超載”,壓力則會抑制突觸,由壓力產生的高含量應激激素——皮質醇就會導致突觸萎縮。實驗發現,僅僅兩個星期的壓力就會給突觸帶來很明顯的消極影響。
不光是孩子,任何人的大腦都是有承載極限的。壓力使人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能力也降低,大腦因此變得愚鈍。
想減壓,少喝咖啡少吃糖
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消耗腦力、超限透支就會導致近視、神經衰弱、少年白發、睡眠不足、失眠等癥狀。但如果大腦攝入營養較充足,那么大腦就可以在任何年齡建造新的腦細胞。許多健康老人的大腦甚至到65歲之后才開始萎縮。這也進一步驗證了營養對大腦的影響。那么,食物也能減輕壓力嗎?
研究證明,減輕體內壓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少吃糖和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你越是依賴刺激性物質,你的血糖就會越不穩定,而你就更容易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戰而感到緊張、憂慮。但如果能每天注意飲食的質與量,不暴飲暴食,自然能夠維持頭腦的正常消耗。
推薦“紓壓清腦”三餐
【早餐】奶類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族等,是傳統的健腦食品,可維護大腦的正常機能。另外再加些肉類食物,啟動一天的代謝。
【午餐】 午餐應增加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及鐵等營養素的供給量。牛肉、豆腐都是蛋白質豐富的食品,海蝦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可為大腦提供能源,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胡蘿卜能加速大腦的新陳代謝,具有提高記憶力的作用;紫菜含碘豐富,能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精神狀態;菌菇類能清除體內垃圾,保證大腦供氧充足。
【晚餐】 晚餐應以安心寧神為主,調整大腦狀態,幫助人體盡快放松、休息,順利進入夢鄉。長期處于緊張用腦的狀態下,可使人氣血兩虛,所以吃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小米、蓮子等,可以補血養心、補中養神、治療夜寐多夢,幫助大腦獲得充分休息。
TIPS:學習再忙每天都記得留下半小時到一小時時間,整理思緒,靜坐、冥想都是紓解壓力的好方法,也能增強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