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進出口商品歸類》是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核心課程。但這門課程由于其本身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強,涉及的知識面廣,對于剛接觸商品歸類的教學工作者來說在教學中會感到困難重重。如何培養學生的準確快速的商品歸類能力這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本文通過對該課程的教學實踐的研究,提出以下個人見解。
[關鍵詞]進出口商品歸類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一、《進出口商品歸類》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進出口商品歸類》課程的開設就是讓從事報關業務的學生能夠具有對申報商品進行準確、快速歸類的能力。對于報關從業人員來說,是否能夠準確向海關申報品名,這既會影響他所代理的進出口收發貨人的經濟利益又會對海關的統計、征稅監管產生不小的影響。
在歷年的報關員資格考試中,查找商品編碼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題目。要想通過報關員資格考試,在某種意義上說,商品編碼必須拿到一半分,也就是20分。因此開設該課程,對于學生通過報關員資格考試也是必要的。
二、《進出口商品歸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該課程的教學中,由于以下原因的存在,導致“學生難聽懂、老師難講透”的局面的出現。
1.教師自身教學的不足。由于進出口商品歸類該工作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大多數任課教師來自高等院校、沒有在報關一線從事申報工作的經驗。而準確定義商品的編碼這是教師必須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努力熟悉協調制度及相關注釋,熟練運用歸類總規則、掌握必要的商品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
2.學生商品知識的匱乏。由于協調制度中涵蓋進出口活動中各種貨物,共分為21大類97章,但對于高職類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身知識面狹窄,對于題目給出的待歸類商品不是不理解該商品的實際含義,就是把握不了該商品的基本特征,無法在協調制度上找到合適的商品編碼。對于社會實踐、商品知識不甚豐富的學生來講,這就是一個難題。這個問題只能依靠學生在學習過程和實踐過程中增加自身的商品知識來解決。
3.商品歸類體系本身的復雜性。《協調制度》是國際上多個商品分類目錄協調的產物,是各國專家長期努力的結晶。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協調,適合于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各個方面需要,成為國際貿易商品分類的一種“標準語言”。它是一部完整、系統、通用、準確的國際貿易商品分類體系。但正是由于其完整、系統、通用、準確的特性這必然會增加商品歸類體系的復雜性。
三、《進出口商品歸類》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進出口商品歸類》教學重點。如何確定《進出口商品歸類》那些內容為教學重點,可根據兩個指標來衡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計中涉及到的經常進出口商品的種類;歷年報關員資格全國統一考試中考點較集中的章節,其實這兩個指標也是保持高度一致的。歷年報關員資格考試當中商品歸類題目比重最大的是機電產品及儀器(第84章、85章、90章),其次是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及食品(第1章~24章),再次是紡織品(第50章~63章)和化工產品(第28章~38章)……。這些章節的商品在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中也是占有重要份額。
2.《進出口商品歸類》教學難點。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涉及的商品種類繁多,作為教師來說,沒有可能對各類商品知識有十分清晰的認識,對于企業實際工作人員來說,也只能對本企業經營范圍內的商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對商品的認識是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難點。
本課程的難點主要包括:第五類礦產品;第六類化工產品特別是第28章、29章的無機和有機化學品章;第七大類塑料和橡膠制品;第十一類紡織制品;第十五類礦產品制品;第十六類機電產品等。這些章節的歸類都需要對商品的成分、材質、功能、用途、加工方式有所了解,在實際報關工作中,根據海關要求填報的申報要素也就是我們在歸類時所需了解的商品內容。
四、《進出口商品歸類》課程的教學探討
由于《進出口商品歸類》課程的專業性和復雜性,這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力求探索一條適應自我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
1.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1)講授法。對于歸類總規則和需要關注的注釋和條文,應重點講解。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品、特殊的商品、易出錯的商品及歷年報關員資格全國統一考試中考點較集中的商品做出歸納總結。(2)流程圖法。 對于部分商品的歸類,如混紡材料的歸類、不銹鋼鋼材的歸類,可給學生提供歸類流程圖,讓學生可以一目了然。(3)比較法。部分商品由于保存方式或者制作方式不同,可歸入不同的編碼,特別是動植物產品,不同的保存方式(如活的、生的、冷藏、冷凍、蒸煮的)、不同的制作方式(如塊狀、粉狀、罐裝)都可以歸入不同章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相類似的商品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歸類。(4)討論法。對于部分爭議比較大的題目,可以將學生分組討論,最后每組給出一個統一的編碼,以及歸類的依據,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歸類中產生的錯誤,一一講解。
2.教學手段的具體化。為配合本課程教學,可建立《商品編碼歸類》課程教學網站,通過網站學生可以獲取本課程的全部教學資源。 全面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授課。教師精心準備圖文并茂的課件,盡可能增大課堂信息量,使授課內容變得生動、豐富。進行在線輔導:學生將問題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教師,教師及時通過電子郵件答復或者教師和學生通過QQ群直接交流。
總之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條件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視頻、幻燈片、教學軟件、實物展示、實地調研、建立課程網站等教學手段都可加以選擇。
五、小結
由于《進出口商品歸類》是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能課,也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會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問題。所以每個任課教師對該課程的研究還有待加深。以上所探討的內容也有待進一步用實踐去驗證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莫晨宇. 高職院校《進出口商品歸類》教學的探討[J]. 高教研究,2007,19
[2] 榮瑾. 進出口商品歸類課程的教學方法探析[J]. 中國輕工教育,2008.2