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學校,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搞小動作,紀律散漫。回到家,邊寫作業,邊摻和家長的談話,甚至電視劇的劇情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那么請當心了,注意力渙散就相當于心靈的門戶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和信息都無法進入。
張潔又被老師請到學校了,這已經是開學之后的第三次了,原因一定還是兒子上課又搗亂了。這個兒子真讓張潔頭疼,小時候覺得兒子聰明活潑,挺可愛的,可這一上學毛病就都出來了:上課不注意聽講,還經常說怪話。老師說,現在還是小學,成績反應的不明顯,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上了中學差距就拉開了。那時候可怎么辦呢?
不可小瞧的注意力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門開得越大,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信息都無法進入。
正常情況下,注意力使心理活動朝向某一事物,有選擇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動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會提高學習的效率。多數學生主要是由于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過大,而造成高度的緊張和焦慮,從而導致了注意力無法集中。另外,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和營養,也可能導致注意力渙散。
效率需要“內外”兼修
當發現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時候,不要操之過急,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專注訓練。
首先是視野范圍內的清理。請他將書桌上與此時學習內容無關的其他書籍、物品全部清走。這種空間上的處理,是訓練注意力集中的最初階段。視野清凈可以讓孩子心無旁騖地迅速進入主題。
然后像收拾書桌那樣給大腦也來一個“大掃除”。大腦就像一個大屏幕,儲存著很多與學習無關的情緒、思緒和信息,把它們全部清除掉,只留下要學習的科目。當所有雜念都去除的時候,一瞬間就進入了專一的主題,大腦就充分調動起來。
“專注”的孩子靠教養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共有的特點。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時間至多也只有15分鐘,而小學生上課要坐40分鐘,所以聰明的老師和家長都會用一些有趣的游戲和“題外話”來讓孩子放松一下。
判斷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障礙,關鍵在于孩子是不是對任何事物注意力都一樣短。如果對喜歡的事物注意力維持長,不喜歡的事物就短,就應該沒有問題。
真正注意力障礙癥的孩子是極少數,家長不要太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現象隨年齡的增長也會逐漸好轉。值得強調的是,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注意力形成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研究證實,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拉散漫的孩子,多數由老人帶大或父母給予的關愛不夠。溺愛和忽視都可以使孩子形成習慣惰性,缺乏自律,表現在學習上就是注意力散漫。
“食補”可以提高注意力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營養一定要跟上。鈣是穩定神經的微量元素,一定要補充。但是鈣攝入過多會限制骨骼和大腦的發育,所以最好通過飲食補鈣,比如說純牛奶,豆類食品和魚等。蛋白質的補充也可以促進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使兒童更容易集中精力。
在為注意力挑選“好吃的”時候,還應注意控制抑制注意力的食物。平時盡量讓孩子少喝碳酸飲料、冰紅茶、咖啡等,這些飲料中有促使神經興奮的物質,對成長中的孩子尤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