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搶救工業遺產,已刻不容緩。通過對唐山現存部分工業遺產的調查,并以此為重要依據,闡述了唐山工業遺產的特點、價值、保護的重要性與急迫性、保護與利用的手段與方法等,并提出了對唐山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建議和原則。
[關鍵詞]工業遺產 城市記憶 遺產保護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由于近代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也被迫卷入了世界經濟的浪潮中,開拓著自己的工業進程。
唐山因礦藏豐富、地理位置優越而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見證了中國近代工業成長歷程。但是歷史發展到今天,那些曾經為民族自強和城市發展立下頭功的工業遺跡已經不能適應今天城市發展的腳步,唐山如果失去城市發展的“記錄”,將失去城市記憶。因此,如何保護、利用這些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工業遺產,就成為目前在城市建設中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議題。
一、唐山近代工業及工業遺產的產生
1. 唐山近代工業與唐山市
光緒二年(1876),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請清廷遴選上海輪船招商局總辦、候補道唐廷樞,勘察開平一帶煤鐵儲量及開采情況,并于次年招股集資,創設官督商辦的開平礦務局。光緒七年(1881年),橋頭屯一、二號井建成出煤。年底,礦屬唐胥鐵路建成通車,胥各莊修車廠制造的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投入運行。不久煤河通航。開平原煤經鐵路、煤河運至蘆臺,一部運達塘沽供北洋海軍艦船,一部運抵天津,初步形成了生產、流通、銷售一條龍的經營體系。從此開平煤礦聲譽日隆,在全國居顯赫地位,并促使橋頭屯村(今市區喬屯一帶)由一個荒僻小村逐步發展成為新興的工業城鎮。
煤炭工業發展和唐胥鐵路東西延伸,使境內有了廉價的“工業食糧”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加之唐山的資源優勢,近代工商業便逐步發展起來。唐山修車廠迅速擴大,細綿土廠、華記唐山電力廠、德盛窯業廠、馬家溝耐火磚廠、華新紡織廠等大企業相繼建立,機械、冶金、鑄造、造紙、食品等工業競相問世。工礦企業大量招收工人,山東、廣東以及河北等地農民紛紛來唐謀生,使唐山鎮人口驟增。
唐山這座城市并沒有完整的城廓和城門,而是一直以開平礦務局、啟新水泥廠、鐵路工廠等一些近代企業為中心點逐步向外擴展。由于人口的增加,促使唐山周圍的貿易逐漸向唐山轉移。雖然,清末時唐山周邊已有“拉不敗的建昌營,填不滿的開平城”等重鎮的存在。但是,由于開平煤礦等大型近代企業在此崛起,唐山很快便成為城鄉貨物云集,商旅驟增之地。由于開平煤礦把西方技術與當地資源優勢相結合,引進和聘用了許多外國工程技術人員,洋貨也開始流入唐山。商品的流通,打破了唐山喬屯一帶古老的封建經濟的封閉模式,促使城市商業形成,很快取代了開平等歷史重鎮,成為當地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唐山市由此建立。
2. 唐山工業遺產的產生
從清政府的“洋務運動”開始,唐山就成為了“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又經過多年發展,唐山已經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門類較全的工業重鎮。
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任何事物也都有其興衰的歷史規律。曾經支撐經濟高速發展的傳統工業則逐漸衰落,城市中的制造業比重日趨下降。進入20世紀90年代,新興產業逐漸取代傳統的產業門類,金融、貿易、科技、信息與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日趨成為城市的主要職能。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被迅速成長的信息、國際交流和全球經濟的新紀元。唐山作為我國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同樣不會例外。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唐山的工業企業經過戰略轉移和嫁接、改造、調整、產品結構不斷得到更新,技術含量不斷得到提升,地理布局不斷得到優化,順利完成了老工業基地走向新生的過程。
唐山另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經歷了地震,震后工業老建筑存留不多,部分存留的都成了地震遺址或危房,使僅存的工業遺產建筑就變得彌足珍貴。
唐山市城市建設正在大規模的展開,大量建設為工業遺產老建筑的再生與改造提供了機遇與條件。因此,在工業遺產的保護、改造和利用問題上,要走出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尊重唐山歷史的路子。
二、唐山工業遺產的調查與保護
1.唐山工業遺產調查
(1)開灤煤礦 開平煤礦的建立文章開始時已經講過,但它的發展經歷了太多的磨難。開灤煤礦于2006年 開始,在市中心的唐山礦礦區,以1878年開鑿的唐山礦“一號井”、建于1899年的“百年達道”、礦區原有老建筑等三大礦業遺跡進行原址搶救性保護和開發,努力將其打造成“中國北方近代工業博覽園”。開灤煤礦已在建設“國家礦山公園”項目上取得了成功的經驗。
(2)啟新水泥廠 啟新水泥廠原名細棉土廠。1886年(光緒十二年),由開平礦務局總辦唐廷樞出面集資興辦(即中國第一家使用機器生產的水泥廠)。1891年投產,后接辦者貪污瀆職,水泥質量下降,1893年被迫停工關閉。1906年天津道、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周學熙招股成立了唐山洋灰公司。1907年組成啟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1911年“馬牌”水泥銷量即占全國總銷量的92.02%。從而成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和“支柱”。
目前,啟新水泥廠面臨整體拆遷。現存5條水泥窯生產設備、發電廠汽輪機及歐式高大廠房建筑仍然可以給久居于城市中心區的人一種極其強烈的工業化的震撼。但是廠內已經沒有大生產時的樣子,所有設備都停止了運轉,只有值班人員在廠區內巡視。
(3)唐胥鐵路 開平煤礦的創辦,是修建中國準軌鐵路的一個契機。唐胥鐵路起自唐山礦一號井外煤場,止于胥各莊(今豐南區境內),全長9.76公里,是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也是我國鐵路總里程的源頭。1881年(清光緒七年)動工興建。同年6月9日開始鋪軌,年底投入使用,共耗銀11萬兩。 1887年,唐胥鐵路向南展修到了蘆臺經塘沽到達天津,1888年秋,津唐鐵路130公里全線貫通。此后,津唐鐵路繼續延伸,向西次第展筑至豐臺、盧溝橋、北京;向東次第展筑至山海關、新民、奉天(今沈陽),總長達841公里,成為連接關內外的交通大動脈。
今天的唐胥鐵路因“壓煤改線”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部分路基下陷的厲害,它已由正線改為支線?,F在這條線已不叫京山線,叫七灤線,就是從豐南區的七道橋至灤縣。
(4)唐山機車車輛廠 1881年(清光緒七年)唐山通往胥各莊的唐胥鐵路建成通車。為適應修理機車的需要,早在1880年,開平礦務局在豐潤縣(今豐南縣)胥各莊建立修車廠,制造了我國第一臺蒸汽機車。1884年(清光緒十年),修車廠由胥各莊遷至唐山西馬路,改稱唐山修車廠,這是我國鐵路史上第一個機車車輛廠。1899年動工興建新廠。1903年修車廠由老廠陸續遷至新廠。1907年,唐山修車廠更名京奉鐵路唐山制造廠。1929年5月,工廠更名北寧鐵路唐山制造廠。1948年12月唐山解放,稱唐山鐵路工廠。1976年的大地震,百年老廠全部被夷為平地,震后在新區辟新址建廠。老廠現有地震遺址,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還有地震未毀的老水塔等遺跡。
(5)唐山南站 唐山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起點的火車站。1882年初,唐山火車站建成營業,站址選在市內天橋東側老站道口處。后來由于開采煤炭,造成路基塌陷影響行車安全,唐山站于1907年西遷1公里到現在的地址。
地震后在原址重建的唐山站于1983年11月15日建成交付使用。唐山新華西道西端的新客運站唐山站,于1994年11月11日建成并辦理客運業務。原址的唐山站改稱“唐山南站”。
站臺上天橋保存完好,為露天式,完整保留了上世紀初建時的風貌。天橋主體為鋼結構,橋身為鋼桁架,橋身階梯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面階梯則為木結構。
(6)灤河鐵路大橋 灤河大橋位于灤縣灤州鎮老站村,是我國當時建設跨度最大的跨河鐵路橋,也是我國第一座采用氣壓沉箱來修建橋墩基礎的鋼結構橋,設計建造者是我國杰出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灤河大橋“為單線鐵路橋,全長670.6米(2200英尺),共17孔,1892年5月開工,1894年2月竣工。設計載重等級約合古柏氏E—28級。全都工程造價合白銀575000兩。
為對大橋加強保護,該橋退役時,東西兩端各拆除一孔鋼梁,整個大橋保存現狀完好,各式鋼梁保存完整,兩側石雕未受破壞。該橋現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7)唐山陶瓷廠、建筑陶瓷廠等陶瓷企業 唐山陶瓷歷史悠久,素有“北方瓷都”之譽。唐山陶瓷廠原為啟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的附屬廠。民國3年(1914年)建立, 1924年德國人漢斯.昆德獨立經營,并正式定名為啟新瓷廠。1927年后開始有少量鋪地磚和內墻磚出口,1935年起所產衛生潔具銷往香港等地,1936年2月職工增到450人,時為華北最大的陶瓷廠家。
唐山市建筑陶瓷廠始名德盛窯業廠唐山工廠,由民族資本家秦幼林于民國19年(1930年)投資創辦。初有工人百余名,生產耐火磚、大缸和少量日用瓷。1943年改為德盛窯業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工廠,解放后生產衛生陶瓷、釉面磚、衛生潔具配件等。
還有一些其他陶瓷企業。這些企業大部分建筑為70年代震后建筑,部分地震未毀建筑已列入地震遺址,如唐山陶瓷廠辦公樓地震遺跡,列入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8)華新紡織廠等紡織企業 民國8年(1919年),華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工廠招股籌建,民國11年正式投產,當年8—32支三松牌機械棉紗面市,大量銷往冀東和東北各地。之后,織布場、漂染廠相繼建成,所產白三燕和彩三燕棉布成為市場熱門貨。幾乎和華新同時開業的大順染廠,日產色布72000碼 (197280市尺),產品三俠青暢銷遼西走廊,陰丹士林供不應求,售價一度超過天津。華新和大順染廠的經營效果,有力地推動了唐山市家庭織染布副業向專業過渡的步伐,傳統的手搬機逐步為腳踏鐵輪織布機所取代,產品品種由窄幅向寬幅、格布、色織布和印染麻花布等多品種規格發展。
當前紡織行業不景氣,大企業處于破產關閉狀態。市內棉紡廠雖是震后原址復建,新區華新紡織廠雖是異地新建,但其老廠房都具備上世紀特殊形態的特點,尤以側立面為鋸齒形的“鋸齒樓”最為著名。
2. 唐山工業遺產的特點及狀況
(1)珍貴的歷史價值。工業遺產是這段歷史的幸存者,是歷史的遺存物,成為歷史時期和歷史事件的載體,因此這些實體的遺存就顯得格外珍貴。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工業遺產確切的解釋和引證許多歷史事件,傳遞歷史信息。
(2)可觀的經濟價值。一般建筑的壽命總是比其功能壽命更長,例如啟新水泥廠大型水泥窯和高大的廠房如果對其進行拆除,所需費用顯然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而如果對這些工業遺址進行改造、再利用,可能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收益。
(3)完美的藝術價值。北京798藝術家工廠是成功的范例。原來工廠設計師的設計在當今藝術家的眼中轉化為了創意與靈感。而通過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則可將其蘊涵的藝術價值進行完美的升華。
(4)時代精神的傳承。近代工業落戶中國以來,唐山首當其沖的囊括了幾個第一。長期的工業發展為唐山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唐山人民在享受工業化進程所帶來的財富和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對唐山這一傳統工業城市產生深深的歸屬感并以此為傲。
(5)地理分布相對集中。唐山這些老工廠地理分布跨度不大,基本上都在市內路南、路北兩區,稍遠些的也在古冶區、豐潤區等地。
(6)經營狀況不同,保護水平不同。開灤煤礦建設“國家礦山公園”投入了巨額資金,已取得了經驗。啟新水泥廠面臨整體拆遷,廠房年久失修,漏雨沐風, 5條水泥窯老設備多年閑置,均出現銹蝕現象。
3. 唐山工業遺產保護的緊迫性
國家文物局長單霽翔在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論壇上表示,當前各地工業遺產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重視不夠,工業遺產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比例較低;家底不清,對工業遺產的數量、分布和經驗嚴重匱乏;認識不足,認為近代工業污染嚴重、技術落后,應退出歷史舞臺;措施不利,工業遺產首當其沖地成為城市建設的犧牲品。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論壇通過的《無錫建議》提出“盡快開展工業遺產的普查和評估工作;將重要的工業遺產及時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或登記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編制工業遺產保護專項規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區別對待、合理利用工業廢棄設施的歷史價值”等措施。黃崖洞兵工廠舊址等九處近現代工業遺產入選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唐山已駛入城市建設發展的快車道,而原來位于城市中心區的一些企業也面臨拆遷,如何即滿足城市的發展需要,又為這些舊工業遺產找到一條新生之路,樹立保護遺產的觀念,是擺在城市發展決策者和全體市民面前的一道現實性課題。
三、國內外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情況
1.工業遺產改造、利用的實例
國內外工業遺產改造、利用的成功范例,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如:美國西雅圖煤氣廠公園、福建省馬尾造船廠、北京798藝術家工廠等。唐山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建設,也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但離我們最近、最為稱道的是北京798藝術家工廠。
798過去是大型國有軍工企業。在北京酒仙橋有一片建國初期由前蘇聯援建、原民主德國工程師設計的工業廠房,在規模、技術和建筑藝術上,其價值都不言而喻。況且,這里又凝結了很多人的勞動與智慧。工廠內橫七豎八的管道,高聳的煙囪,“文革”時期的標語,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工人,以及不斷傳來的機器轟鳴聲,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活生生的工廠;而藝術展覽的宣傳海報,畫廊、工作室的指示標牌,引人注目的雕塑作品,時髦的青年和穿梭往來的外國游客,一切又構成了極強的藝術和時尚氛圍。使人不自覺的回想起少時記憶中的工廠環境與奇思幻想的藝術構思的組合,讓人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對于像798一樣具有工業特色的唐山老工業建筑,我們要借鑒它的成功方面,保留現狀、多做保護。
2、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方法
綜合國內外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1)公共休憩空間模式:在工業舊址上建造一些公眾可以參與的游樂設施,作為人們休閑和娛樂的場所,如修建成景觀公園或主題性公園等。(2)主題性博物館式:主要是以博物館的形式,展示一些工藝生產過程,從中活化工業區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同時也激發參與和認同感。(3)組合開發模式:將工業旅游資源與周邊其他非工業旅游資源有效結合,形成特色旅游線路。
四、對唐山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建議
1、唐山工業遺產的搶救性保護
工業遺產同其他文化遺產一樣,具有不可再生性,只有認定和保護工作先行,才能防止對其隨意廢棄和盲目拆毀。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工業遺產一經認定,應當及時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對于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工業遺產,應最大限度地維護其功能和景觀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優先考慮原狀保護。當前應盡快甄別和搶救瀕危工業遺產,以便采取措施降低其繼續破壞的風險。對已面臨危險的工業遺產,應迅速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制定相應的保護修繕以及合理利用的方案。此外,工業遺產保護材料和技術應用也十分重要,我們要在實踐和技術兩方面去考慮問題。
2. 唐山工業遺產改造、利用原則
(1)景觀與科教相結合的原則 工業遺產的景觀功能與科教功能是改造后所具備的前提。改造后的產物應具有城市景觀欣賞的價值。老工業舊建筑是用來機械化大生產的,但如果將其改造為公園或其他場所,就必須站在現代人欣賞角度考慮,提取老工業建筑中的元素進行合理裝飾和改造,才能實現其改造后的景觀功能。
而科教功能的實現則是對工業遺產開發利用設計者的更高層面的要求。要實現美學與科教價值并舉卻并非易事,即要做到使人們流連忘返,又要在陶冶身心的同時在科學、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有所收益,這就要設計者去根據每一個案例進行特殊的分析,設計富有創意的設計形象,寓教于樂。
(2)因地制宜的原則。 針對唐山工業遺產的特點,我們對其進行改造、利用時就應該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則。如工廠占地面積大,對其進行主題公園式的改造,這樣就可以把面積大、工業景觀多而新奇的特色表現出來,并且對周圍整體地塊的提升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而處于市區內的老工業廠房則可以改造為博物館、藝術家工廠甚至賣場等。這樣可以更好的將老廠房室內寬闊、層高、光照條件理想等優勢發揮出來。
3. 唐山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建議
(1)加大對工業遺產保護的宣傳力度。 加大對唐山工業遺產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保護現有工業遺產資源,將工業遺產的更新、利用作為工業旅游這種新的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利用它的開發帶動唐山老工業區的生態復興。
(2)變拆遷和廢棄為合理開發。 由于諸方面原因,唐山一些老企業面臨著拆遷和改造。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問題。因此,我們要變拆遷和廢棄為合理開發,不能走為開發而毀損工業遺產的老路,要“自上而下”的作好工業遺產保護工作。
(3)加大公眾參與工業遺產保護的力度。 從規劃、立項到施工、經營等各個階段建立多渠道的公眾參與途徑,對市民提出的疑問和建議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明確認真的答復和反饋,使市民的意見真正落實到實際的保護、開發、利用工作中。
參考文獻:
[1]唐山市志/唐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唐山城市建設志/唐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3]中國近代工業史/祝慈壽,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4]老上海工業舊址遺跡/薛順生、婁承浩,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5]南京近代工業建筑遺產的現狀與保護策略探討/蔡晴、王昕、劉先覺,現代城市研究,2004(7):16~19
[6]舊工業建筑再利用若干問題研究/莊簡狄,北京:清華大學建筑學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