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了安徽經濟景氣指數,深入探討了安徽經濟增長周期性波動的特點和形成原因。研究結果表明,安徽經濟擴張期明顯短于收縮期,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和國民消費的變化是影響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 景氣指數 周期波動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推進,安徽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好勢頭引起了越來越多專家和投資者的關注。1997年安徽的GDP是2669.95億元,到2007年已達到7364.18億元,平均的增長速度為10.83%。然而,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安徽經濟發展水平還是處于相對落后狀態,人均GDP排名更是從2000年的22名跌落至2007年的28名。鑒于此,必須正確把握安徽經濟發展總體趨勢,深刻分析安徽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規律性,冀為科學制定安徽經濟發展戰略提供有價值參考資料。
二、指標說明及數據處理
為了準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景氣指數來研究安徽經濟周期性波動,必須從生產、消費、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中選擇一批對景氣變動敏感、有代表性的經濟指標。同時由于經濟周期波動涉及一系列經濟活動的傳遞和擴散,因此在選擇指標的過程中,還要綜合考慮各個領域中的景氣變動和互相影響。目前景氣指標的選擇方法有多種,如時差相關分析、K-L信息量和聚類分析等,本文根據以上方法得出了反映安徽經濟周期波動的一致指標和先行指標用于進行主成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安徽經濟發展景氣指數。其中一致指標包括:(1)工業增加值;(2)工業產品銷售收入;(3)社會零售品總額;(4)進出口總額;(5)儲蓄存款。先行指標組的構成指標有:(1)原煤產量;(2)成品鋼材;(3)發電量;(4)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工業產品銷售率。
本文樣本期限為1997年1月-2007年12月,其中工業增加值、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等指標值均來自安徽信息網的月度數據統計和《安徽統計年鑒》。在分析時,為了消除季節性因素和不規則因素的影響,對指標均做了X-11季節調整。部分缺失的數據通過SPSS的Miss Value Analysis進行了估計和填充以保證分析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三、計量模型與結果分析
1. 主成分分析模型
設p維隨機向量,且, 為p維的均值向量,為維的協方差矩陣。對作正交變換,令,其中為正交矩陣,即:
并且滿足。稱為隨機變量的第一主成分,稱為隨機變量的第二主成分,……稱為隨機變量第p主成分。
第k主成分的貢獻率=,為對應的特征向量的特征根。
第1至第k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通常取累計貢獻率大于等于70%來確定取前k個成分為該研究問題的主成分。
2. 結果分析
利用SPSS15.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得表1、表2。表1、表2分別表示安徽經濟波動一致指標組和先行指標組第一主成分的貢獻率以及相關指標的得分情況。由表l和表2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的貢獻率分別為96.074%、79.573%,已能很好地反映各個指標組的總體變動情況,所以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反映安徽經濟周期景氣變動的一致綜合指數和先行綜合指數。觀察表1、表2中特征向量的各分量中還可以發現,一致指標組五個指標的貢獻值分別為0.203、0.203、0.207、0.205、0.202,先行指標組中五個指標的貢獻值分別為0.239、0.245、0.246、0.23、0.143,指標之間的貢獻值大致相等,這說明這兩個指標組的第一主成分都均衡地代表了各指標的變動情況。在先行指標組中原煤、鋼.發電量和固定資產投資投資的系數較大,這說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的是原材料和投資的綜合超前變動情況。
根據一致指標組和先行指標組的主成分計算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反映安徽經濟周期波動的一致綜合指數和先行綜合指數,如圖1所示。由此可知:(1)此次安徽景氣循環的收縮期分為2個階段,分別是1997年1月-2004年4月和2005年10月-2007年12月,而擴張期為2004年5月-2005年9月。2004年4月之前,安徽經濟一直處于比較平穩的收縮期,從2005年9、10月進入高峰后,開始進入下降趨勢。經過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較為急速的下降后,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進人較為平緩的收縮期。因此相對于收縮期而言,安徽經濟的擴張期較短,經濟增長潛力不足;(2)與一致綜合指數圖形相比較很容易發現,自1997年以來,先行綜合指數一直具有很穩定的先行變動特性,其平均超前期在13-14月左右,先行綜合指數在2005年底開始出現上升趨勢。由此推斷,一致綜合景氣指數的可能出現平穩的上升趨勢。
根據安徽經濟波動的特點,以及主成分中各個指標貢獻值的比較結果可知:(1)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是造成安徽省經濟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資決定了國民經濟中物質資本存量增長的速率,并在此基礎上影響著經濟的長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通過乘數-加速數機制對經濟產生作用,當投資進一步擴大時,投資通過乘數效應對收入產生倍數增加作用,而收入的增加又加速推進了投資的增長,這樣,經濟進入循環擴張階段;相反,投資減少時,減少的投資又通過乘數效應對收入產生倍數縮減作用,收入的縮減又通過加速作用進一步減少投資,這樣,又不斷循環的導致經濟進入衰退階段。由圖1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率從1997年開始呈上升趨勢,說明安徽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在逐年加大,其中1997-2004年間固定資產投資率平均為30.61%,平均增長6.53%,而2004-20007擴張周期內固定資產投資率平均為58.04%,平均增長20.47%,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率還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都遠遠高于之前的水平。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帶動了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擴張,刺激了社會總需求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促使了安徽經濟自2004年4月起進入了擴張階段。(2)相對于擴張期,我們可以從看出安徽經濟的收縮期明顯長于擴張期,在進入快速的擴張期后又很快回落,可見擴張期的張力不足,經濟發展缺乏后勁。一方面,從表1一致指標組主成分計算結果中可以看出,社會零售品總額與整個經濟波動保持了良好的同步性,這說明消費增長的波動對安徽經濟波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消費是社會總需求的主體,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安徽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80%,而目前農村市場規模小、發展相對緩慢,農民普遍收入較低,消費能力不強。沒有消費需求為支撐的投資遏制了安徽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使得經濟在短暫的繁榮之后又陷入緩慢發展的階段。另一方面,安徽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增加與投資結構不佳的矛盾依然存在,國有經濟投資比例過高,地區投資比例不均衡,基本建設和傳統產業的投資較多,而技術改造和高新技術的投資相對較少,這造成安徽經濟增長缺乏活力,說明安徽經濟為投資驅動的粗放式增長,地區經濟的增長是以較多的投入為代價的。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景氣指數,實證分析了安徽近10年經濟波動的特點和成因。研究結果表明:自1997年起,安徽經濟的收縮期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1997年1月-2004年4月、2005年10月-2007年12月,而擴張期為2004年5月-2005年9月,收縮期明顯長于擴張期。根據主成分的計算結果,固定資產投資的不斷增加是拉動安徽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消費能力不足、投資結構不合理則是制約安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原因。因此,必須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縮減地區之間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刺激消費需求。同時平衡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的投資,一方面必須保持傳統產業的投資,特別是技術上的投資,幫助傳統工業改造和升級,充分挖掘傳統產業的潛在優勢。另一方面也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加大對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走集約式的經濟增長道路。
參考文獻:
[1] 董文泉,高鐵梅等著.經濟周期波動的分析與預測方法[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
[2] 陳磊.主成分分析與景氣波動-對1993年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的預測[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3,(7)
[3] 盧紋岱.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第二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4] 高鐵梅.中國出口周期性波動及成因研究-基于主成分方法構建中國出口經濟指數[J].商 業經濟與管理,2007,(2).
[5] 謝楓.安徽省經濟結構變化趨勢分析[J].預測,2002,(3).
[6] 程惠英.安徽固定資產投資的演變及特征[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6)
[7] 崔友平.我國經濟周期波動原因探析[J].當
代經濟研究,2007年,(7)
[8] 沈可挺.資源供給沖擊與宏觀經濟波動-重新理解中國經濟增長[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