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我國的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我國外向型紡織企業,發展更是舉步維艱。本文以威海外貿紡織服裝企業為例,重點分析了當前外貿紡織企業的發展現狀,并對此提出了企業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金融危機 外貿紡織 應對策略
作為外貿依存度高達60%的開放大國,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外貿紡織服裝企業是外向型企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利潤變動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國民經濟。穩定外貿進出口增長,提升“中國制造”的世界競爭力,成為我國抵御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當務之急。
一、外貿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現狀
1. 企業用工成本加大。第一,根據我國新頒布的《勞動法》威海市確定了全市月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760元,規范了工資標準且近年來工人工資上浮明顯,企業必須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為員工購買醫療保險以及規范化的工作時間和成倍增長的加班工資直接導致了紡織行業的勞工成本增加,因此新《勞動合同法》的執行直接增加了紡織服裝行業30%的勞工成本;第二,車間長期熟練工人較少、雇傭成本也較高,而短期工人需要消耗培訓成本,而且不固定工作每年要固定招聘,這都給企業帶來生產困難;除此之外,對相對大型企業而言,還存在規模較大、用工數量多、工人管理成本更大等原因。
2. 金融危機迅速傳遞,國際需求下降,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受世界范圍內經濟危機影響,進口國經濟疲軟,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外貿紡織服裝產品需求大幅下降。美國市場是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的重點對象,支撐著眾多紡織服裝企業的出口貿易。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的美國訂單大幅縮水。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經濟的持續走弱也無可避免地拉低全球經濟。受此影響,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及日韓等國,相繼出現經濟萎縮狀況,引發對我國外貿產品的消費需求明顯下降。國際經濟形勢的全面惡化,紡織服裝的國際需求持續疲軟,加劇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出口壓力。
3.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主要原因有第一國內同行業內同質企業和同質產品的增加,造成同業競爭加劇,供大于求形成買方市場;第二各國貿易保護措施日益增多,進口國政府為保護本國相關產業發展,利用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等保護手段對對我國紡織品實施限制的意圖越發明顯,阻礙了我國出口規模擴大。據海關統計報道,2009年在WTO的貿易救濟框架之下,國外市場對中國出口紡織類產品進行調查的立項和初裁就已超過30項,我國紡織服裝出口行業需警惕深陷日益嚴峻的貿易保護泥潭。第三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元一度貶值,造成以美元結算的出口產品價格相對下降。
二、企業應對策略
1. 建議國家調整相關政策,幫助紡織企業走出困境。一是國內原棉每年缺口達350萬噸左右。國家應放開棉花進口,取消配額限制,使棉花流通體制完全市場化,真正與國際市場接軌。取消進口棉花噸價低于11397元按5%-40%征收的滑準稅,應按同一稅率1%征收,并適當提高棉紡產品出口退稅率,以幫助棉紡企業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二是應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投融資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提供服務。建立一個統一高效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以政府引導、資助為引擎,綜合性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龍頭,信用擔保和創業服務為兩翼,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和中介機構等為支架,利用社會資源尤其是高校資源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可參考美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和管理模式,建立小企業管理局和小企業發展中心。可以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建立中小企業發展中心,進行產學研合作,學校可以提供技術、信息、咨詢、培訓、法律等服務。
2. 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我國紡織服裝以初級加工和貼牌加工出口為主,技術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很低,缺乏對出口營銷渠道的控制力和市場議價能力。我國紡織服裝業在全球產業鏈中還處在加工制造階段,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出口整體水平較低,缺乏自主的研發和市場的開拓。目前企業的新型大容量生產技術和設備仍然依賴于進口,部分落后的技術裝備既增加了企業成本,也不利于產品質量的穩定和提高。企業第一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如威海泰福、威海迪尚,提高市場競爭力。在提高產品品質和文化品位上下功夫,改變企業傳統管理經營方式,提高企業出口營銷渠道的控制力和開拓力,提高紡織產品的附加值,使紡織產品逐步邁進高端供應鏈。第二必須加快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穩定產品質量,提高勞動效率,進而推動企業效益的好轉。
3. 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行業結構調整,改變初加工產品過大的局面。產業布局不協調、市場無序競爭。長期以來,許多地方對紡織產業發展持鼓勵態度,但是忽視企業質量、企業經營人員素質等“軟問題”,部分地區、部分行業投資增幅過猛,從而直接導致行業的過度競爭。從投資結構上看,紡織產業鏈中的棉紡、化纖等上游初加工產品占絕對優勢,棉紡產能迅速擴張。部分企業片面追求規模、產值的增長,盲目鋪攤子,低水平上項目,加劇了棉紡產品市場的無序競爭和企業的經營風險。紡織服裝行業要加快結構調整,淘汰一批落后產能,重點扶持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以提高紡織企業的效益。
4. 加強行業協會建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促進企業間合作,尤其是建立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企業把合作營銷作為發展戰略,為了達到資源優勢互補并保持原有的靈活機動性,應采取組建“虛擬企業”的形式,在這樣的組織形式下,企業有完整的功能產生如生產、促銷、渠道建設、產品開發設計等功能。但每一個企業內部并無執行這些全部功能的組織機構,而是僅僅保留企業優勢所在的功能環節,其它功能則借用外部資源實現。
參考文獻:
[1]周立人.金融危機凌逼下我國經濟與外貿的現狀與應對策略[J]. 國際商務研究2009(4)
[2]年猛.中國紡織業的現狀及其分析[J].商業經濟,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